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解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6,共4页
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絺为绤"句式相同。《清华一·金縢》9号简中与《尚书·金縢》"... 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絺为绤"句式相同。《清华一·金縢》9号简中与《尚书·金縢》"穫"相对应的字,应分析为从"攴","刈"声,"刈"字繁体。"刈""穫"属于同义互换。根据安大简"刈"字从"禾"从"■",我们分析了楚文字中其他"刈"字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覃》 是刈是濩 同义连用 楚简 安大简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缁衣·性情论》释文补正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在国 黄德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上博购藏的战国楚竹书《缁衣》、《性情论》释文大部分可信,但仍存在误释、缺释之处,本文对其释文作了补正,指出其误释之处,对部分缺释之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上博 楚竹书 缁衣 性情论 释文 补正
下载PDF
读《楚系简帛文字编》札记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79-79,共1页
本文对滕壬生先生所著《楚系简帛文字编》所存在的问题,如“说文所无”的问题。
关键词 楚系简帛文字编 说文 释字 札记
下载PDF
东周兵器铭文中几个词语的训释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在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卯”字或作“茆”。见于下列戈铭:
关键词 东周 铭文 兵器 训释 词语
下载PDF
谈安大简《诗经》的一个异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在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诗·周南·关雎》"寤寐"之"寐",安大简写作""。此字形当分析为从"丬","帚"声,系"寝"字异体。"寝"古训"寐"。《诗经》早期版本作"寝&q... 《诗·周南·关雎》"寤寐"之"寐",安大简写作""。此字形当分析为从"丬","帚"声,系"寝"字异体。"寝"古训"寐"。《诗经》早期版本作"寝",因"寝"、"寐"义同互训;加之秦朝焚书坑儒,典籍失传,至汉代,文献的流传靠口耳相授;且"寐"字有一种形体从"寝",汉代学者可能误认为是"寐"了,于是"寤寝"就变成了"寤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寤寐 同义互训 安大简
下载PDF
谈楚文字中的“兕”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在国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10-12,共3页
楚文字中有个旧释为""的字,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的材料,改释为"兕",字形分析为从"兕",加注"厶"声。包山269、牍1"一和兕",即"一和兕甲","兕甲",即... 楚文字中有个旧释为""的字,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的材料,改释为"兕",字形分析为从"兕",加注"厶"声。包山269、牍1"一和兕",即"一和兕甲","兕甲",即兕牛皮作的铠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字 考释 安大筒
下载PDF
谈隶定古文中的义近误置字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年第6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古文四声韵》 《篆隶万象名义》 《一切经音义》 《龙龛手镜》 《集韵》 古籍整理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宋本广韵》 《尔雅义疏》 《说文解字》
下载PDF
上博竹书(二)文字杂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在国 《学术界》 2003年第1期98-1103,共6页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二 )》中的一些字做了考释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楚竹书 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文字
下载PDF
释“咎繇”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3期36-42,共2页
关键词 楚墓竹简 穷达以时 《皋陶谟》 唐虞之道 《韩诗外传》 武丁 包山楚简 古今人表疏证 《史记·夏本纪》 《史记·殷本纪》
下载PDF
上博简《性情论》补释一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在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上博简 《性情论》 古文字 中国 文物考古
下载PDF
说“喜”兼论古陶文著录中的倒置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0,共4页
北京白云观出土战国陶罐上的陶文"■"应释为"喜"字,误释为"蓟"字的原因在于陶文著录中的倒置,类似的情况在《陶文图录》、《古陶文字征》、《古陶文汇编》、《陶文字典》等书中均有不少。
关键词 陶文 倒置 误释
下载PDF
