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大鳞高须鱼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1
作者 邓晋琪 常静 +2 位作者 徐伟江 孟飞燕 范丽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5,共9页
本文记述了位于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勐腊(补远江)流域段(101°14′2″E,21°24′36″N,海拔570 m)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鳃上寄生的指环虫属Dactylogyrus一未定种。自然感染率为76.2%,感染强度为每片鳃3~10枚。未定... 本文记述了位于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勐腊(补远江)流域段(101°14′2″E,21°24′36″N,海拔570 m)大鳞高须鱼Hypsibarbus vernayi鳃上寄生的指环虫属Dactylogyrus一未定种。自然感染率为76.2%,感染强度为每片鳃3~10枚。未定种虫体平均大小为640µm×129µm,具2对眼点。后吸器由1对D.wunderi型中央大钩、1个长片状联结片和7对边缘小钩构成。交接器由交接管和支持器构成,交接管基部膨大呈球形,随后变细沿支持器直线延伸;支持器直管状,端部分两支为“并指状”,与交接管相联结,像拇指包绕住交接器。上述特征与我国鲃亚科Barbi-nae鱼类上已记录的指环虫(齿形指环虫D.denticulati、倒刺鲃指环虫D.spinibarbichthi、角鱼指环虫D.epalzeorhyn-chus、条纹指环虫D.lineatus)有明显差异。28S rDNA部分序列分析显示,本未定种与寄生于意大利路库玛雅罗鱼Squalius lucumonis上的尹文指环虫D.yinwenyingae亲缘关系最接近,但碱基相似度只有95%。结合形态和分子特征,本未定种为指环虫属科学上一新种,以采集地命名为补远江指环虫新种D.buyuanjiangensis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指环虫属 大鳞高须鱼 28S rDNA 新种
下载PDF
雷帕纹唇鱼寄生似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2
作者 常静 孟飞燕 +2 位作者 邓晋琪 徐伟江 范丽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采用整合分类学研究方法,综合形态特征和28S rDNA序列的遗传学特征,记述和命名了云南南盘江万峰湖流域段雷帕纹唇鱼Osteochilus repang鳃部寄生的似指环虫属Dactylogyroides一新种,以宿主鱼学名命名为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D.osteochilus s... 采用整合分类学研究方法,综合形态特征和28S rDNA序列的遗传学特征,记述和命名了云南南盘江万峰湖流域段雷帕纹唇鱼Osteochilus repang鳃部寄生的似指环虫属Dactylogyroides一新种,以宿主鱼学名命名为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D.osteochilus sp.nov.。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具有1对钩尖互对的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1个呈片状且分成相等两半的联结片。交接管呈管状,基部膨大,支持器基部片状,中间有一小孔。本新种在联结片、交接器形态上与该属已记录种显著不同。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似指环虫属属内种的两两相对遗传距离为0.052~0.175,本新种与似指环虫属已记录种D.tripathii(JX993982)的遗传距离为0.076,与D.dorsalis的为0.175。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BI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显示,本新种与似指环虫属物种聚为一个进化支,并与指环虫属Dactylogyrus进化支为亲缘关系较近的姐妹群。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是我国记录的第2个似指环虫属单殖吸虫,研究结果补充了我国单殖吸虫编目,并为似指环虫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似指环虫属 新种 28S rDNA
下载PDF
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的产热和能量代谢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万龙 贾婷 +4 位作者 李宗翰 徐伟江 练硝 王政昆 尹锡全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0-601,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冷驯化(5℃±1℃)条件下,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能量收支、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和肝脏线粒体呼吸。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的进行,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增加;BMR和NS... 本文主要研究了冷驯化(5℃±1℃)条件下,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能量收支、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和肝脏线粒体呼吸。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的进行,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增加;BMR和NST增加;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Ⅲ呼吸先增加,28天后趋于平稳;线粒体状态Ⅳ呼吸先增加,28天后下降。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能量摄入、增加BMR和NST产热的对策来维持能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冷驯化 产热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高山姬鼠冷驯化过程中的能量收支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蓓 徐伟江 +4 位作者 姜文秀 练硝 蔡金红 尹锡全 王政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5-402,共8页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地区高山姬鼠的能量代谢特征,采用食物平衡法,在冷驯化条件下,对其能量收支进行了测定。