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升途径——以《天津中医药》办刊实践为例
1
作者 徐一兰 高杉 《天津科技》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医药科技期刊作为中医药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基于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特点,结合《天津中医药》的办刊实践,阐述当代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的...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医药科技期刊作为中医药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传播载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基于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特点,结合《天津中医药》的办刊实践,阐述当代中医药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与提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科技期刊 编辑 职业素养 天津中医药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孔雀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皮俊 王建湘 +2 位作者 徐一兰 张瑞成 周芬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46-49,共4页
以草本花卉孔雀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用污泥堆肥、菇渣和河沙配制成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孔雀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配比的物理性状均优于CK(园土);污泥堆肥和菇渣可促进孔雀草的生长发育,以T1处理(污泥堆肥40... 以草本花卉孔雀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用污泥堆肥、菇渣和河沙配制成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孔雀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配比的物理性状均优于CK(园土);污泥堆肥和菇渣可促进孔雀草的生长发育,以T1处理(污泥堆肥40%、菇渣40%、河沙20%)和T2处理(污泥堆肥50%、菇渣30%、河沙20%)的孔雀草营养生长最好,T2处理的开花性状最优,其单株花朵数是CK的189%,花朵直径达5.53 cm,单朵花期为17.32 d,观赏期长达115 d。综合考虑基质的物理性状、孔雀草的营养生长及开花情况,T2和T1处理是适合孔雀草生长发育的较优基质,用其栽培孔雀草时花朵大且花期长,观赏期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菇渣 栽培基质 孔雀草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3 位作者 肖小平 郭立君 李微艳 孙继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847-5855,共9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29年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29年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均随水稻生育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达到最低值;其中,以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处理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大小顺序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熵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熵
下载PDF
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肖小平 郭立君 孙继民 刘杰 李微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4-680,共7页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临床研究方案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一兰 高杉 +7 位作者 许慧愚 李琳 高树明 边育红 崔元璐 李遇伯 李正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86-90,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发病基础,在中国有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之一。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选取中国7家临床单位的冠心病痰瘀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发病基础,在中国有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之一。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选取中国7家临床单位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为观察人群,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为疾病对照人群,以健康人为空白对照人群,开展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检测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等评价病证关系的生化指标,检测血尿代谢组学、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揭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基础。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入组筛选,严谨的样本采集、运输及统一检测,从量表到临床生化指标再到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多组学分析,全面诠释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生物学基础,是冠心病证候学研究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多中心 小样本 精细化 研究方案
下载PDF
油菜种子形成中含油量与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一兰 官春云 +1 位作者 谭太龙 余龙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54-1857,共4页
以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含油量基因型油菜品系04-1989-9和04-1989-4为材料,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量与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品系的种子含油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磷脂酸磷酸酯酶(PPa... 以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含油量基因型油菜品系04-1989-9和04-1989-4为材料,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量与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品系的种子含油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开花后逐渐增加,花后24~ 31d达最高峰,且品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6PDH、PPase活性和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测二者是影响含油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油量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磷脂酸磷酸酯酶
下载PDF
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生化基础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一兰 高杉 +25 位作者 邓兵 毛美娇 杜廷海 李彬 杨宝平 于研 张虹 张世姝 毛静远 王贤良 徐强 张蕾 宋光明 田莉 王丽 闫丹丹 李琳 高树明 潘晔 蔡雪朦 王朔 李晓枫 艾乐 胡镜清 边育红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808-812,共5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痰瘀互结证 临床生化 多中心 精细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和大麦植株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一兰 金自力 +7 位作者 刘唐兴 程爱武 李永 李益锋 何炜 黄新杰 皮俊 许晓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35-1241,共7页
