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子》的思想体系和齐法家的人文特色、思想属性及地域属性(齐法家笔谈之一)
1
作者 蒋重跃 徐克 宋洪兵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5-18,F0002,共15页
田齐统治者的政治目标为稷下学者树立了崇高的价值理想,由此引领了《管子》四篇德理结合的道论范形、《幼官》等篇以“黄帝四面”为核心的明堂月令模式,使得《管子》各篇拥有共同的基础而联为一体在理论上成为可能。《管子》体现出“齐... 田齐统治者的政治目标为稷下学者树立了崇高的价值理想,由此引领了《管子》四篇德理结合的道论范形、《幼官》等篇以“黄帝四面”为核心的明堂月令模式,使得《管子》各篇拥有共同的基础而联为一体在理论上成为可能。《管子》体现出“齐法家”的人文主义色彩,具体表现为:以法治国的同时顺从民心民欲,善于运营经济手段而非一味使用严刑峻法,包容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先秦“法家”是治国理政的政治家,或是与政治实践密切相关的政治思想家。齐地法家更为温和与多元,秦晋法家则更为激进与绝对。“齐法家”呈现出典型的实践性现实主义政治思维,秦晋法家则呈现出强烈的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革命性”色彩。秦晋法家属于理论指导型现实主义,“齐法家”属于实践导向型现实主义,这体现了“法家”内部的多元性,也体现了“齐法家”与秦晋法家的地域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法家 《管子》 人文主义 秦晋法家
下载PDF
荀子对《孟子》的袭用与批判
2
作者 徐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从《荀子》书中可以发现,荀子对《孟子》的思想、主张、观点、比喻乃至用语都有许多明显的继承、接受甚至抄袭,尽管荀子并未说明这些内容是源于《孟子》,但不难看出孟子思想和文章对荀子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荀子在其书中又对孟子进行... 从《荀子》书中可以发现,荀子对《孟子》的思想、主张、观点、比喻乃至用语都有许多明显的继承、接受甚至抄袭,尽管荀子并未说明这些内容是源于《孟子》,但不难看出孟子思想和文章对荀子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荀子在其书中又对孟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和抨击,甚至称其有“罪”。荀子对孟子和思孟一派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资源;而批判的目的,则可能是为了挽救在战国末年学术思潮中趋于颓势的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思想袭用 理论批判
下载PDF
自私非“恶”:小议荀子与韩非子的人性论
3
作者 徐克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荀子和韩非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往往被贴上“性恶论”的标签并受到贬斥。然而荀、韩论人性,不过是指出了人具有好利恶害、自私自利的特性,但这种特性本身并不是一种与道德之“善”相对立的“恶”。先秦哲学家所说的“恶”未必具有今人深受... 荀子和韩非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往往被贴上“性恶论”的标签并受到贬斥。然而荀、韩论人性,不过是指出了人具有好利恶害、自私自利的特性,但这种特性本身并不是一种与道德之“善”相对立的“恶”。先秦哲学家所说的“恶”未必具有今人深受西方形而上学影响而根深蒂固的善恶范畴对立之“恶”的意义。从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观来看,所谓善恶只是相对的、程度不同的价值,未必是两个绝对对立的范畴实体。好利恶害、自私自利不仅不是“恶”,而且还可以说是“小善”“次善”,是由近及远、由低向高推导出大德大善的基础。确认自私不是“恶”,不仅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先秦时期伦理道德观念特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韩非子 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性朴论
下载PDF
论先秦“小说”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庄子所说的“小说”不但确实是指一种文体,而且在先秦时期,也确实存在着一类名为“小说”或“说”的作品。这类具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叙事性作品的性质,既不同于神话、寓言,也不同于历史记录,只能叫做“小说”,它们是中国古代... 庄子所说的“小说”不但确实是指一种文体,而且在先秦时期,也确实存在着一类名为“小说”或“说”的作品。这类具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叙事性作品的性质,既不同于神话、寓言,也不同于历史记录,只能叫做“小说”,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萌芽时期最早的一批产品。因此,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韩非子》 《庄子》 先秦时期 小说家 寓言 《战国策》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先秦小说 《史记》
下载PDF
合作虚拟参考咨询:走向图书馆专家资源共享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克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1-25,共5页
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参考咨询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和共享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咨询专家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舞台。本文讨论了合作虚拟参考咨询的发展现状、系统功能、前景和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虚拟参考咨询 图书馆员 资源共享 专家 信息咨询 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时代 合作 发展现状 价值
下载PDF
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场所功能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克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5-187,共3页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图书馆的功能日益突破图书馆围墙的限制 ,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空间。但图书馆作为一个有围墙的固定场所的功能依然不可忽视。文章探讨了网络时代图书馆作为一个场所的功能和意义。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图书馆 公共场所 信息获取 读书场所 人际交流 图书陈列 休闲场所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克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共5页
