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脑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丹
徐婧梅
+1 位作者
廖鸿帆
文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451,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
目的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先将其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mut)组和IDH野生(IDHwt)组,再将IDHmut组分为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IDHmut1p19qdel)组和IDH突变不伴1p19q联合缺失(IDH^mut1p19q^int)组。其中IDHwt组14例、IDH^mut1p19q^int组19例、IDHmut1p19qdel组22例。记录不同分子亚型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最小值、ADC5%、ADC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95%、最大值、众数、峰度、偏度、标准差、不均一性、极差、熵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WHOⅡ、Ⅲ级胶质瘤不同分子亚型的效能。结果IDHmut组的ADC75%(P=0.021)、ADC90%(P=0.015)、ADC95%(P=0.014)、最大值(P=0.035)、标准差(P=0.001)、不均一性(P=0.001)和极差(P=0.009)均低于IDHwt组,而最小值(P=0.031)和峰度(P=0.020)则高于IDH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mut1p19qdel组的平均值(P=0.010)、ADC5%(P=0.016)、ADC10%(P=0.012)、ADC25%(P=0.007)、ADC50%(P=0.005)、ADC75%(P=0.015)及众数(P=0.002)均低于IDH^mut1p19q^int组。不均一性鉴别IDHwt组和IDHmut组的效能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以0.229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3.2%;众数鉴别IDHmut1p19qdel组和IDH^mut1p19q^int组的效能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1448.75×10-6 mm2/s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和90.9%。结论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可以为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分子病理分型
扩散加权成像
直方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道CT表现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婧梅
刘丹
+1 位作者
廖鸿帆
文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消化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确诊为SLE累及消化道患者,均接受CT平扫,其中15例接受增强扫描,记录病变累及消化道的具体部位、肠壁厚度、CT征象及伴随表现。结果SLE累及胃8例,十二指肠2例,...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消化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确诊为SLE累及消化道患者,均接受CT平扫,其中15例接受增强扫描,记录病变累及消化道的具体部位、肠壁厚度、CT征象及伴随表现。结果SLE累及胃8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9例,回肠9例,升结肠9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8例。15例CT表现为肠壁肿胀增厚,12例可见“同心圆征”,11例见“靶征”,肠腔扩张伴积气、积液13例,其中4例肠道假性梗阻;肠系膜“梳征”或“栅栏样”改变11例,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9例。伴随征象包括腹腔及盆腔积液15例,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脾大3例,5例存在泌尿系病变(输尿管炎性狭窄、膀胱壁增厚、双肾或输尿管积水等),肠脂垂炎3例。结论SLE累及消化道典型CT表现为消化道壁及肠系膜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消化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
1
3
作者
廖鸿帆
文明
+2 位作者
张竹
刘丹
徐婧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颈Ⅱ~Ⅳ区的淋巴结源性(2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转移8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颈Ⅱ~Ⅳ区的淋巴结源性(2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转移8例,淋巴瘤7例,淋巴结炎4例)及神经源性(7例,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病变共33例,除了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直接征象外,还重点观察颈动脉间隙血管受压移位的方向。结果:2组病灶的大小(Z=-1.456,P=0.145)、边界(χ2=0.480,P=0.652)、形态(χ2=2.257,P=0.190)、密度(χ2=1.451,P=0.378)、强化方式(χ2=1.188,P=0.664)、强化程度(χ2=5.579,P=0.084)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内移位为26例(100%),神经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外移位6例(85.7%),向内移位1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8,P=0.000)。结论: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可作为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的重要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块
颈动脉间隙血管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
神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脑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丹
徐婧梅
廖鸿帆
文明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45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366)。
文摘
目的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先将其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mut)组和IDH野生(IDHwt)组,再将IDHmut组分为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IDHmut1p19qdel)组和IDH突变不伴1p19q联合缺失(IDH^mut1p19q^int)组。其中IDHwt组14例、IDH^mut1p19q^int组19例、IDHmut1p19qdel组22例。记录不同分子亚型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最小值、ADC5%、ADC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95%、最大值、众数、峰度、偏度、标准差、不均一性、极差、熵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WHOⅡ、Ⅲ级胶质瘤不同分子亚型的效能。结果IDHmut组的ADC75%(P=0.021)、ADC90%(P=0.015)、ADC95%(P=0.014)、最大值(P=0.035)、标准差(P=0.001)、不均一性(P=0.001)和极差(P=0.009)均低于IDHwt组,而最小值(P=0.031)和峰度(P=0.020)则高于IDH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mut1p19qdel组的平均值(P=0.010)、ADC5%(P=0.016)、ADC10%(P=0.012)、ADC25%(P=0.007)、ADC50%(P=0.005)、ADC75%(P=0.015)及众数(P=0.002)均低于IDH^mut1p19q^int组。不均一性鉴别IDHwt组和IDHmut组的效能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以0.229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3.2%;众数鉴别IDHmut1p19qdel组和IDH^mut1p19q^int组的效能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1448.75×10-6 mm2/s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和90.9%。结论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可以为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关键词
胶质瘤
分子病理分型
扩散加权成像
直方图
Keywords
gliomas
molecular pathology typ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histogram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道CT表现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婧梅
刘丹
廖鸿帆
文明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6-104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366)。
文摘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消化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确诊为SLE累及消化道患者,均接受CT平扫,其中15例接受增强扫描,记录病变累及消化道的具体部位、肠壁厚度、CT征象及伴随表现。结果SLE累及胃8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9例,回肠9例,升结肠9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8例。15例CT表现为肠壁肿胀增厚,12例可见“同心圆征”,11例见“靶征”,肠腔扩张伴积气、积液13例,其中4例肠道假性梗阻;肠系膜“梳征”或“栅栏样”改变11例,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9例。伴随征象包括腹腔及盆腔积液15例,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脾大3例,5例存在泌尿系病变(输尿管炎性狭窄、膀胱壁增厚、双肾或输尿管积水等),肠脂垂炎3例。结论SLE累及消化道典型CT表现为消化道壁及肠系膜异常。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消化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lupus erythematosus,systemic
digestive system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593.24 [医药卫生—内科学]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
1
3
作者
廖鸿帆
文明
张竹
刘丹
徐婧梅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0-1413,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颈Ⅱ~Ⅳ区的淋巴结源性(26例,其中淋巴结结核7例,淋巴结转移8例,淋巴瘤7例,淋巴结炎4例)及神经源性(7例,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病变共33例,除了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直接征象外,还重点观察颈动脉间隙血管受压移位的方向。结果:2组病灶的大小(Z=-1.456,P=0.145)、边界(χ2=0.480,P=0.652)、形态(χ2=2.257,P=0.190)、密度(χ2=1.451,P=0.378)、强化方式(χ2=1.188,P=0.664)、强化程度(χ2=5.579,P=0.084)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结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内移位为26例(100%),神经源性病变的颈动脉间隙血管向外移位6例(85.7%),向内移位1例(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38,P=0.000)。结论: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可作为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的重要鉴别指标。
关键词
颈部肿块
颈动脉间隙血管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
神经
Keywords
cervical mass
carotid space vessel
computed tomography
lymph node
nerve
分类号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脑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
刘丹
徐婧梅
廖鸿帆
文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消化道CT表现
徐婧梅
刘丹
廖鸿帆
文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
廖鸿帆
文明
张竹
刘丹
徐婧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