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专职陪护人群对艾滋病陪护意愿及认知/态度调查
1
作者 周静 和继莲 +3 位作者 许圆圆 周佳敏 徐六妹 何云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4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陪护意愿,为专职陪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陪护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陪护管理公司聘用的、接受基本培训的专职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陪护意愿,为专职陪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陪护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陪护管理公司聘用的、接受基本培训的专职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0%(98人)愿意照顾艾滋病病人,40.6%(41人)表示害怕照护艾滋病病人,56.4%(57人)表示会像照顾其他病人一样照顾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9%;77.2%(78人)愿意和艾滋病病人一起就餐和握手;假设自己的朋友不幸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54.5%(55人)表示同情,46.2%(43人)选择根据朋友的感染方式予以区别对待。结论:专职陪护人员对艾滋病病人陪护意愿高,虽然经过基本培训,但是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需提供有效的沟通策略,不单要提高专职陪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还要改善专职陪护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关注专职陪护人员心理状态,为提高陪护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专职陪护 认知 态度
下载PDF
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68
2
作者 徐六妹 吴宝红 +4 位作者 陈素青 李桂英 翁丹英 曾文英 王辉 《护理管理杂志》 2015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3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编号,1~100为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心理护理;101~200为同伴教育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同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3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编号,1~100为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心理护理;101~200为同伴教育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和同伴教育;201~300为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除常规用药指导外,全程实施连续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由固定小组成员负责随访,采集患者信息,评价所有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12个月后,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同组前后比较分别为:心理护理组(P=0.003),同伴教育组(P=0.001),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P〈0.001),不同组间效果比较(P=0.033),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载量同组前后对比统计值分别为:心理护理组(P〈0.01),同伴教育组(P〈0.01),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组(P〈0.01),不同组间效果比较为(P=0.538),3组的病毒载量值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规范服药,重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心理护理 同伴教育 依从性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六妹 陈伟梅 +4 位作者 李莎茜 吴宝红 翁丹英 陈慧雯 王辉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3期2146-214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有650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的药物毒副反应,其中以头晕、肝损伤... 目的探讨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有650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的药物毒副反应,其中以头晕、肝损伤、皮疹为多见,其次为血脂异常、恶心呕吐、肾功能异常、乳腺增生等,而抑郁、自杀等较少见。在各种不良反应中,以中枢神经症状和恶心呕吐出现最早,乳腺增生较晚;而维持时间较长的以肾损为多见,较短则以噩梦和皮疹为多。另外,因不良反应需要更换方案的有120例,其中以肾损换药率最高,其次为乳腺增生和皮疹等。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与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加以正确的指导,防止因不良反应的出现对其生活或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而中断服药,以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持续随访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六妹 吴宝红 +3 位作者 李莎茜 陈素青 李桂英 王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4年第1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随访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及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460例艾滋病患者按抗病毒治疗编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用药指导、依从性教育及复查时间;干预组实施持续随访管理:根据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持续随访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及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460例艾滋病患者按抗病毒治疗编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用药指导、依从性教育及复查时间;干预组实施持续随访管理:根据随访时间表,由专职人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对患者实施持续随访,内容包括服药情况、机体适应性、依从性教育、不良反应的应对以及心理支持等。结果实施持续随访管理后,干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持续随访可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保证抗病毒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持续随访 耐受性 依从性
下载PDF
47例艾滋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六妹 吴宝红 +2 位作者 陈素青 李桂英 李莎茜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2期17-19,共3页
总结47例艾滋病合并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护理和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观察。对患者着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加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观察、相关知识及依从性的教育,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总结47例艾滋病合并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护理和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观察。对患者着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加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观察、相关知识及依从性的教育,从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本组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好转出院41例,2例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4例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护理
