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虫嗪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宝云 肖利锋 +2 位作者 吴青君 张友军 朱国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5,共2页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生物活性高,为毒死蜱的269.09倍.田间喷雾对黄瓜上烟粉虱成虫有优良的防效,药后第3天的防效为95.39%,持效期10 d以上.用该制剂防治烟粉虱田间喷雾以5000~6 00...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生物活性高,为毒死蜱的269.09倍.田间喷雾对黄瓜上烟粉虱成虫有优良的防效,药后第3天的防效为95.39%,持效期10 d以上.用该制剂防治烟粉虱田间喷雾以5000~6 000倍稀释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成虫 噻虫嗪 防效 田间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 黄瓜 制剂 生物活性 稀释液
下载PDF
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对菜豆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宝云 常晓丽 +2 位作者 王然 朱国仁 张友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1-54,共4页
2007~2008年田间试验表明,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SP)有效成分用量75.0、112.5和150.0g.hm-2,药后3~10d对菜豆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分别为85.34%~88.02%、91.00%~92.01%和92.59%~95.06%。对照药剂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用量150... 2007~2008年田间试验表明,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SP)有效成分用量75.0、112.5和150.0g.hm-2,药后3~10d对菜豆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分别为85.34%~88.02%、91.00%~92.01%和92.59%~95.06%。对照药剂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用量150.0g.hm-2,药后3~10d的防效为90.01%~93.71%。50%灭蝇胺SP有效成分用量75.0g.hm-2处理药后3、7、10d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而112.5、150.0g.hm-2处理药后3、7、10d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差异均不显著。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与8a和4a前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灭蝇胺对美洲斑潜蝇北京种群的敏感性和防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蝇胺 菜豆 美洲斑潜蝇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宝云 张友军 +1 位作者 朱国仁 剧正理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9年第3期20-21,共2页
利用一龄若虫浸渍法测定了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四季青种群的毒力,发现白粉虱对噻嗪酮、阿维菌素极其敏感,对吡虫啉和联苯菊酯次之,而对马拉硫磷和DDVP不敏感。
关键词 杀虫剂 温室白粉虱 毒力
下载PDF
我国禁止使用农药商品名称的新规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宝云 王少丽 朱国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商品名称 农药 农业生产资料 生态环境安全 农民增收 植物保护 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贸易
下载PDF
发动机扭矩与转速关系经验公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宝云 陈民鉴 《车辆与动力技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11,共5页
在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扭矩与转速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分析、改进,提出了新的经验公式.由这一经验公式所计算的数值,在最大扭矩与最大功率点之间,可与实验数据拟合得很好.与原经验曲线相比,新经验曲线与... 在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扭矩与转速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分析、改进,提出了新的经验公式.由这一经验公式所计算的数值,在最大扭矩与最大功率点之间,可与实验数据拟合得很好.与原经验曲线相比,新经验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离差可下降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外特性曲线 扭距与转速
下载PDF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被引量:104
6
作者 褚栋 张友军 +3 位作者 丛斌 徐宝云 吴青君 朱国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5,共10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并具有多种生物型。本文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对国内外12个地理种群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北京海淀、河南郑...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并具有多种生物型。本文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对国内外12个地理种群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自北京海淀、河南郑州、山东枣庄、江苏南京、上海闵行、海南海口等地的烟粉虱与来自美国California州、Texas州、Arizona州以及以色列的B型烟粉虱的同源性达到99.8%~100%,由此可见目前在中国广大地区暴发成灾的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而采自云南省昆明地区一品红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与来自摩洛哥和西班牙的Q型烟粉虱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该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这也是首次报道Q型烟粉虱入侵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型 地理种群 暴发成灾 一品红 同源性 寄主植物 基因序列分析 DNA 首次
下载PDF
云南Q型烟粉虱种群的鉴定 被引量:70
7
