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氟加钙联合疗法对实验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微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公平 武明鑫 +2 位作者 张志鹏 夏景君 闫景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加钙联合疗法对骨质疏松实验大鼠骨微细结构的改善和应用氟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3个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分别单纯给不同剂量的氟或钙、联合应用氟加钙口服(氟剂与钙剂均为隔日给予),6个月后取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加钙联合疗法对骨质疏松实验大鼠骨微细结构的改善和应用氟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3个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分别单纯给不同剂量的氟或钙、联合应用氟加钙口服(氟剂与钙剂均为隔日给予),6个月后取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松质骨形态学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研究这3种方法对该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单纯应用小剂量氟和单纯补钙虽然对改善模型的微结构方面有一定作用(P<0.05),但不如联合应用氟加钙作用明显,在形态计量学观察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加钙疗法在改善骨微细结构方面比单纯应用氟或钙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术
下载PDF
生长因子PLGA微包囊成形参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公平 姬烨 +1 位作者 闫景龙 张东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168-1170,1165,共4页
目的:优化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生长因子微包囊的制作参数,观察其释放规律,为更有效的利用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27组试验,采用不同组合因变量为制作参数,制作PLGA微包囊,检测相应情况下微包囊的包封... 目的:优化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生长因子微包囊的制作参数,观察其释放规律,为更有效的利用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27组试验,采用不同组合因变量为制作参数,制作PLGA微包囊,检测相应情况下微包囊的包封率和粒径大小,制作多元回归方程。将包裹有BSA的PLGA微包囊置于恒温震荡培养箱震荡进行体外缓释试验研究。结果:各优化变量对微包囊的粒径及其包封率均有影响,包囊表面光滑,成球较好。体外能够在11天内缓慢释放。结论: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包囊制备的各项参数,回归方程对试验结果可较好的进行预测,PLGOA微包囊在体外能够长时间缓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PLGA 微包囊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公平 闫景龙 +1 位作者 周磊 高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通过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除1例T2血管瘤神经功能A... 目的探讨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通过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除1例T2血管瘤神经功能A级恢复至C级,其余患者为E级(3例E级术后未加重)。结论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椎体间植骨、前后联合固定重建脊柱,为治疗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全椎切除 脊柱重建 颈胸交接部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由长城 朱凯 +4 位作者 闫景龙 关国发 徐公平 张志鹏 赵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9-842,847,共5页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应用3.0T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序列,观察22例健康志愿者88个节段(A组)和69例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分B、C两组,B组39例患者,硬膜囊98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C组30例患者,颈髓65个节段受压、颈髓信号正常)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3组颈髓ADC值、FA值之间差异。结果:A组(C3/C4、C4/C5、C5/C6、C6/C7)共88个节段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合并88个椎体数据;A、B及C组ADC值分别为0.91±0.34、1.17±0.35及1.32±0.36,组间比较,ADC值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P值均<0.05);三组平均FA值分别为0.71±0.16、0.62±0.15及0.54±0.14,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值均<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可以为临床医生更早诊断治疗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0T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分数各向异性值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凯宇 栾宏佳 +2 位作者 徐公平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340-6342,i002,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移植到同只白兔的股四头肌肌穴中。分别在颗粒骨制备的同时即(0d天组),和肌穴内移植术后,和31021d取材,进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颗粒骨制备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存留下来。②3d时一些位于微小颗粒骨边缘骨陷窝中的细胞存活。③10d时微小颗粒中骨陷窝中的骨细胞仍存活,并发生转化。④21d时形成编织骨。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直径(50~100μm)异位移植后,具有直接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能够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骨 异位移植 实验研究 异位成骨 诱导成骨 移植术 成骨过程 制备过程 活性 直接
下载PDF
京尼平交联明胶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金勋杰 闫景龙 +3 位作者 周磊 姬烨 杨显生 徐公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的变化。用1%京尼平交联明胶,按交联时间分为7组:10min组、30min组、1h组、2h组、12h组、24h组、72h组。结果显示京尼平可有效交联明胶,随着交联时间... 研究了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的交联度、细胞毒性、溶胀度、降解率等特性随交联时间的变化。用1%京尼平交联明胶,按交联时间分为7组:10min组、30min组、1h组、2h组、12h组、24h组、72h组。结果显示京尼平可有效交联明胶,随着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降低。交联10min的材料,交联度低(26.7%),溶胀度高(265%),不到一周就完全降解,说明材料很不稳定,易降解;交联30min的材料,交联度(45.7%)、溶胀度(207%)、降解率与10min材料比都有明显变化,4周未完全降解,8周完全降解,说明京尼平可以在30min内显著改变明胶性能;30min后的材料,随交联时间延长,交联度逐渐增加,溶胀度和降解率逐渐降低。交联72h的材料,交联度73.1%,溶胀度153%,12周仅降解15.6%。MTT法测各组材料细胞增殖率在87.9%~105.4%之间,说明京尼平交联明胶材料细胞毒性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 明胶 交联
