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蝴蝶与坦克》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宜波 刘秀丽 徐中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91-95,共5页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剖析了《蝴蝶与坦克》原作的多模态话语,表明了"坦克"和"蝴蝶"是西班牙内战和共和军前军人佩德罗的隐喻,分析了佩德罗横死于共和政府军军人寻衅滋事后蓄意枪...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剖析了《蝴蝶与坦克》原作的多模态话语,表明了"坦克"和"蝴蝶"是西班牙内战和共和军前军人佩德罗的隐喻,分析了佩德罗横死于共和政府军军人寻衅滋事后蓄意枪杀之必然和他横死之难以昭雪的原因,揭示了战争是戕害欢愉美好生活的恶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与坦克》 多模态话语 隐喻 横死原因 战争恶魔
下载PDF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宗教用语及翻译探讨
2
作者 徐中川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国家。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引起信仰上帝的美国人民的共鸣,历任美国总统都会在就职演讲中或引用《圣经》典故,或效仿《圣经》文体,以增强演讲的感召力和鼓动... 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浓厚的国家。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巨大影响渗透到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引起信仰上帝的美国人民的共鸣,历任美国总统都会在就职演讲中或引用《圣经》典故,或效仿《圣经》文体,以增强演讲的感召力和鼓动性。另外,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圣经》用语翻译方面,存在盲目照搬《圣经》中文本译文的问题,造成了中文译文与《圣经》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上的不对等。为此,本文指出译者应遵循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进行独立翻译,力争最大限度地使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思想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 《圣经》 宗教用语 照搬 独立翻译
下载PDF
整体语言法及其在TESOL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Pat Rigg 徐中川 张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993年第1期13-16,共4页
整体语言法的原则“整体语言法”这个术语在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的小学教育中已被广泛接受,甚至时髦起来。整体语言法既是一个理论观点,又是一场影响教育和研究的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在教英语为母语者时注重阅读能力这一事实。它进... 整体语言法的原则“整体语言法”这个术语在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的小学教育中已被广泛接受,甚至时髦起来。整体语言法既是一个理论观点,又是一场影响教育和研究的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在教英语为母语者时注重阅读能力这一事实。它进而发展到包括了写作能力,后来又把教与学的过程都包括进去。而这些又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牵涉进来。起初教授阅读的整体法已发展成为一场要求变革的运动。其中的主要方面有:把每个学生作为一种文化的一员和知识的创造者来尊重;把每一位教师当作内行来尊重。这场运动已在使用本族语的小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渐渐地开始影响中学和成人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语言 TESOL 小学教育 整体法 教学原则 语音教学 第一语言 学习活动 阅读理论 口语课
原文传递
语境与英语中一般时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M.C.Peanington 徐中川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993年第3期46-50,共5页
引言: ESOL工作者一定了解英语的各种时态,而且知道怎么去教这些时态,不管是通过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大纲直接地去教,还是通过以功能或交际为基础的课程间接地去教。因此,ESOL教师大纲设计者、教材编写者如果注意有关一般时(一般现在时... 引言: ESOL工作者一定了解英语的各种时态,而且知道怎么去教这些时态,不管是通过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大纲直接地去教,还是通过以功能或交际为基础的课程间接地去教。因此,ESOL教师大纲设计者、教材编写者如果注意有关一般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研究发现,特别是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得出的发现,那么他们肯定都会有所收益。这种知识对于那些从事二语学习中时态运用和时间标示发展的研究人员也是很有价值的。以下的分析对一般时进行了统一的说明,强调了语境在决定时态的具体选择和语义解释方面的作用。根据Wallace(1982)的观点,我们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的 一般现在时 语法分析 一般过去时 教材编写者 时间从句 语义解释 动词形式 WALLACE 语法书
原文传递
语境与英语中一般时的语法意义(续)
5
作者 M.C.Peanington 徐中川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993年第4期41-43,49,共4页
根据Riddle的分析: 说话人在交际中的观点和目的对选择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个情况的时间框架是从过去延伸到现在,如果讲话者的目的是提供信息或从过去的观点问一个问题,那么这个情况可能用过去时描述而不是用现在时... 根据Riddle的分析: 说话人在交际中的观点和目的对选择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个情况的时间框架是从过去延伸到现在,如果讲话者的目的是提供信息或从过去的观点问一个问题,那么这个情况可能用过去时描述而不是用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描述。所谓说话者可能持“过去观点”,这里有两层含义: 1.过去的联系:一个人与某一情况过去有联系这种事实或性质比该情况客观存在于现在与说话目的更相关。……这种情况下,过去时起标示主观态度的作用。 2.背景信息:尽管要提供的信息是有关在主观上可看作存在于现在或过去的情况(如上面这种情况),但是这种信息却被认为是要强调的现在信息之背景。这里过去时起使信息背景化的话语组织作用。(PP.269—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完成时 时态的 讲话者 组织作用 说话人 一般过去时 情态意义 时间框架 一般现在时 与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