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时期的头等车厢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6期158-158,共1页
-
文摘
1947年.乘坐当时最繁忙的南京至上海火车的头等车厢客人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上海是其经济中心,其背后财政的支持力量有“江浙财团”之称.政府要人经常要奔走于南京、上海之间.大批企业家、文化人、知识分子和学生亦络绎不绝,因此这条线成为当时全中国最热门的交通线.并且这条线上的火车较其它线的火车都要舒适豪华。车上的座位一般分头等、二等、三等车厢。头等车厢座位是软皮沙发,或铺着绒丝的软席.地板上铺着地毯.富丽堂皇,比现在的软座车厢还要宽敞、豪华:二等车厢是商务座位,与今天软座的水平相近.三等车厢则是长条木板做成的靠背椅子,坐这种车厢的多数是民工、学生。
-
关键词
车厢
民国时期
1947年
国民政府
经济中心
江浙财团
知识分子
火车
上海
南京
企业家
文化人
交通线
座位
学生
客人
定都
财政
热门
商务
民工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U469.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台湾出版业者反服贸的真相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出版参考》
2014年第7期25-,共1页
-
文摘
为何有一些资深台湾出版人会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笔者认为,真正原因是过去十年,台湾出版业进军大陆,普遍遭到挫败,而且被大陆出版业在质和量上不断超越.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既然发展不起来,自然害怕大陆出版业者反过来进入台湾市场,到时台湾出版业者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这点颇值得探讨,笔者对大陆出版业的腾飞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笔者认识了一些大陆朋友,如今都在大陆出版界雄据一方,以今天人文科学出版最夯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为例,前一阵子她还跟笔者说:“十年前我到台湾还是抱着学习的心理,现在觉得台湾没什么好学的,反而是他们要来跟我们学习.”“以前台湾出版业都是端着架子来大陆的……”
-
关键词
出版
台湾
大陆市场
-
分类号
G239.27
[文化科学]
-
-
题名台湾排湾族的盛装男女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7期160-160,共1页
-
文摘
排湾族是台湾原住民中的第三大族.主要生活在台湾中央山脉南段的山谷中.具有山居民族的传统.基本生计以山地旱田农业为主.渔猎及采集为副。排湾族是一个非常重视艺术的民族.在原住民的盛会中.服装最华丽的人一般都是排湾族人。除了服装之外,排湾族对艺术的重视还表现在传统的陶壶雕塑和梁柱木雕上。排湾族崇拜百步蛇.雕刻作品中最常见到就是百步蛇图案。而青铜刀、琉璃珠和陶壶则是排湾族最骄傲的三大代表物。排湾族的贵族不仅享有经济上的特权.还享有艺术上的特权。
-
关键词
台湾省
排湾族
民族服饰
中国
艺术形式
经济特权
艺术特权
-
分类号
K892.458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延安典型”吴满有被俘以后
- 4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共产党员》
2009年第4期46-46,共1页
-
文摘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
-
关键词
延安
边区政府
农村政策
大生产运动
经济封锁
自给自足
横山县
国民党
-
分类号
K26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1945年:南京受降前后
- 5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晚霞》
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
-
文摘
那举世瞩目的一刻终于降临,冷欣写道:“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三九良辰。真是举国兴奋。薄海腾欢。我革命军人最感光辉.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抗战史中最末最大的一页。接受中国战区包括台湾、澎湖和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所有日军投降,由日本冈村宁次大将签字的仪式。于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旧址。今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举行。在国父革命首次于广州起义的纪念日,于作育革命军人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益具特殊意义。”
-
关键词
南京
中国陆军
革命军人
中央军校
冈村宁次
广州起义
军官学校
司令部
纪念
-
分类号
E271
[军事—军事理论]
F249.25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曾泊黄河万里船
- 6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9期158-158,共1页
-
文摘
黄河为中国的东西航行提供了通道,却同时成了南北交通的天堑,为了过河,人们在南北大道的路口设置了众多的渡口,黄河通过这些渡口与南北各地发生了联系。渡口同时成了黄河上下航行的码头,因此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地方为“水旱码头”或“水陆码头”。
-
关键词
黄河
万里
南北
渡口
码头
航行
-
分类号
U656.1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广州的小吃摊
- 7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4期158-158,共1页
-
文摘
民国时候,广州街头的一个小吃摊。“小吃”是中国人特有的快餐文化,它所折射出的是各地独有的地域文化。
-
关键词
广州市
小吃摊
快餐文化
饮食文化
地域文化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G127.65
[文化科学]
-
-
题名救济院育婴所
- 8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5期158-158,共1页
-
文摘
1935年,南京市立救济院育婴所的幼儿。因为贫穷,一些父母无力养育幼儿,只能将孩子送来救济院,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得到悉心照顾。救济院等很多慈善机构都是社会救济制度的产物。
-
关键词
社会救济制度
1935年
慈善机构
南京市
幼儿
-
分类号
D63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13.7
[经济管理]
-
-
题名手拿大刀的抗日慰问团
- 9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8期158-158,共1页
-
文摘
在1933年3月抗战期间,华北妇女界代表来到喜峰口前线慰劳捍卫国土的二十九军官兵,图为四名妇女拿着战士的大刀合影。大刀是传统中国兵器,对照妇女的传统服饰.站在屋宇之前,充满民族色彩。
-
关键词
抗日慰问团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民族色彩
后勤支援队伍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鞭炮·春节·中国
- 10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2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上个世纪30年代.南京春节期间贩卖鞭炮的小贩。对中国人来说,鞭炮是正月里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每个中国人的春节记忆里都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
关键词
中国人
鞭炮
春节期间
南京
年代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米食为天
- 11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3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1930年代,南京私人米店外的米糕小贩卖.
