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街区更新与品质提升
1
作者 彭长歆 《当代建筑》 2024年第5期4-5,共2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被适时提出,并自上而下地促进了关于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及城市更新模式的讨论与创新实践的开展,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存量化时代”的主要“增量机会”。城市更新通过改造、拆除、重建,以及...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被适时提出,并自上而下地促进了关于中国式城乡现代化及城市更新模式的讨论与创新实践的开展,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存量化时代”的主要“增量机会”。城市更新通过改造、拆除、重建,以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创新实践 街区更新 品质提升 自上而下 转型期 拆除 中国式
下载PDF
中山纪念与市政改良: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创建
2
作者 王艳婷 彭长歆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回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回溯中山公园创建的缘起,并从筹建与选址、空间的建构及功能多样化三方面论述其营建特征。研究表明:1)中山公园经历了从中山纪念到与市政治理结合的过程;2)中山公园在筹建方式上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参与,它们多选址山水形胜处,且部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3)中山公园通过空间建构积极推广了孙中山符号,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内涵;4)中山公园采取了功能化的空间配置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营建逻辑及岭南园林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同时也能为当今纪念性公园的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近代园林史 岭南园林 中山公园 市政改良
下载PDF
从“集庙议事”到“庙产投变” 广州西关街坊的空间组织、形态与演变研究
3
作者 顾雪萍 彭长歆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街坊”,既是清代广州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一个街坊空间单元即为一个治安自治区域,以街闸作为边界,以街庙作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庙、同街闸就属于同一街坊。受街坊的形成时间和功能需求的影响,广州西关的... “街坊”,既是清代广州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一个街坊空间单元即为一个治安自治区域,以街闸作为边界,以街庙作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庙、同街闸就属于同一街坊。受街坊的形成时间和功能需求的影响,广州西关的街坊形态多样。清中期新兴居住区的开发,建构了“南北主街+东西支巷”的街坊“空间模型”,深刻塑造了西关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形态。在民国时期城市改良的浪潮中,广州庙产投变、开辟马路等活动弱化了西关街坊组织的功能,重塑了西关的城市景观,奠定了今日西关旧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西关 街坊 街庙 空间组织 形态
下载PDF
花木生产与园林营造:清末广州花地的生产性景观及其公共化
4
作者 张欣 彭长歆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清末广州花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贸易史、植物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三行外贸时期,作为广州观赏植物的培育与产销基地,花地是清政府特许西方人可以游憩的地方之一,也是西方植物学家获取中国植物样本的主要来源地。以现状为基础,综合应... 清末广州花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贸易史、植物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三行外贸时期,作为广州观赏植物的培育与产销基地,花地是清政府特许西方人可以游憩的地方之一,也是西方植物学家获取中国植物样本的主要来源地。以现状为基础,综合应用文献资料与历史地图,对比考证花地的河涌分布,复原清末花地园圃的历史空间格局,并进一步梳理了花地花木培育、销售等生产性景观的形成,以及私园化、公共化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繁荣的中西贸易与园事活动推动下,清末广州花地形成了以河涌为地理基础,以花圩为展销地,数十处苗圃花园集合的独特生产性景观。中西人士频繁开展的赏游活动推动了花地的私园营造与公共化,促使园林成为公共活动、文化和知识生产的主要空间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广州十三行 花地 生产性景观
下载PDF
从果基鱼塘到岭南名园--清末广州海山仙馆园林空间营造机理溯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彭长歆 姜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海山仙馆系晚清广州富商潘仕成所建私园。作为清末岭南园林发展盛期的典型代表,海山仙馆与奢华的行商花园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以潘的交往游历为基础,考察园主的造园意志和日常生活,尝试廓清海山仙馆的源流变迁与空间布局,并对主要园林... 海山仙馆系晚清广州富商潘仕成所建私园。作为清末岭南园林发展盛期的典型代表,海山仙馆与奢华的行商花园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以潘的交往游历为基础,考察园主的造园意志和日常生活,尝试廓清海山仙馆的源流变迁与空间布局,并对主要园林建筑进行空间溯源。海山仙馆的空间格局源于明清广州城西围垦造田形成的果基鱼塘,经由唐荔园的早期私园化,实现从农业生产景观到岭南名园的转变。潘借鉴蓬莱神话衍生的园林模式,顺应基塘围合并联的分布特征,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海山仙馆具备了雅集、贮藏等诸多功能,并发展出相应的空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园林 行商园林 海山仙馆 潘仕成
下载PDF
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活化——广东地区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长歆 孙婧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11-17,共7页
