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新探——兼谈“文如其人”命题的传统文化意蕴和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克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139,共4页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还要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考察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命题对我国古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如其人"作为我们民族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一个优秀传统,它强调的是一个民族的某种优秀历史文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主体人格精神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泛滥和个人低俗无根写作的语境中,重提这一话题,对于重塑当代作家纯正的人格与文格,重建文学作品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宏扬作家主体人格精神和确立文学批评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人格 创作个性 关系 文化意蕴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聊斋志异》对传统狐狸形象的审美改造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克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狐狸”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人文和人性美的形象,置身于(《聊斋志异》的审美体系中,这是蒲松龄的大胆创造.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美女狐精翻案,使狐狸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关的象征,重要的是,它又... “狐狸”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人文和人性美的形象,置身于(《聊斋志异》的审美体系中,这是蒲松龄的大胆创造.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美女狐精翻案,使狐狸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关的象征,重要的是,它又是女性聪明、智慧的化身.本文从狐狸形象的产生与来源:蒲松龄的大胆创造: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美的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对传统狐狸形象的审美改造和赋予的审美新价值.这一切,都是与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新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狐狸形象 审美价值 小说 蒲松龄 文学研究 女性 审美取向
下载PDF
现代学术视野中四种意境说的评价和整合——兼谈意境的四个特殊内涵和规定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克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62,共8页
从现代学术视野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学术界流行的四种意境解说作了梳理和评价,并从文学和审美活动的动态过程、层深结构、它们之间深层的文化联系和审美精神的互通等方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相融互通的关系。从中抽绎出意境的四个... 从现代学术视野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学术界流行的四种意境解说作了梳理和评价,并从文学和审美活动的动态过程、层深结构、它们之间深层的文化联系和审美精神的互通等方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相融互通的关系。从中抽绎出意境的四个特殊内涵和规定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不仅是对意境传统文化和审美内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现代意境理论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古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中,这四内涵或四规定性,因其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要义和东方民族独特的生命哲学与审美精神,或可成为现代意境理论或意境内涵建构的规定或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境说 审美过程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中国式的细读——金圣叹杜诗评点价值和方法的新批评透视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克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3,共6页
对金圣叹《杜诗解》采用八股时文的章法结构分解杜诗,前人有腰斩之讥,今人对其价值也认识不足。金圣叹的批解在以文本为中心、细致分解文本方面类似于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但金氏的解读与新批评的细读又有很大不同,明显地体... 对金圣叹《杜诗解》采用八股时文的章法结构分解杜诗,前人有腰斩之讥,今人对其价值也认识不足。金圣叹的批解在以文本为中心、细致分解文本方面类似于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但金氏的解读与新批评的细读又有很大不同,明显地体现出一种中国传统"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式的文心追索和读者体验精神,可称之为"中国式的细读"。金圣叹的这种细读批评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注入了理性分析的血液,它以其充满现代智慧、科学分析的方法和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受到当代研究者的重视,是现代诗学建构和当代文学批评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杜诗解 情感体验 读者精神 文本细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人格与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兼谈儒道释思想对中国古代几种意境形态形成之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克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38-145,共8页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范型,从传统哲学思想原型和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类型的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可以窥探到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的影响,而从古代诗词的审美意境和风格范型...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范型,从传统哲学思想原型和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类型的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可以窥探到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的影响,而从古代诗词的审美意境和风格范型中又可以反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潜在的文化渗透与厘定,这样就可以对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作出文化的厘定与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意境 风格范型 文化人格 儒道释 意境形态 文化厘定
下载PDF
隐喻和象征——细读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化呈现艺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真实性的描绘与捕捉上,重要的是饱含着某种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义"的审美象征意蕴。细读张爱玲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化的呈现艺术主要表现在小说的景物、人物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景物 人物 环境 意象化艺术 细读
下载PDF
关于风格与人格关系问题的一些再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克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作者还从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人格 创作个性 文学创作 文化 历史
下载PDF
细读杜甫《羌村三首》写情艺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克瑜 《杜甫研究学刊》 2008年第4期60-65,共6页
杜甫《羌村三首》,前人和今人多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对立调和结构论"和"细读法",在立足文本和外在社会历史双重语境上,采用把我国古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新批评这种重文本内在语言结构分析... 杜甫《羌村三首》,前人和今人多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对立调和结构论"和"细读法",在立足文本和外在社会历史双重语境上,采用把我国古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新批评这种重文本内在语言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批评范式对这组诗予以解读。认为这组诗以平实浅显的语言、乖情悖理的构思和反常合道、曲尽其妙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动乱年月里既忧国忧民又牵念家人矛盾痛苦的幽曲心理。是一个适合于新批评细读和解说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村三首》 写情艺术 双重读境 细读
下载PDF
屈骚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克瑜 《甘肃高师学报》 2001年第6期24-27,共4页
