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1例
1
作者 陈宁 徐定婷 +3 位作者 田珂 张国艳 王智峰 刘玉兰 《胃肠病学》 2010年第9期574-575,共2页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7年,三系减少3年,腹痛2年"于2009年9月20日拟"克罗恩病(CD)"入院.患者1993年4月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脓血便,4~5次/d,无腹痛、里急后重,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结肠镜榆查示:直...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7年,三系减少3年,腹痛2年"于2009年9月20日拟"克罗恩病(CD)"入院.患者1993年4月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脓血便,4~5次/d,无腹痛、里急后重,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结肠镜榆查示:直肠、乙状结肠糜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性大",未予正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曾红萍 徐定婷 《健康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糖耐量异常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70)。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糖耐量异常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70)。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二甲双胍1500mg/d,对照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d,均治疗24周。结果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组患者BMI、ALT、FPG、insulin、HOMA-IR、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糖耐量异常NAFLD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肝酶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二甲双胍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3
作者 余乔 骆家凯 +11 位作者 王玉婷 王小英 徐定婷 张晗芸 吕敏芳 马燕 厉书岩 黄晓旭 陈妙研 廖秀军 徐栋 陈焰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完成VDZ(22±8)周治疗达到应答或缓解,并继续随访至(5... 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完成VDZ(22±8)周治疗达到应答或缓解,并继续随访至(54±8)周的84例UC患者,根据使用VDZ随访至(54±8)周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VDZ缩短注射间隔的优化治疗者归入无效组。记录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用药史和内镜影像学资料等,利用临床改良Mayo评分、Mayo内镜评分等评估UC疾病活动度,同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评估VDZ治疗达(54±8)周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临床缓解的因素。结果纳入随访至(54±8)周的84例UC患者,其中47例(55.95%)达到临床缓解为有效组,37例(44.05%)患者未达到临床缓解为无效组。有效组内镜缓解率为68.09%(32/47),黏膜愈合率是36.17%(17/47)。总体上,2.38%患者出现关节痛,3.57%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1例患者在维持治疗期间感染新冠肺炎后并发白血病死亡。结论VDZ在持续治疗UC患者并维持临床和内镜缓解方面具有一定疗效,总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真实世界 维持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克罗恩病合并再喂养综合征和淋巴结结核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乔 金丹 +9 位作者 王宇芳 黄晓旭 徐定婷 沈可人 施梦佳 王玉婷 许晶虹 吕敏芳 廖秀军 陈焰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营养不良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生率很高,重度营养不良一旦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有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患者,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出现再喂养综合征,同时合并淋巴结结核,经过消化内科、... 营养不良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生率很高,重度营养不良一旦出现再喂养综合征,有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患者,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出现再喂养综合征,同时合并淋巴结结核,经过消化内科、营养科、大肠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讨论、诊断和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再喂养综合征 结核 淋巴结 营养不良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血磷 多学科团队
原文传递
不同症状评估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定婷 冯桂建 +1 位作者 赵丽莉 刘玉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比较反流性疾病问卷的不同评价方式,评价问卷价值。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300例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胃镜及动态食管pH监测,比较常用问卷积分、蒙特利尔定义及各症状频率×程度评分之和的... 目的比较反流性疾病问卷的不同评价方式,评价问卷价值。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300例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胃镜及动态食管pH监测,比较常用问卷积分、蒙特利尔定义及各症状频率×程度评分之和的差异。结果 (1)"蒙特利尔定义"诊断GERD敏感度最高(67.4%),"各症状频率×程度积分之和"特异度最高(61.2%),取"RDQ总分≥14分"时,Youden指数最大。经Kappa检验,3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以"RDQ≥12分"为阳性标准,食管炎阴性预测值为75.4%;阳性患者总反流次数、餐后反流次数、餐后长反流次数、pH<4总时间及立位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及反流面积指数增加(P<0.05);RDQ总分与总反流及餐后反流次数、立位pH<4时间百分比及反流面积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问卷评价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问卷对反流性食管炎阴性预测意义较大,问卷总分与pH监测指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疾病问卷 蒙特利尔定义
原文传递
胆总管结石诊断方法的对比与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定婷 王智峰 +1 位作者 何晋德 朱元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1期I0007-I000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 目的评价超声、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ERCP的患者256例,选取同时行超声、CT、MRCP检查的107例,以ERCP为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经ERCP诊断为结石,且行MRCP检查的80例,按结石大小(<0.5cm、0.5~1.0cm、>1.0cm)分析MRCP诊断率。结果超声、CT、MRCP结果分别与ERCP结果行Kappa检验,P值分别为0.279、0.693、0.744,超声、CT、MRCP的敏感度分别为40.84%、82.19%、87.67%,特异度分别为96.88%、93.75%、90.63%。另外,分析不同大小的结石MRCP的诊断率为75.00%、94.44%、92.86%,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胆总管结石时,MRCP与ERCP两者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不受结石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定婷 林赛争 +1 位作者 陈佳敏 陈焰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7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坏疽性脓皮病是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之一。本例患者在病程中先后两次(包括妊娠期间一次)坏疽性脓皮病发作,其诊治经过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认识和治疗作为肠外表现的坏疽性脓皮病。
关键词 结肠炎 泼尼松 医院 皮肤 直肠 坏疽 性脓皮 溃疡性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蒋绚 袁一平 +2 位作者 徐定婷 张葆 刘玉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2886-2890,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院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之间的原发结直肠癌病例共1798例,采用系统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05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住院病历并收集病例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就诊模式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院日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之间的原发结直肠癌病例共1798例,采用系统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05例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住院病历并收集病例的一般情况、肿瘤部位、TNM分期等;收集其他信息包括:(1)结直肠癌的首诊方式;(2)诊断时间: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或高度疑诊结直肠癌的时间,包括患者费时(患者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和医院费时(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两部分;(3)诊断延迟情况:按诊断时间31—60d、61~90d、91~150d、〉150d考虑为不同程度的诊断延迟,并分析患者因素、医院因素所起的作用;(4)结直肠癌误诊率:误诊是指结直肠癌患者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并接受相应治疗时间〉30d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67.2%(270/402)的患者以结肠镜首次确诊结直肠癌,17.4%(70/402)的患者以CT或B超首诊。结直肠癌的诊断时问中位数为90d(第25%位40d,第75%位210d),其中患者费时及医院费时中位数分别为30和10d。结直肠癌总误诊率为27.9%(112/401),右半结肠(39.7%,48/121)相对左半结肠(22.9%,63/275)误诊率高(x^2=11.7,P=0.00)。结直肠癌延迟诊治率(〉30d)为77.7%(313/403),患者因素占50.8%(156/307),医院因素占29.0%(89/307),同时存在两种因素者20.2%(62/307);早期及晚期肿瘤诊断时间,包括患者费时和医院费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断时间31—60d、61—90d、91~150d、〉150d各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结直肠癌诊断时问中位数为90d。诊断延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普遍存在,诊断延迟不是造成肿瘤晚期发现和预后的不良核心因素,它受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综合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分期 首诊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