下载PDF
广东地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HGV感染情况的调查
6
作者 徐六妹 王火生 《深圳医学》 1997年第4期8-9,共2页
采用HGV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设计套式引物,建立检测HGVRNA的逆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广东地区6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患者血甭HGVRNA进行检测,结果6例阳性(9.5%),其中3例有输... 采用HGV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设计套式引物,建立检测HGVRNA的逆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广东地区63例非甲一戊型肝炎患者血甭HGVRNA进行检测,结果6例阳性(9.5%),其中3例有输血史,提示广东地区近10%非甲一戊型肝炎为HGV感染所致,其中半数与输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一戊型肝炎 感染 调查 庚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钟旬华 刘艳 +3 位作者 许诚 徐六妹 王敏 李美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年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各120例,各组分为替比夫定组60例,拉米夫定组各60例。结果:治疗52周时,HBeAg... 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1年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各120例,各组分为替比夫定组60例,拉米夫定组各60例。结果:治疗52周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水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HBeAg阳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和治疗应答反应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转换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替比夫定不良反应轻微,与拉米夫定类似。结论: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具有更强的抑制HBV DNA复制能力以及较少的耐药率和病毒反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HIV/AIDS皮肤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辉 胡毅文 +3 位作者 李丽雄 徐六妹 王火生 周伯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皮肤粘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变进行临床分析,并同时检测其CD4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结果 45例HIV/AIDS患者中有30创(66.7%)伴有皮肤病变,其中以真菌和疱...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皮肤粘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变进行临床分析,并同时检测其CD4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结果 45例HIV/AIDS患者中有30创(66.7%)伴有皮肤病变,其中以真菌和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最常见,各占66.7%;其次为脂溢性皮炎,占36.7%;其它类型的皮肤病占50.0%。90.0%的AIDS皮肤病变发生在CD4细胞数<200个/μl,HIV-RNA载量>4 log。而HIV/且AIDS皮肤病变随着HARRT治疗后而缓解。结论 HIV/AIDS皮肤病变发生率很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监测HIV/AIDS患者疾病的进展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皮肤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ECLIA定量检测HBsAg及HBeAg与HBV-DNA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单万水 韩红星 +9 位作者 杨燕 吕宁 李小勇 吴弛 王敏 叶飞娣 周小龙 王火生 陆坚 徐六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HBeAg和HBsAg,并分析与DNA(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 筛选乙肝病人标本500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HBV-DNA〉500copies/ml为阳性),按DNA... 目的 探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HBeAg和HBsAg,并分析与DNA(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 筛选乙肝病人标本500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HBV-DNA〉500copies/ml为阳性),按DNA含量不同分9组,同步以ECUA检测HBeAb、HBeAg、HBsAg。结果 HBeAg的含量(IU/m1)与HBV-DNA的含量(copies/m1)成正相关(r=0.99),在HBV-DNA5×10^2~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在HBV-DNA大于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在500~1×10^6copies/ml之间,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并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逐渐下降。HBsAg的含量COI(cutoffindex)与HBV-DNA含量呈负相关(r=-0.94)。结论 ECLIA的HBeAg定量检查可指示病人的传染性强弱,但尚不是最可靠的指标;HBeAg阴性、HBeAb阳性不是传染性消失的可靠指标;HBsAg的定量检测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志物 乙肝病毒DNA 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
下载PDF
HBVe系统双阳模式复核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火生 韩红星 +1 位作者 徐六妹 周伯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复核 双阳模式
下载PDF
2018年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丽琴 刘甲野 +5 位作者 王辉 徐六妹 周泱 张路坤 赵方 何云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纳入对象的TC、TG、LDL-C和HDL-C的平均水平,...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纳入对象的TC、TG、LDL-C和HDL-C的平均水平,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及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95例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率为49.04%(586/1195),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49.86%和39.80%(χ2=3.649,P=0.056);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L-C的比率分别为13.31%(159/1195)、15.40%(184/1195)、33.72%(403/1195)和9.21%(110/11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35岁)和肥胖是高TC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是高TG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WHO HIV临床分期IV期、HIV RNA≥105 IU/ml是低HDL-C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超重、肥胖、CD4/CD8比值低、HIV RNA载量≥105 IU/ml是高LDL-C的危险因素。