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CD8^+比值在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朔 姜翠 +2 位作者 徐君南 李晓睿 孙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2885-288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中CD4^+/CD8^+的比值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13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中CD4^+/CD8^+的比值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13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不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两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患者生存率方面相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CD4^+/CD8^+比值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CD8+比值 三阴性乳腺癌 非三阴性乳腺癌 总生存时间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紫杉醇诱导乳腺癌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君南 李美静 +2 位作者 李晓睿 高志超 孙涛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紫杉醇以及两药联合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单药以及联合紫杉醇干预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细胞增殖毒性(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An...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紫杉醇以及两药联合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单药以及联合紫杉醇干预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细胞增殖毒性(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基因(phosphate-B-cell lymphoma-2,pB cl-2)、半胱天冬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以及缺口蛋白(Notch)通路Notch2的表达情况。结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处理48 h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在100 mmol/L达到最大值27%;两药联合组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单药组明显增强尤其在100μmol/L(60. 89%比26. 98%,t=-0. 017,P <0. 05);两药联合处理MCF-7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与空白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和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 839,P <0. 001; F=40. 742,P <0. 001);凋亡相关蛋白pB cl-2在空白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 064,P <0. 001,联合组的pB 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他三组(1. 94,0. 79,0. 83和1. 01,均P <0. 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联合紫杉醇可上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Notch2表达(3. 17比2. 01,P=0. 027; 1. 17比0. 67,P=0. 018),联合组与单药紫杉醇的Casepase-3和Notch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17比2. 46,P=0. 160; 1. 17比0. 82,P=0. 121)。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紫杉醇能协同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部分促进紫杉醇通过Notch通路上调MCF-7细胞pB 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印迹法 蛋白质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紫杉醇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串联质谱的氨基酸代谢组学预测晚期乳腺癌化疗反应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君南 李晓睿 孙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基线)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预后)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基线)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预后)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采集外周血2 m L,经超高效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含量水平。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化疗2~4个疗程后患者行预后评估,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分析氨基酸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32种氨基酸含量水平为3~180 000 pmol/L。与基线相比,好转组的甘氨酸和L-谷氨酰胺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而恶化组显著下降;好转组的肌氨酸显著下降,而恶化组变化不明显;好转组和恶化组的L-苏氨酸、牛磺酸、亚氨基二乙酸和L-谷氨酸均显著上升。结论:甘氨酸和肌氨酸等氨基酸在行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的变化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影像学检查可能更早预测化疗疗效,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氨基酸代谢 化疗敏感性 超高效串联质谱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华蟾素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君南 李美静 +3 位作者 李晓睿 董方圆 高志超 孙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871-2874,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腹腔内注射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静脉注射液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索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和疗效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华蟾素单药组和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联合组,根据症状缓解情... 目的:观察胸腹腔内注射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静脉注射液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索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和疗效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华蟾素单药组和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联合组,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和无穿刺引流间隔时间(PDFI)来评估疗效,汇总不良反应并分析体外药敏检测结果,以及积液中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比值(LTR)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2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和改善,其中联合组有1例患者胸腔积液出现影像学完全缓解。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中位PDFI较单药组更长(10周 vs 7周)。联合组药物直接相关的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28.6% vs 7.7%)。体外药敏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肿瘤抑制率更高。生物标志物探索性结果显示,与PDFI短者(<2个月)相比,LTR在长期有效的患者(PDFI≥2个月)中更高。结论: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对恶性胸腹腔积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安全性好,积液中高LTR比值提示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华蟾素
