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俊南 王荣荣 +3 位作者 王志翊 孙来芳 陈大庆 李忠旺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9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等12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 目的分析我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64例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等12项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男女比例1.9∶1,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主要为无业人员(34.8%),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164例),毒物类型前三位依次是有机磷农药(32.6%)、抗精神药物(12.2%)和镇静安眠药(11.5%),中、重度中毒患者比例1.7∶1,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35.6%,最常受累器官为肺(38.6%)和脑(36.0%),中毒死亡率5.3%。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该院急性中、重度中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本地区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对Smad7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徐俊南 王荣荣 +5 位作者 王志翊 王征 龚裕强 孙来芳 陈大庆 王志翊王征龚裕强孙来芳·陈大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0期6-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Smad7的表达,寻找临床预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新指标及治疗的新手段。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当再灌注达相应时间点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组化、HE染色分别测定或观察血肌酐、尿素氮...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Smad7的表达,寻找临床预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新指标及治疗的新手段。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当再灌注达相应时间点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组化、HE染色分别测定或观察血肌酐、尿素氮、肾组织Smad7表达、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肾功能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0h、4h、12h、24h时模型组BUN及Cr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肾脏组织学改变:模型组的肾组织损伤较假手术组明显加重。③肾组织Smad7的表达:模型组与同一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在0h时肾脏Smad7阳性表达两组表达无差异(P>0.05);在4h、12h、24h模型组肾脏Smad7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均减少(P均<0.01)。结论随着肾功能逐渐恶化的同时Smad7表达不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7表达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肌酐 血尿素氮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来芳 曾潍贤 +3 位作者 徐俊南 龚裕强 孔万权 应斌宇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外周血清致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K组)...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外周血清致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K组)、乌司他丁抗炎组(U组)、乌司他丁联合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L组).每组各15只;所有大鼠均于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悬液以建立脓毒症模型.同时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外周血IL-1 β、IL-6水平,并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改变.结果 C组可见大量光滑的创伤弧菌菌落生长,K组和L组则均未见细菌生长.L组血IL-1 B和IL-6含量均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均P<0.01);K组和U组血IL-6含量均较C组明显下降(均P<0.01).而3组IL-1 β含量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大鼠多数肺泡结构无明显改变,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C组.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创伤弧菌 脓毒血症 急性肺损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一株肉葡萄球菌的降镉特性与机制研究
4
作者 董华煜 王然然 +5 位作者 仇梦真 李国旻 徐俊南 李军 樊明涛 魏新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7,152,共7页
该文对从实验室筛选出的具有强耐镉能力的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846进行了降镉特性和降镉机制的研究。分析了pH值、Cd^(2+)浓度、菌体浓度和其他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其降镉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傅里叶光谱探究... 该文对从实验室筛选出的具有强耐镉能力的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846进行了降镉特性和降镉机制的研究。分析了pH值、Cd^(2+)浓度、菌体浓度和其他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其降镉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傅里叶光谱探究了该菌的降镉机制。结果表明,当pH值为5,Cd^(2+)质量浓度为50 mg/L和菌体质量浓度为1 g/L时,菌体的降Cd^(2+)效率最高;Mg^(2+)、Pb^(2+)和Zn^(2+)等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对菌体的降Cd^(2+)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Cr^(^(6+))的存在提高了菌体的降Cd^(2+)能力。Cd^(2+)的存在主要会使细胞表面发生褶皱,变得粗糙,甚至使细胞破裂。能谱结果证明Cd^(2+)在细胞表面的积累。细胞表面的—OH、—CH_(2)—、CH_(2)/CH_(3)、—C—OH和P=O等基团参与了菌体的降Cd^(2+)过程。因此,肉葡萄球菌846具有一定的降镉潜力,为降镉乳酸菌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葡萄球菌 二价镉 镉耐受性 降镉特性 降镉机制
下载PDF
