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3年叠溪地震洪水及1986年岷江水患——兼论岷江水患成因和整治对策 被引量:9
1
作者 江在雄 徐吉廷 李天华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文对1933年叠溪地震洪水及1986年岷江水患、应急措施等从灾链角度进行了因果关系的记述,在分析岷江水患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整治、开发岷江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岷江水 叠溪地震 整治对策 综合整治 应急措施 因果关系 地表径流 灾害物理学 兼论 防御工作
下载PDF
四川壤塘地区历史地震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在雄 徐吉廷 +1 位作者 曾佳明 章旭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9-245,共7页
本文通过四川壤塘藏族地区寺庙庙谱、藏文手稿、文献档案、访问材料和现场调查等资料的发掘、考证和分析研究,确认1443年(明英宗正统8年,藏历第七绕迥阴水猪年)在今壤塘县中壤塘地区,1790年(清乾隆55年,藏历第十三绕... 本文通过四川壤塘藏族地区寺庙庙谱、藏文手稿、文献档案、访问材料和现场调查等资料的发掘、考证和分析研究,确认1443年(明英宗正统8年,藏历第七绕迥阴水猪年)在今壤塘县中壤塘地区,1790年(清乾隆55年,藏历第十三绕迥阳金狗年)在今壤塘县热窝──达格一带,各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经过实地考察和核证,结合壤塘地区现今破坏性地震研究,并考虑到该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质量等进行地震学分析,对两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评定。壤塘县1443年和1790年两次地震史料的发掘和参数的确定,填补了壤塘地区历史地震的空白,为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大渡河上游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和地震预报、防震减灾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震资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调查 四川
下载PDF
四川阿坝州主要地质灾害特点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吉廷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3期46-49,共4页
根据四川阿坝地区的地质灾害资料, 对主要的地质灾害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并对减轻地质灾害,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御对策 四川 阿坝州
下载PDF
松潘小河地区地震山地灾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吉廷 陈安勇 《四川地震》 1995年第2期36-53,共18页
本文通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的实地跟踪调查,着重对松潘小河地区地震前后山地灾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该地区地震山地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针对山地灾害爆发突然、成灾... 本文通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的实地跟踪调查,着重对松潘小河地区地震前后山地灾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该地区地震山地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针对山地灾害爆发突然、成灾迅速、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特点,提出灾时的应急措施及长、中期防御与重建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救灾对策 减灾措施 松潘地震
下载PDF
追寻《羌戎考察记》中理县人物的踪迹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吉廷 《今日民族》 2014年第12期34-37,共4页
庄学本被誉为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于1934至1942年间,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 考察记 少数民族地区 人物 理县 精神面貌 人类学 日记
下载PDF
1991年2月18日小金5.2级地震的震害与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吉廷 《国际地震动态》 1991年第12期7-11,共5页
本文概述了1991年2月18日发生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5.2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受灾范围,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及家庭财产损失情况;统计计算了地震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论述了震后采取的应急对策;分析了震区发震构造背景及历史地... 本文概述了1991年2月18日发生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5.2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受灾范围,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及家庭财产损失情况;统计计算了地震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论述了震后采取的应急对策;分析了震区发震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小金县
下载PDF
小金地震概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吉廷 《国际地震动态》 1991年第7期7-10,共4页
1989年9月22日,在四川省小金县发生了6.6级地震。这次地震使小金、金川、马尔康三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金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 1989年9月22日,在四川省小金县发生了6.6级地震。这次地震使小金、金川、马尔康三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金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前兆异常变化、宏观烈度及震害、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灾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小金县 四川
下载PDF
庄学本先生1934年所摄四川叠溪震区照片的考证与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时中 刘盛利 +1 位作者 徐吉廷 庄文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8-224,共17页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了71/2级地震,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1934年11月,著名摄影家庄学本先生考察了叠溪地震灾区,拍摄了大量的地震现场...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了71/2级地震,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1934年11月,著名摄影家庄学本先生考察了叠溪地震灾区,拍摄了大量的地震现场照片,其中一部分留存至今。这批照片是中国最早的地震现场照片之一,留下了比文字记载更为生动直观的珍贵信息。文中首次披露其中22张尚未发表的叠溪地震震害照片,其中包括被地震破坏的房屋、城墙、地裂缝、滑坡、崩塌、堰塞湖、地震次生水灾等,简要介绍了这些珍贵历史照片的有关背景,并对这些照片作了初步的注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溪地震 地震考察 地震灾害 四川