下载PDF
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君南 曹慧 +6 位作者 姜雨君 李欢 董方圆 段羊羊 井明晰 郭翔宇 孙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6-412,共7页
目的评价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5日至2020年10月30日本中心83例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 目的评价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5日至2020年10月30日本中心83例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的83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一线(n=25)和二线(n=38)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患者的ORR高于多线治疗患者(n=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vs 44.7%vs 30.0%,P=0.466),3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6.0%vs 89.5%vs 80.0%,P=0.337)。哌柏西利联合组全人群mPFS为13.0个月(95%CI:11.4~14.6个月),一线/二线治疗患者的mPFS较多线治疗患者延长(20.0个月vs 14.0个月vs 5.0个月,P<0.001),仅有骨转移的患者mPFS优于非骨转移患者(未达到vs 13.0个月;HR=0.42,95%CI:0.22~0.84,P=0.01);无内脏转移患者的mPFS优于存在内脏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个月vs 13.0个月;HR=0.65,95%CI:0.35~1.22,P=0.38)。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应用哌柏西利治疗仍可获益(mPFS=5个月)。83例患者采用哌柏西利联合治疗后常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2例因不良反应下调剂量。结论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一/二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哌柏西利 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阳性
下载PDF
Watson for Oncology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君南 姜雨君 +2 位作者 段羊羊 华松鸳 孙涛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8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Watson for Oncology在中国乳腺癌辅助诊治中的应用与医生MDT诊治的一致性,以及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92例和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由乳腺癌MDT团队确定的治疗方案为医院方...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Watson for Oncology在中国乳腺癌辅助诊治中的应用与医生MDT诊治的一致性,以及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92例和晚期乳腺癌患者40例。由乳腺癌MDT团队确定的治疗方案为医院方案;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Watson for Oncology 17.10版给予的治疗方案为Watson方案,评估两者方案的一致性并解析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医院方案与Watson方案一致共计101例,占76.51%。其中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方案一致分别为73例和28例,分别占79.35%和70.00%。医院方案在Watson方案中的绿色推荐方案49例,占37.12%;橙色考虑方案52例,占39.39%;粉色不推荐方案26例,占19.70%;医院方案另有5例方案不在Watson方案中,占3.79%。Watson方案与医院方案在组织学Ⅲ期的患者中一致率最高,达到95.00%,三阴性乳腺癌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都表现出最高的一致率,分别为86.67%和100%。早期Luminal A和晚期HER2阳性型的医院方案在Watson绿色推荐方案占比较低,仅27.27%和0%。早期乳腺癌差异原因包括中低危复发风险的11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TC方案)和2例患者应用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而Watson方案推荐为阿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AC-T方案)和CMF方案(国内很少应用的方案)。HER2阳性不一致的是Watson推荐CMF+曲妥珠单抗方案,而医院方案考虑心脏毒性小而治疗疗效与AC-TH相似的TCb H方案。晚期不一致原因是CDK4/6抑制剂未在国内上市应用等。结论:医院方案和Watson方案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和晚期一线治疗中一致性较好,但组织学分期和分子分型影响医院方案与Watson方案的一致率,需要实现本地化优化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工智能 辅助治疗 WATSON for ONCOLOGY 一线治疗
下载PDF
核糖核酸Ⅱ联合华蟾素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体内外研究
7
作者 徐君南 陈红 +2 位作者 李美静 张桂荣 孙涛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7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腹腔内注射核糖核酸Ⅱ联合华蟾素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且探讨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和疗效预测因子。方法:收集1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核糖核酸Ⅱ联合华蟾素组和华蟾素单药组,采用无穿刺抽液时间(PaFI)来评估疗... 目的:观察胸腹腔内注射核糖核酸Ⅱ联合华蟾素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且探讨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和疗效预测因子。方法:收集1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核糖核酸Ⅱ联合华蟾素组和华蟾素单药组,采用无穿刺抽液时间(PaFI)来评估疗效以及收集不良反应,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1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中位PaFI在联合组为12周,较单药组(7周)具有延长趋势,P=0.072;药物直接相关的腹痛等不良反应联合组发生率更低(62.5%vs 11.1%);与PaFI<8周相比,长期有效的PaFI≥8周患者中两药联合肿瘤抑制率更高。结论:核糖核酸Ⅱ联合华蟾素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腹腔积液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体外药敏高抑制率提示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Ⅱ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 华蟾素