作者 褚栋 张友军 +2 位作者 丛斌 徐宝云 吴青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利用mtDNACOⅠ基因片段作标记,对采自云南昆明一品红上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种群生物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种群COⅠ基因片段(501bp)与摩洛哥Q型、西班牙Q型烟粉虱的相应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与2种Q型烟粉虱的CO... 利用mtDNACOⅠ基因片段作标记,对采自云南昆明一品红上的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种群生物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种群COⅠ基因片段(501bp)与摩洛哥Q型、西班牙Q型烟粉虱的相应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与2种Q型烟粉虱的COⅠ基因仅分别相差3个和4个碱基,同源性分别达到994%和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一品红 种群 生物型 同源性 基因片段 鉴定 碱基序列 CO DNA
下载PDF
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的生物适合度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2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 (ABM- R)与相对敏感种群 (ABM- 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 ABM- 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 ABM- S种群 ,ABM- 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 0 .139,是 ABM- S种群的 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 AB...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 (ABM- R)与相对敏感种群 (ABM- 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 ABM- 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 ABM- S种群 ,ABM- 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 0 .139,是 ABM- S种群的 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 ABM- S种群的1.4 9倍。建立了 ABM- S和 ABM- R种群的生命表 ,并对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生物适合度 抗性治理 蔬菜 敏感种群 杀虫剂 抗性种群
下载PDF
西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蓝色粘板的田间效果评价 被引量:82
9
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2 位作者 张友军 张治军 朱国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05,共3页
从18种颜色中筛选出对西花蓟马诱集效果最好的海蓝色,波长为438.2-506.6nm。并将其研制成为诱虫板商品,田间使用效果优于黄板和国外产蓝板,可用于西花蓟马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关键词 西花蓟马 颜色 趋性 蓝板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治军 张友军 +2 位作者 徐宝云 朱国仁 吴青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8-1177,共10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温度是决定蓟马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为明确温度对西花蓟马种群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西花蓟马在15℃,20℃,25℃,30℃和35℃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以20℃条件下的存活率最高,为62.8%。西花蓟马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近30d;而在30℃下,西花蓟马完成发育仅需10d左右。西花蓟马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平均寿命为36d,最长寿命达60d;在30℃下,西花蓟马的平均寿命为10d。西花蓟马在15℃,20℃和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7.70,32.56,37.80头1龄若虫/雌,但显著高于30℃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9.36头1龄若虫/雌)。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0.10和0.178d-1,而在15℃下分别仅为18.67和0.096d-1。据此得出,20~25℃是最适宜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西花蓟马种群增长。西花蓟马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4℃,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08.0日·度。不考虑其他阻碍生长发育因素的情况下,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年发生代数分别为24~26,16~18,13~14和1~4代,西南地区昆明与丽江分别为13~15和8~10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温度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种群增长 年发生代数
下载PDF
表皮穿透和GABA_A受体不敏感性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2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用氚标记阿维菌素点滴处理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幼虫 ,结果显示 ,在 5~ 36 0min内的 7个不同处理时间 ,ABM R种群的平均表皮穿透量比ABM S种群少 1 5倍 ,处理 2 4h后 ,ABM R种群仍有 45 9%的3 H 阿维菌素滞... 用氚标记阿维菌素点滴处理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幼虫 ,结果显示 ,在 5~ 36 0min内的 7个不同处理时间 ,ABM R种群的平均表皮穿透量比ABM S种群少 1 5倍 ,处理 2 4h后 ,ABM R种群仍有 45 9%的3 H 阿维菌素滞留于体表 ,而ABM S种群却有 98 4%的药剂穿透表皮。放射配体结合分析表明 ,GABAA 受体结合性质的改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另一抗性机制 ,ABM S种群 (Kd=10 936 8± 0 4374nmol L)和ABM R种群 (Kd=9 832 8± 0 3933nmol L)的受体亲和力无显著差异 ,但抗性种群的最大结合量 (Bmax =71 2 842± 4 9910fmol mg蛋白 )比敏感种群 (Bmax =112 0 2 5 5± 7 8418fmol mg蛋白 )降低 6 3 6 % ,即抗性是受体数目的减少而非结构上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表皮穿透作用 GABAA 受体
下载PDF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 被引量:259
12
作者 张友军 吴青君 +1 位作者 徐宝云 朱国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59,共2页
