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融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现状与前景
1
作者 何茂章 刘承忠 +2 位作者 丁瑞培 张聪 徐可瀚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323-329,共7页
人工智能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既是医学高等院校病原微生物学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医学类课程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旨在阐述人工智能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实际面临的困难,阐述未来的发展前... 人工智能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既是医学高等院校病原微生物学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医学类课程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旨在阐述人工智能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实际面临的困难,阐述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创新教学优势和局限性,进而将人工智能技术合理并多样化融入教学实践中,最终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实施中不断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
下载PDF
利用OCAR叙事架构提升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水平路径探索
2
作者 徐可瀚 柳燕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是各高校研究生教学的核心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和科研产出质量至关重要。介绍丹麦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设计架构和特点,分析利用OCAR故事写作模式进行学术论文撰写的优越性。探究吸取国外同类课...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是各高校研究生教学的核心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和科研产出质量至关重要。介绍丹麦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设计架构和特点,分析利用OCAR故事写作模式进行学术论文撰写的优越性。探究吸取国外同类课程设计优点,以优化发展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文写作 OCAR模式 高等教育 研究生课程
下载PDF
结构生物学融入“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在线教学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可瀚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为了在线上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发掘新的交叉学科内容的角度探索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改模式。通过结构生物学知识的融入和结构生物学软件的在线使用,将病原微生物重要生命大分子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动态变化... 为了在线上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发掘新的交叉学科内容的角度探索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改模式。通过结构生物学知识的融入和结构生物学软件的在线使用,将病原微生物重要生命大分子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动态变化过程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在线问题参与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结构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及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俊忠 倪砚 +4 位作者 许尚营 徐可瀚 刘义 曾丽霞 刘德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4-1599,共6页
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昌市郊某养鱼塘采样分离出22株反硝化细菌,其中8株反硝化率较高,从中选择一株效果最好的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HS-N62,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40mg/L,菌株HS-N62在12h内对硝酸... 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昌市郊某养鱼塘采样分离出22株反硝化细菌,其中8株反硝化率较高,从中选择一株效果最好的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HS-N62,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40mg/L,菌株HS-N62在12h内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6%,而且没有亚硝酸盐氮的积累。该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C-37°C,最适生长pH范围6.0-8.0,最适C/N比为10:1,并能利用多种碳源生长。运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该菌株最适的反硝化条件。反硝化菌株HS-N62还具有较好的除磷能力,12h除磷率达到67.7%(初始磷酸盐浓度57mg/L)。通过形态学特性和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HS-N62与Pseudomonas sp.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相似性达99%,初步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 分离鉴定 特性研究
原文传递
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鉴定及蜱携带无形体检测
5
作者 赵雪 Lerato Khakhane +8 位作者 陆皖晴 吴鑫云 宋芳菲 新宇 张莹莹 邢晨 徐可瀚 何茂章 柳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设计蜱特异性引物进行蜱种分子生物学鉴定。设计无形体16S rRNA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检测单只蜱虫无形体携带情况。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结果安徽省金寨县微小扇头蜱占18.8%(18/96)、长角血蜱占81.2%(78/96),含山县、巢湖市均为长角血蜱,旌德县均为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携带无形体阳性率为30.9%(102/330),包括牛无形体1.8%(6/33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21.8%(72/330)和一种uncultured无形体7.3%(24/330),微小扇头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3.6%(18/132)。牛无形体和未培养无形体在游离蜱检测出,在24.4%的寄生蜱和15.8%的游离蜱检测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论安徽省调查县的蜱种包括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及其游离蜱和寄生蜱均携带无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鉴定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无形体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