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化的缘起演变及时代特点和未来愿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奉臻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奉臻 唐鑫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共4页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世界现代化的有机构成,而且也与先行现代化国家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汲取和反思,中国现代化经历了动态的调适过程。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之伟业,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必须依靠具...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世界现代化的有机构成,而且也与先行现代化国家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汲取和反思,中国现代化经历了动态的调适过程。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之伟业,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必须依靠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的新型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缘起演变 时代特点 未来愿景
下载PDF
徐奉臻:“走自己的路”是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
2
作者 徐奉臻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21年第8期14-15,共2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奉臻撰文认为,该命题既揭示我们党百年风华的奥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奉臻撰文认为,该命题既揭示我们党百年风华的奥秘,也提供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奉 哈尔滨工业大学 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奋斗 百年 立足点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逻辑理路与现实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笔谈
3
作者 徐奉臻 胡兵 +3 位作者 邓宏兵 邹建军 陈廷湘 刘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办好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成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学术期刊中心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特点及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功能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度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报编辑部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专题形式编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论内涵 逻辑理路 现实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把握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五维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奉臻 郝睿琦 《长白学刊》 2024年第2期1-13,F0002,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实践基础,并提出崭新课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域把握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是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现实要求。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 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实践基础,并提出崭新课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域把握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是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现实要求。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人民至上为价值理念、以党百年奋斗成就为历史基础、以时代需求为现实依据。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文化、价值、历史、现实五个维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发机制,是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认识、在新时代谱写理论创新崭新篇章的基本逻辑。基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以“两个结合”推进“两化”、以“两化”论证“两个行”,是党的理论创新之经验和要求。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不断创造具有体系化和学理化的科学理论,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梳理与反思:技术乐观主义思潮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奉臻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8,共5页
以学术发展和社会嬗变为基点梳理技术乐观主义思潮 ,指出 2 0世纪以前盛行的技术乐观主义思潮是科技非理性运用的重要根源 ,并从功用。
关键词 技术乐观主义 技术 社会功用 技术社会学
下载PDF
“MSD教学模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奉臻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MSD教学模式”是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所做的一项探讨。Modernization指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Specialization指教学形式上的“专题化”运作,Diversification指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手段。在教学中还... “MSD教学模式”是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所做的一项探讨。Modernization指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Specialization指教学形式上的“专题化”运作,Diversification指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手段。在教学中还原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是体现教学内容真实性的客观需要。“基础课专题化”突出“问题意识”,是体现课程题目中的“纲要”二字的理性选择。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挥史学的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和启迪民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D教学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现代化 专题化 多样化
下载PDF
基于新型现代化的工具主义价值之省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奉臻 王跃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8,共5页
作为新型现代化的人化目标,现代人格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关怀。由于科技功能的过分张扬和工具主义传统的根深蒂固,社会被器物化、教育被功利化。弥合技术和伦理之间鸿沟、促进边际人向现代人转型的应有之念是: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 作为新型现代化的人化目标,现代人格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关怀。由于科技功能的过分张扬和工具主义传统的根深蒂固,社会被器物化、教育被功利化。弥合技术和伦理之间鸿沟、促进边际人向现代人转型的应有之念是: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良性互动,避免陷入专业化陷阱;摆脱工匠式思维定式,以对人的客观实在和价值存在的双重关怀为前提,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性建构;改变器物教育模式及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现代化 现代人格 工具主义 价值理性
