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同利
崔博闻
+3 位作者
徐化超
韩孔艳
乔永军
朱石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6-168,共13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区环境被干扰严重影响观测质量,装置系统在地表布设的工作方式难以取得有效观测和持续发展,因此装置系统向井下深部布设受到人们关注。同时,地表大极距观测方式难以持续发展,也促使地电阻率定点观...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区环境被干扰严重影响观测质量,装置系统在地表布设的工作方式难以取得有效观测和持续发展,因此装置系统向井下深部布设受到人们关注。同时,地表大极距观测方式难以持续发展,也促使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向井下小极距观测方式发展。井下小极距观测相比地表大极距观测占地面积小,能较好地排除或减弱地表测区环境干扰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较好地为地震监测服务。2018年,在总结已建井下地电阻率台站布极方式和建设工艺的基础上,新建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本文重点分析了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水平向和垂直向观测相结合、布极方式、电极制作和埋设深度等装置系统技术过程,以及水平向和垂直向观测装置系数的计算等。延庆台建设较好地获得了近全空间观测布设,从理论上解决了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建设的难点,为将来要进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建设的台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井下观测
小极距
延庆地震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断层稳定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辉
曹建玲
徐化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3-648,共16页
对断层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断层力学性质及其上发生的地震活动。文中搜集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反演了区域地壳水平应力场,并进一步基于摩尔-库仑准则分析了区域主要断裂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
对断层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断层力学性质及其上发生的地震活动。文中搜集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反演了区域地壳水平应力场,并进一步基于摩尔-库仑准则分析了区域主要断裂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地壳水平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剪切型应力状态,龙门山地区表现为压缩型应力状态,而川西高原地区主要表现为拉张型应力状态;区域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近平行于地形高程梯度方向,最大主张应力的方位近平行于地形高程等值线的切线方向,反映了青藏高原重力扩展作用对区域水平应力场的控制作用;基于应力的断裂带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14条主要断裂带中,莲峰-昭通断裂在2014年前后稳定性最低,应力状态最接近于破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场
反演
断层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徐化超
王辉
曹建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3,共11页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1991—2015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基于弹性球面块体模型获得了区域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并讨论了断裂滑动速率分配的动力学意义。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主要块体以北东向并兼顺时针旋转运动为主;区域...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1991—2015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基于弹性球面块体模型获得了区域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并讨论了断裂滑动速率分配的动力学意义。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主要块体以北东向并兼顺时针旋转运动为主;区域断裂平均闭锁深度为17km;另外,各主要断裂滑动速率也不尽相同。其中,阿尔金断裂、东昆仑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10~12mm/a,祁连—海原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3~5mm/a,鄂拉山断裂、拉脊山断裂右旋走滑速率为1~3mm/a。阿尔金断裂、祁连—海原断裂、东昆仑断裂的走滑速率被其端部的山脉隆起和逆冲断裂所吸收和转换,鄂拉山断裂和拉脊山断裂则起到了调节块体间运动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块体模型
GPS
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前向散射原理的差分式粉尘浓度测量装置
被引量:
3
4
作者
徐化超
程学珍
李继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
针对传统光散射法测量粉尘浓度易出现背景噪声、器件噪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双光路粉尘浓度测量装置,该装置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高精度光电二极管精确测量包含粉尘浓度的光散射信号,经过微控制器结合小波去噪...
针对传统光散射法测量粉尘浓度易出现背景噪声、器件噪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双光路粉尘浓度测量装置,该装置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高精度光电二极管精确测量包含粉尘浓度的光散射信号,经过微控制器结合小波去噪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转换、显示和存储,通过搭建的无线传感网络上传至主机,显示当前环境的实时粉尘浓度。同时为了减小光的反射造成误差,利用吸光材料设计暗室减小背景光的干扰。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进行粉尘浓度的实时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
粉尘浓度
双光路
小波去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云架构下港口生产系统容灾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敏
李益民
+1 位作者
杨国威
徐化超
《港口科技》
2020年第5期20-23,共4页
为提高青岛港专有云平台生产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采用混合云架构,搭建一套基于公有云平台和超融合虚拟化平台的混合云容灾平台。通过网络专线实现公有云与专有云平台网络互通,利用文件同步技术将生产系统文件同步至公有云平台,利用...
