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通路介导Apelin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1
作者 彭龙云 王业松 +5 位作者 刘丽娟 何旭瑜 郭晓刚 劳妙嫦 马虹 高修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Apelin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Apelin后处理组、Apelin后处理加渥曼青霉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处理组、渥曼青霉素处理对... 【目的】探讨Apelin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Apelin后处理组、Apelin后处理加渥曼青霉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处理组、渥曼青霉素处理对照组,观察Apelin后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以及左室心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Apelin后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和冠状动脉流量得到改善,释放到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的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量减少,同时左室心肌磷酸化Akt(Ser473)水平增高;而渥曼青霉素抑制了Apelin后处理所致的Akt磷酸化,并完全消除了Apelin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结论】Apelin后处理能够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介导Apelin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后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PI3K/AKT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减轻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信号途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彭龙云 马虹 +4 位作者 何建桂 高修仁 翟原生 张焰 张雪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肥厚心肌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心肌肥厚大鼠随机分为4组:IR对照组I、PC组I、PC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IPC对心肌肥厚大...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肥厚心肌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心肌肥厚大鼠随机分为4组:IR对照组I、PC组I、PC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IPC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IR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IR对照组比较,IPC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CPK、LDH释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Akt、GSK-3β磷酸化水平增高,Wortmannin能够抑制IPC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IPC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IPC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IR损伤,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参与介导IPC对体外IR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肌再灌注损伤 信号传导
下载PDF
老年小鼠心脏左室重塑和存活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彭龙云 王业松 +3 位作者 高修仁 何旭瑜 马虹 左志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小鼠心脏左室重塑以及左室心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和存活素(Survivin)的蛋白表达变化。【方法】8只成年(5~5.5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8只老年(21.5~24月龄)雄性C57bl/6小... 【目的】探讨老年小鼠心脏左室重塑以及左室心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和存活素(Survivin)的蛋白表达变化。【方法】8只成年(5~5.5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8只老年(21.5~24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老年组(n=8),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和左室质量指数,并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左室心肌β-肌动蛋白(β-actin)、Akt、磷酸化Akt(Ser473)、Bcl-2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成年对照组小鼠相比,老年组小鼠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心肌β-actin表达显著增加(P=0.003,P=0.001,P<0.001),左室心肌Akt、磷酸化Akt(Ser473)、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P<0.001,P=0.028,P=0.002),而Bcl-2表达却显著增加(P<0.001)。【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小鼠老年化过程中心脏发生左室重塑,同时左室心肌Akt、磷酸化Akt(Ser473)和Survivin表达下降,而Bcl-2表达增加,这些改变可能与老年心脏耐受缺血损伤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B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存活素 老年心脏 左室重塑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肌间质重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龙云 高修仁 麦炜颐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2年第9期388-390,394,共4页
在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 ,心室重构起主要作用。心室重构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 ,心肌间质重构是指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量和组成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是一组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Zn... 在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 ,心室重构起主要作用。心室重构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 ,心肌间质重构是指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量和组成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是一组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Zn2 +依赖的酶家族 ,心肌中的MMPs能够降解心脏中所有的基质成分 ,是心肌间质重构中基质降解的推动力量。MMPs的表达与活性受到肿瘤坏死因子 α、白介素 1 β、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等因子的调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节MMPs的活性 ,可以改变心肌间质重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心肌间质重构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体外反搏与心功能保护——PEECH研究结果解读
5
作者 彭龙云 杜志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740-742,共3页
体外反搏治疗用于左室功能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运动耐量。为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PEECH研究评价了体外反搏在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益处。187个轻-中度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体外反搏治疗用于左室功能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运动耐量。为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PEECH研究评价了体外反搏在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益处。187个轻-中度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配给予体外反搏治疗联合已发表指南所要求的常规药物治疗或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两个主要观察终点是:6个月随访时,运动时间至少延长60s的病人百分数以及峰值氧耗量至少提高1.25ml/(min.kg)的病人百分数。PEECH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但是不影响峰值氧耗量。PEECH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未能对病人进行设盲,体外反搏治疗的有效性可能归因于安慰剂效应。