下载PDF
基于cSMART技术检测ctDNA驱动基因突变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芳颖 鄂颖 +2 位作者 井明晰 徐君南 孙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基于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cSMART)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驱动基因突变,并指导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7例,采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基于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cSMART)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驱动基因突变,并指导其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7例,采用cSMART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EGFR,ALK,KRAS,BRAF,PIK3CA,ERBB2,ROS1,RET和MET 共9种ctDNA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每2~4个治疗疗程后评估9种ctDNA驱动基因突变分布,并基于NCCN指南和9种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患者用药。将生存信息完整且完成后续治疗的57例NSCLC患者,按照是否遵循指导方案治疗,分为规范治疗组(n=39)和非规范治疗组(n=18),比较其疗效。结果基于cSMART技术检测ctDNA 9种驱动基因突变78例,无突变28例。驱动基因突变的78例患者中,单基因突变27例,双基因突变24例,3基因突变11例,4基因突变5例,5基因突变5例。106例NSCLC患者无突变26人次,累计突变160人次,其中EGFR突变61人次,ALK突变11人次(包括ALK融合和点突变),TP53和KRAS突变分别为54人次和26人次,罕见突变PIK3CA发生基因突变5人次, BRAF、MET和ERBB2发生基因突变各1人次。规范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非规范治疗组患者长(10.0个月vs 5.5个月,χ^2=6.420,P=0.011)。结论基于cSMART技术测定ctDNA识别NSCLC驱动基因突变简便、无创,其中EGFR及ALK为NSCLC常见驱动突变,针对其进行靶向治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淋巴瘤激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乳香-没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慧 孙涛 徐君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107-2118,共12页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乳香-没药药对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乳香-没药药对并建立决策树模型,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及蛋白互作网络,再运用David数...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乳香-没药药对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乳香-没药药对并建立决策树模型,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及蛋白互作网络,再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有效成分-靶点”拓扑分析所得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乳香-没药有效成分53个,相关靶点329个,拓扑分析出81个核心靶点信息,GO分析共包含248条生物过程、60条细胞组分、94条分子功能,39条KEGG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3-甲氧基呋喃鸟苷-9-烯-8-酮、乳香酸、槲皮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乳香-没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为其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没药 乳腺癌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京大戟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博蔚 徐君南 孙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京大戟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获取京大戟的化合物成...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京大戟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获取京大戟的化合物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疾病靶点,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关键化合物-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图;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利用Bioconductor平台进行生物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Gene and Genome Encyclopedia,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与疾病靶点有关的京大戟关键化合物共7个,其主要通过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4、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2,PTGS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oceptor Beta 2,ADRB2)、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雌激素受体2(Estrogen Receptor 2,ESR2)等靶基因及雌激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乳腺癌相关通路等来发挥治疗乳腺癌作用。结论:京大戟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实现抗乳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乳腺癌 京大戟 芒柄花黄素 雌激素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蒲家 孙涛 徐君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9-23,I0006-I0010,共10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转化为相应的Gene Symbol,从GeneCards数据库检...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转化为相应的Gene Symbol,从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乳腺癌疾病基因,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小柴胡汤化学成分-靶点的网络图,再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获得交集基因的蛋白互作(PPI)网络,运用插件CytoNCA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6.8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了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对具有高拓扑分析度值的化学成分和靶标进行了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小柴胡汤化学成分165个,乳腺癌疾病靶点筛选后保留950个,交集靶点118个,经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生物功能是药物反应、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和DNA模板转录的正调控等。