下载PDF
中国梦与中国现代化的多维关系探微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奉臻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8,共4页
中国梦提供中国现代化之动力,折射中国现代化之进程,催生中国现代化之战略。揭示中国梦与中国现代化的多维关系,明确中国梦的价值及其在不同时空情境中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既是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基本环节,... 中国梦提供中国现代化之动力,折射中国现代化之进程,催生中国现代化之战略。揭示中国梦与中国现代化的多维关系,明确中国梦的价值及其在不同时空情境中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既是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基本环节,又是建立共识政治进而推进当下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新型现代化修葺老路的封闭僵化,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之时,就是新型现代化实现和中国梦梦想成真之日。在理念上引入后现代意识,在视角上立足大历史观,在思路上体现系统思维,在途径上与国学有机结合,是本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现代化 新型现代化 科学发展
下载PDF
在思政课教学中何以实现中国梦之“三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奉臻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中国梦既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主线,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现代化思想之渊薮。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包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就"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梦既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主线,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现代化思想之渊薮。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包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言,中国梦"三进"的合理性在于:习近平阐释中国梦的出场方式具有浓重的历史情愫,中国梦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之进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固有内容的有机构成和必然外延,还与贯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存在承继与思接关系。澄清两个中国梦的关联与不同,明确"尊马"和"尊孔"定位及功能,思考当下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中国梦之"三进"的应有之念。揭示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的合理性和操作路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题中之义和理解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进 习近平 新型现代化
下载PDF
参与—体验式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奉臻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实施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其主要方式是:针对学生轻视非专业共同课,以及中学即已修过中国近现代史等难题,通过学生"课外实地调研"和"课内专题演讲"... "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实施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其主要方式是:针对学生轻视非专业共同课,以及中学即已修过中国近现代史等难题,通过学生"课外实地调研"和"课内专题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衔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的衔接,使学生由"教学活动的被动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者",由"历史知识的接受者"变成"历史知识的探寻者"。参与—体验式教学法,体现学生自愿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双重互动原则、多种教学方法功能互补原则、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双重最优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参与-体验式 课外实地调研 课内专题演讲
下载PDF
论作为新型现代化诉求的“低熵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奉臻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2-55,共4页
“熵”理论揭示了污染产生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打破“器物至上”和“技术乐观主义”的窠臼。中国新型现代化的本土性和修茸性特征,决定了其对低熵化发展模式的诉求。“熵”定律在科学层面揭示了发展的认识原理,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层面给出... “熵”理论揭示了污染产生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打破“器物至上”和“技术乐观主义”的窠臼。中国新型现代化的本土性和修茸性特征,决定了其对低熵化发展模式的诉求。“熵”定律在科学层面揭示了发展的认识原理,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层面给出了发展的战略原则,低熵化发展模式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发展的操作方式与演进路径。培育低熵观念、选择低熵技术、营造低熵社会环境,是低熵化发展模式付诸实践的应有之念。在弱“熵”的进程中构建节约型社会与和谐型社会,并由此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现代化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理论 低熵化 发展模式 新型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用全球史观审视1500年以后的世界──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奉臻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1-75,共5页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是一部在国际历史学界享有盛誉的世界通史著作。本文从中外传统的世界通史编纂的局限性入手,以全球史观为出发点,从该书的编纂体例、结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指...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是一部在国际历史学界享有盛誉的世界通史著作。本文从中外传统的世界通史编纂的局限性入手,以全球史观为出发点,从该书的编纂体例、结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用全球史现编撰世界通史所独具的特色,同时也扼要阐述了该书固有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史观 地理大发现 世界史体系 科学革命
下载PDF
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读阎照祥关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的几本论著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奉臻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18,共14页
阎照祥的《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和《英国贵族史》构成诠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合力体系与传导体系,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本解释技术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即基于大史学的治史观念,寻找历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最佳结合点,并... 阎照祥的《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和《英国贵族史》构成诠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合力体系与传导体系,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本解释技术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即基于大史学的治史观念,寻找历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发挥学科整合群集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心理—行为流派、结构—功能流派和比较—综合流派的操作范式,对英国政治现代化多元结构的状态、各政治单元的功能及其彼此的关系进行纵向历时维与横向共时维的交叉解读。不仅突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重社会革命而轻社会改革"、"重政治精英而轻特殊群体"、"重阶级斗争而轻政党政治和政治制度"等思维定式,弱化了史学功能的人为化与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史学的宏观泛化和微观碎化之间寻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为回归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政治现代化 重法轻权
