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C型利钠利尿肽的mRNA转录及其血浆表达水平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中的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柯昌庶 潘伟生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龚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水肿对脑组织中C型利钠利尿肽(CNP)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及与其血浆中C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创伤组。采用冲击加速机制复制重度脑创伤。创伤后1天组的脑CNP mRNA转录水平采用逆转录-多聚酶...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水肿对脑组织中C型利钠利尿肽(CNP)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及与其血浆中C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创伤组。采用冲击加速机制复制重度脑创伤。创伤后1天组的脑CNP mRNA转录水平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行半定量测定。并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观测伤后多时点的体内血浆CNP水平。结果:创伤后1天脑水肿期内,挫伤皮质,同侧丘脑,对侧皮质,对侧丘脑和延髓等部位,与对照组相比,其CNP mRNA转录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然而,创伤后1天与3天组血浆的CN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尽管CNP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肽,但可能并未参与创伤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而全身循环中升高的血浆CNP水平可能为机体对重度脑创伤的反应之一,其作用主要通过循环系统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C型利钠利尿肽 MRNA转录 血浆 大鼠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 重度脑创伤 创伤性脑水肿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9号染色体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21例 GBM 9号染色体上 2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21例 GBM中,在14例的9号染色体上检测到LOH,33.0%(93/2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在9p和9q上存在LOH的GBM分别有14例和10例。在位于9p21-23的D9S286位电以及9p21的D95285s~D9S157位点间区域检测到较高LOH率,分别为52.6%、43.8%~46.7%.结论 染色体9p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9p21-23的D9S286位点、9p21的D9S285~D9S157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多个TSG,可能包括位于9p21上的p16和p15基因,在pl6、p15所在染色体区域的远端9p21-23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p16、p15、CDK4基因改变和pRb表达及等位基因谱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澄川 胡杰 +4 位作者 田新华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陈商群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9期16-17,共2页
颅内肿瘤中以胶质瘤最常见,约占43.5%.尽管应用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疗法,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绝大部分患者难以避免肿瘤复发,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因此,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所面临的一... 颅内肿瘤中以胶质瘤最常见,约占43.5%.尽管应用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疗法,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绝大部分患者难以避免肿瘤复发,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因此,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针对临床实践中的这一难点,对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机制进行了探索,共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16 P15 CDK4 基因改变 PRB 基因表达 等位基因谱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3q上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可能性
4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9,112,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13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6 0 %GBM的 1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45 .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13q的LOH率明显高于 13p ,13q和 13p的LOH率分别为 6 0 %、2 7%。在 13q上的下列位点上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13q14.1 14.3上D13S15 3,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结论  1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3q14.1 14.3上的D13S15 3位点、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和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间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LOH TSG GBM
下载PDF
10号染色体可能含有多个与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5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0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 )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先进的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0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 )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先进的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 GBM10号染色体上 2 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 L OH。结果 在85 .7% (18/ 2 1例 ) GBM的 10号染色体上观察到 L OH,在 5 7.7% (16 2 / 2 81)可提供信息位点上存在 L OH。 10 q的L OH率高于 10 p,分别是 81.0 % (17/ 2 1)、6 6 .7% (14/ 2 1)。在下列位点或区域检测到较高的 L OH率 (>6 0 % ) :10 q2 2 .3~ 2 3.3上的 D10 s185~ D10 s192间区域 ,10 p14~ 15 .1上的 D10 s5 91~ D10 s2 49间区域 ,10 q2 4.2~ 2 6 .3上的 D10 s16 93~ D10 s2 12间区域 ,10 p12 .2~ 14上的 D10 s5 47位点 ,10 q2 1.3上的 D10 s5 37位点。结论  10号染色体可能在 GBM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上面的多个染色体区域可能存在与 GBM相关的多个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染色体 DNA 卫生不稳定性 GBM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3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6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3号染色体上 2 3个微...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3号染色体上 2 3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50 % (1 0 / 2 0例 )GBM的 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2 5 .6 % (88/ 344)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3q的LOH率明显高于 3p ,3q和 3p的LOH率分别为 50 % (1 0 / 2 0 )、35 % (7/ 2 0 )。