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及发酵方式对成品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静 徐俊南 +1 位作者 常婷婷 樊明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60,共6页
以海沃德、秦美、红阳三种猕猴桃为原料,采用清汁和带渣发酵六种酒,研究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和发酵方式对成品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酒在发酵前3 d可溶性固形物保持不变,3~7 d快速降低,7 d后基本保持不变;海沃德和红阳酒的多... 以海沃德、秦美、红阳三种猕猴桃为原料,采用清汁和带渣发酵六种酒,研究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和发酵方式对成品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酒在发酵前3 d可溶性固形物保持不变,3~7 d快速降低,7 d后基本保持不变;海沃德和红阳酒的多酚维持在0.8 g/L左右,秦美酒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海沃德和红阳清汁酒的VC在发酵初期不断升高,后期降低,海沃德、红阳带渣酒以及秦美品种酒在发酵前2 d降低,之后升高,6 d后再次降低;海沃德和秦美带渣酒的单宁分别在发酵前4 d和前2 d升高,之后降低,其他四种酒在发酵前6 d降低,最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比清汁发酵,带渣发酵能显著提高成品酒总多酚、单宁含量和还原力,降低VC含量(P<0.05),但对DPPH、ABTS+·清除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酒 抗氧化 变化 发酵方式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果酒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俊南 王静 +1 位作者 常婷婷 樊明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共5页
谷胱甘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活性三肽,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两种,但绝大部分是以GSH的形式存在的。由于GSH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可以起到增加食品营养价值和强化食品... 谷胱甘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活性三肽,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两种,但绝大部分是以GSH的形式存在的。由于GSH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可以起到增加食品营养价值和强化食品风味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外源GSH的添加对果酒品质特性的影响,讨论了GSH在果酒酿造中扮演的抗氧化、抑制褐变、改善果酒风味以及促进苹果酸-乳酸发酵的作用,同时阐述了富集谷胱甘肽非活性干酵母制剂(g-IDY)在果酒中的应用现状,为GSH作为一种添加剂应用于果酒酿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果酒酿造 抗氧化 富集谷胱甘肽非活性干酵母制剂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液生物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俊南 周培森 +1 位作者 胡公义 徐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1期1686-1687,1690,共3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ARDS患者血清代谢产物水平。方法选取ARDS患者47例(轻度24例,中度15例,重度8例)和健康对照者51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常规生化分析检测血清样品,比较分析血清代谢产物水平变化。结...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ARDS患者血清代谢产物水平。方法选取ARDS患者47例(轻度24例,中度15例,重度8例)和健康对照者51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常规生化分析检测血清样品,比较分析血清代谢产物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人群比较,ARDS组患者血清中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牛磺酸、酪氨酸、和谷氨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ARDS患者比较,中度组、重度组ARDS患者血清中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牛磺酸、谷氨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的ARDS患者差异性代谢产物,可为临床ARDS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代谢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脓毒血症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莹 徐俊南 +3 位作者 王志翊 翁杰 周小明 王贤川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和reliefF特征评估方法筛选出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的特异度差异代谢物,为脓毒血症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脓毒血症诊断模型,为脓毒血症诊断提供了一种智能决策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和reliefF特征评估方法筛选出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的特异度差异代谢物,为脓毒血症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脓毒血症诊断模型,为脓毒血症诊断提供了一种智能决策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16例脓毒血症患者,同时选取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脓毒血症组和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液,离心后收集血清,利用GC-MS代谢组学检测脓毒血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液代谢差异,用reliefF特征评估方法筛选脓毒血症血液中的特异度差异代谢物,采用机器学习中的SVM分类算法构建智能诊断模型.结果 最终共筛选出13个代谢差异物,两组间丙三醇、十四酸、β-D-吡喃葡萄糖苷糖醛酸和甘氨酸有显著差异(P<0.05),构建的SVM脓毒症智能诊断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识别率分别达到100%、75%和87.5%.结论 在代谢组学技术基础上采用reliefF特征评估方法成功筛选出脓毒血症特异度差异代谢物,构建基于SVM的脓毒血症诊断模型,为脓毒血症诊断提供了一种智能决策方法,也为探索其他疾病诊断数学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 脓毒血症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猕猴桃酒香气物质 被引量:57
9
