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与疯癫的“异态”世界——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
1
作者 彭青龙 毕飞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与世界,展现其背后隐藏的理性与疯癫;《推拿》则是将盲人的黑暗世界拉到阳光下,展现他们的尊严与抗争。毕飞宇在创作时注重叙事的主体性,关注人与权力、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他的创作随着中国文学的阶段性发展,也有意识地实现了从书写历史向切入当下的转变,以期更有效地还原中国。毕飞宇认为,无论外界对经典文学持有怎样的态度,由内心驱动的文学创作不会完全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茅盾文学奖 《欢迎来到人间》 《推拿》 异态
下载PDF
澳大利亚富兰克林文学奖中的土著文学
2
作者 孙成平 彭青龙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澳大利亚富兰克林文学奖中的土著文学通过对种族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反抗。土著作家紧密围绕土地、语言、身份和创伤等主题,从自身家族历史出发表达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政治诉求。土地赋予土著人归属感,语言承载土著文... 澳大利亚富兰克林文学奖中的土著文学通过对种族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反抗。土著作家紧密围绕土地、语言、身份和创伤等主题,从自身家族历史出发表达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政治诉求。土地赋予土著人归属感,语言承载土著文化,构建主体身份,土著人通过捍卫土地权、复兴土著语言实现主体身份构建,最终治愈种族创伤。土著文学采用非自然叙事,将物理现实与魔幻现实相结合,赋予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万物以人格,反映出土著人与土地深层次的亲缘关系和万物有灵观,体现出对主流叙事的对抗和消解,成为土著人争取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文学 富兰克林文学奖 政治属性 斗争
下载PDF
文学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式文学创作——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
3
作者 彭青龙 贾平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聚焦“文学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式文学创作”这一话题,围绕文学、文化、文明等问题展开。回顾自身创作经历,贾平凹强调自己的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聚焦“文学中的现实关怀和中国式文学创作”这一话题,围绕文学、文化、文明等问题展开。回顾自身创作经历,贾平凹强调自己的作品比起故事性,更多地关注中国社会大转型下农民、知识分子、女性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境遇,不仅书写社会矛盾催生下的城市欲望,也书写社会变革之下乡村和乡村人进城后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关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贾平凹认为,愈关注全球,愈重视本土,用全球化意识写好中国气派的作品,才可能被中国之外的人关注到。贾平凹指出,现代意识就是人类意识,作家应关注社会问题、人类的生存困境,在这过程中以最大的真情来展现社会现实和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茅盾文学奖 《暂坐》 寻根文学 全球化
下载PDF
科技人文、思维比较和人类精神--访谈钱旭红院士 被引量:6
4
作者 彭青龙 易文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围绕科技人文、思维比较和人类精神等问题而展开。钱旭红认为,中西方在发展科技人文方面,双方的共同性实际上是对世界的理解都在向真理趋近,...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围绕科技人文、思维比较和人类精神等问题而展开。钱旭红认为,中西方在发展科技人文方面,双方的共同性实际上是对世界的理解都在向真理趋近,区别在于我们的系统强调整体关联,西方的体系注重分解合成。人类精神内涵包括三个部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还有信仰的精神,科学精神的精髓是质疑,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关爱,信仰精神的精髓是使命。中国一流大学建设要注重不同学科融合、数字人文结合以及面向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解决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旭红 科技人文 思维比较 人类精神 人工智能 跨学科融合
下载PDF
3D外语口语教学法 被引量:44
5
作者 彭青龙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4-26,57,共4页
关键词 外语口语教学 交际活动 交际法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课堂 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知识 教学内容 外语教学 语言实践活动
下载PDF
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 被引量:4
6
作者 彭青龙 蒋洪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共14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围绕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等问题展开。蒋洪新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围绕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文明交流对话与互学互鉴等问题展开。蒋洪新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实现不同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作为人文学者,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背后人文的温暖和力量,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大力培养国际传播优秀人才,培养顺应新时代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对话 互学互鉴 外语 新时代 人才
下载PDF
健康中国、治学之道与医学人文——访谈王振义院士 被引量:3
7
作者 彭青龙 彭树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围绕健康中国、治学之道与医学人文等问题而展开。王振义认为,健康中国战略规...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围绕健康中国、治学之道与医学人文等问题而展开。王振义认为,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实施成效明显,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完善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加强创新型医生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医学基础研究、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医学学科交叉、中西医结合和国际合作交流。一个健康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健康中国建设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王振义还提出,医学思维是一种哲学思维,中医需要科学整理、科学总结和科学对待,医学人才评价要更注重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医德是教育累积的结果,医学教育要注重提升医学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振义 健康中国 治学之道 中西医结合 医学人文
下载PDF
技术社会、大数据与创新思维--访谈梅宏院士 被引量:8
8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教授,围绕技术社会、大数据与创新思维等问题而展开。梅宏教授认为,技术社会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创新文化的演化。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教授,围绕技术社会、大数据与创新思维等问题而展开。梅宏教授认为,技术社会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创新文化的演化。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信息技术的滥用和误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至关重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数字化生存能力”已成为必备的社会技能,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为代表的创新思维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保证信息技术被运用在正确的轨道上,让科技创新真正有益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社会 大数据 创新思维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AI辅助教育