在 3q上的下列位点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3q2 2 2 3上的微卫星位点D3s1 569(35 .3 % )、3q2 4 2 7上的D3s1 61 4 (42 .9% ) D3s1 565(35 .3 % ) ;在3p1 4 .1 1 4 .3上D3s1 2 89的LOH率也较高 (33 .3 % )。 结论  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p1 4 .1 1 4 .3上的D3s1 2 89和 3q2 2 2 3上的D3s1 569位点、3q2 4 2 7上的D3s1 61 4 D3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原发性脑肿瘤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4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7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吴浩强 陈商群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3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2 0...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3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2 0例GBM 4号染色体上 2 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2 0例GBM中 ,8例存在 4号染色体的LOH ,在 2 1 8% ( 6 1/2 8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4q和 4p的LOH分别出现 8例和 5例。GBM中在 4q上的下列位点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4q35上的D4s4 2 6 ( 55 6 % ) ,4q31 1- 33上的D4s4 13( 41 6 % )~D4s1597( 40 0 % ) ,4q2 4 - 2 8上的D4s4 0 2 ( 38 5% )~D4s1575( 33 3% )。结论  4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4q35上的D4s4 2 6位点、4q31 1- 33上的D4s4 13~D4s1597、4q2 4 -2 8上的D4s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4号染色体 GBM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6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陈商群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及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及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GBM患者 6号染色体上 2 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总的LOH检出率为 47.6 % (10 2 1) ,在 2 8.1% (81 2 88)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 ,6p和 6q的LOH检出率分别是 2 8.6 % (6 2 1)、38.1% (8 2 1) ,在 6qtel上距短臂端粒 2 0 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 81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6q1 6 .3上D6S2 87的LOH率也高达 5 0 % ,另外 ,6p2 1 .1 2 1 .3上D6S2 76的LOH率也较高 (35 .3% )。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可能在GB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 6qtel上的D6S2 81位点、6q1 6 .3上的D6S2 87和 6p2 1 .1 2 1 .3的D6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基因 染色体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8号、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9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陈商群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别分析了 2 1例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 14个、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本组病例 8号染色体LOH率为 2 3.8% ,在 16 .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 8p的LOH率明显高于 8q ,分别为 2 3.8% ,14.3% ,8q上所有位点的LOH率都在 15 %以下 ,以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的LOH率较高 ,分别是 2 7.8% ,30 .0 %。染色体 2 2q的LOH率为 47.6 % ,在 30 .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以 2 2 q13.2~ 13.3上D2 2S2 74的LOH率最高 (4 1.2 % )。结论 :8号、2 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位点间区域以及 2 2q13.2~ 13.3上D2 2S2 74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6号、8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江澄川 胡杰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07-209,212,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的LOH率为47.6%,在28.1%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6p和6q的LOH率分别是28.6%、38.1%,在6qtel上距短臂端粒20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81检测到了较高的LOH率(50%),6q16.3上D6S287的LOH率也高达50%,另外,6p21.1-p21.3上D6S276的LOH率也较高(35.3%)。本组病例的8号染色体LOH率较低(23.8%),在16.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其中8p12-p22上D8S550和D8S549的LOH率较高,分别是27.8%、30.0%。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号染色体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如6号染色体重要,但在8p12-p22上D8S550-D8S549位点间区域也有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T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基因 抑制剂
下载PDF
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状况的研究
11
作者 胡杰 周良辅 +3 位作者 江澄川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allelicimbalance,AI)发生率,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0例原发性... 目的研究原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allelicimbalance,AI)发生率,寻找与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0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7号染色体上的2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50%(10例)存在7号染色体等位基因失平衡,在可提供信息的位点中37.8%(126/333)存在等位基因失平衡。其中7q和7p的等位基因失平衡率分别为50%(10/20)和45%(9/20)。在7q31.3~32上的D7S640~D7S684区域和7q36上的D7S2465位点等位基因失平衡检出率高达50%~58.3%。结论7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7q31.3~32上的D7S640~D7S684区域和7q36上的D7S2465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 染色体缺失 胶质母细胞瘤 染色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细胞顺铂耐药分子标志物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磊 付军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背景与目的:顺铂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瘤细胞中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 背景与目的:顺铂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瘤细胞中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们先前采用顺铂剂量梯度爬升诱导的对顺铂高度耐药的U251/CP2细胞(IC50为76.5μg/mL)和亲代细胞U251细胞(IC50为1.2μg/ml)筛选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来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基因(CFHR1)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3基因(CFHR3)在U251细胞中至少各自缺失了一个拷贝,在U251/CP2细胞中完全缺失。