先秦儒家基于性善论,强调个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不可剥夺,个人在精神上不必屈从于政治权威, 个人自主决定自己的言行出处,并有权获得相应的个人利益。同时,个人需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及其后果负责,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负责,对有相互... 先秦儒家基于性善论,强调个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不可剥夺,个人在精神上不必屈从于政治权威, 个人自主决定自己的言行出处,并有权获得相应的个人利益。同时,个人需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及其后果负责,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负责,对有相互关系的他人负责。我们可以把这些思想称之为“儒家个人主义”。先泰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对于塑造当代人的独立个体人格,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与法制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儒家个人主义
下载PDF
论庄子式的个人主义——兼论东、西方“个人主义”传统之异同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传统。庄子强调个人精神自由和个体人格独立,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这种庄子式的个人主义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建立在庄子对于人作为个体生存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矛盾与困境的深刻洞察思考之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传统。庄子强调个人精神自由和个体人格独立,对后代有深远影响。这种庄子式的个人主义有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建立在庄子对于人作为个体生存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矛盾与困境的深刻洞察思考之上的。但它与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它强调个人精神自由而忽视个人实际利益,主张逃避社会责任而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有脱离大众的高蹈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而非积极进取的个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中国 传统文化 庄子 个体 自由 哲学 表达方式
下载PDF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探微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注解对此章一些重要概念和学理的理解颇有分歧。联系孟子完整的思想体系来分析,可以看出以"故"言性、"以利为本"都不代...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注解对此章一些重要概念和学理的理解颇有分歧。联系孟子完整的思想体系来分析,可以看出以"故"言性、"以利为本"都不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孟子并不认为人的善性是一个可以从现实人类已然的故常中归纳出来的"理",更不赞成把"利"看成是人性之本。孟子所谓人性善只是说人的心性中有此向善的趋向,对这一趋向既不可无所用心放任自流,也不可用智过度拔苗助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性善论
下载PDF
“道言悖论”及庄子对言说方式的 怀疑、改造与创新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6,共6页
对语言本身的怀疑是庄子怀疑论不同于西方怀疑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怀疑语言,故庄子主张“无言”,认为“道不可言”,然而“道”作为本质的“言”就决定了“道”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脱离“言”。“道”与“言”的悖论使庄子最终不可... 对语言本身的怀疑是庄子怀疑论不同于西方怀疑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怀疑语言,故庄子主张“无言”,认为“道不可言”,然而“道”作为本质的“言”就决定了“道”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脱离“言”。“道”与“言”的悖论使庄子最终不可能抛开“言”而显示“道”,而只能对言说方式进行改造与创新。这种由庄子独创的言说方式以言而无待、两行以明、不谴是非为其特征。正是这种言说方式的改造使庄子的哲学得以通往艺术与美学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语言 言说方式
下载PDF
“道”与“真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 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各有千秋的特色与区别。有趣的是,在东西方哲学的交汇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现当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并确立了“真理”观;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却出现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并实际上向中国的“道”观靠拢的现象。也许,在中西方哲学的视域融合中,我们可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真理”观或“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先秦哲学 古希腊哲学 “真理” “道” 东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西方哲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之“是”与“实、事、史、时、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3,共5页
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求"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在"实""事""史""时""势"中来求"是"。"实""事""史""时""... 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求"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在"实""事""史""时""势"中来求"是"。"实""事""史""时""势"构成了中国哲学对"是"进行理解和阐释的整体语境。从"实""事""史""时""势"来求"是",体现了中国哲学富于实践性、人文性、辩证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求是 实事求是 本体论
下载PDF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 ,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 ,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 ,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 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 ,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 ,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 ,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 ,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 ,对生命之“命”的保养 ,对命运之“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语言 生命 命运