分别测定了冷驯化(5±1℃,42d)过程中,高山姬鼠体重、体温、每日摄入能、消化能、消化率、粪便能及可代谢能、可代谢率的变...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地区高山姬鼠的能量代谢特征,采用食物平衡法,在冷驯化条件下,对其能量收支进行了测定。分别测定了冷驯化(5±1℃,42d)过程中,高山姬鼠体重、体温、每日摄入能、消化能、消化率、粪便能及可代谢能、可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高山姬鼠的体重和体温降低,28d时达到最低值后保持稳定,其中体重在冷驯化14d时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28d时平均比对照组降低了15.5%,体温在14d后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每日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升高,三者均在冷驯化14d后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21d时达到最高后保持稳定。粪便能、消化率和可代谢率在冷驯化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高山姬鼠在冷暴露过程中,通过降低体重减少绝对能量需求;通过降低体温减少用于维持体温恒定所消耗的能量;通过增加能量摄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高山姬鼠在冷驯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与其低纬度、高海拔、年平均温度较低的生存环境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在低温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姬鼠 冷驯化 能量收支
下载PDF
冷驯化对中缅树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武先 王政昆 +2 位作者 徐伟江 姚政 念永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在 5± 1℃条件下对中缅树鼠句进行冷驯化处理 ,测定其能量代谢。冷驯化 2 8d后 ,体重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7 3 3 % ;整体能值达到 3 0 47± 0 46kJ/g (N =8) ,比对照组增加4 98% ;摄入能比对照组增加 3 6 1 7% ;同化能比对照... 在 5± 1℃条件下对中缅树鼠句进行冷驯化处理 ,测定其能量代谢。冷驯化 2 8d后 ,体重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7 3 3 % ;整体能值达到 3 0 47± 0 46kJ/g (N =8) ,比对照组增加4 98% ;摄入能比对照组增加 3 6 1 7% ;同化能比对照组增加 6 6 2 % ;生长能达到 6 98±0 5 3kJ/1 0 0g (N =7)体重·天 ,是对照组的 4 85倍 ;维持能比对照组增加 6 4 0 % ,达到3 5 2 96± 2 8 3 4kJ/1 0 0g体重·天 (N =7)。以上结果表明中缅树鼠句在冷胁迫影响下 ,以增加能量摄入、能量储存和维持能和降低排泄能量的生理机制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驯化 中缅树QU 能量代谢 适应能力
下载PDF
冷驯化对中缅树鼩产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武先 王政昆 +2 位作者 念永坤 徐伟江 姚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7-391,共5页
在 ( 5± 1)℃条件下对中缅树 (Tupaiabelangeri)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 0~ 2 8d) ,测定其冷驯化过程中的静止代谢率 (RMR)、非颤抖性产热 (NSTmax)、冷诱导最大产热 (CIRMR)、体重、体温等生理指标 ,探讨低温对中缅树产热能力的... 在 ( 5± 1)℃条件下对中缅树 (Tupaiabelangeri)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 0~ 2 8d) ,测定其冷驯化过程中的静止代谢率 (RMR)、非颤抖性产热 (NSTmax)、冷诱导最大产热 (CIRMR)、体重、体温等生理指标 ,探讨低温对中缅树产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冷驯化期间中缅树体重增加 ,体温降低 ,产热能力显著增强 ;②在冷驯化过程中 ,增加RMR和CIRMR是中缅树抵抗低温胁迫的主要产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树Ju 冷驯化 产热能力 体重 哺乳动物
下载PDF
冷驯化对大绒鼠和高山姬鼠肝脏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朱万龙 王海 +5 位作者 贾婷 练硝 徐伟江 龚正达 郭宪国 王政昆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分别测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冷驯化组(7d、14d、21d、28d)与对照组(0d)中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的变化以及较大绒...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为横断山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表。分别测定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冷驯化组(7d、14d、21d、28d)与对照组(0d)中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的变化以及较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相应项,探讨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以及肝脏产热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产热显著增加,无论是大绒鼠还是高山姬鼠实验组比对照组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呼吸磷氧比有着显著的提高,在两者的比较中,在同等冷驯化条件下高山姬鼠增加的程度高于大绒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驯化 肝脏 线粒体呼吸
下载PDF
