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和CRASH模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彩霞 安婷婷 +3 位作者 刘静 李向阳 靳婕 徐兰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43-1849,共7页
背景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同时在中国TB... 背景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同时在中国TBI人群中进行验证IMPACT和CRASH模型的预后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接受治疗的TBI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观察患者14 d存活情况和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终止事件为中途失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MPACT和CRASH模型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Brier评分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0±17.4)岁,分别绘制IMPACT模型与CRASH模型预测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7(95%CI=0.747~0.866,P<0.001)、0.843(95%CI=0.789~0.897,P<0.001)、0.845(95%CI=0.793~0.897,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79、0.164、0.161;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死亡的AUC分别为0.868(95%CI=0.816~0.919,P<0.001)、0.896(95%CI=0.851~0.941,P<0.001)、0.892(95%CI=0.850~0.93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51、0.144、0.136。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82~0.813,P<0.001)、0.766(95%CI=0.703~0.829,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06、0.308;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14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91(95%CI=0.723~0.860,P<0.001)、0.797(95%CI=0.728~0.86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348、0.383。结论对于TBI患者的预后,IMPACT模型整体较CRASH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颅脑损伤 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创伤性凝血病的预测价值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李向阳 安婷婷 +2 位作者 李成建 刘静 徐兰娟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创伤性凝血病(TIC)的预测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06月至2023年06月收治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IC分为TIC组和非TIC组,根据出院情况分... 目的分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创伤性凝血病(TIC)的预测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06月至2023年06月收治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IC分为TIC组和非TIC组,根据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单因素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TIC发生及TI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98例患者,TIC人数为82例(27.5%)。单因素比较TIC组的损伤严重程度(ISS)、休克指数(SI)、体温、PLR、血红蛋白、淋巴细胞、乳酸、碱剩余(BE)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非TIC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得,PLR、体温、纤维蛋白原、BE是严重创伤发生TIC的危险因素(P<0.05)。TIC组预后不良人数23人(28%),单因素比较TIC预后不良组淋巴细胞、PLR、SI、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预后良好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PLR、D-二聚体是TIC患者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LR预测严重创伤合并TIC的AUC为0.821(95%CI:0.707~0.936),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2.9%。PLR预测TI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02(95%CI:0.633~0.771),敏感度为56.1%,特异度为77.8%。结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及预后存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管内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2 位作者 沈景桂 彭月丽 李成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01—2016-06收入我院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血管内降温仪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血管内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01—2016-06收入我院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血管内降温仪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2组相同。记录2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所用时间,并分别于入院后0、4、8、12h及24h动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浓度,统计2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和脑梗死发生率,3个月后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提前达到目标温度;治疗组治疗4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8h时高凝状态明显改善,12h以后凝血功能趋于稳定;对照组治疗8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12h时高凝状态明显改善,24h时凝血功能趋于稳定;2组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治疗组GOS评分为1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为4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方法较体表降温更早的达到目标温度,可更早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的高凝状态,降低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血管内亚低温治疗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时机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CT的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A组≤5d,n=58)、晚期(B组>5d,n=69)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CT的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A组≤5d,n=58)、晚期(B组>5d,n=69)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GCS昏迷评分、ICU留滞时间、在院病死率、90d病死率、1a病死率等,同时记录2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呼吸机支持天数等。