近年来,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其中北京市郊大棚辣椒每朵花上有蓟马成、若虫100头以上,平均每株辣椒叶和花上蓟马总数达数千头,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 近年来,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突然严重发生,并造成明显危害.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其中北京市郊大棚辣椒每朵花上有蓟马成、若虫100头以上,平均每株辣椒叶和花上蓟马总数达数千头,用锉吸式口器穿刺,锉伤花、叶组织吸食汁液,受害轻的影响植株生长、开花,重的植株生长停滞,矮小枯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 西花蓟马 北京 发生危害
下载PDF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92
13
作者 吴青君 张友军 +1 位作者 徐宝云 朱国仁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4,F002,共5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最早发生于北美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园艺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早在1996年,西花蓟马就被我国农业部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潜在的危险性害虫,2003年夏季西花蓟马在北京部分保护地首次发现。该...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最早发生于北美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园艺作物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早在1996年,西花蓟马就被我国农业部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潜在的危险性害虫,2003年夏季西花蓟马在北京部分保护地首次发现。该文从分布及危害、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4个方面对该害虫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害虫 西花蓟马 生物学特性 危害 防治 园艺害虫 寄主植物
下载PDF
小菜蛾对Bt毒素Cry1Ac和Bt制剂抗性的选育及其抗性种群的生物学适应性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杨峰山 吴青君 +3 位作者 徐宝云 曹丽波 朱国仁 张友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用Bt制剂和Bt毒素Cry1Ac分别对源自深圳田间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获得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4.36、38.1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_R30和DBM.Bt_R46。对这2个抗性种群及其敏感种群(DBM.Bt_S)的生长发育、存活及... 用Bt制剂和Bt毒素Cry1Ac分别对源自深圳田间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获得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4.36、38.1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_R30和DBM.Bt_R46。对这2个抗性种群及其敏感种群(DBM.Bt_S)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特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与比较,并以甘蓝为饲喂材料构建了2个抗性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DBM.1Ac_R30和DBM.Bt_R46种群较DBM.Bt_S种群的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幼虫发育历期延长,雌雄比显著降低,雌成虫数量、寿命减少。DBM.1Ac_R30和DBM.Bt_R46种群相对于DBM.Bt_S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5和0.65,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BT制剂 Bt毒素Cry1Ac 抗性选育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解毒酶系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吴青君 张文吉 +2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28,共6页
对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的羧酸酯酶 (Car E)、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和多功能氧化酶 (MFO) O-脱甲基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除 1~ 2龄外 ,ABM- R种群的 Car E活力显著高于 ABM- S种群 ,显著性随幼虫... 对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的羧酸酯酶 (Car E)、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和多功能氧化酶 (MFO) O-脱甲基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除 1~ 2龄外 ,ABM- R种群的 Car E活力显著高于 ABM- S种群 ,显著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ABM- R种群 4龄末期幼虫的 Car E比活力为 ABM- S种群的 2 .2 5倍。动力学研究表明 ,可能是低龄幼虫中酶分子的变构起主要作用 ,而随着虫龄增长 ,酶分子数量的增加对抗性的作用逐渐增大。从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得出 ,ABM- R种群的 E7、E13和 E15同工酶活力显著提高是导致 ABM- R种群酯酶活力提高的主要原因。ABM- S和 ABM- R种群 GST的活力差异在1~ 2龄期最大 ,为 2 .0 9倍 ,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 ,4龄幼虫期的 GST无种群差异。未检测到多功能氧化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药性 解毒酶系
下载PDF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王光峰 张友军 +3 位作者 柏连阳 吴青君 徐宝云 朱国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0-46,共7页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 Sp 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 (PPO)和羧酸酯酶(Car 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 ,对三龄幼虫的 L C50 值为 0 .80 mg/ L。离体条件下 ,1.0× 10 -3~ 0 .5 mg/ L多杀...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 Sp 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 (PPO)和羧酸酯酶(Car 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 ,对三龄幼虫的 L C50 值为 0 .80 mg/ L。离体条件下 ,1.0× 10 -3~ 0 .5 mg/ L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率超过 5 0 % ,且表现为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增强的趋势。活体条件下 ,0 .1~ 0 .8mg/ L多杀菌素在处理的早期诱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 ,但 12 h后却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1.0× 10 -3~ 1.0 mg/ L多杀菌素在离体条件下对羧酸酯酶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甜菜夜蛾 多酚氧化酶 羧酸酯酶