下载PDF
叠溪怀古——蚕丛王石刻造像探究
9
作者 徐吉廷 《巴蜀史志》 2018年第1期20-21,共2页
1933年8月25日一场7.5级的大地震,把羌族最大最精美的蚕陵古镇——叠溪瞬间没入了地下,只残留少许古城遗址和“蚕陵重镇”四个石刻大字。
关键词 石刻造像 蚕丛 叠溪 怀古 古城遗址 大地震 古镇 羌族
下载PDF
周晓和先生留存的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照片简介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时中 徐吉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5-230,共6页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1/2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当年12月,地质学家周晓和先生曾带领四川大学师生赴震区考察,他们拍摄和收...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1/2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滑坡与崩塌,叠溪镇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天地震堰塞湖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当年12月,地质学家周晓和先生曾带领四川大学师生赴震区考察,他们拍摄和收集了许多照片,其中一些留存至今。文中简要介绍了新近发现的周晓和先生留存的有关叠溪地震的4张照片,包括四川大学地质考察团的合影、叠溪城陷落后的情景、被水灾冲毁的索桥与古亭,以及叠溪地震的灾民。这些珍贵照片提供了叠溪地震的直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溪地震 地震现场照片 地震震害 四川
下载PDF
百年沧桑话甘堡
11
作者 徐吉廷 封习虎 谢晓庆 《今日民族》 2015年第9期38-40,共3页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河畔的甘堡藏寨因其历史悠久、藏族风情浓郁,屡屡成为国内外旅行家、人类学家在考察中国西部民俗风情时驻足造访的一站。“甘堡”为嘉绒藏语“贡蒲”的汉语音译。“贡”意为粱、岗、坡;“蒲”意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河畔的甘堡藏寨因其历史悠久、藏族风情浓郁,屡屡成为国内外旅行家、人类学家在考察中国西部民俗风情时驻足造访的一站。“甘堡”为嘉绒藏语“贡蒲”的汉语音译。“贡”意为粱、岗、坡;“蒲”意为寨或人户,甘堡即坡上村寨。在整个藏区,甘堡又称“贡蒲甲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民俗风情 中国西部 人类学家 汉语音译 四川省 旅行家
下载PDF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记在叠溪大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几位前辈 被引量:10
12
作者 洪时中 徐吉廷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2期30-38,共9页
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包括常隆庆、李善邦、周郁如、徐近之、庄学本、张雪岩等先生和四川大学的师生们。他们是中国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先行者,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关键词 叠溪地震 历史地震 中国地震学史
下载PDF
叠溪地震次生水灾的规模、范围、水文参数与分段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时中 徐吉廷 王克明 《四川地震》 2019年第1期5-11,共7页
根据最新发现的历史资料和现场测量数据,对1933年叠溪地震次生水灾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认为,此次水灾是岷江上游地区近1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洪灾,其受灾范围北起茂县叠溪,南至新津县,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两段——峡谷段和平原段。... 根据最新发现的历史资料和现场测量数据,对1933年叠溪地震次生水灾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认为,此次水灾是岷江上游地区近1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洪灾,其受灾范围北起茂县叠溪,南至新津县,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两段——峡谷段和平原段。它的洪水水位高、洪峰流量大、洪峰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特别短,具有溃坝型洪水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次生水灾 叠溪地震 溃坝型洪水 水文特征
下载PDF
松岗土司官寨 废墟背后的故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雪波 徐吉廷 《今日民族》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废墟背后的故事从四川的阿坝州州府马尔康西行15公里,在梭磨河下游,有一个地方叫松岗,它既是一个镇的名字,也是一个村的名字。这个松岗村,如今只是一个普通的藏族寨子,但过去,这里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松岗的得名,也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关键词 官寨 松岗 嘉绒 梭磨河 历史的见证 西行 卓克基 《尘埃落定》 象雄 太宗贞观
下载PDF
藏族嘉绒年民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田 杨晓虎 徐吉廷 《今日民族》 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嘉绒藏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庆"代汝",又名"骀日",即"嘉绒年",这一传统节日在嘉绒地区与汉族的春节和藏历新年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大石凼村地处四川西北大渡河上游支流杜柯河下游东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包括7个...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嘉绒藏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庆"代汝",又名"骀日",即"嘉绒年",这一传统节日在嘉绒地区与汉族的春节和藏历新年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大石凼村地处四川西北大渡河上游支流杜柯河下游东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包括7个寨子,其中2个位于河坝,其余5个则散落在半山与高山间。"大石凼"是当地嘉绒语发音的汉语转写,本地人并不能阐释此名称之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 米格尔 大渡河上游 东岸 四川阿坝州 煨桑 绰斯甲土司 马尔康县 风马旗 仪式过程
下载PDF