结论初治HIV感染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影响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以年龄大、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为主的传统因素和以低CD4/CD8比值、WHO HIV临床分期晚、高HIV RNA载量等为主的HIV感染相关因素。建议在临床上对初治的HIV感染者常规筛查血脂,对具有其他代谢异常因素的WHO HIV临床分期晚期人群进行重点的筛查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基因YMDD变异与临床治疗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召钦 马为民 +3 位作者 周伯平 陈心春 王火生 徐六妹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4-585,共2页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长期拉米夫定治疗中HBV多聚酶基因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对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10 0例拉米夫定治疗中 2 8例出现血清病毒核酸 (HBVDNA)阳性的患者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PCR -RFLP...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长期拉米夫定治疗中HBV多聚酶基因YMDD变异的情况及其对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10 0例拉米夫定治疗中 2 8例出现血清病毒核酸 (HBVDNA)阳性的患者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PCR -RFLP)检测YMDD变异 ,并观察其血清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结果  10 0例中有 17例YMDD变异阳性 ,其中以YVDD(M5 5 0V)变异为主 ,占 64 7% (11/17) ,YIDD(M5 5 0I)变异为 3 5 3 % (6/17)。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均伴有HBVDNA及ALT水平反跳 ,1例住院患者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病情加重。结论 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长期拉米夫定治疗中 (疗程 1年 ,10 0mg/d)HBV多聚酶基因YMDD变异率为 17 0 % (17/10 0 ) ,发生变异者较无变异者疗效降低 ,检测YMDD变异有助于监测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多聚酶基因YMDD变异 拉米夫定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心春 王火生 +5 位作者 李美忠 杨桂林 徐六妹 王辉 李丽雄 周伯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3,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k inetics of antibody to SARS coronavirus in SARS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ELISA was used to dete ct antibody to SARS coronavirus(SA RS CoV),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ARS CoV RNA a... To investigate the k inetics of antibody to SARS coronavirus in SARS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ELISA was used to dete ct antibody to SARS coronavirus(SA RS CoV),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ARS CoV RNA and,besides,the C D+4 and CD+8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ARS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assayed by flowcytom 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RS CoV IgM were first detected from da y 7 to day 47 after SARS onset,wit h average at day 193±101SARS Co V IgG were first detected from day 4 to day 47 after SARS onset,with average at day 207±101,and the p roduction of SARS CoV IgG was corr elated with CD+4 T cell number(P<005),but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SARS CoV RNAMost SARS patients pr oduced SARS CoV antibody,IgM produ ce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wit h IgGSARS CoV IgG is a protective antibody against SARS CoV and the titer of IgG may be used as an ind ex indicating the specific immunit y production in S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冠状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TT病毒ORF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TTV酶免疫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心春 周伯平 +4 位作者 马为民 张明程 江永珍 鲁健 徐六妹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TT病毒 ORF1 基因 表达 酶免疫诊断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血清HBV DNA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静 马为民 +3 位作者 周伯平 徐六妹 王火生 John S Tam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38-839,共2页
目的 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 (bDNA)法在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上的优缺点。方法 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平行检测 44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 ,并与定性PCR检测结果比较。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 15例乙肝... 目的 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 (bDNA)法在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上的优缺点。方法 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平行检测 44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 ,并与定性PCR检测结果比较。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 15例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①荧光定量PCR法和bDNA法比较 ,○a前者测出的HBVDNA含量均值为 ( 3 5 0× 10 5± 3 3 6)copies/μl ;后者为 ( 3 0 7× 10 5± 12 9)copies/μl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前者的HBVDNA阳性率 79 5 % ;后者及常规PCR定性法均为 5 9 1%。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bDNA法及常规定性PCR法 (P <0 0 5 )。