下载PDF
论先秦道家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3,共5页
先秦道家所说的"道""德"或"道德"跟我们今天的道德概念虽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割不断的内在联系。分析先秦道家的"道德"哲学和"道德"修养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道德问... 先秦道家所说的"道""德"或"道德"跟我们今天的道德概念虽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割不断的内在联系。分析先秦道家的"道德"哲学和"道德"修养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道德问题的理解,提升道德境界,对改进当今的道德教育也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道德修养 道家哲学
下载PDF
论庄子的语言怀疑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庄子的怀疑论其实是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庄子并不怀疑客观世界的“真”,他只是怀疑语言表达“真”、表达“道”的有效性。《齐物论》的主旨就是对人们语言中的“是非”、“彼此”、“然否”的意义表示怀疑和否定。庄子的语言怀疑论有助... 庄子的怀疑论其实是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庄子并不怀疑客观世界的“真”,他只是怀疑语言表达“真”、表达“道”的有效性。《齐物论》的主旨就是对人们语言中的“是非”、“彼此”、“然否”的意义表示怀疑和否定。庄子的语言怀疑论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既有话语体系的盲从与迷信,启发人们怀疑既有思想体系与常规,大胆进行创新和探索。但他根本否定语言之说的客观性和普遍意义,则又难免导致彻底的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语言怀疑论 虚无主义
下载PDF
庄子学说与个性自由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7期39-42,共4页
庄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着追求个性解放与精神自由的图标。然而当我们以严格的理论分析的眼光来考察时,则不难发现,按照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既推导不出对个性的肯定,也推导不出对人的自由的实质性... 庄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着追求个性解放与精神自由的图标。然而当我们以严格的理论分析的眼光来考察时,则不难发现,按照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既推导不出对个性的肯定,也推导不出对人的自由的实质性的承诺。但是读《庄子》的书,又的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是非” 个性自由 庄子哲学 人的自由 言说方式 自由意志 个性风采 “自由” 人的存在
下载PDF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克 《学习论坛》 2005年第4期49-51,共3页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义礼智信 道德文明
下载PDF
韩非子法治公正思想浅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克 《管子学刊》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公正是人类公认的基本社会政治价值观,也是法制的基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法治公正的观念。先秦法家更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公正进行了探索。先秦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子的学说中即包含了丰富的法治公正思想,具体表现为:强化制... 公正是人类公认的基本社会政治价值观,也是法制的基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法治公正的观念。先秦法家更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公正进行了探索。先秦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子的学说中即包含了丰富的法治公正思想,具体表现为:强化制度以限制权力的滥用;君臣之间以准契约关系取代父子伦常关系;法律运用的平等、公正与客观;划清公私界限,杜绝私交干预公务等。韩非子关于法治公正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韩非子 法制 公正
下载PDF
论惠施思想的独特个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克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65-69,共5页
惠施的学说在求知对象与致思趋向上,是外向的“历物”、“逐物”,即偏重于探索社会政治伦理领域以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知识。在思想方法上,有主张多样化、容纳杂多且刻意求新立异的特征,与儒、道主流派求同求一的思想方法形成对照。... 惠施的学说在求知对象与致思趋向上,是外向的“历物”、“逐物”,即偏重于探索社会政治伦理领域以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知识。在思想方法上,有主张多样化、容纳杂多且刻意求新立异的特征,与儒、道主流派求同求一的思想方法形成对照。在学术的价值标准上,不以社会政治功利和伦常道德或修身养性等世俗应用需要为标准,却有重视真理性、实证性的科学精神的萌芽。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惠施学说不同于儒、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施 思想 独特个性
下载PDF
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克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1-34,共4页
早期儒家之“道”作为哲学范畴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这使得“道”有别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范畴。儒家强调“道不远人”,“道”不可能脱离人的历史和人的实践而存在。因而儒家重视在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中探求“道”... 早期儒家之“道”作为哲学范畴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这使得“道”有别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范畴。儒家强调“道不远人”,“道”不可能脱离人的历史和人的实践而存在。因而儒家重视在人的社会活动的历史中探求“道”,强调“道”在历史之“统”中的活的生命;并且善于运用历史的道说与书写来彰显“道”。“道”的历史属性和实践属性体现了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道”与“德”的统一。这使得儒家之“道”与强调辩证的观点和坚持实践立场的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找到共同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历史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