施肥措施是影响稻田土壤和作物重金属镉(Cd)累积的关键因素之一,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后稻田土壤和作物Cd累积的变化特征,为双季稻区科学施肥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双季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平台(31年),分析了5种施肥措... 施肥措施是影响稻田土壤和作物重金属镉(Cd)累积的关键因素之一,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后稻田土壤和作物Cd累积的变化特征,为双季稻区科学施肥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双季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平台(31年),分析了5种施肥措施[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LOM)、60%有机肥+40%化肥(HOM)和无肥(CK)]对土壤和大麦植株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HOM和LO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大麦成熟期稻田耕层(0~20cm)土壤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别提高了36.67%、80.91%和141.86%、79.07%。大麦植株Cd积累量和富集系数均以根系为最高,其次是叶和茎,籽粒为最低。LOM处理提高了大麦植株根系、叶和籽粒Cd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0.270、0.235和0.039 mg·kg^(-1);RF处理提高了植株茎Cd含量,比CK处理增加0.076 mg·kg^(-1)。各施肥处理稻田土壤重金属Cd单项污染指数变幅在1.100~1.990之间,其PCd均大于1,表现为HOM>LOM>CK>MF>RF,其中LOM和HOM处理PCd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F、RF和CK处理间PCd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未见明显的Cd积累,但有机肥施用条件下稻田土壤呈现显著Cd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长期施肥 镉(CD)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徐一兰 刘唐兴 +3 位作者 付爱斌 李益锋 皮俊 黄新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稻田土壤物理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季水稻免耕(NT)、双季水稻翻耕(MP)、双季水稻旋耕(RT)、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T–NT)和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MP)5种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稻田土壤物理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季水稻免耕(NT)、双季水稻翻耕(MP)、双季水稻旋耕(RT)、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T–NT)和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MP)5种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依次为早稻MP>RT>RTNT>RT-MP>NT,晚稻MP>RT-MP>RT>RT-NT>NT。其中,早稻各生育时期,MP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均表现为MP>RT>RT-NT>RT-MP>NT;晚稻各生育时期,MP、RT-MP处理植株根系、茎和穗干重均显著高于NT,均表现为MP>RT-MP>RT-NT>RT>NT;MP、RT、RT-NT、RT-MP处理早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681.3、395.9、248.1、210.0kg/hm^2,晚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880.3、495.5、99.1、710.1kg/hm^2。说明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以土壤翻耕和旋耕方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耕作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李益锋 李永 何炜 胡赛晶 王跃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197,共6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明显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60%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为最高;30%和60%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化肥和无肥处理均达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和p 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早稻产量以60%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97.67%和95.01%;晚稻产量以秸秆还田和30%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比无肥处理增加103.64%和93.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3**,0.971**,0.950**,0.950**),与土壤速效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培肥土壤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李微艳 杨光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9,99,共7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茎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单株叶、穗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大小顺序为无肥〉化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穗干重比例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无肥;茎干重比例以习惯施肥最高;叶干重比例在成熟期表现为化肥〉无肥〉习惯施肥〉秸秆还田。齐穗期,化肥、秸秆还田和习惯施肥处理大麦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大麦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分别比无肥增产353.4-357.6、681.6-683.0和497.4-523.5 kg·hm^-2。与化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大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下载PDF
通脉养心丸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生化基础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一兰 高杉 +25 位作者 邓兵 毛美娇 杜廷海 李彬 杨宝平 于研 张虹 张世姝 毛静远 王贤良 徐强 张蕾 宋光明 田莉 王丽 闫丹丹 李琳 高树明 潘晔 蔡雪朦 王朔 李晓枫 艾乐 胡镜清 边育红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对比通脉养心丸干预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其中脱失3例,最终纳入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对比通脉养心丸干预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其中脱失3例,最终纳入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性较大,经过通脉养心丸的治疗,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内皮素升高,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下降(P<0.05)。整体炎症因子水平有下降趋势。[结论]通脉养心丸调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生化基础与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有关,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气阴两虚证 临床生化 多中心 精细化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一兰 刘唐兴 付爱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 2和98.8,422.2 kg/hm 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 2和220.3,661.8 kg/hm 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生理特性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一兰 付爱斌 刘唐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3,共9页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120.0kg/hm^2+晚稻施N210.0kg/hm^2(N120∶210)、早稻施N150.0kg/hm^2+晚稻施N180.0kg/hm^2(N150∶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120.0kg/hm^2+晚稻施N210.0kg/hm^2(N120∶210)、早稻施N150.0kg/hm^2+晚稻施N180.0kg/hm^2(N150∶180)、早稻施N180.0kg/hm^2+晚稻施N150.0kg/hm^2(N180∶150)、早稻施N210.0kg/hm^2+晚稻施N120.0kg/hm^2(N210∶120)5种N肥运筹模式条件下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均分别表现为N150∶180>N180∶150>N210∶120>N120∶210>CK和N150∶180>N180∶150>N120∶210>N210∶120>CK;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气孔导度(Gs)分别表现为N210∶120>N180∶150>N150∶180>N120∶210>CK和N120∶210>N150∶180>N180∶150>N210∶120>CK。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千粒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N150∶180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849.5,1879.5kg/hm^2。因此,早稻施N150.0kg/hm^2和晚稻施N180.0kg/hm^2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模式 生理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大麦-双季稻种植方式中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5 位作者 程爱武 李益锋 李永 何炜 王跃平 胡赛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施肥措施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关系密切。本文的目的在于探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B... 【目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施肥措施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关系密切。