作者 赵宁 魏新元 +4 位作者 樊明涛 张杰 戚一曼 徐俊南 张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49-255,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徐香、海沃德和黄金果猕猴桃酿造的3种猕猴桃酒中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猕猴桃酒中共检出6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最主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徐香、海沃德和黄金果猕猴桃酿造的3种猕猴桃酒中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猕猴桃酒中共检出6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最主要的为醇类、酯类、酸类及萜烯类。徐香酒、海沃德酒和黄金果酒中分别检出52、45种和46种香气物质,总质量浓度分别为81.56、43.92 mg/L和15.07 mg/L,且3种酒共有特征香气物质包括丁酸甲酯、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丁香酚、辛酸、桉叶油醇和对乙烯基愈创木酚。此外,电子鼻与GC-MS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不同猕猴桃酒间香气特性有较大差异,其中徐香酒与海沃德酒风味差异最显著;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完全将3种酒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酒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电子鼻 品种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苹果酒香气物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曹有芳 刘丹 +3 位作者 徐俊南 赵宁 魏新元 樊明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以陕西白水的嘎啦、红星、瑞雪、瑞阳4种苹果为原料酿造苹果酒,采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4种苹果酒香气物质。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4种苹果酒的香气特性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P... 以陕西白水的嘎啦、红星、瑞雪、瑞阳4种苹果为原料酿造苹果酒,采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4种苹果酒香气物质。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到4种苹果酒的香气特性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可完全将其区分开;HS-SPME-GC-MS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包括醇类11种、酯类43种、醛类7种、酮类3种、酸类7种、萜烯和其他5种;嘎啦、红星、瑞雪、瑞阳苹果酒分别有66种、43种、45种、47种香气物质,总含量分别为7.17 mg/L、7.08 mg/L、6.64 mg/L、7.56 mg/L,且4种酒共有特征香气物质包括: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分析可以成功区分不同品种苹果酿造苹果酒的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酒 品种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涛 龚裕强 +8 位作者 王盛标 金胜威 孙来芳 王征 胡雪珍 陈莹 徐俊南 齐艳红 连庆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49-2251,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救中心及急诊ICU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救中心及急诊ICU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第1、7、14天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按病情好转与未好转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同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2组脓毒症患者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脓毒症患者之间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好转组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逐渐得到纠正,在第14天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未好转组无明显改变。结论脓毒症患者可以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CD3+、CD4+、CD4+/CD8+比值的下降,且其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CD3+、CD4+、CD4+/CD8+比值可以作为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疾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下载PDF
苹果酒品质检测中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有芳 徐俊南 +1 位作者 刘丹 樊明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以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苹果(陕西长富二号、甘肃长富二号、山东长富二号)为原料酿造苹果酒,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挥发性气味和滋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样品稀释倍数、顶空进样体积、顶空生成时间和载气流速4个实... 以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苹果(陕西长富二号、甘肃长富二号、山东长富二号)为原料酿造苹果酒,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挥发性气味和滋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样品稀释倍数、顶空进样体积、顶空生成时间和载气流速4个实验参数研究检测条件对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选取传感器信号峰值和稳定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获得电子鼻的最佳检测参数为:样品稀释30倍、顶空进样体积5 mL、顶空生成时间5.0 min、载气流速300 mL/min。从样品稀释倍数研究检测条件对电子舌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电子舌的最佳检测参数为样品稀释30倍。应用优化后的参数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检测,区分效果较好,能够从挥发性气味、滋味等实现苹果酒的检测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酒 电子鼻 电子舌 参数优化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协作机器人在整车厂下线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传凯 徐俊南 +3 位作者 王超逸 杨超 顾金龙 江克洪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2年第6期63-66,共4页
