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黄斑部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方伟 李海东 +1 位作者 徐一珺 翟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患者黄斑部血流状态改变以评估PRP术后患者黄斑部的血供变化。方法选择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拟行PRP的患者,采用OCTA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患...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后患者黄斑部血流状态改变以评估PRP术后患者黄斑部的血供变化。方法选择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拟行PRP的患者,采用OCTA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黄斑部3 mm×3 mm范围内浅层和深层中心凹、旁中心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各区域视网膜血流密度(VD)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黄斑部视网膜VD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共纳入重度NPDR患者24例(32眼),PRP术前患者空腹血糖为(11.38±5.38)mmol·L^(-1),术后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8.75±3.18)%。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总VD为(43.41±5.95)%、深层旁中心凹VD为(45.73±6.04)%,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均为P<0.001);浅层旁中心VD为(37.95±4.63)%,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为(0.286±0.133)mm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7、0.16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362.50±63.51)μm,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网膜黄斑部深层VD的改善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675,P<0.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2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患者视网膜旁中心凹深层VD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t=-2.400,P=0.027)。结论重度NPDR患者在PRP术后视网膜黄斑部深层视网膜VD得到改善,这可能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血流密度 全视网膜光凝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内界膜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陶继伟 徐一珺 +4 位作者 沈丽君 余嘉峰 陈亦棋 毛剑波 林丽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内界膜(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并连续治疗的M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 目的观察内界膜(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杭州院区检查确诊并连续治疗的MMH患者29例2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平均年龄(55.28±11.40)岁。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ILM翻转组及ILM常规剥除组,分别为12例12只眼、17例17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频域OCT检查及眼轴测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裂孔直径、BCVA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裂孔闭合以及中心凹外层结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ILM常规剥除组裂孔闭合11只眼,未闭合6只眼,裂孔闭合率为64.7%;ILM翻转组裂孔闭合12只眼,裂孔闭合率为10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8)。手术后1、3个月,ILM翻转组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3、4.667,P=0.003、0.001)。ILM常规剥除组手术后1个月BCVA较手术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6,P=0.139);手术后3个月BCVA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3,P=0.026)。两组患者手术后1、3个月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47、0.535,P=0.551、0.612)。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外层结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8,P=0.631)。结论ILM翻转联合自体血覆盖治疗MMH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裂孔闭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自体血 黄斑中心凹 病例对照研究 基线资料 眼视光 临床疗效 频域OCT
原文传递
黄斑裂孔手术中边缘碎片组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一珺 陶继伟 +1 位作者 程丹 沈丽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ILM)后,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可观察到裂孔边缘存在突向玻璃体腔内的碎片组织(RF)。目前认为RF可能来源于视网膜前增生以及与玻璃体牵拉,但存在争议,对手术后疗效的影响也不明确。但现有的研究仍有其共同点,即结果提示手术后视网膜解剖结构和视功能恢复较差的研究,手术中剥除ILM后再次染色,RF组织上残留ILM碎片;而结果提示RF有助于手术后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研究,RF组织上ILM碎片被清除干净。说明RF组织上ILM是否剥除干净对手术后疗效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针对RF研究尚少,需从本质上认识RF,通过组织学分析以辅助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综述 组织碎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