本文的目的在于探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Biolog技术分析了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LOM)、60%有机肥+40%化肥(HOM)、无肥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成熟期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MF、LOM和HOM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RF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低于CK处理。在大麦成熟期,Richness和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HOM>LOM>RF>CK>MF,Mc Intosh指数均以HOM和LOM处理为最高,其次为RF和CK处理,MF处理最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主要为氨基酸类和糖类,不同施肥处理间碳源利用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不同影响,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维持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施肥 双季稻田复种 大麦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大麦生育期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4 位作者 李益锋 肖小平 李微艳 孙耿 程凯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3期12-20,共9页
施肥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关系密切,为探明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分析了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MF)、秸秆... 施肥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关系密切,为探明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分析了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1)、60%有机肥+40%化肥(OM2)和无肥(CK)]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大麦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均以OM2和OM1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施肥处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OM2>OM1>RF>MF>CK和OM2>OM1>CK>RF>MF;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均表现为OM1>OM2>RF>MF>CK;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为OM1>MF>OM2>RF>CK。大麦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各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大小顺序表现为RF>OM2>OM1>MF>CK;过氧化氢酶活性以OM2处理为最高,与RF、MF和CK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OM2处理的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纤维素酶活性均以RF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MF和CK处理(P<0.05)。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大麦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油菜种子油分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一兰 官春云 谭太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4期255-259,共5页
总结了中国油菜种子含油量偏低的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成效。并综述了油菜种子形成期间脂肪代谢与其它代谢之间的联系、种子油分形成与关键酶活性和关键物质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要将影响含油量的关键酶及其底物和... 总结了中国油菜种子含油量偏低的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成效。并综述了油菜种子形成期间脂肪代谢与其它代谢之间的联系、种子油分形成与关键酶活性和关键物质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要将影响含油量的关键酶及其底物和脂肪合成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物质综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生理生化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油量 生理生化 脂肪合成 关键酶
下载PDF
不同栽插方式对双季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一兰 刘唐兴 付爱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28,共9页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根据早稻和晚稻的育苗移栽方式设置双季稻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插处理,对3种栽插方式下双季稻的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晚稻各...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根据早稻和晚稻的育苗移栽方式设置双季稻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插处理,对3种栽插方式下双季稻的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抛栽和手插处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各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大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小表现为分别手插>抛栽>机插和机插>手插>抛栽。各处理间水稻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抛栽处理最高,分别较机插处理增加1 506.7和1 444.5 kg·hm^-2。因此,抛栽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插方式 生理生化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下载PDF
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4 位作者 程爱武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李微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7期22-28,共7页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茎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重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叶、穗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蘖期到成熟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无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穗干重比例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拔节期到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60%有机肥处理最高;叶干物质比例在成熟期为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大麦主要生育期,30%有机肥和60%有机肥处理大麦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大麦各生育期,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分别比无肥增产717.45~721.15 kg/hm2和756.45~782.0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制度大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大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一兰 付爱斌 刘唐兴 《作物研究》 2020年第2期103-109,123,共8页
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机... 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有利于促进植株提早分蘖和提高成穗率。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均呈抛栽>手插>机插的趋势。各处理植株群体根系干物质量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植株茎、叶、穗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其中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p<0.05)。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以抛栽处理最高,机插处理最低;茎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低,叶所占比例均以机插处理水稻最大,穗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大。早稻和晚稻产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抛栽和手插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机插处理增加1506.7、1205.3 kg/hm^2和1444.5、981.0 kg/hm^2。可见与手插、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干物质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