基于丹麦优傲协作机器人UR10,设计了协作机器人应用于整车HUD(抬头显示系统)功能检查方案,提出协作机器人检测HUD位置的检查方案,即使用高精度协作机器人抓取相机,定位于不同车型的眼盒位置,并应用于吉利张家口工厂,取代传统机械臂方案... 基于丹麦优傲协作机器人UR10,设计了协作机器人应用于整车HUD(抬头显示系统)功能检查方案,提出协作机器人检测HUD位置的检查方案,即使用高精度协作机器人抓取相机,定位于不同车型的眼盒位置,并应用于吉利张家口工厂,取代传统机械臂方案,完成全自动相机定位的过程。缩短了相机定位时间,提高了相机重复性定位精度,实现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汽车制造 监测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时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俊南 王荣荣 +4 位作者 李志涛 王征 龚裕强 孙来芳 陈大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4-1236,共3页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调控着细胞周期,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黏附、转移和凋亡,与人类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缺血-再灌注 SMAD7 大鼠 抗体 细胞因子 TGF-Β 细胞合成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来芳 徐俊南 +3 位作者 曾潍贤 潘小东 龚裕强 应斌宇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的心肌酶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只成年雌性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建立脓毒症模型,将其分为四组,每组15只,分别...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的心肌酶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只成年雌性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建立脓毒症模型,将其分为四组,每组15只,分别为脓毒症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治疗组(K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乌司他丁联合氧氟沙星治疗组(L组)。C组大鼠出现休克症状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同时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行心肌酶学检测。结果 L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均<0.01)。K组、U组仅CK值显著低于C组(P均<0.01),而其AST、LDH、HBDH水平与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组与K组AST、CK、LDH、HBDH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最重,K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较少,U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较K组多,而L组心肌纤维的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乌司他丁伍用抗菌药治疗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急性心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弧菌 创伤 心脏损伤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萝卜硫素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鲁明 徐俊南 +3 位作者 林海鸟 杨婷 潘小东 孙来芳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评价萝卜硫素对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SA-AKI模型,对照组大鼠在... 目的评价萝卜硫素对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SA-AKI模型,对照组大鼠在麻醉后仅行腹壁开关手术,治疗组在造模后6 h予以5 mg/kg的萝卜硫素泵入15 min,其余两组注入等量等渗NaCl溶液。于术后24 h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而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肾组织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信使RN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大鼠间血尿素氮(F=922.714,P <0.001)、血肌酐(F=4 790.001,P <0.001)、CAT (F=237.331,P <0.001)、丙二醛(F=913.260,P <0.001)、SOD (F=752.292,P <0.001)及NGAL mRNA(F=319.468,P <0.001)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的血尿素氮[(5.98±0.12)、(14.93±0.43)、(11.99±0.26)mmol/L]、血肌酐[(27.4±0.9)、(97.9±1.0)、(75.0±1.2)μmol/L]、丙二醛[(11.9±0.4)、(27.5±0.7)、(21.8±0.4)nmol/mg]及NGAL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模型组上升更为显著;CAT [(21.64±0.32)、(17.06±0.29)、(19.96±0.29)U/mg]及SOD [(71.6±0.3)、(54.2±1.0)、(59.7±0.4)U/mg]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模型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萝卜硫素可减轻SA-AKI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GAL mRNA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萝卜硫素 急性肾损伤 氧化应激 大鼠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测定及预后
17
作者 陈吉管 徐俊南 谢尚鑫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5期677-67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预后。方法:选取苍南县笫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7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PCT对心肺复苏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两组患者的入院后不...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预后。方法:选取苍南县笫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7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PCT对心肺复苏患者死亡预后的预测效能、两组患者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入院时和入院24h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T24h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低,而PCT24h-0h对死亡预后预测效能最高。两组患者入院后48h、72h的PCT呈下降趋势,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12h、24h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72h的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24h的CRP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感染11例,B组患者感染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的PCT在入院时就开始升高,PCT的浓度越高,预后越差,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用于早期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降钙素原 测定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