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高古瓷器之检测方法
- 1
-
-
作者
徐作芳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11期61-62,共2页
-
文摘
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然而到具体年代时却有不同的声音:一种看法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存在的各种条件,瓷器的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是指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各朝代所制作烧成的各种瓷器。
-
关键词
古瓷器
检测
东汉时期
隋唐五代
魏晋南北朝
产生年代
明清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部分地方原始青瓷的化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霍雪松
徐作芳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4期40-42,共3页
-
文摘
原始青瓷器从表面上观察,胎骨的色泽主要是灰白和黄白二种。瓷胎颜色的不同,大约是胎骨所含铁、钛等杂物的多少有关。胎骨的质地,从断面观察有两种状态:一是结构厚实而松软,颗粒粗糙,敲之无清脆之音,如罐、碗;一是结构致密而坚硬,颗粒细腻,击之有铿锵之声,如豆、尊。
-
关键词
原始青瓷
瓷胎
黄釉
检测中心
釉层
石灰釉
圈足
泥条盘筑法
安徽屯溪
结构致密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各个时期的青铜合金成分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霍雪松
徐作芳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
文摘
青铜是金属中最早的合金。人类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经过高温使它熔合在一起,成为另一种金属,从而具备了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这就是合金。
1.夏代晚期青铜器合金成分其合金成分的分析如表一。
表中第1、第4、第5、第7都可以认为是锡青铜,有的含有少量的铅。而第2、第6铅、锡含量相近,是铅锡青铜。第3接近纯铜。(本文相关数据来源由合肥中普艺术品检测中心提供)
-
关键词
合金成分
化学性能
商代晚期
含铅量
西周早期
锡含量
检测中心
铜合金
成分配比
微量成分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各个时期的青铜合金成分(二)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霍雪松
徐作芳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2期57-59,共3页
-
文摘
青铜是金属中最早的合金。合金在铸造方面是属于再创造,青铜是合金的首创。
-
关键词
铜合金
成分
再创造
青铜
金属
铸造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部分原始青瓷的化学数据组成分析
- 5
-
-
作者
霍雪松
徐作芳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3期51-53,共3页
-
文摘
一、青瓷青瓷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瓷为黏土胎,质坚硬,青色石灰釉,表面有光泽,击之有清脆声,吸水率很低。
-
关键词
石灰釉
还原气氛
烧制工艺
瓷胎
组成分析
青釉瓷
定量的
胎质
浅蓝色
黄釉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文物科技检测中的化学元素分析方法概述
- 6
-
-
作者
霍雪松
徐作芳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12期49-51,共3页
-
文摘
目前已经应用于考古学领域的化学元素分析技术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分析、中子活化分析、铅同位素分析及离子束分析等。
1.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气态自由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的特征光谱的吸收现象,来确定物质中的元素及其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任何一种元素的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如果辐射波长的能量等于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时,就会引起原子的吸收。原子的吸收取决于原子能级的跃迁,原子由低能被激发到高能,必须吸收相当于两个能级差的能量。
-
关键词
元素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
化学
原子发射光谱
X射线荧光分析
检测
科技
文物
-
分类号
K85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