IL-7基因在U251/CP2细胞中的拷贝数为U251细胞的2~3倍。结论:CFHR1、CFHR3和IL-7基因可能与胶质瘤对顺铂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顺铂 耐药 芯片-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甲基化状态和同期放化治疗与中国香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陈达明 谭海斌 +10 位作者 潘伟生 甘冠明 马碧如 吴志萍 彭颂先 刘嘉怡 萧容媛 伍兆龙 朱献伦 陈功 吴浩强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甲基化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化,MGMT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的中位O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化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化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标志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替莫唑胺
下载PDF
CHROMOSOME 17P MAY HARBOR 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14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letion of chromosome 17 is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and to localize the possible common deletion region in the aforementioned chromosome. M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letion of chromosome 17 is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and to localize the possible common deletion region in the aforementioned chromosome.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on chromosome 17 in 20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 Fifteen fluorescent dye-labeled polymorphic markers were used. Results: Thirteen of twenty (65%) GBM displayed LOH on at least one marker of chromosome 17p. Two tumors showed either LOH or non-informativeness on all markers tested. The most frequent LOH was observed at loci including D17s799 (53.3%), D17s1852 (53.8%), D17s938 (63.20/o), D17s831 (55.6%). The loci D17s831 (on 17p13) and D17s799–D17s1852 (17p11.2–p12) are distal and proximal to p53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ies of LOH at all loci examined on chromosome 17q were relatively low (<30%). None of informative loci exhibite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 Loss of genetic material on chromosome 17p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BM. Besides the well-known TSG p53 on 17p, other unknown TSCs associated with GBM may be present on the chromosomal regions 17p13 and 17p11.2–p12, which are distal and proximal to p5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of heterozygosity GLIOBLASTOMA Tumor suppressor genes Chromosome 17
下载PDF
CHROMOSOME 3 MAY HARBOR 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15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陈商群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letion of chromosome 3 is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 and to localize the possible common deletion region in the aforementioned chromos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letion of chromosome 3 is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 and to localize the possible common deletion region in the aforementioned chromosome. Methods: PCR based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Twenty-three loci on chromosome 3 were examined in 20 cases of GBM. Fluorescence-labeled primers and Perkin Elmer 377 DNA Sequencer were applied. Results: 50% informative cases of GBM displayed LOH on chromosome 3. 50% of informative cases displayed LOH on 3q and 35% on 3p. 25.6% of informative loci showed LOH in our series, in which frequent LOH were observed in the chromosomal region from loci D3S1614 (42.9%) to D3S1565 (35.3%) on 3q24–27 and at loci D3S1569 (35.3%) on 3q22–23 and D3S1289 (33.3%) on 3p14.1–14.3. Conclusion: Loss of genetic material on chromosome 3 may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GBM. The chromosomal regions from loci D3S1614 to D3S1565 on 3q24–27 and at loci D3S1569 on 3q22–23 and D3S1289 on 3p14.1–14.3 are potential sites for novel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ssociated with G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of heterozygosity GLIOBLASTOMA Tumor suppressor gene Chromosome 3
下载PDF
野生型PTEN转染对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新霞 王晋芬 +3 位作者 张晋夏 杜娟 彭颂先 吴浩强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研究野生型PTEN对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用表达野生型PTEN的载体转染PTEN失活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 ,筛选出稳定表达野生型PTEN的细胞克隆 ,然后用cDNA微阵列技术找出野生型PTEN转染后mRNA表达改变的基... 目的 研究野生型PTEN对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用表达野生型PTEN的载体转染PTEN失活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 ,筛选出稳定表达野生型PTEN的细胞克隆 ,然后用cDNA微阵列技术找出野生型PTEN转染后mRNA表达改变的基因。结果 转染的野生型PTEN可以明显抑制U87MG肿瘤细胞的增殖。用cDNA微阵列技术分析后 ,共有 89个cDNA克隆在PTEN转染细胞与对照组细胞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其中 ,76个为已知基因 ,包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2 1/WAF1、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早期蛋白、DNA碎裂因子 4 5等 ;13个为未知基因。 结论 野生型PTEN可以影响多种基因的表达 ,从而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基因转染 抑制基因 野生型PTEN 基因表达 影响
原文传递