下载PDF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被引量:6
7
作者 姬烨 夏景君 +9 位作者 徐公平 王新涛 周磊 祖佳宁 奚春阳 庄金鹏 赵伟 王玉玞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 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肿瘤 脊柱重建术 颈前路钛板 肿瘤切除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柱稳定性重建 治疗 病变组织
下载PDF
颈椎管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椎体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关国发 祖佳宁 +5 位作者 杨显声 闫景龙 张志鹏 徐公平 夏景君 王新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0,I0002,共2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粘膜,发生于神经系统较少见,且多为转移性,原发于椎管内并椎体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则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造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性 椎管内 椎体 恶性肿瘤 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焦力刚 奚春阳 +3 位作者 徐公平 周磊 陈纪宝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对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观察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术中安全操作范围及其与体重及身高的相关性。方法:搜集门诊体检25~40岁正常成年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序列正常,腰椎正、侧位片显示腰椎无侧凸、畸形、旋转,腰椎骨质无异常)男、女各120例,其中,男性身高157~190cm,平均173.63cm,体重50~95kg,平均76.61kg;女性身高150~174cm,平均162.17cm,体重45~80kg.平均59.07kg。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对L3,L5椎体正位片上上关节突的长度、宽度及侧位片上上关节突的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进行测量。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L3~L5各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和峡部深度,绝对深度,植骨床长度等是否与身高体重具有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L3~L5椎体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峡部深度,绝对深度及植骨床长度平均为1.04±0.26cm和0.98±0.25cm、0.74±0.16cm和0.72±0.19cm、2.30±0.24cm和2.17±0.24cm,0.92±0.12cm和0.84±0.11cm,1.23±0.18cm和1.16±0.18cm,2.06±0.20cm和2.01±0.17cm。男性及女性的上关节突长度、宽度、深度及峡部深度,绝对深度与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植骨床长度与身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测量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下腰椎上关节突及峡部相关解剖学数值,为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术劈骨操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地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上关节突 峡部 X线 测量
下载PDF
微包囊优化制备及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姬烨 闫景龙 +1 位作者 徐公平 张东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4-1190,共7页
目的探讨优化生长因子微包囊制作方法,观察其释放规律和复合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正交设计优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包囊制作工艺,于2、4、8、12、24、36、48、60、72、84、96、120、... 目的探讨优化生长因子微包囊制作方法,观察其释放规律和复合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正交设计优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包囊制作工艺,于2、4、8、12、24、36、48、60、72、84、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h计算微包囊的累计释放量。实验取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每只大鼠于双侧股部作1cm切口,制备臀大肌肌袋模型。A组双侧植入胶原,B组双侧植入胶原和颗粒骨,C组双侧植入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PLGA缓释微包囊;D组双侧植入胶原、颗粒骨与rhBMP-2/PLGA缓释微包囊。于术后3、4和5周取样(n=2)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各优化变量对微包囊粒径及其包封率均有影响,包囊表面光滑,成球较好。体外能够在11d内缓慢释放。术后3周大体观察,A组未触及移植物,B、C、D组可触及,微包囊呈白色颗粒包裹于组织中。组织学观察:术后3周,A组胶原已经完全吸收,其余3组可见残余胶原;术后4周,A组胶原已不易见到,B组可见微小颗粒骨继续吸收,体积变小;C组包囊体积缩小,囊间成骨性细胞增多;D组微小颗粒骨和微包囊继续吸收,成骨性细胞和软骨性细胞团增多;术后5周,B、C、D组均可见植入物体积减小,包囊被吸收破碎,但颗粒骨和包囊周围的软骨性细胞、成骨性细胞更加密集。结论优化PLGA微包囊制备工艺,使其在体外能够长时间缓释。自体微小颗粒骨可在臀大肌肌袋内异位诱导生成大量成骨性细胞,PLGA微包囊可以与其有机复合,并在减少生长因子用量的同时协同微小颗粒骨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包囊 自体微小颗粒骨 异位成骨 大鼠
下载PDF
姜黄素经JAK2/STAT3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祖佳宁 庄金鹏 +3 位作者 闫景龙 徐公平 夏景君 张志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活化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用LPS及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cumin,CUR)处理24 h,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LDH、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West... 目的探讨姜黄素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活化抑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细胞,用LPS及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cumin,CUR)处理24 h,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LDH、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STAT3(Tyr705)、STAT3、P-JAK2(Tyr1007/1008)和JAK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V2细胞上清中LDH、TNF-α、IL-1β和IL-6含量增多(P<0.01),P-STAT3和P-JAK2水平增高(P<0.05);与LPS组相比姜黄素各组降低了BV2细胞上清中LDH、TNF-α、IL-1β和IL-6含量(P<0.01),降低了P-STAT3和P-JAK2水平(P<0.05)。结论姜黄素经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小胶质细胞 活化 JAK2/STAT3通路