下载PDF
不同生物型烟粉虱体内Wolbachia共生菌的检测及其系统树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褚栋 丛斌 +3 位作者 张友军 徐宝云 吴青君 朱国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5,共8页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一类共生细菌,它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olbachia与许多外来生物的成功入侵相关。本文利用长PCR的方法特异扩增了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共24个种群)体内Wolbachia的wsp基...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一类共生细菌,它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宿主的生殖方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olbachia与许多外来生物的成功入侵相关。本文利用长PCR的方法特异扩增了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共24个种群)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结果发现B型和Q型烟粉虱入侵种群体内均未检测到Wolbachia,而在非B/Q型的浙江种群和肯尼亚种群体内检测到了Wolbachia。对该wsp基因进行测序并和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浙江烟粉虱种群的Wolbachia属于B组Con/Rug亚种群,而肯尼亚种群属于B组Btab1亚种群。Wolbachia的存在与否可能与烟粉虱的成功入侵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烟粉虱 WOLBACHIA 共生菌 检测 系统树 生物入侵 支序分析 害虫
下载PDF
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尹显慧 吴青君 +2 位作者 李学锋 张友军 徐宝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以浸叶法分别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种群(SS)和亚致死选育种群[Sub-SS,即用亚致死浓度(LC25)连续处理5代后的种群]的3龄幼虫,分别测定饲喂处理6、12、24、48和72h后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 采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以浸叶法分别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种群(SS)和亚致死选育种群[Sub-SS,即用亚致死浓度(LC25)连续处理5代后的种群]的3龄幼虫,分别测定饲喂处理6、12、24、48和72h后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分析了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SS种群小菜蛾CarE的活性在不同时间段波动较大,经多杀菌素处理后,开始时段比活力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比活力逐渐被抑制,Sub-SS种群的GarE活力高于SS种群;多杀菌素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亚致死浓度处理后GSTs比活力呈上升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连续处理5代后,该酶活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亚致死浓度 多杀菌素 解毒酶系
下载PDF
多杀菌素对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友军 王光锋 +4 位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柏连阳 朱国仁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8,共8页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的1/6和1/2.5。随虫龄的增加,甜菜夜蛾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3龄、4龄幼虫的敏感性仅为2龄幼虫的1/9和1/16,且增效剂氧化胡椒基丁醚(PBO)与磷酸三苯酯(TPP)表皮点滴处理不表现增效作用。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蛹重以及蛹的羽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亚致死剂量处理3龄幼虫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主要保护酶系的活性在处理后0~24h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保护酶系与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茵素 甜菜夜蛾 毒力测定 保护酶系
下载PDF
在北京和河北局部地区Q型烟粉虱取代了B型烟粉虱 被引量:27
20
作者 潘慧鹏 戈大庆 +4 位作者 王少丽 吴青君 徐宝云 谢文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共5页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生物型和Q生物型mtDNA COⅠ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及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通用引物,对2009年采自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河北廊坊市的蔬菜所3个基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同时以本...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生物型和Q生物型mtDNA COⅠ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及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通用引物,对2009年采自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河北廊坊市的蔬菜所3个基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同时以本实验室在温室内长期饲养的B型烟粉虱种群作为对照。结果表明,2009年在3个地区所采集的烟粉虱全部为Q型,而在2004年这3个基地发生为害的烟粉虱全部为B型,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取代了B型烟粉虱在这些地区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B生物型 Q生物型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取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