为提高青岛港专有云平台生产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采用混合云架构,搭建一套基于公有云平台和超融合虚拟化平台的混合云容灾平台。通过网络专线实现公有云与专有云平台网络互通,利用文件同步技术将生产系统文件同步至公有云平台,利用数据同步工具将数据库同步至超融合虚拟化平台。通过以上方法,既保证生产系统能够在相同架构下运行,又保证生产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容灾切换演练,在混合云架构下,公有云平台容灾生产系统能够正常调用超融合平台数据库中的生产数据,整个混合云平台能够对外提供稳定有效的服务,极大地提高港口生产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混合云架构
生产系统容灾
文件同步技术
数据同步工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同利
崔博闻
徐化超
韩孔艳
乔永军
朱石军
机构
北京市地震局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6-168,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3JH-201902018)
冬奥会保障晋冀蒙监测能力提升项目资助。
文摘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区环境被干扰严重影响观测质量,装置系统在地表布设的工作方式难以取得有效观测和持续发展,因此装置系统向井下深部布设受到人们关注。同时,地表大极距观测方式难以持续发展,也促使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向井下小极距观测方式发展。井下小极距观测相比地表大极距观测占地面积小,能较好地排除或减弱地表测区环境干扰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较好地为地震监测服务。2018年,在总结已建井下地电阻率台站布极方式和建设工艺的基础上,新建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本文重点分析了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水平向和垂直向观测相结合、布极方式、电极制作和埋设深度等装置系统技术过程,以及水平向和垂直向观测装置系数的计算等。延庆台建设较好地获得了近全空间观测布设,从理论上解决了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建设的难点,为将来要进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建设的台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井下观测
小极距
延庆地震台
Keywords
Apparent Resistivity
Well measurement
Short-electrode spacing
Yanqing station
分类号
P315.6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断层稳定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辉
曹建玲
徐化超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3-648,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11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4IES010206)共同资助
文摘
对断层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断层力学性质及其上发生的地震活动。文中搜集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反演了区域地壳水平应力场,并进一步基于摩尔-库仑准则分析了区域主要断裂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地壳水平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剪切型应力状态,龙门山地区表现为压缩型应力状态,而川西高原地区主要表现为拉张型应力状态;区域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近平行于地形高程梯度方向,最大主张应力的方位近平行于地形高程等值线的切线方向,反映了青藏高原重力扩展作用对区域水平应力场的控制作用;基于应力的断裂带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14条主要断裂带中,莲峰-昭通断裂在2014年前后稳定性最低,应力状态最接近于破裂状态。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场
反演
断层稳定性
Keywords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focal mechanism
crustal stress field
inversion
fault stability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徐化超
王辉
曹建玲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11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4IES010206)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1991—2015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基于弹性球面块体模型获得了区域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并讨论了断裂滑动速率分配的动力学意义。反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主要块体以北东向并兼顺时针旋转运动为主;区域断裂平均闭锁深度为17km;另外,各主要断裂滑动速率也不尽相同。其中,阿尔金断裂、东昆仑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10~12mm/a,祁连—海原断裂左旋走滑速率为3~5mm/a,鄂拉山断裂、拉脊山断裂右旋走滑速率为1~3mm/a。阿尔金断裂、祁连—海原断裂、东昆仑断裂的走滑速率被其端部的山脉隆起和逆冲断裂所吸收和转换,鄂拉山断裂和拉脊山断裂则起到了调节块体间运动平衡的作用。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块体模型
GPS
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Keywords
Slip rate
Lock depth
Block model
GPS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前向散射原理的差分式粉尘浓度测量装置
被引量:
3
4
作者
徐化超
程学珍
李继明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出处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503224)
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No.ZR2017MF048)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No.2016050)
文摘
针对传统光散射法测量粉尘浓度易出现背景噪声、器件噪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双光路粉尘浓度测量装置,该装置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高精度光电二极管精确测量包含粉尘浓度的光散射信号,经过微控制器结合小波去噪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转换、显示和存储,通过搭建的无线传感网络上传至主机,显示当前环境的实时粉尘浓度。同时为了减小光的反射造成误差,利用吸光材料设计暗室减小背景光的干扰。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进行粉尘浓度的实时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光散射
粉尘浓度
双光路
小波去噪
Keywords
light scattering
dust concentration
double light path
wavelet denoising
分类号
O436.2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X8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云架构下港口生产系统容灾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敏
李益民
杨国威
徐化超
机构
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港口科技》
2020年第5期20-23,共4页
文摘
为提高青岛港专有云平台生产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采用混合云架构,搭建一套基于公有云平台和超融合虚拟化平台的混合云容灾平台。通过网络专线实现公有云与专有云平台网络互通,利用文件同步技术将生产系统文件同步至公有云平台,利用数据同步工具将数据库同步至超融合虚拟化平台。通过以上方法,既保证生产系统能够在相同架构下运行,又保证生产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容灾切换演练,在混合云架构下,公有云平台容灾生产系统能够正常调用超融合平台数据库中的生产数据,整个混合云平台能够对外提供稳定有效的服务,极大地提高港口生产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灾性能。
关键词
港口
混合云架构
生产系统容灾
文件同步技术
数据同步工具
分类号
U698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王同利
崔博闻
徐化超
韩孔艳
乔永军
朱石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断层稳定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王辉
曹建玲
徐化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动力学意义
徐化超
王辉
曹建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前向散射原理的差分式粉尘浓度测量装置
徐化超
程学珍
李继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混合云架构下港口生产系统容灾
张敏
李益民
杨国威
徐化超
《港口科技》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