下载PDF
氟加钙对实验大鼠骨质疏松疗效的形态计量学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鹏 武明鑫 +4 位作者 张磊 刘玉田 夏景君 徐公平 闫景龙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氟加钙联合疗法对实验大鼠骨质疏松疗效,找出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规范方法。方法采用3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建立女性增龄型骨质疏松模型,并分别单纯给氟或钙,联合应用氟加钙口服,6个月后取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松质骨形态... 目的探讨氟加钙联合疗法对实验大鼠骨质疏松疗效,找出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规范方法。方法采用3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建立女性增龄型骨质疏松模型,并分别单纯给氟或钙,联合应用氟加钙口服,6个月后取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对比3种方法对该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大鼠去卵巢6个月后可出现松质骨骨量丢失(P<0.05),微细结构破坏(P<0.05),骨转换加快(P<0.05),模型建立成功。单纯应用小剂量氟和单纯补钙对改善模型的骨量、微结构及骨转换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不如联合应用氟加钙作用明显。高剂量氟加钙的方法、疗效更加显著。结论氟加钙疗法比单纯应用氟或钙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骨质疏松 去卵巢 形态计量学 骨转换 松质骨 联合应用 月龄 实验大鼠 治疗
下载PDF
开放性骨折后T淋巴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宏超 徐公平 文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鼠开放性骨折后T淋巴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 建立大鼠开放性骨折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法记录检测T细胞亚群 ,用放免试剂盒测定cAMP ,用普通生化法测定GSH(谷胱甘肽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3及CD... 目的 研究大鼠开放性骨折后T淋巴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 建立大鼠开放性骨折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法记录检测T细胞亚群 ,用放免试剂盒测定cAMP ,用普通生化法测定GSH(谷胱甘肽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3及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 ,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 (P <0 .0 1)。cAMP、GSH、SOD均有明显变化。结论 开放性骨折后由于T淋巴细胞的改变 ,机体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T细胞亚群 CAMP 谷胱甘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下载PDF
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创伤后椎体骨坏死:骨水泥移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世文 奚春阳 +4 位作者 王晓岩 陈建百 由长城 乔文涛 徐公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4360-4366,共7页
背景:创伤后椎体骨坏死的重要病理特征为伤椎内存在椎体裂隙,裂隙内的血性液体及肉芽组织会形成一层假膜,影响椎体成形治疗时骨水泥的渗透及分布,进而影响骨水泥把持力,导致骨水泥移位的风险升高。目的:对比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 背景:创伤后椎体骨坏死的重要病理特征为伤椎内存在椎体裂隙,裂隙内的血性液体及肉芽组织会形成一层假膜,影响椎体成形治疗时骨水泥的渗透及分布,进而影响骨水泥把持力,导致骨水泥移位的风险升高。目的:对比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和椎体成形治疗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术后椎体内骨水泥移位的风险。方法:收集1名接受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创伤后椎体骨坏死女性患者的术后胸椎CT DICOM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及Solidwork构建出T9-T11椎体成形治疗三维模型与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三维模型(锚定点100%),同时构建锚定点等比例缩小的20%,40%,60%,80%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6种模型分别施加150 N轴向压力和10 Nm力矩来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观察受力后模型T10椎体内的骨水泥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6种运动状态下,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100%模型及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20%模型T10椎体内的骨水泥位移量均小于椎体成形模型(P<0.01);在前屈、后伸、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状态下,随着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模型锚定点的缩小,骨水泥受力后的位移呈逐渐增大趋势(P<0.001)。②结果表明,嵌入式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创伤后椎体骨坏死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移位的风险要小于椎体成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骨水泥 创伤后椎体骨坏死 椎体成形 椎体后凸成形 有限元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如何正确选用柴油机机油
15
作者 徐公平 王新景 《汽车运用》 2008年第8期37-37,共1页
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军配装车型逐渐由汽油车向柴油车转变,正确选用柴油机机油,对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尤为重要。
关键词 柴油机机油 正确选用 国防现代化 使用性能 使用寿命 发动机 柴油车 汽油车
下载PDF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黏附颗粒骨复合物的生物学效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勇 闫景龙 +2 位作者 张志鹏 徐公平 夏景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92,i0005,共4页