因此,需要设计更好的临床试验来帮助评价体外反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整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性治疗大鼠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5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赵洪云 管慧红 彭龙云 张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53-1155,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 5mg/kg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d ,也于第 3d用ISO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两组均于注射ISO后 2周、4周将动物处死 ,取出心脏 ,病理检查大鼠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ISO后 2周、4周 ,干预性治疗组心室肌疤痕组织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可见到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结论 :G -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再生 ,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范围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干预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 心肌梗塞 组织再生 动物实验 干预性治疗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7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陈惠珍 彭龙云 曾武涛 靳三庆 张希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4h、48h和 2周后杀死大鼠 ,取出心脏 ,检测心肌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对照组可见散在心肌梗塞灶 ,坏死区周围有多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而治疗组大鼠心肌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 ,浸润的细胞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48h后对照组心肌梗塞灶进一步扩大 ,呈散在片状分布 ,而治疗组心肌梗塞灶扩大不明显 ,呈散在灶性分布 ,并可见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 ;2周后 ,治疗组未见明显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 ,可见新生的心肌细胞生长。结论 :G -CSF对缺血濒死心肌有保护作用 ,用G -CSF动员骨髓来源的干细胞进行“自我移植”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MI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立军 马虹 +9 位作者 廖新学 胡雪松 田方 顾海波 郝艳华 蔡乙明 彭龙云 何建桂 曾武涛 冷秀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替米沙坦(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mol/L)刺激24h;以替米沙坦(终浓度为10-6mol/L)分别刺激6、12和24h;以2型血管紧...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替米沙坦(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mol/L)刺激24h;以替米沙坦(终浓度为10-6mol/L)分别刺激6、12和24h;以2型血管紧张素受体特异性阻断剂PD123319(终浓度为10-6mol/L)单独或与相同终浓度的替米沙坦联合刺激12h。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CE2蛋白表达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CE2mRNA表达。结果替米沙坦呈剂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使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在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mol/L时,可使ACE2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1.5、2.7和4.6倍,使ACE2mRNA表达分别增加1.2、2.3和4.5倍;于6、12和24h,替米沙坦(终浓度10-6mol/L)分别使ACE2蛋白表达量增加1.6、2.7和4.2倍,使ACE2mRNA表达分别增加1.3、2.3和4.0倍;与对照组及替米沙坦组比较,PD123319对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无影响。结论替米沙坦呈剂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著上调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此作用可能与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替米沙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建桂 彭龙云 +5 位作者 马虹 廖新学 高修仁 麦炜颐 何文 张雪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18,524,共5页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增高,PI3K抑制剂Wortmannin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信号机制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TGF β_1/Smad7通路与心室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修仁 翟原生 +3 位作者 彭龙云 何旭瑜 郭小刚 朱莺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和其下游分子Smad7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4只随机分为2组,SHR22周龄组和SHR14周龄组,另14只WKY大鼠也分为WKY大鼠22周龄组和WKY大鼠14周龄组。在实验...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和其下游分子Smad7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4只随机分为2组,SHR22周龄组和SHR14周龄组,另14只WKY大鼠也分为WKY大鼠22周龄组和WKY大鼠14周龄组。在实验动物14周龄和22周龄时,分别测定血压、心室质量指数;以氯胺T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Ⅰ型和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测定心肌中TGFβ1和其下游分子Smad7的表达。【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14周龄和22周龄时收缩压都显著高于同龄的WKY大鼠(P<0.001),同时22周龄SHR的收缩压也比14周龄明显升高(P<0.001)。与SHR14周龄组相比,SHR22周龄组的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均明显增加(P<0.01);在mRNA水平或蛋白水平,心肌中的TGFβ1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下调。【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及心肌纤维化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展,同时伴随着TGFβ1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纤维化 TGFΒ1 SMAD7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黄连素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利 葛辉 +4 位作者 卫国红 彭龙云 吴利秋 叶惠娟 刘烈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95-1598,共4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连素中医治疗,连续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 目的观察黄连素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连素中医治疗,连续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差异。结果干预后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运动指数及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黄连素和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及血脂,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发生,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生活方式 糖尿病前期
下载PDF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中醛固酮逃逸现象与心率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修仁 彭龙云 +5 位作者 曾群英 黄顺伟 马虹 罗斌 谢耀群 段大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6例充血性...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6例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浆肾素(PRA)Ang Ⅱ、Ald的活性,把血浆醛固酮升高超过基线水平20%(组1,n=46)和超过基线水平但达不到20%(组2,n=60)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各能谱范围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结果】①全部心衰患者ACEI治疗1个月、3个月后PRA差别无显著性。②与基线水平相比较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Ang Ⅱ活性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Ang Ⅱ有所回升。③ACEI治疗后1个月血浆Ald明显下降(P<0.01);继续治疗到3个月时明显升高,高于基线水平(P<0.01)。④组1与组2比较心率变异总能谱(TF)、极低能谱(VLF)、低能谱(LF)明显下降;高能谱(HF)及HF/LF两组差别无显著性;醛固酮逃逸严重组(组1)心率变异各能谱24h昼夜规律消失,各能谱呈低平曲线。【结论】①充血性心衰患者ACEI治疗后,确实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且这一现象在治疗3个月时表现已很突出;②醛固酮逃逸明显的病人,与预后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率变异各能谱TF、VLF、LF明显下降,且昼夜规律消失。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醛固酮逃逸现象 心率变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修仁 黄顺伟 +3 位作者 孙冰 彭龙云 马虹 段大跃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衰 ACEI 治疗 醛固酮逃逸 螺内脂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的蛋白表达及其RAS阻断后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修仁 彭龙云 +3 位作者 麦炜颐 郑振声 陈红 段大跃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4,I003,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KY以及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质量指数(LVMI)、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左室心肌MMP-2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左室心肌 MMP-2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SHRSP左室心肌中MMP-2蛋白表达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后MMP-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苯那普利、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心室重塑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下调MMP-2蛋白表达而实现;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MMP-2 蛋白表达 高血压 心室重塑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立军 马虹 +9 位作者 廖新学 胡雪松 田方 张文武 顾海波 郝艳华 蔡乙明 彭龙云 何建桂 曾武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9-89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 Ang(1~7)(10、100、1000 nmol/L)和 ox-LDL[25、50、100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 Ang(1~7)(10、100、1000 nmol/L)和 ox-LDL[25、50、100 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 A-779[Ang(1~7)特异性受体阻断剂,终浓度为100nmol/L)]预处理,孵育24 h,以 ELISA 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 MCP-1蛋白含量,RT-PCR 法检测其 mRNA 的表达。