谈齐陶文中的“陈贺”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在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山东新泰市出土的齐国陶文中有"陈贺立事","贺"字从"贝",上部从"口","戈"声,可看作"加"字异体,见于齐文字。"陈贺"应读为"田和",也就是陈齐太公和。... 山东新泰市出土的齐国陶文中有"陈贺立事","贺"字从"贝",上部从"口","戈"声,可看作"加"字异体,见于齐文字。"陈贺"应读为"田和",也就是陈齐太公和。新泰陶文中的"陈不"应读为"陈无宇";"陈宴"应读为"田婴"。燕文字中的"贺"字与齐文字在形体上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地域特点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齐国 陶文 陈贺 考释
下载PDF
古陶文著录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在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古陶文的著录和研究始于晚清。陈介祺是第一个收藏、著录和研究陶文的学者。自陈介祺辑成《簠斋藏陶》迄今,相继出现了《季木藏陶》、《齐鲁陶文》、《古陶文汇编》和《陶文图录》等系列古陶文著录著作。在研究方面,早期学者陈介祺和吴... 古陶文的著录和研究始于晚清。陈介祺是第一个收藏、著录和研究陶文的学者。自陈介祺辑成《簠斋藏陶》迄今,相继出现了《季木藏陶》、《齐鲁陶文》、《古陶文汇编》和《陶文图录》等系列古陶文著录著作。在研究方面,早期学者陈介祺和吴大澂以及清末民初丁佛言、孙文楷、王襄、方濬益、黄宾虹等均有著述。最早集中展示研究成果的文字编《古匋文孴录》于1936年刊印,迄今已有多部古陶文字编存世。近30年来,已有为数不少的硕博学位论文和单篇论文专题研究或涉及古陶文研究。今后,古陶文研究工作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文 著录 研究
下载PDF
“信士”玺跋
14
作者 徐在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信士 古文字研究 异读现象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史研究 大学学报 《说文》 习用语 士大夫 王先谦
下载PDF
燕国文字中的“奂”及从“奂”之字
15
作者 徐在国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燕国文字中有个旧释为"巾",或释为"虫"的字,我们改释为"奂"。以"奂"为偏旁的字,习见于燕国陶文和玺文中,其中燕国官玺中的"唤",读为"苑",官名。燕玺复姓"衒唤"... 燕国文字中有个旧释为"巾",或释为"虫"的字,我们改释为"奂"。以"奂"为偏旁的字,习见于燕国陶文和玺文中,其中燕国官玺中的"唤",读为"苑",官名。燕玺复姓"衒唤",从吴振武先生说,读为"轩辕"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国文字 陶文 玺文
下载PDF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
16
作者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6期43-45,39,共4页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全书由录文、校注和论述三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核对敦煌原卷(详台湾黄永武...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全书由录文、校注和论述三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核对敦煌原卷(详台湾黄永武博士主编的《敦煌宝藏》,共140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敦煌残卷 《校注》 “也” 古文《尚书》 “之” 今本 《经典释文》 《逸周书·谥法》 “每”
下载PDF
■子矰壶铭文考释
17
作者 徐在国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湖北省谷城县新发现的■子增壶是一件楚国望族劳氏家族的器物。此壶应名"■子矰壶",其铭文形体独特,为战国文字研究增添了新的可靠材料。
关键词 ■氏 ■子矰壶 战国文字 考释
下载PDF
读《吴愙斋尺牍》札记
18
作者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6期7-8,共2页
《吴斋尺牍》第二册二五下——二七上是陈介祺针对第七册七、六下——九上吴氏陶文释文所做的批语,并非吴氏本人所写。
关键词 吴愙斋 尺牍 陈介祺 陶文 批语
下载PDF
《陶文字典》中的序号错误
19
作者 徐在国 《中国文字研究》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陶文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字形不失真、释字较为准确、编排合理的一部古陶文字编,但其中个别的序号有误。本文指出了《陶文字典》正编部分存在的序号错误及个别字形问题,旨在让该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陶文字典 序号 错误
下载PDF
“侌成”封泥考
20
作者 徐在国 《中国文字研究》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本文考释了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方罕见的三晋封泥"侌成守"。封泥中的"侌成",就是见于《战国策》中的"阴成",见于《史记》中的"阴城"。"侌成守"封泥的国别属于赵的可能性较大。其地望... 本文考释了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方罕见的三晋封泥"侌成守"。封泥中的"侌成",就是见于《战国策》中的"阴成",见于《史记》中的"阴城"。"侌成守"封泥的国别属于赵的可能性较大。其地望应与"葛孽"近,确切地点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 封泥 阴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