冷驯化对大绒鼠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万龙 贾婷 +2 位作者 徐伟江 练硝 王政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 主要研究了在冷驯化49天下(5±1℃)横断山的固有种-大绒鼠代谢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延长,大绒鼠的体重、体温降低;BMR和NST增加,这些说明在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采取适当降低体重和体温、增加BMR和NST产热等途径来维持能量代谢平衡。这种能量对策很可能是横断山小型啮齿动物特殊的能量对策,对其生存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冷驯化 代谢率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大绒鼠产热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春燕 徐伟江 +2 位作者 蔡金红 练硝 王政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6,共8页
为了解横断山地区大绒鼠对光照和温度两个因子的适应性特征,将大绒鼠分为4组,分别于5±1℃,6L∶18D;5±1℃,18L∶6D;30±1℃,6L∶18D和30±1℃,18L∶6D4个条件下驯化28d。分别测定了对照组(0d)和驯化28d后,每一个体的... 为了解横断山地区大绒鼠对光照和温度两个因子的适应性特征,将大绒鼠分为4组,分别于5±1℃,6L∶18D;5±1℃,18L∶6D;30±1℃,6L∶18D和30±1℃,18L∶6D4个条件下驯化28d。分别测定了对照组(0d)和驯化28d后,每一个体的体重、体温和产热能力;并测定驯化28d后4组大绒鼠个体的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温诱导下大绒鼠体重下降,体温降低,静止代谢率升高,非颤抖性产热能力增加,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也出现相应提升;在高温下出现与低温时相反的现象;但光照周期对大绒鼠的体重、体温、产热能力及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推测由于横断山的低纬度、高海拔特征可能导致大绒鼠在季节适应过程中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光周期 温度 适应性产热
下载PDF
云南正常人群基因组健康初探
10
作者 周滔 倪娟 +2 位作者 寸燕萍 徐伟江 汪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人类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因组健康水平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类退行性病变危险度升高。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MN),评价了云南正常人群淋巴细胞的基因组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人类... 人类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因组健康水平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类退行性病变危险度升高。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MN),评价了云南正常人群淋巴细胞的基因组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人类淋巴细胞自发微核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r=0.468,p<0.001),且女性平均微核率显著高于男性(r=2.438,p<0.05)。云南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群基因组健康的基础数据结构,为基于基因组健康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健康 遗传损伤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
下载PDF
循环microRNA-21在实体肿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钰倩 郭锡汉 +2 位作者 吴暇玉 徐伟江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8-160,共3页
microRNA-21(miRNA-21或miR-21)位于染色体17q23.2的FRA17B脆性区域,具有自主调控基因转录的功能。临床研究表明,miR-21的异常表达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相关,也是目前唯一经鉴定在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实体肿... microRNA-21(miRNA-21或miR-21)位于染色体17q23.2的FRA17B脆性区域,具有自主调控基因转录的功能。临床研究表明,miR-21的异常表达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相关,也是目前唯一经鉴定在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一致高表达的mi RNA。鉴于肿瘤组织取材困难、对机体创伤较大,miR-21检测不易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循环mi R-21以其取材方便、稳定性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等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控中具有潜在价值。本文对循环mi R-21在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microRNA-21 实体肿瘤 特异性 灵敏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冷驯化对中缅树鼠句肝脏线粒体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颖 王政昆 +2 位作者 徐伟江 杨仁尧 许冬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3-56,75,共5页
 文章通过测定中缅树鼠句在冷驯化(1h,4h,8h,1d)中肝脏线粒体呼吸状态III和状态IV呼吸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中缅树鼠句对不同冷环境的适应情况及中缅树鼠句肝脏产热的机理及其与质子漏的产热的关系。
关键词 中缅树鼩 肝脏 冷驯化 线粒体呼吸 质子漏
下载PDF
氧化型/还原型叶酸不足对人淋巴细胞hMSH2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寸燕萍 倪娟 +2 位作者 徐伟江 周滔 汪旭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0-1321,共2页
