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雷达和自动站资料研究风暴演变规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亚钦 翟国庆 +3 位作者 黄旋旋 朱佩君 何斌 沈杭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研究地面中尺度辐合对对流回波发展趋势的影响,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和经过质量控制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选取浙江宁波地区较典型的10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逐时统计地面辐合场、累计雨量、雷达回波之间的相互对应情况,并进一步通过Shuma... 为了研究地面中尺度辐合对对流回波发展趋势的影响,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和经过质量控制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选取浙江宁波地区较典型的10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逐时统计地面辐合场、累计雨量、雷达回波之间的相互对应情况,并进一步通过Shuman-Shapiro滤波来揭示地面中尺度风场辐合与风暴发展的内在联系,最后基于所统计的回波发展和地面辐合的关系利用交叉相关法对风暴进行外推预报。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前沿的地面中尺度辐合区域对未来回波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存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区域更有利于对流单体的新生和发展,同时对主回波未来的走向和形状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Shuman-Shapiro滤波进行尺度分离后可以发现,在风暴发展前沿和一些风暴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风场辐合作用,它对未来风暴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传递和媒介作用。最后,基于地面辐合场用交叉相关法对风暴进行外推预报,得到的外推回波场和实况回波场在形状、中心强度上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地面辐合 匹配统计 Shuman-Shapiro滤波 风暴外推
下载PDF
基于TREC法以多重动态区域反演风场 被引量:7
2
作者 徐亚钦 翟国庆 +2 位作者 黄旋旋 朱补全 沈杭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8-1745,共8页
基于传统的交叉相关追踪回波(TREC)算法,通过对"匹配元"所含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进行一定的分类来动态选择符合判定条件的"匹配元"进行交叉相关计算.为了提高反演风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选取多重不同尺度的"... 基于传统的交叉相关追踪回波(TREC)算法,通过对"匹配元"所含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进行一定的分类来动态选择符合判定条件的"匹配元"进行交叉相关计算.为了提高反演风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选取多重不同尺度的"匹配元"、分位法剔除风向奇异点、用椭圆型权重再插值等技术来订正反演的风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TREC技术对较小尺度回波云团精度判定不足的缺陷,使得"匹配元"中的雷达反射率要素特征覆盖更有效.结果表明:对TREC算法进行修订后得到的反演风场,可以更好地反映雷达回波团的整体流场,同时一些回波单体的个性风场特征得到较好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匹配元 多尺度 交叉相关追踪回波(TREC) 雷达反演
下载PDF
浙江沿海中尺度辐合线对飑线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9
3
作者 沈杭锋 翟国庆 +3 位作者 朱补全 何斌 徐亚钦 黄旋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7-1140,共14页
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云迹风等资料较好地模拟了2006年6月10日严重影响浙江的一次强飑线演变过程,得到了与实况比较接近的飑线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强... 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云迹风等资料较好地模拟了2006年6月10日严重影响浙江的一次强飑线演变过程,得到了与实况比较接近的飑线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强对流活动与边界层内的中尺度辐合有密切联系,除了雷暴出流在其前沿形成的阵风锋外,还模拟得到了宁波东部地区的中尺度气流辐合线(简称宁东辐合线);宁东辐合线呈现出明显的西干东湿、东侧上湿下干和弱的稳定层结特征,其存在阻挡了边界层顶强不稳定的东传;在宁东辐合线东侧的山谷地带,近地面形成一个尺度仅为10~20km的中尺度垂直闭合环流,该环流导致地面弱的东风气流又反过来加强了宁东辐合线。当之前已存在的雷暴出流形成的阵风锋辐合线与宁东局地辐合线相遇时,形成一条新的阵风锋,边界层之上的湿度显著增强,强不稳定得到逐步释放,加剧了对流的爆发,天气现象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同化 飑线 暴雨 阵风锋 中尺度辐合线
下载PDF
利用WRF数值模拟分析小型超强台风“桑美”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林 王东法 徐亚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03-710,共8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WRF-Var三维变分系统,同化了雷达资料和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第8号小型超强台风"桑美"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合实况验证,WRF较好地模拟本次台风暴雨过程,基本反映实况台风演变过程.利用模...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WRF-Var三维变分系统,同化了雷达资料和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第8号小型超强台风"桑美"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合实况验证,WRF较好地模拟本次台风暴雨过程,基本反映实况台风演变过程.利用模式输出的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模拟结果对"桑美"台风短时强暴雨进行诊断分析,表明"桑美"台风具有较好的对称性结构,涡旋结构紧密,云团内部气流强烈辐合上升,这是降水高度集中的动力因素;中尺度辐合带以及强回波带始终环绕中心眼区呈同心圆形状逆时针旋转,验证了台风螺旋云带的形成是产生台风暴雨的一个必要条件,"桑美"螺旋辐合带靠近台风中心,范围小、弧状明显;风切变所产生的低层辐合为强对流低层发生的动力之一;"桑美"引起的暴雨属于台风区内暴雨,具有相当充沛的水汽条件,并且水汽对降水的作用主要在中低层,以低层最强;各物理量场相互之间都有很好的对应,说明台风暴雨的发生和维持需要大尺度环境场、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等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 诊断分析