② 15例中 5例获完全应答的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清HBVDNA含量在治疗 16周内均逐渐下降至完全转阴。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与bDNA法在检测血清HBVDNA含量上 ,结果大多一致 ,且敏感性强 ,检验也较简便、价廉 ,并能较好评价和检测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 ,宜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bDNA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单万水 徐六妹 +3 位作者 吴驰 李兵 韩红星 周伯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用基因芯片法检测352例临床样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亚型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352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耐药突变病例124例,检出...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用基因芯片法检测352例临床样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亚型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352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耐药突变病例124例,检出率为35.7%。发现3种基因亚型,其中B型222例,占63.8%;C型115例,占33.0%;D型1例,占0.3%;B、C混合感染9例,占2.6%;型别未分1例,占0.3%。结论PCR与膜芯片杂交技术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及耐药突变类型,并具有快速、高通量、敏感的特点,适合各临床医院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药物耐受性 突变 基因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和前S1抗原及其标记物三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单万水 韩红星 +9 位作者 杨燕 吕宁 李小勇 吴弛 王敏 叶飞娣 周小龙 王火生 陆坚 徐六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指标。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 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指标。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 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按HBV—DNA含量由低到高分8组;其余为HBV DNA阴性对照100例。同步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以HBV DNA拷贝数〉500/ml为阳性)。结果(1)在HBVDNA拷贝数500—1×10^6/ml之间,PreS1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在HBV DNA拷贝数1×10%6/ml以上,二者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PreS1的灵敏度为90%(360/400),高于HBeAg的68.5%(274/400)(P〈0.05):PreS1的阴性预示值为55.6%(50/90),高于HBeAg的43.2%(96/222)(P〈0.05);PreS1的检测有效率为82.0%(410/500),高于HBeAg的64.8%(324/500)(P〈0.05)。(3)在HBV DNA拷贝数500-1×10^4/ml之间,HBsAg的阳性率比PreS1高(P〈0.05),在HBV DNA拷贝数1×10^4/ml以上,HBsAg的阳性率与PreS1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V DNA拷贝数500-1×10^6/ml之间,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PreS1与HBV 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和阴性预示值、检测有效率都优于HBeAg检测。PreS1可作为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疗效观脊指标之一。HBeAg阴性、HBeAb阳性不是传染性消失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标志物 乙肝病毒DNA 拉米夫定
下载PDF
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火生 陈心春 +4 位作者 王敏 徐六妹 李美忠 王召钦 周伯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患者血清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简称e系统双阳)时HBV DNA含量变化,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HBV-M,采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e系统双阳者标本HBV DNA含量为10^(4.6±1.31)拷贝/ml,HB... 目的:观察患者血清HBeAg和HBeAb同时阳性(简称e系统双阳)时HBV DNA含量变化,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HBV-M,采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e系统双阳者标本HBV DNA含量为10^(4.6±1.31)拷贝/ml,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者为10^(6.5±1.89)拷贝/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eAg(+)者S/N值与HBV DNA含量呈正比,e系统双阳者HBV DNA含量明显降低,但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较低,传染性较小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标志物 HBVDNA 定量PCR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HLA-DR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辉 唐蔚 +3 位作者 徐六妹 李丽雄 王火生 周伯平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4,60,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T细胞亚群 CD28 HLA-DR
下载PDF
TTV母婴传播途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世新 杨跃萍 +2 位作者 蒋小玲 马为民 徐六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 (TTV)在孕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的感染情况 ,探讨其在母婴间的传播途径及生后 1年期间的带菌情况。方法 :应用套式 PCR对 40 0例正常孕产妇分娩前的血清及其新生儿的脐血血清标本、产妇的乳汁配对进行 T...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 (TTV)在孕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的感染情况 ,探讨其在母婴间的传播途径及生后 1年期间的带菌情况。方法 :应用套式 PCR对 40 0例正常孕产妇分娩前的血清及其新生儿的脐血血清标本、产妇的乳汁配对进行 TTV DNA检测 ,对阳性的母亲及其新生儿进行 6个月、 12个月随访 ,对 TTV DNA成对阳性的母血、母乳及其婴儿的血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比较分析母婴 TTV感染株之间核苷酸的序列同源性。结果 :62例孕妇血清、 4例新生儿脐血清、 2 0例母乳检测出 TTV DNA,孕母 TTV感染率 15.5% (62 / 4 0 0 ) ,出生时母婴 TTV传播率 6.5% (4/ 62 ) ,阳性母亲乳汁 TTV DNA检出率 3 2 .2 % (2 0 / 62 ) ,经 6个月、 12个月随访孕母血 TTV DNA阳性的 42对母乳喂养的母婴 ,母血清 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2 1.3 % (9/ 4 2 )、 82 .1% (2 3 / 2 8) ,婴儿血清 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 40 .5% (17/ 4 2 )、 2 8.5% (8/ 2 8)。配对比较母婴间 TTV感染株序列同源性为 97.4%~ 99.8%。结论 :TTV可经非血液途径传播 ,TTV感染可自然转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TTV) 母婴传播 随访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