结果 A组患者的90d病死率及1a病死率较B组无明显变化(P>0.05),但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ICU留滞时间、呼吸机支持天数及在院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可能并不能明显改善其长期预后,但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在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老年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脓毒症患者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成建 彭月丽 +5 位作者 刘静 吴琼 张志伟 徐兰娟 李保林 杨彩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脓毒症患者脑钠肽(BN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3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对实验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WBC)、C反应蛋... 目的探讨早期脓毒症患者脑钠肽(BN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3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对实验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乳酸、血小板及BNP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组的BNP、CRP、WBC、PCT、血小板及乳酸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BNP、乳酸及PCT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两组患者LEV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PCT是BN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脓毒症患者BNP与心功能无关,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BNP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CT是导致BNP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脑钠肽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多糖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彩浮 徐兰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78-79,共2页
近5a来多项研究表明,以GCS评分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分型,25.36%~46.42%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会出现躁动。因此,镇静镇痛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镇痛镇静... 近5a来多项研究表明,以GCS评分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分型,25.36%~46.42%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会出现躁动。因此,镇静镇痛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观察其对呼吸、循环功能、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评价此镇痛镇静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 芬太尼 颅脑损伤 丙泊酚
下载PDF
多配体蛋白聚糖-1联合传统凝血指标对颅脑创伤患者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沈景桂 吴琼 +3 位作者 李成建 刘静 徐兰娟 连鸿凯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6期266-271,共6页
目的分析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1)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01月至2021年06月收治的178例TBI患者术后7 d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 目的分析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1)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01月至2021年06月收治的178例TBI患者术后7 d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观察组(发生DVT)和对照组(未发生DVT),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DVT危险因素。结果经过调查178例TBI患者中,发生DVT人数96例(53.93%)。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及SYN-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FDP、D-D、PLT和SYN-1均是TBI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YN-1对术后早期发生下肢DVT风险预测效能AUC为0.782(0.714~0.850),特异性为0.890,敏感度为0.615,YI为0.505,最佳截断值为39.15 ng/mL,预测效能优于FDP,略差于D-D、GCS评分和PLT。结论TBI患者术后早期内发生DVT风险较高,SYN-1、D-D、GCS评分、FDP和PLT均是TBI患者术后早期发生下肢DVT的显著危险因素,SYN-1对术后早期发生下肢DVT预测效能相对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多配体蛋白聚糖-1 SYN-1 早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ICU老年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2 位作者 杨彩浮 李成建 彭月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老年患者68例,平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并于术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老年患者68例,平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然后以0.2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组患者首先静脉泵入咪达唑仑负荷剂量0.06 mg/kg,然后以0.4 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记录泵注镇静药物前,以及泵注药物后1、2和3 h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BIS、脱机时间及不良反应。药物泵注3 h后,将BIS值控制在61~75,并根据BIS值调整药物泵注的速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镇静方案后各时间点的MAP、RR、Sp O_2、HR、M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镇静前相比,两组患者RR、HR降低,MOAA/S升高,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实施镇静后各时间点的BIS、MOAA/S高于咪达唑仑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自转入ICU至开始脱机的时间、脱机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对ICU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但在等效镇静水平下,右美托咪定脱机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机械通气 镇静
下载PDF