下载PDF
FY-2C云迹风资料同化应用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瑞 翟国庆 +3 位作者 王彰贵 朱业 沈杭锋 徐亚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料对降水和风场等的预报结果的影响,并进行24小时降水量分级Ts评分检验以及风场点对点检验。结果表明:同化经质量控制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的准确度,不同等级的Ts评分较其它试验都有较明显改进;风场预报模拟也有所改善。增加两例台风,使用与"海棠"相似的处理方法进行模拟试验,并对模拟结果24小时降水分析与检验,得到与"海棠"类似结论。因此,经过合理性选择的云迹风资料的加入,有利于补充初始场中可能未包含的中尺度信息,从而提高试验中对于降水、风场等的模拟效果,提高WRF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云迹风 质量控制 TS评分 风场检验
下载PDF
WRF模式中QNSE方案的湍流长度尺度系数的调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慧燕 徐亚钦 +3 位作者 王智 朱佩君 李小凡 翟国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7-371,共15页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湍流混合对数值模拟起着重要的作用,湍流混合作用的恰当描述对于温度、湿度、风场以及降水的准确模拟至关重要。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人口密集,暴雨灾害频发,很有必要寻找一种适合该地区降水模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湍流混合对数值模拟起着重要的作用,湍流混合作用的恰当描述对于温度、湿度、风场以及降水的准确模拟至关重要。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人口密集,暴雨灾害频发,很有必要寻找一种适合该地区降水模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本文运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以QNSE(Quasi-Normal Scale Elimination)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为基础,将其中湍流混合长度尺度系数调整为可变参数。本文将Noh et al.(2003)提出的Prandtl公式与Janji?提出的修正湍流长度尺度系数的方法相结合,通过考虑非局地项的强迫、地表稳定度与边界层高度对湍流长度尺度系数的影响,强调大气的动力结构特征与热力结构特征对湍流混合的共同影响,从而提高QNSE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模拟能力。文章通过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暴雨试验,将调整参数后的QNSE方案与原方案进行比较,重点分析调整参数后的方案与原方案对关键基本气象要素场、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调整参数后的方案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地表温度、边界层结构以及降水的模拟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调整参数后的方案主要通过改变边界层混合缓解水汽混合比、位温模拟方面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湍流长度尺度 长江中下游 暴雨
下载PDF
WRF模式对高影响浙江型台风微物理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亚钦 翟国庆 +2 位作者 李国平 余贞寿 严红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选取近年来在浙江和福建登陆高影响浙江的9个西太平洋台风,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选取多种微物理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量化评估不同方案下的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Kessler和SBU-YLin微物理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 选取近年来在浙江和福建登陆高影响浙江的9个西太平洋台风,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选取多种微物理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量化评估不同方案下的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Kessler和SBU-YLin微物理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较好;而SBU-YLin在浙江降水上比Kessler评分相对更优、误差更小、相关性更佳,但其漏报率相对较高。MYNN2和BouLac边界层方案的最优台风路径和强度比例较高,而BouLac对浙江降水有更好的表现,其降水误差更小、相关性更好,且有更高的TS评分,特别是大雨以上量级或台风登陆前12 h。因此,SBU-YLin微物理和BouLac边界层方案相对更适合浙江台风模拟。此外,浙江沿海地区模拟雨量比实况偏少,且绝对误差较大,内陆反之;雨量误差与浙江地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模拟试验
下载PDF
低空切变线与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浙江梅汛期暴雨落区分型
8
作者 李悦 丁霖 徐亚钦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实况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筛选出2015—2021年浙江地区12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对其暴雨落区进行分型,并对每一型暴雨影响系统的配置与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浙江梅汛期暴...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实况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筛选出2015—2021年浙江地区12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对其暴雨落区进行分型,并对每一型暴雨影响系统的配置与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浙江梅汛期暴雨落区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低空切变线的类型与强度、低空急流的强度和变动、高低空系统之间的相互配置密切相关,可以分为3类,即低空急流附近型、低空切变线附近型、低空急流与低空切变线之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落区 低空急流 低空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苏拉”台前强螺旋云带辐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亚钦 夏园锋 +1 位作者 翟国庆 黄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75-1285,共11页