乡村建筑遗产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空间,也是展现乡村活力与品质的精神场所。随着广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遗产空间满足现代化生活、生产水平要求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文章通过观察广东地区乡村建筑遗产工作现状与制度建立情况,阐... 乡村建筑遗产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空间,也是展现乡村活力与品质的精神场所。随着广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遗产空间满足现代化生活、生产水平要求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文章通过观察广东地区乡村建筑遗产工作现状与制度建立情况,阐述当下乡村建筑遗产保育与活化的主要工作方法与路径。以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实施策略和成效为支撑,总结其特点与经验,期望为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活化工作带来实操性启示,激发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筑遗产相关工作理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乡村建筑遗产 保育 活化 广东地区
下载PDF
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再生
7
作者 彭长歆 徐好好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1-1,共1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乡村物质空间建设的方向,提出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作为形塑村庄风貌与乡村特色的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乡村物质空间建设的方向,提出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作为形塑村庄风貌与乡村特色的重要内容,乡村建筑遗产广泛存在,是乡村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再生,强调在价值保护的前提下植入当代功能,以维系乡村社会共识与文化认同、修复地区人文精神,同时促进乡村集体认同和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筑 集体认同 物质空间 乡村振兴 社会共识 乡土特征 传统村落 乡村特色
下载PDF
清末广州将军府长善壶园的营建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艳婷 彭长歆 《风景园林》 2023年第9期130-138,共9页
【目的】壶园在造园艺匠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风格,在广州乃至岭南衙署园林中颇具代表性,其造园思想有待深入了解。【方法】以清末广州将军府长善壶园为例,通过考察长善之作《芝隐室诗存》,梳理他早年的园居历程,在对其营园思想... 【目的】壶园在造园艺匠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风格,在广州乃至岭南衙署园林中颇具代表性,其造园思想有待深入了解。【方法】以清末广州将军府长善壶园为例,通过考察长善之作《芝隐室诗存》,梳理他早年的园居历程,在对其营园思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博物馆馆藏《清广东军署图轴》及一些中西人士的摄影照片,探讨广州将军府空间格局,进一步推测复原府内壶园布局平面及鸟瞰图,分析壶园的营造特色并梳理园中发生的交游活动。【结果】1)广州将军府壶园的营建遵循了中国传统“壶中天地”的布局模式;2)壶园以水池为中心,围绕水池布置着纷繁的石景、多处建筑及与早年池上草堂相似的林木花卉;3)壶园内呈现出多样化的交游活动。【结论】壶园与同时期岭南行商园林中西混合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而又因岭南早开风气,壶园表现出异于传统的开放性,反映出清末岭南园林变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园林 衙署园林 园林复原 广州将军府 壶园 长善
下载PDF
从行栈到商馆:清代广州十三行建筑演变研究
9
作者 顾雪萍 彭长歆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41,共8页
广州十三行商馆是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场所。自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由于主导商馆重建权力的更替,商馆建筑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从本土行栈到洋人商馆的空间改造、大商馆空间布局模式的成熟、商馆建筑空间的集约化发展,... 广州十三行商馆是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场所。自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由于主导商馆重建权力的更替,商馆建筑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从本土行栈到洋人商馆的空间改造、大商馆空间布局模式的成熟、商馆建筑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以及商馆建筑向“殖民地外廊”风格的转变。与此同时,十三行商馆也经历了从散布于珠江沿岸到“自成一区”的区域格局,经历了火灾后重建的“小变革”与战争后重建的“大变革”,乃至最后的覆灭。十三行的空间演变紧扣广州贸易之百年风云,是城市近代变迁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十三行商馆 建筑演变 文化交汇
下载PDF
句法视角下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番禺南村为例
10
作者 李进 彭长歆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8期93-95,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句法视角下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成为学界热议话题。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广州番禺南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村落的整体形态、居住组... 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句法视角下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成为学界热议话题。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广州番禺南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村落的整体形态、居住组团、单体建筑等多尺度空间形态进行定量解析,探讨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进而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建议,以期为当代城镇化语境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 广州番禺南村