重症快速拓展团队对院内复苏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兰娟 安婷婷 +1 位作者 李成建 沈景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快速拓展团队(CROT)的建立对普通病区心肺复苏(CPR)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月建立CROT体系前3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和后3年(2018年1月至2020... 目的观察重症快速拓展团队(CROT)的建立对普通病区心肺复苏(CPR)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月建立CROT体系前3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和后3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普通病区行CPR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12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建立CROT体系前后呼吸、心搏骤停行CPR后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相对α变异性(PAV)、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主要神经功能预后评价指标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分的变化。结果建立CROT体系前后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CPR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ROT建立前比较,CROT建立后CPR转入ICU患者rScO21级和rScO22级的患者比例升高(37.1%比12.0%和40.3%比36.0%),rScO23级患者比例降低(22.6%比52.0%),总体分布优于CROT建立前(P=0.001);PAV评分1分和2分的患者比例均降低(11.3%比36.0%和21.0%比30.0%),3分和4分的患者比例均升高(38.7%比22.0%和29.0%比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GCS评分1级和2级患者比例均升高(21.0%比8.0%和38.7%比22.0%),3级和4级患者比例均降低(29.0%比46.0%和11.3%比24.0%,总体分布优于CROT建立前(P=0.016);气管插管时间(d)和住院时间(d)均明显缩短(37.3±3.0比44.5±12.0和6.2±1.9比7.2±3.3,均P<0.05),ICU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万元:4.8±1.5比5.8±2.1,P<0.05),CPC分级1级和2级患者比例升高(29.0%比16.0%和40.3%比24.0%),3、4、5级患者比例明显降低(17.7%比32.0%、8.1%比18.0%、4.8%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CROT体系的建立,能改善普通病区CPR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氧饱和度 相对α变异性 脑功能预后
下载PDF
重症快速拓展团队对病情变化住院患者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兰娟 安婷婷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 创新性组建重症快速拓展团队(CROT)这一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并评价其对住院病情变化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 建立与运行CROT体系,包括预警标准、启动方法、团队组成、设备配置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回顾性前后对照探讨CROT运行前后3年... 目的 创新性组建重症快速拓展团队(CROT)这一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并评价其对住院病情变化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 建立与运行CROT体系,包括预警标准、启动方法、团队组成、设备配置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回顾性前后对照探讨CROT运行前后3年所有普通病区住院患者非计划入住ICU率、非计划入住ICU间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死亡率、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住院患者死亡率。结果 CROT运行后,普通病区住院患者非计划入住ICU率及入住ICU后死亡率下降,非计划入住ICU间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缩短,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下降且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患者整体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OT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早期识别及干预ICU之外的危重症患者,改善住院病情变化患者结局,最大限度保证普通病房患者医疗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快速拓展团队 快速反应系统 危重患者
下载PDF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兰娟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3期170-170,175,共2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教育机构愈来愈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音乐作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有效开展音乐鉴赏教学,不但能带给学生欢乐,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在当前高中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教育机构愈来愈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音乐作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有效开展音乐鉴赏教学,不但能带给学生欢乐,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在当前高中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缺乏音乐深入学习兴趣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教学阻力重重。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教者必须肩负起重任,注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根据实际学情科学的设计教学计划,认真筛选优秀的音乐作品,努力将音乐鉴赏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激发学生音乐鉴赏兴趣,使其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的享受音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音乐 高中生 鉴赏能力 培养策略
下载PDF
浅孔留矿法联合分段空场法在某方解石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兰娟 笪良霞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2期87-90,共4页
某方解石矿同时赋存有重钙用石灰岩矿体和方解石矿体,单一的采矿方法存在矿房布置困难、开采工艺复杂、安全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同时回采2个矿体。根据该矿山的矿体赋存条件,通过对矿产品的要求、矿石价值、劳动生产率及安全等方面比较,... 某方解石矿同时赋存有重钙用石灰岩矿体和方解石矿体,单一的采矿方法存在矿房布置困难、开采工艺复杂、安全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同时回采2个矿体。根据该矿山的矿体赋存条件,通过对矿产品的要求、矿石价值、劳动生产率及安全等方面比较,并查阅了相关设计资料和参考类似矿山开采经验,采用浅孔留矿法和分段空场法相结合的采矿方法,并对矿房布置、采准切割工程布置、回采工艺、通风及地压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同时回采2个矿体,从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生产要求,可为同时开采多种矿体的类似矿山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矿 石灰岩矿 浅孔留矿法 分段空场法 安全性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羟基磷灰石多孔骨支架的3D打印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泽文 赵新宇 +4 位作者 邱帅 王艳 郭静 权慧欣 徐兰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1,共7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韧性、亲水性、生物活性差等缺点。用聚乙二醇(PEG)和羟基磷灰石(HA)对PLA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LA/PEG/HA复合3D打印线材,并通过分析PLA/PEG/HA线材... 聚乳酸(PL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韧性、亲水性、生物活性差等缺点。用聚乙二醇(PEG)和羟基磷灰石(HA)对PLA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LA/PEG/HA复合3D打印线材,并通过分析PLA/PEG/HA线材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等,筛选更适合熔融沉积成型(FDM)的3D打印成型线材,进而利用3D打印制备精度高的力学性能试样及生物相容性好、细胞可增殖和分化的生物多孔支架。结果表明:PEG的添加提高了PLA的韧性,降低了PLA的熔点。