为了研究爆发式发展的台风苏拉台前强螺旋云带,采用多种实况资料,运用风场分解、Shuman-Shapiro滤波、雷达回波相关性跟踪(TREC)反演风场等方法对其辐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尺度滤波场、变风场以及风场分解后的辐散风可见,螺旋... 为了研究爆发式发展的台风苏拉台前强螺旋云带,采用多种实况资料,运用风场分解、Shuman-Shapiro滤波、雷达回波相关性跟踪(TREC)反演风场等方法对其辐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尺度滤波场、变风场以及风场分解后的辐散风可见,螺旋云带形成于大范围辐合背景下。在低层,旋转风是水平动能输入的主要贡献者,它加强了低层动量堆积,辐散风则加强了风场水平辐合;在高层,辐散风是动能输出的主要贡献者,辐散风的增强,加强了高空辐散。旋转风和辐散风的不同配置形成了强上升运动,从而促进了强螺旋云带的发展。对地面风场进行中尺度滤波后,在选取的两个关键区内可见明显的中尺度辐合或涡旋,且辐合在更高层仍有一定的反映。中小尺度辐合与螺旋云带中对流云团的发展相互对应、相互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云带 中尺度辐合 风场分解 中尺度滤波
下载PDF
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亚钦 吴松涛 +2 位作者 杨旺文 刘学华 黄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9-1232,共14页
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 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降水的对应关系及环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典型梅雨处于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强降水区与中低层锋生区有较好对应。锋区维持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形变锋生;锋区南压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低层水平锋生。低层梅雨锋北侧为超地转偏西气流,南侧为非地转东南气流,它们分别影响了北侧非平衡偏北气流和南侧平衡西南气流的发展,从而影响锋生系统。在锋区存在低层地转偏差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形成次级环流上升支,锋后反之。此外,锋前低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而锋后低空纬向风为超地转,高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这进一步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发展。合成场中,在200 hPa西风槽槽后及槽前分别存在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显著增强区;在700 hPa浙北(浙江北部)地区存在东北气流显著增强区。合成锋生各分解项的水平及垂直分布与典型个例较类似。低层锋生主要由散度项贡献,形变项次之,倾斜项则起负作用;中层锋生主要由倾斜项贡献,形变项次之;高层锋消主要由倾斜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锋生函数 非地转风 平衡风 非平衡风 次级环流
下载PDF
1814号台风“摩羯”造成浙江内陆强降水的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亚钦 叶妍婷 +3 位作者 刘瑞 黄嘉仪 蔡晓冬 周玲丽 《海洋气象学报》 2022年第4期37-47,共11页
采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及预报场、FY-2E云顶亮温、雷达、自动气象观测站等资料,运用风场分解、中尺度平滑滤波等方法对台风“摩羯”造成的浙江内陆局地强降水相关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中心... 采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及预报场、FY-2E云顶亮温、雷达、自动气象观测站等资料,运用风场分解、中尺度平滑滤波等方法对台风“摩羯”造成的浙江内陆局地强降水相关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中心环流由低层到高层呈现向西南方向倾斜的非对称结构,台风前侧(浙闽赣交界处)的低涡对中高层整体环流分布造成了一定影响。(2)在台风移动方向(低层垂直风切变顺切变方向)前侧,925 hPa相对入流辐合与700 hPa相对出流辐散形成耦合。(3)边界层辐合及地面辐合线较长时间维持在台风移动方向前侧,正涡度柱随台风移动西传,在浙中形成低层辐合和涡度叠加效应,有利于浙中内陆局地强降水。(4)偏东气流的风速辐合、边界层相对入流以及之后西南气流的增强对浙中内陆边界层辐合的长时间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地形对浙江内陆局地强降水也起了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局地强降水 边界层辐合 非对称结构
下载PDF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浙中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方桃妮 黄艳 +2 位作者 叶妍婷 徐亚钦 沈杭锋 《气象科技》 2022年第3期369-379,共11页
利用义乌CFL-03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浙中地区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平风不仅能提前于天气图数小时获知冷空气入侵,预判强对流的发生,而且通过对低空西南急流尤其是超低空西南急流或偏南急流的研究发现,其对... 利用义乌CFL-03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浙中地区15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平风不仅能提前于天气图数小时获知冷空气入侵,预判强对流的发生,而且通过对低空西南急流尤其是超低空西南急流或偏南急流的研究发现,其对短时暴雨或降雹能提供非常有利的信息,同时任何风向的超低空急流都可以作为判断雷雨大风的依据;(2)垂直速度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的大小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开始和结束,而降水发生时,功率谱密度表现为正径向速度,谱宽变宽,且各信号形状较为相似;(3)当径向速度图出现速度模糊现象,尤其是在低层时,地面对应有大风。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较可靠的指示意义。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可有效加强本地短临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 强对流 水平风 垂直速度 CN^(2)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利奇马”台风的特点及极端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项素清 周梅 +1 位作者 徐亚钦 杜金杉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5,共10页