下载PDF
骑楼制度与城市骑楼建筑 被引量:19
11
作者 彭长歆 杨晓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近代岭南城市骑楼建筑始于清末, 但作为官方策略却在民初以后才逐渐清晰和定型, 并在 20世纪 20年代成为岭南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其间, 岭南城市建筑出现泛骑楼化现象, 骑楼作为一种城市制度也逐渐向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过渡。通过研... 近代岭南城市骑楼建筑始于清末, 但作为官方策略却在民初以后才逐渐清晰和定型, 并在 20世纪 20年代成为岭南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其间, 岭南城市建筑出现泛骑楼化现象, 骑楼作为一种城市制度也逐渐向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过渡。通过研究骑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阐析了岭南近代城市骑楼风貌的制度成因,说明骑楼具有城市制度与建筑类型的双重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近代城市 骑楼制度 骑楼城市
下载PDF
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与岭南早期现代主义的传播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彭长歆 杨晓川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6,共3页
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是岭南最早创立的建筑系,在其六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大师生把握了现代主义的时代潮流,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岭南早期现代主义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词 襄勤大学 建筑工程学系 岭南建筑 现代主义
下载PDF
社会改良与空间设计——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创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长歆 彭晓光 田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6期82-87,共6页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 位于广州长堤的基督教青年会会所是该会在中国的早期建设之一。建筑师何士按照该会"德、智、体、群"全人培养的目标完成了功能的配置和空间的设计,并在本地建筑师事务所伯捷洋行的协作下,在气候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调适。通过对它的创建过程及建筑要素的分析,基本廓清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筑策略。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基督教青年会在改造青年、改良社会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设计、建筑形式及建筑技术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社会改良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何士 空间现代性 教会复兴风格
下载PDF
清末广州十三行行商伍氏浩官造园史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彭长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清末广州十三行行商之首——伍氏浩官家族曾在广州河南、花地等地造园。这些花园在满足伍家奢华生活的同时,也是十三行外贸时期西方商人或本地文人士绅活动聚会最重要的空间场所,并因其风格独特、艺技甚高而成为清末广州行商花园的代表... 清末广州十三行行商之首——伍氏浩官家族曾在广州河南、花地等地造园。这些花园在满足伍家奢华生活的同时,也是十三行外贸时期西方商人或本地文人士绅活动聚会最重要的空间场所,并因其风格独特、艺技甚高而成为清末广州行商花园的代表。尝试综合运用中、西文献史料,对伍氏浩官家族广州造园的历史脉络和艺术特点予以揭示,以贡献于行商花园乃至岭南园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中国 广州十三行 岭南园林 行商花园 浩官
下载PDF
中国近代公园之始——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和英国花园 被引量:18
15
作者 彭长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之间,广州十三行英国商馆和美国商馆前的珠江河滩上曾出现过2处先分立后连成一体的、由西方商人共同使用的园林,即当时根据出资人和所处地段的不同而被分别命名的美国花园和英国花园。这2座园林的建造反映了西方近... 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之间,广州十三行英国商馆和美国商馆前的珠江河滩上曾出现过2处先分立后连成一体的、由西方商人共同使用的园林,即当时根据出资人和所处地段的不同而被分别命名的美国花园和英国花园。这2座园林的建造反映了西方近代公园的规划理念,其植物配置的本土化是西方植物学家对华南植物长期研究的结果。与此同时,在广州的西方商人还引入教堂等公共活动空间,并组建管理机构等,从而使美国花园、英国花园真正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西式公园,它们是世界性公园早期建造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公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近代公园 广州十三行 美国花园 英国花园
下载PDF