HA的添加则提高PLA/PEG/HA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冷结晶温度,同时HA也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SEM与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多孔支架与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支架对体外细胞的成功培养,为进一步发掘生物多孔支架在动物体内、生物医学及定制化应用方面提供了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3D打印 多孔支架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TEG联合凝血功能监测对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制品输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月丽 徐兰娟 +2 位作者 张志伟 李成建 刘静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凝血功能检查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制品输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7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两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根...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凝血功能检查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制品输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7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两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输注血液制品,实验组根据TEG联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输注血液制品。统计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输血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及二次开颅手术率、术后28 d死亡率。结果⑴两组术中尿量、手术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输液量及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⑵实验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及冷沉淀输注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⑶实验组术后6、24 h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⑷两组二次开颅手术率、术后28 d死亡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EG联合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可指导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有效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同时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及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血制品输注
下载PDF
早期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景桂 徐兰娟 +2 位作者 李成建 吴琼 刘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栓弹力图指导严重颅脑创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治疗对24 h输注血液制品、入住ICU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严重颅脑创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研究组64例依据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 目的探讨早期血栓弹力图指导严重颅脑创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血治疗对24 h输注血液制品、入住ICU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严重颅脑创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研究组64例依据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指导输血治疗,对照组60例依据常规凝血指导输血治疗。2组分别比较入住ICU后8 h、16 h、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晶体液和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人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比较2组入住ICU时间及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研究组入住ICU后8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量及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输注红细胞、晶体液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入住ICU 16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冷沉淀量较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输注血小板、晶体液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入ICU 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冷沉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输注血小板、晶体液量及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人数显著性学差异;研究组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可以更早的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严重颅脑创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液制品输注,缩短入住ICU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血栓弹力图 血液制品 ICU
下载PDF
血管内亚低温联合模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志伟 李保林 +5 位作者 贾宝辉 徐兰娟 李成建 彭月丽 刘静 吴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2期2512-251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亚低温联合模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6-0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与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采... 目的探讨血管内亚低温联合模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6-03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与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采取急诊开颅手术治疗,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血管内亚低温+模拟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水平,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提高,颅内压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随访,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NIHSS、D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恢复良好率39. 13%(18/46)高于对照组17. 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后12个月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联合采用血管内亚低温与模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颅内压,促进其脑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良好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血管内亚低温 模拟高压氧 颅内压 神经功能 脑功能
下载PDF