通过分析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等常规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发现台风移动路径上高海温、西南季风输送带和副高南侧偏东急流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高层辐散场出流条件好、垂直风切变不大等因素使得1909号台风"利奇马"得以... 通过分析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等常规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发现台风移动路径上高海温、西南季风输送带和副高南侧偏东急流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高层辐散场出流条件好、垂直风切变不大等因素使得1909号台风"利奇马"得以快速发展。重点研究了地形在局地极端强降水中的作用,"利奇马"台风携带的高湿、高能大气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的大气环流背景条件。低层强西北急流垂直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北山山体,受到山体阻挡后产生强烈的爬升作用,水汽被迫抬升到高空凝结成雨,产生强降水。山体的抬升作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激发了中尺度雨团的形成;而不断生成的中尺度雨团,导致降水量大。山体的阻挡作用使降水系统移动减慢,降水持续时间变长,从而使累积雨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地形作用 西北风急流 中尺度雨团
下载PDF
金华市小时极端降水阈值分布及重现期研究
14
作者 汪子琪 徐业佳 +2 位作者 黄嘉仪 叶研婷 徐亚钦 《浙江气象》 2022年第3期41-44,49,共5页
利用金华市国家级观测站1981一2021年及区域自动站2011一2021年暖季(4—9月)逐时和逐日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确定金华市小时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并选用广义极值分布方法计算各个国家站不同重现期所对应的小时极端降水阈值。百分位法结... 利用金华市国家级观测站1981一2021年及区域自动站2011一2021年暖季(4—9月)逐时和逐日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确定金华市小时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并选用广义极值分布方法计算各个国家站不同重现期所对应的小时极端降水阈值。百分位法结果表明:小时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位于浦江南部、义乌北部、永康盆地、东阳西南部和仙霞岭东段婺城西南部附近,闵值大于40mm/h,大值中心位于浦江前吴乡前吴站;阈值小值区位于金衢盆地东段金东与义乌交界处、磐安西部与东阳交界处,阈值小于30mm/h,小值中心位于金东孝顺镇金三角站。全市区域自动站阈值变化范围为27.23~45.72mm/h,标准差为4.23。广义极值分布方法结果表明:各个国家级观测站重现期为2a、5a、10a、20a、50a、100a对应的小时极端降水阈值中位数为33.65mm(金华站)、46.05mm(义乌站)、56.11mm(义乌站)、65.18mm(兰溪站)、76.38mm(兰溪站)、85.14mm(兰溪站)。其中,重现期为2a的小时极端降水阈值大致与第99.9百分位得到的小时极端降水阈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极端降水 百分位法 广义极值分布 重现期
下载PDF
生命·价值
15
作者 陈馨媛 徐亚钦 《现代语文(初中版)》 2004年第6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学生作文 议论文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a Mesoscale Vortex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of the Meiyu Front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杭锋 翟国庆 +1 位作者 朱业 徐亚钦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2年第6期788-802,共15页
It was foun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 along the Meiyu fro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2009 was connected with a mesoscale disturbance vortex,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planetary boundar... It was foun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 along the Meiyu fro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2009 was connected with a mesoscale disturbance vortex,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and developed upward later and was discovered by using the Shuman-Shapiro filtering method. The mesoscale disturbance vortex in the PBL (PMDV) in this process corresponded well to the short-time rainstorm in the Doppler radar echo. Analysis of the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Advanced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ARW)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surface disturbances along the southern warm section of the Meiyu front prior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PMDV. The PMDV interacted with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and intensified the local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The north and southwest flows in the PBL converged at the time of the PMDV formation. Meanwhile, a southwesterly jet on the top of the PBL to the south side of the vortex reinforced the ascending motion and convergence. He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MDV was generated when the strong cold air flows north of the shear line encountered the southwest flow south of the shear line. The convergence line in the PBL,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outhwest wind, and the southward aggression of the north wind were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MDV. The release of latent heat was found cru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MDV as it facilitated the convergence at low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mesoscale vortex numerical simulation Meiyu frontal rainstorm PMD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