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DNA转染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新霞 吴浩强 +2 位作者 彭颂先 郑杰 杜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 探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DNA转染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生长的机制。方法 反义EGFR cDNA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后,筛选出低表达EGFR的细胞株;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Western蛋白印迹免疫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 目的 探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DNA转染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生长的机制。方法 反义EGFR cDNA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后,筛选出低表达EGFR的细胞株;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Western蛋白印迹免疫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来研究反义EGFR cDNA转染对胶质母细胞瘤分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53、Rb、p16和CDK4等,以研究反义EGFRcDNA转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用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分析)检测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反义EGFR cDNA转染胶质母细胞瘤U87MG后,肿瘤细胞的突起延长,细胞的GFAP表达增高;肿瘤细胞的G_0/G_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肿瘤细胞的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Rb、p16和CDK4等的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反义EGFR cDNA转染可以通过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分化、诱导野生型p53的表达、G_1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机制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且这些作用机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共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DNA转染抑制胶质母细胞瘤 生长机制 端粒酶 P53基因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等位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殷晓璐 彭颂先 吴浩强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 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 ,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有关的等位基因失衡的特异性染色体位点。方法 应用包括 384个微卫星灶标记物的高分辨全基因组等位基因型分析法研究 12例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 我们在所有 39条... 目的 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 ,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有关的等位基因失衡的特异性染色体位点。方法 应用包括 384个微卫星灶标记物的高分辨全基因组等位基因型分析法研究 12例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 我们在所有 39条常染色体臂上发现了 2 38个(6 2 3% )失衡的等位基因。在染色体 7q (5 8 3% ) ,8p (6 6 7% ) ,16 q (5 8 3% ) ,17p (5 8 3% )和17q (6 6 7% )上存在非随机的等位基因丢失或获得。另外 ,在平均值以上的等位基因失衡出现在染色体 3p (33 3% ) ,3q (33 3% ) ,4 q (4 1 7% ) ,7p (33 3% ) ,8q (4 1 7% ) ,10 q (4 1 7% ) ,13q(33 3% ) ,14 q (33 3% )和 2 0 q (33 3%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失衡的比率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联。结论 发生在染色体 7q ,8p ,16 q ,17p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等位基因失衡 等位基因型 全基因组 性染色体 肿瘤 遗传学改变 微卫星 常染色体 位点
原文传递
胶质母细胞瘤14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2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GBM) 1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L 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77型 DN...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GBM) 1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L 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 GBM患者 14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 L OH。结果 在 5 0 % (10 / 2 0 ) GBM患者的 14号染色体上观察到 L OH,在38.2 % (81/ 2 12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 L OH。14p和 14q的 L OH率分别为 32 % (6 / 19)、5 0 % (10 / 2 0 )。在位于 14q31- 32 .3的 D14S6 5位点、14q2 1- 2 4.1的 D14S6 3~D14S74位点间区域检测到了较高 L OH率 ,分别为 5 7.1%、 46 .7%~ 47.1%。在所测位点均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结论染色体 14q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 GBM分子水平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14q31- 32 .3的 D14S6 5位点、14q2 1- 2 4.1的 D14S6 3~ D14S74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丢失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抑制基因 脑肿瘤
原文传递
人胶质母细胞瘤等位基因谱分析的研究
20
作者 胡杰 江澄川 +3 位作者 吴浩强 彭颂先 唐婉君 陈商群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GBM)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 ,确定 GBM的发生发展主要和哪些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有关 ,哪些染色体区域上可能存在与 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TSG)。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GBM)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 ,确定 GBM的发生发展主要和哪些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有关 ,哪些染色体区域上可能存在与 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TSG)。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对 2 1例 GBM的所有 2 2对常染色体上共计 382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杂合性丢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L OH)分析 ,相邻 2个微卫星位点之间的平均遗传学距离为 10 c M。结果 在所有被检测的染色体臂上都观察到 L OH,其中以染色体 10 q、10 p、9p、17p和 13q的 L OH率最高 (>5 0 % ) ,这些染色体臂上已知的肿瘤抑制基因 PTEN、DMBT1、p16、p15、p5 3和 Rb所在区域 L OH率都较高 ;14q、3q、2 2 q、11p、9q、19q上也存在较高的 L OH率 (>40 .5 % ) ;首次发现多个共同微小丢失区域 :9p2 2 - 2 3、10 p12 .2 - 14、10 q2 1.3、13q12 .1- 14.1、13q14.3- 31、17p11.2 - 12、17p13、3q2 4- 2 7、11p12 - 13、14q31- 32 .3、14q2 1- 2 4.1、2 2 q13.2 - 13.3、4q35、4q31.1- 31.2、6 qtel、6 q16 .3。结论 GBM存在复杂的遗传学异常 ,涉及多条染色体臂。以 10 q、10 p、9p、17p和 13q的异常与 GBM发生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杂合性丢失 肿瘤抑制基因 等位基因谱分析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