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大众化在解放区的践行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文艺大众化在实践操作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治保障是其蓬勃兴起的政治基础;由"化大众"到"大众化",知识分子成为文艺大众化得以贯彻践行的人才基础和关键;大众诉求... 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文艺大众化在实践操作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治保障是其蓬勃兴起的政治基础;由"化大众"到"大众化",知识分子成为文艺大众化得以贯彻践行的人才基础和关键;大众诉求基础的转变与对象的明确,随之而确立的乡村文艺的主流化,成为文艺大众化在解放区得以最终确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解放区 践行 《解放日报·文艺》
下载PDF
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元绍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在三十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自称“自由人”,倡导文艺自由,形成了一整套文艺自由观。《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着重探讨了其文艺自由观的理论基石、理论来源、理论核心与理论内容等,试图在理论上揭示出其鲜明独特的文艺探索路... 在三十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自称“自由人”,倡导文艺自由,形成了一整套文艺自由观。《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着重探讨了其文艺自由观的理论基石、理论来源、理论核心与理论内容等,试图在理论上揭示出其鲜明独特的文艺探索路向与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的文学 文学的自由 自由的智识阶级
下载PDF
盟主的气度,历史的高度——“文艺自由论辩”中鲁迅对胡秋原保持缄默态度原因之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元绍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作为左翼盟主的鲁迅并没有正式著文批判胡秋原,而是保持缄默。对于其中的详细缘由,笔者试从对文学"同路人"的态度、对真理的执着守护、对普氏理论的共同见识、众多文艺理论问...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作为左翼盟主的鲁迅并没有正式著文批判胡秋原,而是保持缄默。对于其中的详细缘由,笔者试从对文学"同路人"的态度、对真理的执着守护、对普氏理论的共同见识、众多文艺理论问题上的共鸣等方面进行了推测,以求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文论理解的深刻性以及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问题的敏锐性、预见的深远性,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秋原 缄默 文艺自由论辩
下载PDF
纠结于政治与文艺之间——论延安时期丁玲的文学创作
4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政治与文艺的纠结,这一反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矛盾冲突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当时文学的发展方向及概貌。作为典型个案,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受此影响,亦纠结于政治与文艺之间。这一方面源于作家骨子深处的五四文... 政治与文艺的纠结,这一反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矛盾冲突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当时文学的发展方向及概貌。作为典型个案,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受此影响,亦纠结于政治与文艺之间。这一方面源于作家骨子深处的五四文艺传统意识,是其追求文学现代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大夫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制定、作家主动归于延安文艺体制、追求文学民族化的努力不无关系。而在这一文艺体制影响下的后期延安文学更是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文艺 丁玲 延安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弘扬临沂兵学商贸文化的现实意义
5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4-41,共8页
临沂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是兵学文化,不仅有东夷文化的源头追溯,更是传承不息;而且自现当代以来,红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发达的兵学文化直接促进了临沂商贸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临沂兵学商贸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以弘扬临沂兵... 临沂历史文化厚重,尤其是兵学文化,不仅有东夷文化的源头追溯,更是传承不息;而且自现当代以来,红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发达的兵学文化直接促进了临沂商贸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临沂兵学商贸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以弘扬临沂兵学商贸文化为抓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确立建设文化型绿色生态商贸城的战略目标,使之成为转变临沂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临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实现建设大美临沂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沂 兵学商贸文化 绿色生态商贸城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由“被告”、“败者”到“对话者”——20世纪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主题研究
6
作者 徐元绍 《科技信息》 2007年第23期248-248,共1页
一般言之,"父亲"在家族小说中是权威和传统的象征。然而在20世纪的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则经历了一个由"被告"、"败者"到"对话者"的嬗变过程。这一嬗变过程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一般言之,"父亲"在家族小说中是权威和传统的象征。然而在20世纪的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则经历了一个由"被告"、"败者"到"对话者"的嬗变过程。这一嬗变过程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亦具有其丰富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被告” “败者” “对话” 显性父亲 隐性父亲