富集主要集中在癌症途径,分子对接显示山柰酚与AR结合最佳。结论 小柴胡汤治疗乳腺癌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主要通过HSP90AA1、AR、ESR1等靶点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小柴胡汤 乳腺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战娜 徐君南 孙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202-1205,共4页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恶性肿瘤 抗肿瘤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任丽琦 孙涛 徐君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3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PIP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以及相关文献筛选补阳还五汤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构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筛选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PIPN)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以及相关文献筛选补阳还五汤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构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筛选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绘制关系网络。结果经分析获得104个活性成分和与PIPN的共同靶点97个,补阳还五汤治疗PIPN主要涉及Wnt及STAT3等信号通路,通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潜在核心成分,作用于AKT1、CASP3、CDKN1A等潜在核心靶点。结论本研究探究了补阳还五汤治疗PIPN的作用机制可能与ErbB及EGFR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PIPN 补阳还五汤 网络药理学 EGFR
下载PDF
HER2蛋白活化在H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芳颖 徐君南 +1 位作者 井明晰 孙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860-3863,共4页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70%,其重要治疗方式为抑制HR通路的内分泌治疗,此型乳腺癌预后虽然相对较好,但仍有30%~40%患者出现内分泌耐药,目前尚未解决。通路间的交联作用在内分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70%,其重要治疗方式为抑制HR通路的内分泌治疗,此型乳腺癌预后虽然相对较好,但仍有30%~40%患者出现内分泌耐药,目前尚未解决。通路间的交联作用在内分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磷酸化是各通路发挥作用的前提,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活化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相关,故充分了解HER2蛋白活化与内分泌耐药间的关系,对延缓内分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顺序阐述HER2蛋白的表达、生物学特性、检测、活化以及HER2蛋白活化在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中的作用,为H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活化 内分泌耐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乳腺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药物偶联物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15
作者 韩兆雪 孙涛 +2 位作者 徐君南 李晓睿 马艺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是具有单克隆抗体的精确靶向能力和化疗药物的强效细胞毒性作用的一类抗肿瘤药物。新一代ADCs的问世,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已有ADCs获批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同时还有多种...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是具有单克隆抗体的精确靶向能力和化疗药物的强效细胞毒性作用的一类抗肿瘤药物。新一代ADCs的问世,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已有ADCs获批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同时还有多种ADCs正在临床试验中。然而,随着ADCs在临床中的应用,耐药问题逐渐出现。文章将对ADCs的作用机制、抗HER-2 ADCs在乳腺癌的疗效概况及耐药机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体药物偶联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耐药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朔 姜翠 +2 位作者 徐君南 李晓睿 孙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8期545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其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Ki-67和低表达Ki-67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结果: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的表达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Ki-67组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30.77%;低Ki-67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2%,5年生存率为46.48%;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呈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KI-67 表达 临床病理意义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及氟西汀干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钧瀚 孙涛 +5 位作者 李晓睿 徐君南 鄂颖 贾羽丰 曲文志 王溪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0-772,共3页
目的乳腺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探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61... 目的乳腺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探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患者自评量表(PHQ-9)进行基线抑郁水平调研,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抑郁相关因素。将基线调研中的重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n=21)和空白对照组(n=20),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20mg/d,连用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测定治疗后2、6和12个月的PHQ-9值。结果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基线PHQ-9评估中抑郁的发生率为59.6%(96/161),重度抑郁患者发生率为25.5%,占总抑郁患者的42.7%(41/96)。重度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在月经状态、ER、PR和HER2表达以及DFS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氟西汀组PHQ-9评分在治疗后2、6和12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结论月经状态、ER、PR和HER2表达以及DFS是晚期乳腺癌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氟西汀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伴发的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抑郁症 PHQ-9评分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血清氨基酸对晚期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疗效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曹慧 王冰 +3 位作者 李芳颖 徐君南 井明晰 孙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6-902,共7页