城外造景:清末广州景园营造与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长歆 王艳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清末广州中西交汇,景园营造新旧共存互动,推动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其中,在繁荣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以及书院文化、士绅文化等的影响下,清末岭南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十三行行商为代表、官商士绅竞相造园的特殊历史时期,其造园数量、... 清末广州中西交汇,景园营造新旧共存互动,推动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其中,在繁荣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以及书院文化、士绅文化等的影响下,清末岭南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十三行行商为代表、官商士绅竞相造园的特殊历史时期,其造园数量、规模、意匠等均在该时期达到岭南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也是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西方文化和清末洋务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广州开始出现洋务花园、公园、市政绿化,以及校园绿地等新型园林形式。这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城市景致与新建私园一道广泛分布在城墙以外,成为清末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与风景体系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清末广州城外造景的繁荣,从时间上开启了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在空间上使岭南园林的地域性特征得以形成和辨识,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界定了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物质及文化维度。梳理了清末广州具有代表性的景园营造活动,在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同时,探讨城外造景之于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近代园林 岭南园林 公园 市政绿化
下载PDF
地域主义与现实主义:夏昌世的现代建筑构想 被引量:26
17
作者 彭长歆 《南方建筑》 2010年第2期36-41,共6页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建筑史 夏昌世 现实主义地域主义 岭南建筑 岭南庭园
下载PDF
1949年至1978年广州的“新村”建设研究
18
作者 陈健聪 彭长歆 《住区》 2023年第5期12-22,共11页
文章以广州“新村”为观察视角,对1949~1978年广州居住区建设的发展脉络与住区对城市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该时期广州“新村”与广州的城市建设有密切的联系。1949~1978年广州的“新村”是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和经济情况,... 文章以广州“新村”为观察视角,对1949~1978年广州居住区建设的发展脉络与住区对城市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该时期广州“新村”与广州的城市建设有密切的联系。1949~1978年广州的“新村”是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和经济情况,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节省造价为目标,因应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居住需求而设计和建设的,类型和形式丰富。广州的“新村”满足了工人、水上居民、华侨、知识分子等人群的居住需求,促进了广州城郊发展,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也深刻地改变了人民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对1949~1978年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建筑 城市住宅 1949~1978年 广州 住区建设 新村
下载PDF
园楼之设: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建构
19
作者 胡李燕 王艳婷 彭长歆 《园林》 2023年第9期89-98,共10页
清末岭南园林楼屋的垂直建构打破了以往以地面层游览路径为主的二维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楼屋与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性建构相联系,通过梳理辨析相关图像及文字史料,探讨楼屋形... 清末岭南园林楼屋的垂直建构打破了以往以地面层游览路径为主的二维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立体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楼屋与清末岭南园林的垂直性建构相联系,通过梳理辨析相关图像及文字史料,探讨楼屋形成的历史机制以及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从形态和组织两方面归纳总结楼屋的艺术特色。清末岭南园林中的楼屋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成为园林垂直建构的重要手法,丰富了空间形态和流线组织,强化了岭南园林的地域性文化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楼屋 垂直建构 类型学研究
下载PDF
清末广州河南造园史录——以《番禺河南小志》为线索
20
作者 王艳婷 彭长歆 《住区》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清末广州园事繁荣,整体呈现出较高的造园水平,从规模上来看以广州河南地区为甚。在繁荣的中西贸易推动下,广州绅商纷纷选择河南地区营建私宅园林,产生了同文行潘家花园和怡和行伍家花园等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以《番禺河南小志》为线索... 清末广州园事繁荣,整体呈现出较高的造园水平,从规模上来看以广州河南地区为甚。在繁荣的中西贸易推动下,广州绅商纷纷选择河南地区营建私宅园林,产生了同文行潘家花园和怡和行伍家花园等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以《番禺河南小志》为线索,在整体解读、筛选提取、对比甄别、推断领悟书中有关园林记述内容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广州河南潘家、伍家等造园活动。研究发现,“园中园”为潘家、伍家花园的典型特征。园内陈设中西混合,反映出外贸经济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类型园林表现出较强的公共性,反映了晚清广州园林近代转型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河南小志》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行商园林 广州河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