目的: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有效地将微小颗粒骨聚集为一体,以增强其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能。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楼完成。选取公羊1只,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5g。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羊髂骨制取的颗... 目的: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有效地将微小颗粒骨聚集为一体,以增强其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能。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楼完成。选取公羊1只,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5g。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羊髂骨制取的颗粒骨按10%质量比制成9个固化圆柱状复合物标本。另制取9个单纯颗粒骨标本作为对照,但单纯颗粒骨松散无法聚集塑形。将复合物标本分别置入羊血制取的血清中浸泡4周,观察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黏附颗粒骨的效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物标本被浸泡前及被浸泡后1,2周表面及断面的形貌。结果: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黏附颗粒骨的效果:复合物标本制作固化后及浸泡初期,其表面粗糙,颗粒骨间最大间隙达0.5mm。血清浸泡4周后,复合物标本未解体,浸泡标本的血清清澈、透明。随浸泡时间延长,标本表面有新物质生成,逐渐变光滑,标本表面颗粒骨间的间隙也逐渐增大。②复合物标本血清浸泡前表面及断面形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物标本浸泡前表面及断面形貌一致。颗粒骨表面光滑,颗粒骨表面部分被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所覆盖,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呈现磷酸钙的叶片状晶体形貌。③复合物标本血清浸泡1,2周后表面及断面形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物标本于血清中浸泡1,2周后,表面及断面形貌均呈现一致变化。复合物中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叶片状晶体形貌被某种新生成物的细颗粒状形貌所取代。结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可有效地将颗粒骨聚集为一体,且血清浸泡后复合物表面及断面均能够生成类骨磷灰石。证明与羊髂骨质量比为10%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颗粒骨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可塑性 二膦酸盐类 磷酸钙类
下载PDF
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改良骨水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世文 付慧超 +5 位作者 陈建百 王晓岩 孟凡超 李金蕊 闫景龙 徐公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7-944,共8页
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骨溶解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3].而椎体成形所需要的骨填充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承受动态和静态复杂载荷的同时,要保证骨水泥稳定且... 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骨溶解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3].而椎体成形所需要的骨填充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承受动态和静态复杂载荷的同时,要保证骨水泥稳定且不易松动,且骨填充材料必须不透射线,以便在术中监测填充物的状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溶解 多发性骨髓瘤 术中监测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 血管瘤
下载PDF
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乐宇 任航 +8 位作者 池辉 于泰隆 马妮娅 Subedi Dipendra Prajapati Ravi Kumar 祖佳宁 徐公平 闫景龙 由长城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4期4951-4957,4963,共8页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位X线片分为K线阴性组(36例)和K线阳性组(65例)。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标[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T_(1)倾斜角]、C_(2)~C_(7)脊髓矢径和椎管矢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①术前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的时点间与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JO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②K线阳性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优于K线阴性组[83.3(68.5,100.0)%比75.7(50.0,90.0)%](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差值、SVA差值、T_(1)倾斜角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节段脊髓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C_(2)~C_(3)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_(2)、C_(3)节段改善明显优于K线阴性组;C 6~C_(7)脊髓矢径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K线阳性组变化更明显。④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椎管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C_(7)椎管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⑤两组末次随访C_(2)~C_(7)脊髓后移距离和椎管矢径扩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 6脊髓膨胀程度高于K线阴性组(P<0.05)。结论颈后路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保持颈椎的曲度和稳定性,可以安全有效扩大椎管矢径,使受压脊髓充分减压,为受压脊髓提供康复条件,并可显著改善K线阳性及无明显颈椎后凸的K线阴性颈椎OPLL患者的JOA评分,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 脊髓后移 潜式减压 肌肉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综合治理铁路上海站社会治安的建议
19
作者 徐公平 李伟林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99年第5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 上海站 外来民工 站区 倒卖车票 劳动力 治安问题 铁路运输安全 “民工潮”
下载PDF
延安SX2190型汽车发动机热车难启动故障排除一例
20
作者 徐公平 王新景 《汽车运用》 2008年第9期44-44,共1页
故障现象:一辆延安SX2190型汽车,发动机熄火后,时隔不久再次启动时,怎么也不能着火。
关键词 SX2190型 汽车发动机 故障排除 延安 热车 发动机熄火 故障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