0引言 膳食中部分微营养物质是人体多种重要生化反应过程中的辅酶、底物或辅助因子,在防范内、外源因素对DNA的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叶酸参与DNA生物合成、修复和甲基化,其摄取不当和代谢异常能降低基因组稳定性。氧化型叶酸(Fol... 0引言 膳食中部分微营养物质是人体多种重要生化反应过程中的辅酶、底物或辅助因子,在防范内、外源因素对DNA的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叶酸参与DNA生物合成、修复和甲基化,其摄取不当和代谢异常能降低基因组稳定性。氧化型叶酸(Folicacid,FA)和还原型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eTHF)是叶酸的两种形式。两者缺乏会显著诱发人淋巴细胞微核、遗传损伤上升和染色体异常分离[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5-甲基四氢叶酸 hMSH2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澜沧江黄尾短吻鱼寄生拟双身虫属一新种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俊萍 王建军 +2 位作者 李俊 徐伟江 范丽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0-544,共5页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28″N,100°47'43″E)黄尾短吻鱼Sikukia flavicaudata Chu et Chen鳃上寄生的拟双身虫属Paradiplozoon一新种。新种全长平均2.539 mm,体前部长平均1.500 mm,体后部长平均0.8...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28″N,100°47'43″E)黄尾短吻鱼Sikukia flavicaudata Chu et Chen鳃上寄生的拟双身虫属Paradiplozoon一新种。新种全长平均2.539 mm,体前部长平均1.500 mm,体后部长平均0.894 mm,宽平均0.143 mm。半月形口吸盘1对。卵巢椭圆形,位于体后部前端。睾丸1枚,长条状,不分叶,位于卵巢后。新种在固着铗形状、大小顺序、睾丸形态及数目以及肠在体后部的分支情况等与拟双身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宿主特异性,认为在澜沧江特有土著鱼类黄尾短吻鱼鳃上发现的该种单殖吸虫为拟双身虫属科学上一未记录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版纳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双身虫科 拟双身虫属 黄尾短吻鱼 新种
下载PDF
miRNA调控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相关基因GSK-3β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杰 郭锡汉 +2 位作者 徐伟江 杨国防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19年第4期331-333,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主要负责微管相关蛋白tau的丝氨酸/苏氨酸的磷酸化。在AD患者脑中GSK-3β的活性增加,使tau过度磷酸化,生...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主要负责微管相关蛋白tau的丝氨酸/苏氨酸的磷酸化。在AD患者脑中GSK-3β的活性增加,使tau过度磷酸化,生成高度磷酸化tau。microRNA是一类长约22nt、具有重要转录后调控功能的非编码短链RNA。证据表明在AD病理条件下,许多miRNAs参与调节GSK-3β的表达。本文综述了在不同模型中,miRNAs对GSK-3β的转录后调控及后续对AD发生的影响与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GSK-3Β MIRNA 转录后调控
下载PDF
miR-22、miR-34a与叶酸介导的一碳代谢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超 倪娟 +1 位作者 徐伟江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一碳代谢(OCM)是涉及DNA合成与基因表达的重要生物学代谢系统,该系统功能障碍可导致DNA结构变异和基因表达异常等遗传损伤,最终引起肿瘤和多类遗传-环境相关疾病。MicroRNA(miRNA)具有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功能,对OCM关键基因功能的调控可... 一碳代谢(OCM)是涉及DNA合成与基因表达的重要生物学代谢系统,该系统功能障碍可导致DNA结构变异和基因表达异常等遗传损伤,最终引起肿瘤和多类遗传-环境相关疾病。MicroRNA(miRNA)具有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功能,对OCM关键基因功能的调控可间接影响基因组稳定性。miRNA的异常表达与各种OCM所介导的肿瘤、机体损伤效应均具有一定相关性。miRNA自身功能及其下游调控的机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miR-22和miR-34a是已报道的与OCM相关的miRNA,研究它们对OCM关键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探索新的肿瘤和遗传-环境相关疾病诊疗思路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中与OCM关键基因相关的miRNA异常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阐释miRNA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一碳代谢 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胆碱与叶酸不足对人成淋巴细胞株细胞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鲁琳 高微微 +2 位作者 徐伟江 周滔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探讨胆碱与叶酸不足对人成淋巴细胞株细胞凋亡(apoptosis,APO)和坏死(necrosis,NEC)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21.5μmol/L氯化胆碱与30~240nmol/L叶酸的24种浓度组合的修饰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人成淋巴细胞株9d后,利用胞质阻... 目的:探讨胆碱与叶酸不足对人成淋巴细胞株细胞凋亡(apoptosis,APO)和坏死(necrosis,NEC)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21.5μmol/L氯化胆碱与30~240nmol/L叶酸的24种浓度组合的修饰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人成淋巴细胞株9d后,利用胞质阻断微核细胞分析(cytokinesis-block micronu cleuscytome assay,CBMNCyt)评价上述处理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的关系。