目的白蛋白紫杉醇因无需聚氧乙烯蓖麻油助溶剂促溶,并因白蛋白结合型提高药物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广泛,但其疗效生物标志物尚不明确,亟待探讨其标志物应用价值。本研究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 目的白蛋白紫杉醇因无需聚氧乙烯蓖麻油助溶剂促溶,并因白蛋白结合型提高药物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广泛,但其疗效生物标志物尚不明确,亟待探讨其标志物应用价值。本研究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的疗效,以及血清色氨酸和肌氨酸等10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03-01-2018-11-30辽宁省肿瘤医院一线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晚期乳腺癌患者55例。采用影像学对化疗每2个周期后患者行疗效评估,分为疾病控制组(n=43)和疾病进展组(n=12)2组。于化疗前基线采集外周血2mL,经超高效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10种血清氨基酸(色氨酸和丙氨酸等)的含量水平,各氨酸相对含量由缬氨酸内标校正得到并分析。采用非参数Kruskal Wallis检验分析基线氨基酸含量水平与临床疗效(疾病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5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根据近期疗效分为疾病控制组43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1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2例〕和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组12例,客观缓解率为20.0%(11/55),疾病控制率为78.2%(43/55)。基于LC-MS/MS测定基线血清氨基酸预测疗效结果显示,与PR患者的色氨酸(平均值为4.67±1.31)相比,PD患者的基线色氨酸相对含量(平均值为9.32±1.72)较高,P=0.091。PD患者的基线L-丝氨酸(平均值为1.39±0.18)和L-瓜氨酸相对含量(平均值为0.52±0.11)均高于PR患者(L-丝氨酸0.55±0.18,L-瓜氨酸0.22±0.05),P值分别为0.003和0.099;色氨酸与疗效相关系数为0.393。L-丝氨酸(PR组为0.55±0.18,SD组为0.75±0.12,PD组为1.39±0.18,W=11.616,P=0.003)和L-瓜氨酸(PR组为0.22±0.05,SD组为0.30±0.05,PD组为0.52±0.11,W=4.616,P=0.099)提示效应与色氨酸相似。肌氨酸在PD组(0.22±0.09)低于PR组(0.38±0.09),P=0.326;高低差异趋势与色氨酸、L-丝氨酸和L-瓜氨酸相反。基于P<0.10且相对含量高,色氨酸的预测疗效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轻、绝经前、ER阳性和Ki-67阳性基线色氨酸预测快速PD效能更好。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肯定,基线血清色氨酸联合丝氨酸和瓜氨酸具有一定的预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鉴别快速PD)价值,色氨酸预测疗效在年轻、绝经前、ER阳性和Ki-67阳性患者效能更好。色氨酸、丝氨酸和瓜氨酸作为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优化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色氨酸 超高效串联质谱 肌氨酸
原文传递
ADCC相关免疫细胞预测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健 徐君南 +1 位作者 井明晰 孙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随着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新型抗体的不断问世,引发了人们对其疗效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 目的随着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新型抗体的不断问世,引发了人们对其疗效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在单克隆抗体杀伤肿瘤细胞的诸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总结国内外报道的ADCC相关的不同免疫细胞水平与单克隆抗体疗效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ADCC和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和百链数据库2011-05-2017-05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ADCC效应,具有ADCC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预测单克隆抗体疗效的ADCC相关免疫细胞。排除标准:2011-05之前的文献,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具有ADCC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6篇文献。结果研究表明,多种单克隆抗体可以凭借ADCC效应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杀伤。ADCC在机体的免疫微环境中发生。与ADCC相关的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髓样抑制性细胞等。其中自然杀伤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Vγ9Vδ2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具有正向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所以相应水平升高可以预测单克隆抗体有好的疗效。M2型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髓样抑制性细胞为具有负向免疫调控作用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相互协作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导致肿瘤的进展和免疫逃逸。所以抑制相应负调控免疫细胞的水平或功能可能会预测单克隆抗体有好的疗效。结论对于具有ADCC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推荐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免疫细胞的水平或将单克隆抗体与ADCC增强免疫细胞调节剂相结合来增强单克隆抗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单克隆抗体 ADCC 肿瘤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羊羊 井明晰 +1 位作者 徐君南 孙涛 《中国肿瘤》 CAS 2016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近年来,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全文从抗Her-2治疗药物,PI3K/AKT/m TOR通路中的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 近年来,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全文从抗Her-2治疗药物,PI3K/AKT/m TOR通路中的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几个方面就当前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