屈骚对我国诗歌艺术表现方法的发展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一般论者大都局限在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方面,笔者认为,屈骚对《诗经》比兴手法最大的创新与发展则主要表现在比兴象征上,特别是在比兴象征形象、比兴象征构思、比兴象征... 屈骚对我国诗歌艺术表现方法的发展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一般论者大都局限在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方面,笔者认为,屈骚对《诗经》比兴手法最大的创新与发展则主要表现在比兴象征上,特别是在比兴象征形象、比兴象征构思、比兴象征范围和比兴象征传统等方面都作了突出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比兴手法 创新 发展 屈原 《离骚》 诗歌
下载PDF
论文学的情感思维与情感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4-37,共4页
情感作为文学的内核,历来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情感思维理应成为文学的特殊思维方式。从远古的神话到现代的荒诞派文学,不运用情感思维和情感逻辑就根本无法解读。从作家的创作、文本的构成、再到读者的解读,情感思维和情感逻辑始终贯... 情感作为文学的内核,历来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情感思维理应成为文学的特殊思维方式。从远古的神话到现代的荒诞派文学,不运用情感思维和情感逻辑就根本无法解读。从作家的创作、文本的构成、再到读者的解读,情感思维和情感逻辑始终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情感思维 情感逻辑 事理逻辑
下载PDF
关于意境的四种解说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克瑜 《阴山学刊》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对意境的解说,大体有“情景交融”、“典型形象”、“想象联想”、“情感氛围”四种代表性的观点。应把它们放在一个由许多美感要素构成的完整的美感活动的过程中考察,可以看清楚它们在这个美感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层面及其关系。
关键词 意境 美感 评价 情景交融说 典型形象 想象联想 情感氛围 评价
下载PDF
隐含在乡情背后深重的人生感慨和达观的情怀——贺知章《回乡偶书》深层意蕴的细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克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2期35-36,共2页
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语言细读理论和我国古代诗歌情感品味相结合的阅读范式,对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深层审美意蕴作了细读分析和情感品味,以期带领读者去细读和慢品诗中那一段抹不去的乡情乡韵背后深重的人生感慨和旷达乐观的生命情怀。
关键词 贺知章 《回乡偶书》 深层意蕴 语言细读 情感品味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
13
作者 徐克瑜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2期22-31,共10页
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以《聊斋志异》的小说文本为依据,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分析论述了... 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以《聊斋志异》的小说文本为依据,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以此来帮助人们认识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氛围和审美精神之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浪漫思潮 经世致用 感伤情怀 关系
下载PDF
论文学的“误读”接受
14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18,共5页
文学接受中读者"误读"作品有两种基本形态:正误与反误。正误强调变革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形式,它追求的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意义的某种契合以及契合后的某种自由性的创造;反误则崇尚以自我已有的先在观念为主... 文学接受中读者"误读"作品有两种基本形态:正误与反误。正误强调变革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形式,它追求的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意义的某种契合以及契合后的某种自由性的创造;反误则崇尚以自我已有的先在观念为主,结论先行,是一种主观化、随意性和非文学视角的阅读。在文学接受中,反误不足取,但合理和创造性的误读只有在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客观意义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和目的,应当在文学接受中大力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误 反误 创造 歧解
下载PDF
《诗经》重章叠唱的抒情艺术
15
作者 徐克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30-233,共4页
《诗经》重章叠唱的抒情艺术可以从借助音乐效果、强化主题、结构和意义递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种抒情形式的出现 ,既取决于《诗经》配乐歌唱的性质 。
关键词 《诗经》重章叠唱 抒情 艺术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
16
作者 徐克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从思想文化和审美思潮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从思想文化和审美思潮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小说 清朝初年 思想文化 价值取向 审美思潮 文学评论 经世致用思想 审美感伤情怀 主情浪漫思潮
下载PDF
论孟子的主体人格美思想
17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孟子美学中最突出倡导的是一种强大和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美思想,他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皆可以为尧舜","万物皆备于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故理... 孟子美学中最突出倡导的是一种强大和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美思想,他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皆可以为尧舜","万物皆备于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一系列独立自主的高扬主体人格和自主精神的话语,表现出强烈的主体人格意识、人性色彩和人格自主的悦乐感,创造了传统文化史、伦理人格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对后世塑造中国人崇高的文化心灵、强大的主体人格精神和阳刚型的审美个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物欲洪流、道德价值沦丧、主体人格精神失落、大众文化泛滥以及审美低俗恶搞的文化语境下,重提这一话题,也许对这一切不无疗救和补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主体人格 个体修养 浩然正气 人格美 价值
下载PDF
论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的一体性
18
作者 徐克瑜 《三峡论坛》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已成为文艺学界近年来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是否兼容与一体的的问题似乎成为一个争议的焦点。文章借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虚构论、审美反映形式的独特论和审美实践论的观点,对文学审美与意识...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已成为文艺学界近年来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是否兼容与一体的的问题似乎成为一个争议的焦点。文章借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虚构论、审美反映形式的独特论和审美实践论的观点,对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兼容性与一体性作了辨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虚构性 形式性 实践性 兼容性
下载PDF
同化、顺应和遇挫: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
19
作者 徐克瑜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1-75,共5页
从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期待视野和文本审美接受关系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同化、顺应和遇挫。指出任何文学接受活动都是接受者先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期待视野与文本审美信息之间的一个相互同化、... 从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期待视野和文本审美接受关系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同化、顺应和遇挫。指出任何文学接受活动都是接受者先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期待视野与文本审美信息之间的一个相互同化、顺应和遇挫的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建构过程,也是一个读者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提高和自我适应的一个过程。最后,指出同化、顺应和遇挫与作品艺术魅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同化 顺应 遇挫 艺术魅力
下载PDF
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李商隐《锦瑟》诗的细读批评
20
作者 徐克瑜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文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 李商隐 《锦琴》诗 批评 无题诗 诗歌 诗境 主题 人生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