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克育 黄约翰 +4 位作者 陶崇林 宋其同 单云峰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9-11,1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时间,探讨最合理的治疗选择,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原发...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时间,探讨最合理的治疗选择,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组),29例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组),对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00±5.65)个月,TACE组为(10.00±4.49)个月,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TACE组患者2.7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728,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和TACE均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首选,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可能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癌 自发性破裂出血 生存时间
下载PDF
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俊予 庄磊 +1 位作者 徐克育 唐银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对2018 年11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对2018 年11 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 例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评估患者右半肝切除后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volume,FLV)不足,约占标准肝体积35.68%。患者1 期手术行右侧门静脉结扎并沿肝正中裂行射频消融术,术后2 周,FLV达标准肝体积的69.35%,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为25.5%,暂缓手术,术后1 个月再次测ICGR15为8.7%,遂行右半肝切除术。两次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患者无手术并发症,但术后出现腹水,经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 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甲胎蛋白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ALPPS治疗巨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是安全有效的,但对2 期手术的时机需严格把握,对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实施ALPPS术时,在2期手术前FLV最好大于40%且ICGR15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下载PDF
脾亢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及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间关系
3
作者 徐克育 陶崇林 +2 位作者 张启瑜 施红旗 余正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脾亢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间关系.方法 肝硬化伴脾亢患者36例(脾亢组),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血清NO浓度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脾动脉血流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结果 脾亢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脾亢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间关系.方法 肝硬化伴脾亢患者36例(脾亢组),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血清NO浓度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脾动脉血流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结果 脾亢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0.75±27.77)×10^9/L、(212.40±71.76)×10^9/L(P〈0.01);脾动脉血流量分别为(482.50±263.61)、(181.20±61.85)ml/min(P〈0.01);血清NO水平分别为(97.646±20.990)、(50.774±19.400)μmol/L(P〈0.01).脾亢组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显著负相关(r=-0.422,P〈0.05),血清NO水平与脾动脉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结论 血清NO水平升高导致脾动脉血流量增加可能在脾亢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脾功能亢进 脾动脉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脾动脉血流量对脾功能亢进程度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崇林 张启瑜 +3 位作者 徐克育 周蒙滔 朱千东 施红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253,共2页
临床上发现肝硬化患者内脏存在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以脾动脉血流量增加更为显著。本研究测定36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脾动脉血流虽,并分析其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脾脏指数(脾脏面积)和血小板计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 临床上发现肝硬化患者内脏存在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以脾动脉血流量增加更为显著。本研究测定36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脾动脉血流虽,并分析其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脾脏指数(脾脏面积)和血小板计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发生发展的血流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 动脉血流量 相关因素分析 肝硬化患者 血清一氧化氮 脾脏指数 动力学改变 血流量增加
原文传递
脾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对脾功能亢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崇林 赵壳 +4 位作者 徐克育 朱千东 周蒙滔 施红旗 张启瑜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2-943,共2页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其发生机制是由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的脾脏“淤血性”改变所致。但临床观察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呈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佗其以脾动脉血流量增加更为显...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其发生机制是由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的脾脏“淤血性”改变所致。但临床观察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呈高血流动力学改变,佗其以脾动脉血流量增加更为显著,故脾肿大和脾功能克进的发牛存血流动力学机制上是由“淤血性”还是由“允血性”所致则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动脉血流量 门静脉压力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静脉压力升高 动力学改变 血流量增加 动力学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