下载PDF
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奉臻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62,共5页
技术观的神化、西化和简单化,是工业技术观的主要偏颇,也是种种技术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批判工业技术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技术观,是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生态技术观具有绿色化、低熵化、整体化和理性化等特点,也具有自省性、修... 技术观的神化、西化和简单化,是工业技术观的主要偏颇,也是种种技术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批判工业技术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技术观,是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生态技术观具有绿色化、低熵化、整体化和理性化等特点,也具有自省性、修正性和自救性等功能,体现立体远距离伦理,适中的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彼此平衡的诉求。生态技术观取代工业技术观,有赖于“社会技术”及内涵生态意蕴和弱熵功能的高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技术观 生态技术观 价值理性 社会技术 低熵技术
下载PDF
基础课专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尝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奉臻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19,共2页
基础课专题化教学,适合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近代为主,以现代为辅,重点讲七个专题。基础课专题化平衡了中学历史课的泛化和大学历史课的细化,体现了纲要的性质,有利于以问题引领... 基础课专题化教学,适合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近代为主,以现代为辅,重点讲七个专题。基础课专题化平衡了中学历史课的泛化和大学历史课的细化,体现了纲要的性质,有利于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和促学生自省,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专题化 操作路径 合理性
下载PDF
中国新型现代化需要新型智库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奉臻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72,共2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现代化”定位为未来中国三大历史任务之首,此中的“现代化”,是告别封闭僵化之老路的“新型现代化”,构建新型现代化,需要新理念、新思路和新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现代化”定位为未来中国三大历史任务之首,此中的“现代化”,是告别封闭僵化之老路的“新型现代化”,构建新型现代化,需要新理念、新思路和新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提出“五个协商”(立法、行政、民主、参政、社会)的基础上,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现代化 中国特色 智库 决策咨询制度 历史任务 中共中央 干重 参政
下载PDF
现代性与现代化辨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奉臻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5,共4页
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入手,以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中间型社会为框架,对现代性与现代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而获取现代性的过程,而以社会的理性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产业化、文化... 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入手,以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中间型社会为框架,对现代性与现代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而获取现代性的过程,而以社会的理性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产业化、文化的世俗化及现代人格的形成为标志的现代性,则是现代化的结晶。现代性的诱惑、挑战、压力及人所具有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本性,使现代化既带来文明和进步,又孕育着危机和动乱。因此,既要向现代性挺进,又要克服现代化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化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成就动机 过渡型 “现代性” 传统性 价值取向 现代人格
下载PDF
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奉臻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群体心理 历史学 传统史学 遗嘱 心理层面 心态史学 史学转型 西方史学 弗尔 计量史学
下载PDF
“中国新型现代化”的内涵、维度与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奉臻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38,共4页
"中国新型现代化"可分层为"现代化"、"新型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以传统现代化为参照,长期缺位或发展不充分的心性、生态和政治文明,构成中国新型现代化的主要维度。其主要特点是:在对象上... "中国新型现代化"可分层为"现代化"、"新型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以传统现代化为参照,长期缺位或发展不充分的心性、生态和政治文明,构成中国新型现代化的主要维度。其主要特点是:在对象上"化物"又"化人";在内容上,将现代化视为具有复合性和多向度的集合体;在路径上,致力于现代化各个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结构上,交织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各种因素,并由此带来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互动生成与建构。解读中国新型现代化,不仅有助于理解此概念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也能为制定新型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新型现代化 传统现代化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转型及其怪圈:1961-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中国的技术观——新中国现代化思想个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奉臻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7-70,共4页
1961-1965年是新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段,也是技术观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技术观存在的矛盾性,在克服"左"的同时又保留并发展了"左",使调整时期技术观中的正确因素和错误因素始终交织并存、彼此渗透,在实现... 1961-1965年是新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段,也是技术观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技术观存在的矛盾性,在克服"左"的同时又保留并发展了"左",使调整时期技术观中的正确因素和错误因素始终交织并存、彼此渗透,在实现技术观转型的同时又形成构建过程中的技术观怪圈。这些技术观怪圈中的错误倾向与日后的十年浩劫密切相关,而其中的理性成分则成为改革开放的必要先导,不失为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1年至1965年 经济调整时期 中国现代化 个案分析 技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