结果:APO及NEC频率随叶酸和氯化胆碱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当叶酸在120nmol/L及以上浓度、氯化胆碱在6μmol/L及以上浓度时,APO及NEC频率均显著降低并维持在基本恒定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氯化胆碱和叶酸浓度对APO及NEC频率变化的贡献率均极显著(P〈0.01),但未发现二者对细胞死亡的交互作用。结论:胆碱与叶酸不足可诱导人成淋巴细胞株细胞死亡,6μmol/L氯化胆碱及120nmol/L叶酸是维持体外培养的人成淋巴细胞株APO及NEC频率在最低水平的最适组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 叶酸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指环虫属分子系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霞 范丽仙 +1 位作者 张东 徐伟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3-50,共8页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 基于核糖体28S部分序列,对来自中国的22种及国外的35种指环虫属(Dactylogyrus Diesing,1850)单殖吸虫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采用Phylosuite平台构建贝叶斯(bayesian,BI)及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非洲的鲤科(Cyprinidae)、欧洲的鲤科、亚洲(中国)的鲤科和鲈科(Percoidea)鱼鳃部寄生指环虫属单殖吸虫各自聚为独立的进化支,其中,采自中国的指环虫为并系群.ML树显示亚洲的鲤科鱼类寄生指环虫起源最早,另外指环虫属的早期宿主除魚巴系鱼外还包括雅罗鱼支系.两种系统发育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物种区分关系,说明指环虫属的进化分析受到宿主特异性、采集地、进化历史及分子序列的变异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环虫属 28S rDNA 系统发育:适应辐射
下载PDF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金沙江德泽段鲶寄生撒氏虫属(Thaparocleidus)单殖吸虫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苗 李寄仟 +1 位作者 徐伟江 范丽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1-78,共8页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 Silurus asotus )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 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 Silurus asotus )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 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I3-1)、凶恶撒氏虫( T.asoti )、奇异撒氏虫( T.varicus )、大茎撒氏虫( T.magnicirrus )、变形撒氏虫( T.obscura )、多形撒氏虫( T.mutabilis )、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MG-2018)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表明:28S rDNA可作为撒氏虫属及属内种分类阶元的分子鉴定靶基因.撒氏虫属为非单系群;奇异撒氏虫( T.varicus )与撒氏虫属未定种( 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组成的进化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推测奇异撒氏虫为研究中引入的撒氏虫最原始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氏虫属 牛栏江 系统发育 28SrDNA 非单系群
下载PDF
中华山蓼对重金属Cu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涛 李和繁 徐伟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或者富集能力的植物类群对于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不同浓度的Cu^2+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采自矿区(东川)和非矿区(丽江)的中华山蓼( Oxyria sinensis )对重金属Cu胁迫的生理响应... 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或者富集能力的植物类群对于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不同浓度的Cu^2+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采自矿区(东川)和非矿区(丽江)的中华山蓼( Oxyria sinensis )对重金属Cu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根,处理一个月的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处理两个月的植株,根和茎的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叶.根和茎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叶,但丙二醛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处理一个月植株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和Cu^2+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两个月的植株,而来自东川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来自丽江的植株,经过Cu^2+胁迫的样本体内的Cu^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华山蓼对Cu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且来自东川矿区的植株耐受性强于来自丽江非矿区的植株;抗氧化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在实验结果中均出现显著变化,说明这两种酶在提高中华山蓼对重金属Cu的耐受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中华山蓼 抗氧化系统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