唐宋以来,江南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的中心地区,稻米已是人们的主食.经过千百年发展,江南的稻食品类多样,千变万化.仅一个米糕,就品类颜色不同,形制不一."方头糕"大径尺而形方;"糕元宝"形状如元宝,又有大元宝、小元宝、金元宝(加黄糖)、银元宝(添白糖)之别;"条头糕"形狭而长:"条半糕"则又稍阔:还有"黄松糕"、"枣子糕"、"百果糕"、"玫瑰猪油糕"等等.每到腊月,江南人家或雇糕工至家磨粉自蒸,或买诸肆市.因此,各糕肆门市如云.
-
关键词
稻米
方头糕
糕元宝
米糕
-
分类号
TS97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街头快照
- 12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
文摘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沈阳街头,师傅利用街边一角挂上黑色布帘作为背景.给人拍摄照片可供证照使用.相当于今日的快照。
-
关键词
照相机
中国
摄影师
生活方式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清朝官员的赋闲生活
- 13
-
-
作者
徐宗懋
-
机构
战地记者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6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民国初年,北京一位清朝官员在自家院子里,和妻儿一起过着悠闲的日子。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统治体系完全瓦解。
-
关键词
清朝官员
赋闲生活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
-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冰糖葫芦传奇
- 14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9期139-139,共1页
-
文摘
冰糖葫芦多由红色山楂串成,味道甜美,是北方孩子冬天的美食。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时常能看到串得长长的、被果子压弯了竹签的冰糖葫芦。据说冰糖葫芦的来历跟南宋的一位皇帝宋光宗有关。宋光宗在位期间。
-
关键词
冰糖葫芦
中国
饮食文化
民俗文化
-
分类号
K892.25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街头杂耍人
- 15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8期144-144,共1页
-
文摘
上世纪30年代,华北一家市集上,一个走江湖的小型杂技团在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杂技才被称为艺术.旧社会,杂技被叫做″杂耍″,是马戏、耍把戏、玩魔术的总称.那时候它不过是穷人讨饭的一种工具,如同乞丐的打狗棍.
-
关键词
杂技
中国
民间艺术
民族文化
-
分类号
J828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珍藏的谷仓
- 16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10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历史上,蒙古地区鲜有农耕。康熙年间,开始发展种植业。清中叶以来,由于汉人的进入,农耕向牧区扩展。光绪年间,清政府在河套一带推行“开放蒙荒”、“移民实边“政策。
-
关键词
谷仓
内蒙古
农牧经济
农业生产
-
分类号
F327.2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体育明星架势
- 17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11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1933年的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东北田径选手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1的成绩缔造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全国纪录。比赛结束后.政府新闻部门专门拍摄了新闻片.让记者采访刘长春,颇有体育明星的架势。
-
关键词
体育运动员
刘长春
中国
体育比赛
-
分类号
G812.9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高跷"仪仗队"
- 18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
文摘
上世纪30年代,西安庙会活动中的传统踩高跷。这项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各种庙会活动均可见。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
-
关键词
高跷
民族文化
舞蹈者
民间艺术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小小民间戏班
- 19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7期142-142,共1页
-
文摘
上个世纪30年代,华北一个小型的戏曲班。
在当时,很多这种小型的戏曲班子在各地行走江湖,卖艺谋生。这种戏班里多数是孩子。这些孩子通常都是孤儿,或来自清贫人家。这等小队伍自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小型庙会占上一席之地,或到酒楼讨赏。
-
关键词
戏曲班
路头戏
民间演艺
中国戏曲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好莱坞:时代美的象征与变化
- 20
-
-
作者
徐宗懋
-
出处
《重庆与世界》
2003年第3期74-75,共2页
-
文摘
好莱坞在时代的流水线上不断制造偶像,穿越时间,也跨过空间好莱坞是20世纪人类主流审美标准的王中之王,虽然有欧洲、亚洲等电影大国竭力抗衡,好莱坞至今仍呈霸主之势。也由于电影综合了表演、音乐、美术、服装、特技、剧作等艺术形式,最具有制造美的梦幻的能力,在声光设备一流的戏院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冲破语言的藩篱,编织了共同的梦想。尤其是青年男女,他们迷恋着银幕上的角色,希望自己具有一样的魅力。
-
关键词
好莱坞
人类
美国
俊男美女
-
分类号
F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