中深孔无底部结构分段空场法在某厚大萤石矿体开采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查裕波 蒋敖 徐兰娟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6期85-87,共3页
某萤石矿山为厚大萤石矿体,为解决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大矿体时存在工作效率低、落矿困难、工人劳动强度高、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等问题,采用中深孔无底部结构分段空场法,详细介绍了矿块参数设计、采切工程布置、回采工艺、通风及... 某萤石矿山为厚大萤石矿体,为解决采用浅孔留矿法回采厚大矿体时存在工作效率低、落矿困难、工人劳动强度高、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等问题,采用中深孔无底部结构分段空场法,详细介绍了矿块参数设计、采切工程布置、回采工艺、通风及地压管理措施等。实践表明,采场生产能力从300 t/d提升至800 t/d,提高回采作业安全条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使得开采厚大萤石矿体变得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厚大矿体 中深孔无底部结构分段空场法
下载PDF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引导呼气末正压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徐兰娟 郑惠 +5 位作者 刘朋举 刘香漫 刘晓刚 刘静 李丽青 李成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7-404,共8页
目的比较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与传统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气氧浓度(FiO_(2))表法引导PEEP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 目的比较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与传统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气氧浓度(FiO_(2))表法引导PEEP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BI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9~59岁[(42.4±7.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2分[(7.7±2.2)分]。ARDS分级:轻度33例,中度26例,重度21例。均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行机械通气治疗,42例采用EIT技术引导PEEP(EIT组),38例采用传统PEEP⁃FiO_(2)表法引导PEEP(传统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12 h,1、3、5 d的最佳PEEP,以及在各自最佳PEEP下的呼吸力学[驱动压(ΔP)、静态顺应性(C_(St))、机械能(MP)]、肺气体交换[动脉血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F)]、气体分布[不均一性指数(GI)、感兴趣区(ROI)1~4]、血流动力学[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情况[颅内压(ICP)、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分级];治疗结局(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生率、ICU住院时间、6个月生存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EIT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12 h,1、3、5 d引导的最佳PEEP分别为(7.4±1.0)cm、(8.2±1.2)cm、(9.8±0.8)cm、(8.4±0.7)cm,均高于传统组的(7.0±1.0)cm、(7.6±1.0)cm、(9.0±0.6)cm、(7.2±0.5)cm(P<0.05或0.01)。在各自最佳PEEP下,治疗后12 h,1、3、5 d EIT组ΔP分别为(7.1±1.3)cmH_(2)O、(7.7±1.3)cmH_(2)O、(9.5±1.1)cmH_(2)O、(6.1±1.3)cmH_(2)O,均低于传统组的(8.9±1.3)cmH_(2)O、(10.5±1.3)cmH_(2)O、(11.2±1.2)cmH_(2)O、(8.7±1.2)cmH_(2)O(P<0.05或0.01);EIT组C_(St)分别为(51.5±4.2)ml/cmH_(2)O、(52.9±4.6)ml/cmH_(2)O、(55.1±4.3)ml/cmH_(2)O、(57.5±3.6)ml/cmH_(2)O,均高于传统组的(46.8±3.9)ml/cmH_(2)O、(47.6±4.4)ml/cmH_(2)O、(49.9±4.3)ml/cmH_(2)O、(53.3±3.6)ml/cmH_(2)O(P<0.05);EIT组MP分别为(7.9±1.8)J/min、(8.8±1.3)J/min、(10.6±1.3)J/min、(7.8±0.9)J/min,均低于传统组的(8.6±1.5)J/min、(9.5±1.0)J/min、(12.2±1.8)J/min、(8.6±0.9)J/min(P<0.05或0.01);EIT组P/F分别为(207.1±7.1)mmHg、(213.1±6.9)mmHg、(239.3±13.1)mmHg、(255.5±11.8)mmHg,均高于传统组的(179.6±7.2)mmHg、(187.8±9.6)mmHg、(212.8±9.6)mmHg、(228.1±12.3)mmHg(P<0.05或0.01);EIT组GI分别为0.381±0.013、0.387±0.012、0.392±0.010、0.395±0.010,均低于传统组的0.403±0.005、0.406±0.005、0.409±0.005、0.411±0.004(P<0.01);两组动脉血pH值、PaCO_(2)、ROI1~4、HR、CVP、MAP、ICP及rScO_(2)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T组机械通气时间为(78.5±9.0)h,短于传统组的(83.1±7.4)h(P<0.05);EIT组VILI发生率为0.0%(0/42),低于传统组的7.8%(3/38)(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及6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TBI合并ARDS时,与传统PEEP⁃FiO_(2)表法相比,EIT技术引导的最佳PEEP更高,在此最佳PEEP下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和氧供,使局部肺通气更均一,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VILI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阻抗
原文传递
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内皮素及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1 位作者 吴琼 李成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急诊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急诊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观察组给予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d后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量(CEOO、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内皮素(ET)以及颅内压(C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及ET、IC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jVO2、CEO2、AVD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以及I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脑保护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代谢.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ICP,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集束化 综合脑保护
原文传递
颈静脉球部血气分析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杨彩浮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由于脑组织的生理活动需要大量耗氧,故脑组织对于缺氧极其敏感。对于正常机体,脑氧的供应取决于规律的持续性脑血流,而重型颅脑损伤会影响到脑血流,从而影响到脑氧的供应与分配。因此,监测脑组织氧代谢,预防和减少脑缺氧的发生,... 由于脑组织的生理活动需要大量耗氧,故脑组织对于缺氧极其敏感。对于正常机体,脑氧的供应取决于规律的持续性脑血流,而重型颅脑损伤会影响到脑血流,从而影响到脑氧的供应与分配。因此,监测脑组织氧代谢,预防和减少脑缺氧的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颈静脉球部 血气分析 脑组织氧代谢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 脑缺氧 生理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