叠溪地震次生洪灾史料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克明 洪时中 +1 位作者 施廷俊 徐吉廷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8年第1期52-82,共31页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级强烈地震,震后45天,堰塞湖'叠溪海子'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成都平原的部分地区也遭受损失和人员伤亡,尤以灌县(今都江堰市)为最。本文首次公布了最近在都江堰市档案馆新发现的此次水...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级强烈地震,震后45天,堰塞湖'叠溪海子'溃决,又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成都平原的部分地区也遭受损失和人员伤亡,尤以灌县(今都江堰市)为最。本文首次公布了最近在都江堰市档案馆新发现的此次水灾的史料,包括5张历史照片和21件文字档案,根据对这些史料的解读,揭示了灌县地区灾情的分布及特点,分析了当时各级政府及社会团体在灾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溪地震 地震次生水灾 灌县 救灾 都江堰市档案馆
下载PDF
梭磨土司官寨怀古
17
作者 杨雪波 徐吉廷 《今日民族》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梭磨土司官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城东32千米的梭磨乡境内。“梭磨”藏文含义为“岗哨多”。据《四川通志》、《理番厅志》载:“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置长官司,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升安抚司,四十年(公元177... 梭磨土司官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城东32千米的梭磨乡境内。“梭磨”藏文含义为“岗哨多”。据《四川通志》、《理番厅志》载:“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置长官司,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升安抚司,四十年(公元1775年)又升宣慰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磨 官寨 宣慰司 理番 嘉绒 卓克基 厅志 十年 小金川 盛时
下载PDF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记在叠溪大地震考察、研究及救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几位前辈
18
作者 洪时中 徐吉廷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137-137,共1页
笔者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考察、研究及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
关键词 地震考察 救灾工作 历史
下载PDF
阿坝州历史地震的烈度评估定与震级估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吉廷 《阿坝科技》 1994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运用阿坝州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目前国内历史地震研究的现状,在对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表,利用现代有仪器记录的州内4k5级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震级与有感半径的关系和震级与烈度和有... 本文运用阿坝州丰富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目前国内历史地震研究的现状,在对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表,利用现代有仪器记录的州内4k5级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震级与有感半径的关系和震级与烈度和有感半径的关系的经验公式,并利用这两个经验公式对阿坝州历史资料中的无破坏已载地震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这些经验公式是适合阿坝州及邻区历史上无破坏记载地震震级换算的,从而达到尽可能利用历史地震资料为现代化地震工作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对历史地震的记载,一般文字记载比较简略,有的记载比较精炼,致使地震工作者对历史地震烈度的评定差议较大,而它又直影响到历史地震震级的评定,阿坝州的针震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地震资料时,应充分地运用这些资料,对资料进行客观地分析研究,结合阿坝州的历史地震资料现状,利用这些资料记载地点到乡,村的优点,运用近代有仪器记录的中, 小震震资料进行反推,建立一套阿坝州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和历史地震震级换算的经验公式,对阿坝州历史地震史料进行充分研究和处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史料的利用率,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历史地震,特别是中小地震活动规律的本来面目,并提高历史地震震级参数的可信度,使多数无破坏记载的历史地震得到充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州 历史地震 烈度评估 震级估算 建筑物破坏程度 数量划分
原文传递
阿坝州地震灾害分布特点及预防浅析
20
作者 徐吉廷 《阿坝科技》 1993年第2期17-21,共5页
阿坝州是四川省的地震多发区之一,地震强度大,烈度高,震灾破坏性大,历史上普多次发生中强地震,给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根据州内历史,今地震震害资料,对州内地震灾害,次生灾害对自然环境... 阿坝州是四川省的地震多发区之一,地震强度大,烈度高,震灾破坏性大,历史上普多次发生中强地震,给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根据州内历史,今地震震害资料,对州内地震灾害,次生灾害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轻震害为害的预防措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四川省境内地震频率高,强度大的多震区之一,地震灾害破坏大,对山体,地表的破坏尤为严重,特别突出的是州内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极强破坏力和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表明我国地震活动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1989年9月22日不金6.6级地震的发生,已揭开了阿坝州地震期活跃期的序幕,阿坝州可能是四川今后地震发生的重要场所之一,阿坝州总面积为8.3万平方千米,其中地震基本烈度在Ⅶ度以上的地区面积近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州面积的60%,尽管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抗御地震灾害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地震灾害与地震损失,特别是目前人们对地震造成的山体,地表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无能为力,而这些破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巨大的,并且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笔者在对阿坝州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今地震震害的总结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地震对山体和地表的破坏特点,寻求减轻这些灾害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防预减轻灾害的防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州 地震灾害 地震烈度 分布特点 次生灾害 防灾措施 震害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