下载PDF
新时代沂蒙精神研究动态分析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31,共14页
新时代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作出的新定位、新论断,沂蒙精神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笔者选取2013—2023年CNKI数据库中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393篇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数量、... 新时代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作出的新定位、新论断,沂蒙精神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笔者选取2013—2023年CNKI数据库中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393篇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数量、涉及学科、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以探究新时代沂蒙精神研究的动态、热点和趋势。结果发现:首先,新时代沂蒙精神研究发展态势良好,但学科分布不均衡;其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新时代沂蒙精神仍需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内容、拓新研究方法;再次,新时代沂蒙精神在高校的传承弘扬,仍是近几年内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沂蒙精神研究 动态分析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展望
下载PDF
论俞平伯的“隐逸”
8
作者 许海丽 徐元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他身上体现出了现代隐逸的种种特质。他隐于自然,在美丽的山水中表现自我,感悟人生;他隐于书斋,读书著书,教书育人;他隐于宗教,近佛结禅心,以宽容豁达的态度对待一切;他隐于昆曲艺术,唱曲谱...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他身上体现出了现代隐逸的种种特质。他隐于自然,在美丽的山水中表现自我,感悟人生;他隐于书斋,读书著书,教书育人;他隐于宗教,近佛结禅心,以宽容豁达的态度对待一切;他隐于昆曲艺术,唱曲谱曲,用昆曲的美妙缔结了他与爱妻的一世情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隐逸 自然 书斋 宗教 昆曲
下载PDF
三十年来沂蒙精神理论研究分析——以《临沂大学学报》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沂蒙精神自提出至今三十年来,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作为主阵地,《临沂大学学报》在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研究队伍和自己鲜明的特色。通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临沂大学学报》三十年来沂蒙... 沂蒙精神自提出至今三十年来,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作为主阵地,《临沂大学学报》在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研究队伍和自己鲜明的特色。通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对《临沂大学学报》三十年来沂蒙精神理论研究的发文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对其有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还可以为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丰富沂蒙精神思想内涵,揭示沂蒙精神的重大意义、历史作用、核心特质和实践要求,提供重要的实践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精神 《临沂大学学报》 理论研究
下载PDF
“社会病胎里的产儿”:祥子悲剧论
10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0-51,共12页
祥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悲剧形象,其悲剧具体表现为事业悲剧、婚恋悲剧、“人”的悲剧和文化悲剧。老舍将悲剧形象祥子判定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这一判定至少有两层内涵。其一,祥子的悲剧具有社会性。祥子是病态社会城市... 祥子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悲剧形象,其悲剧具体表现为事业悲剧、婚恋悲剧、“人”的悲剧和文化悲剧。老舍将悲剧形象祥子判定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这一判定至少有两层内涵。其一,祥子的悲剧具有社会性。祥子是病态社会城市底层市民悲剧的代言人,这种悲剧不仅仅是祥子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人民的悲剧。其二,病态社会的压迫是造成祥子悲剧的重要因素,是造成祥子堕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祥子 悲剧 老舍 病态社会
下载PDF
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的起源、活动统计及实践导向
11
作者 徐元绍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83-93,共11页
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广泛开展的"征文启事"。"征文启事"体现了苏区开展文艺活动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同时也承担着苏区意识形态功能,与解放区的文艺奖金制度有着内在联系。解放区的文... 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广泛开展的"征文启事"。"征文启事"体现了苏区开展文艺活动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同时也承担着苏区意识形态功能,与解放区的文艺奖金制度有着内在联系。解放区的文艺奖金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解放区的文艺奖金活动中,活动组织者的政府性、文艺主题内容上的意识形态性、文艺表现形式的群众性和直观性、文艺评选标准上的政治功利性和通俗性,直接形成了四十年代解放区的大众文艺思潮,这种大众文艺思潮成为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践行的最终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 文艺奖金 征文启事 大众文艺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