下载PDF
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何成洲 被引量:8
9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围绕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等问题展开。何成洲教授认为,知识的分类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过程中的关键议题,要实...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围绕知识体系创新、跨学科交叉与跨媒介融合等问题展开。何成洲教授认为,知识的分类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过程中的关键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新设计,不仅需要从本土的实际出发,还要对中外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放眼世界,跨学科交叉已成为一种知识创新的共识,应从当下现实出发来加以解释。数字化时代,跨媒介研究正在成为人文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跨媒介逐渐成为显著的文化现象,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媒介的生产经常跨越民族与文化的边界,跨国民族主义、跨文化主义皆可成为利用的理论资源,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体系创新 跨学科 跨媒介 全球化 数字人文
下载PDF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本色”还是“特色”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青龙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2,共5页
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高校存在精英型、大众型和混合型3种培养模式。其理论、现实依据是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和市场需求的分析。3种模式的定位和课程设置各有侧重,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人才的立足之本。
关键词 外语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下载PDF
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访谈金涌院士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教授,围绕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等问题而展开。金涌教授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离不开化学与化...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教授,围绕绿色发展、科技人文与跨学科思维等问题而展开。金涌教授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离不开化学与化学工程。目前我国化学化工产业存在的短板是缺乏颠覆性创新。科学创新的本质是学科交叉,中国要想从工业社会转向智能化社会,需要在诸多高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近年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以碳中和为目标,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结合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经之路。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文的指引,人文素养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化工 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 跨学科 创新思维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访谈丁奎岭院士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青龙 任祝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等问题而展开。丁奎岭认为,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由欧美主...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等问题而展开。丁奎岭认为,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由欧美主导的科技创新格局逐步向美国、欧洲、东亚三足鼎立转变,预示着世界创新中心向东方转移。科技创新的根本是原始创新,科技进步取决于科技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高校需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专业能力建设。"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是实现科技强国梦想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基础科学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访谈林忠钦院士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青龙 吴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而展开。林忠钦认为,包括科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而展开。林忠钦认为,包括科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5G和量子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将使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应该注重学科综合性布局,兼顾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协同发展,注重科技人文交叉研究。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强数学等基础学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忠钦 科技创新 中华文明 人才培养 跨学科研究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王宁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围绕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等问题展开。王宁教授认为,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迅速适...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围绕反思全球化、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等问题展开。王宁教授认为,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迅速适应了全球化的法则,并逐步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未来将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文学术研究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体现在数字人文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人文学术研究的挑战上。人文学者们也应该适当地补充一些科学知识,提高运用科技手段从事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全球化之于中国文化利大于弊,它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契机,针对当前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紧张局面,加强与西方人文学界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数字人文 国际传播 全球本土化 科技人文
下载PDF
科技文明、生态文明与思维教育——访谈谢和平院士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青龙 廖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谢和平教授,围绕科技文明、生态文明、思维教育等问题展开。谢和平认为,中国的科技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科技文明史的重要组...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谢和平教授,围绕科技文明、生态文明、思维教育等问题展开。谢和平认为,中国的科技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科技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要依托制度优势,迎接机遇、应对挑战;健全法律制度、强化伦理监管;推进理论创新,构建"新时代科技经济学"体系。谢和平指出,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能源生态问题是一场跨学科、跨行业、全方位的"绿色革命"。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保障,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能够为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贡献中国智慧。谢和平肩负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命,践行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思维教育,主动将科技伦理和生态伦理教育融入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和平 科技文明 生态文明 思维教育