结果 ox-LDL 使 MCP-1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基础状态下,Ang(1~7)对 MCP-1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对 ox-LDL 诱导 MCP-1的表达增强有抑制作用(P<0.05~0.01);以 A-779预处理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 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升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血管重构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修仁 张丽媛 +4 位作者 彭龙云 刘冬红 李苏红 翟原生 何旭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系统重构密切相关的有关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连续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充血后肱动脉内...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系统重构密切相关的有关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连续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径(CAD),充血后肱动脉内经变化百分数(FM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6项指标,以上6项≥3项异常者分为组1,否则为组2,研究两组之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结果]①心脏、血管重构明显的组1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达89%,与组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迷走神经调节有关的心率对Valsalva的反应及心率由卧位到立位的即刻反应两指标,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③与交感神经调节有关的血压对站立的反应及血压对握力的反应两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者心血管重构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同时存在,本组73例重构明显者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率高达89%,且迷走神经功能的损害似乎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主神经功能 心血管重构
下载PDF
Angiotensin-(1-7)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及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文 冯霞 +2 位作者 马虹 张焰 彭龙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6-2131,共6页
目的:在钙化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方法:用β-磷酸甘油制备钙化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再以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 目的:在钙化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方法:用β-磷酸甘油制备钙化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再以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选择性蛋白激酶A(PKA)或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等干预,通过Von Kossa染色及检测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结果:血管紧张素-(1-7)抑制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P<0.05),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血管紧张素-(1-7)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浓度(P<0.05),PKA抑制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1-7)对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Cbfa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可抑制β-磷酸甘油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并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促进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这些效应与cAMP-PKA-Cbfa1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信号转导
下载PDF
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裴兆辉 马虹 +4 位作者 胡德华 朱妙章 何建桂 彭龙云 王立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856-1858,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1)mRNA的影响,探讨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的机制...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1)mRNA的影响,探讨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及[NE+Ang-(1-7)]组,每组10只.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MMP-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TIMP-1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E组心肌细胞MM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E+Ang-(1-7)]组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左心室TIMP-1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E+Ang-(1-7)]组TIMP-1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Ang-(1-7)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间质胶原酶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心肌病 肥厚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修仁 彭龙云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n=8):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n=8):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大狼猩红-苦味酸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壁内血管周围胶在面积(PV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左室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转化酶抑制剂 联合应用 高血压 大鼠 心室重塑
下载PDF
高频起搏犬房颤模型心房重塑及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娟 姚凤娟 +6 位作者 彭龙云 李嘉翔 卢贵华 劳妙婵 陈宣兰 吴素华 高修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8-254,共7页
目的:持续高频起搏犬左心房,观察房颤(AF)发生率、心房重塑以及窦房结、房室结传导功能。方法:健康比格犬15只随机分为起搏组(P组,n=9)和对照组(N组,n=6)。2组均在左心房心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P组以400 min-1的频率起搏,N组不起搏... 目的:持续高频起搏犬左心房,观察房颤(AF)发生率、心房重塑以及窦房结、房室结传导功能。方法:健康比格犬15只随机分为起搏组(P组,n=9)和对照组(N组,n=6)。2组均在左心房心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P组以400 min-1的频率起搏,N组不起搏。采用程序起搏技术测定电生理参数。结果:(1)4周后P组阵发性AF和持续性AF的诱发率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P组第2周2只犬自发AF,第4周AF诱发率达100%,且持续性AF的发生率高。(2)P组4周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在不同基本起搏周期(250 ms、300 ms和350 ms)时均较N组缩短(P<0.05);房室结文氏点(AVN-Wen)较N组有意义延长[(294.44±26.03)min-1 vs(328.33±24.01)min-1,P<0.05];房室结有效不应期(AVERP)在不同起搏周期均明显延长(P<0.01)。(3)与N组比较,P组4周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恢复时间(cSNRT)均延长(P<0.01);P波时限2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P组2周后心脏超声与N组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上下、左右径都有明显增大(P<0.01),右心房上下增大(P<0.05)。结论:持续4周心房高频起搏后房颤发生率高,心房肌、窦房结和房室结电生理发生特征性的相应改变,左、右心房不同程度扩大,提示电重塑、结构重塑与房颤的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窦房结 房室结 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