下载PDF
稀土、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访谈严纯华院士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共14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教授,围绕稀土、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严纯华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大国,需要进一步提升稀土资源的价值;...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教授,围绕稀土、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严纯华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大国,需要进一步提升稀土资源的价值;稀土新材料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想实现突破,需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从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四个层面加强稀土资源安全。同时,稀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然而当前我们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依旧与欧美国家存在差距,需要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培养研究者的科学家精神和人文素养。基础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是大势所趋,国家只有给予高校更多自由度,才能让“强基计划”体系自洽。兰州大学致力于从管理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四个维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基础研究 人才培养 兰州大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材料技术与“无人区”创新--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文江教授,围绕新材料技术与“无人区”创新等问题展开。丁文江教授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已取得重大革...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文江教授,围绕新材料技术与“无人区”创新等问题展开。丁文江教授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已取得重大革新,但在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想突破“卡脖子”困局,需要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实力、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人才的创新活力、科技的创新机制等多方面强化中国的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所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基础的宽度、厚度和深度,而在“无人区”创新有赖于团队合作和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同时,面对“无人区”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科技伦理问题,中国亟须推进科技伦理的研究与构建。科学领域与人文社科领域的工作者们应互相关注彼此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方法,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合作,打破次元壁垒,不断尝试并挑战将二者有机结合,拉近科技与人文的距离,做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材料 “无人区”创新 战略科学家 科技人文
下载PDF
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方维规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围绕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等问题展开。方维规教授认为,概念史研究通过查考特定概念的历史语境和语义可以更好地体认...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欧洲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围绕概念史与比较文学中的思想和方法等问题展开。方维规教授认为,概念史研究通过查考特定概念的历史语境和语义可以更好地体认历史,亦可透过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各有来历的概念同“当今”的可能联系。概念史在中国正在成为一门显学,我们的固有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查考和阐释的概念。概念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有其特定的追求和方法论思考,将之用于比较文学,也会是另一番景象。当下,数字人文和可视化技术对人文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量化分析难以完全满足概念史研究的需要,重数据轻人文的做法容易淹没人文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比较文学 数字人文 文明
下载PDF
石墨烯、科学文化与学术评价——访谈刘忠范院士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教授,围绕石墨烯、科学文化与学术评价等问题而展开。刘忠范教授认为,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碳材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教授,围绕石墨烯、科学文化与学术评价等问题而展开。刘忠范教授认为,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碳材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石墨烯有望成就下一个碳材料产业,但当前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现状与理想还相差甚远,制备决定未来,只有把石墨烯材料做到极致才能有望形成真正的产业。从这一点出发,科学研究需要基于好奇心的科学精神,做产业需要工匠精神。不追求工匠精神,就不可能解决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而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恰恰都是不少中国人所欠缺的。近年来,学术界面临着“破五唯”困境,其深层原因在于学术界评价体系的过度行政化。学术共同体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将学术评价权利回归学术共同体,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术和科学的健康发展,中国才能早日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科学文化 学术评价 科学精神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核心素养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青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8-75,共8页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可教、可习和可迁移的能力,与具有静态、抽象品质的素质形成互联互动关系。基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为高等学校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强调可教、可习和可迁移的能力,与具有静态、抽象品质的素质形成互联互动关系。基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为高等学校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提供了借鉴。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核心素养应该包含过硬的政治素养、宏阔的格局素养、坚实的学科素养、融合的媒介素养、深厚的人文素养、赋能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的实践素养。其中,政治素养是根本,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媒介素养是关键,是外语学科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急需补齐的短板。应通过核心素养的系统性教育,使跨文化传播人才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 核心素养 外语学科 国际传播能力 跨文化传播人才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