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寅平腹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川 徐寅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5期103-104,共2页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表现[1],青春期多发,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向低龄和高龄发展的趋势。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徐寅平主任医师为北京市平谷区中...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表现[1],青春期多发,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向低龄和高龄发展的趋势。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徐寅平主任医师为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脑病针灸科主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头痛、失眠、郁证、脾胃病、皮肤病等内科病症及疑难杂症,徐寅平尤其擅长腹针治疗痤疮,她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从脏腑经络理论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应用腹针特色疗法治疗痤疮有显著效果,笔者跟师学习,深感其经验丰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腹针 名医经验 中医针刺
下载PDF
徐寅平经络脏腑辨证治疗痤疮临床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申斌 于川 徐寅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9期34-35,共2页
从中医经络循行联合脏腑分属理论并附以临床验案,介绍了徐寅平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痤疮的经验,即痤疮一病,乃脏腑功能失常而内生火、热、痰、湿、瘀诸邪气,进而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痤疮常常发生于颜面的不同部位,据此可推知不同脏... 从中医经络循行联合脏腑分属理论并附以临床验案,介绍了徐寅平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痤疮的经验,即痤疮一病,乃脏腑功能失常而内生火、热、痰、湿、瘀诸邪气,进而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痤疮常常发生于颜面的不同部位,据此可推知不同脏腑经络的正邪进退、虚实变化。根据痤疮分布部位及所对应的脏腑、经络,结合全身症状,以腹针为主要手段,配合体针治疗,疗效显著,特色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经络脏腑辨证 腹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API579准则的含点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寅平 段庆全 张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8-752,共5页
为了更加比较准确地评价含点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从而科学合理地维护管道并提高管道的利用率,比较了几种评价点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的方法,得出API579的评价方法更适合用于点腐蚀缺陷管道评价的结论。以API准则为理论依据,对含有点腐蚀... 为了更加比较准确地评价含点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从而科学合理地维护管道并提高管道的利用率,比较了几种评价点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的方法,得出API579的评价方法更适合用于点腐蚀缺陷管道评价的结论。以API准则为理论依据,对含有点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进行了3个等级的评价,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在给定的点腐蚀缺陷下管道最大安全运行压力值,该压力值反映了含点腐蚀缺陷管道的承压能力,证明了API579标准评价含点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剩余强度 API579准则 点蚀
下载PDF
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推广验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任毅 张勇 +3 位作者 谢春荣 徐寅平 李长聪 邹忆怀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对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进行推广验证研究。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验证研究,依据规范对北京三家基层医疗单位的69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为期12周治疗后,分别通过方案遵从率问卷调查、病情问卷调查、患者自我结局评价和不良事件记录来... 目的对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进行推广验证研究。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验证研究,依据规范对北京三家基层医疗单位的69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为期12周治疗后,分别通过方案遵从率问卷调查、病情问卷调查、患者自我结局评价和不良事件记录来评价规范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适宜性结果显示,91.3%的患者对医生诊治疗法和管理规范的遵从率达到70%;有效性结果显示,92.8%的患者总体病情得到改善;81.2%的患者头痛频次有所降低,82.6%的患者头痛程度得到改善,82.6%的患者认为自己病情处于好转水平。安全性结果显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结论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辨治规范 开放性临床验证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50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寅平 于川 申斌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平谷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北京市平谷区50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并观察性别、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500例患者中单一体... 目的探讨北京市平谷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北京市平谷区50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并观察性别、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500例患者中单一体质者253例(50.6%),复合体质者247例(49.4%)。单一体质者,以痰湿质为最多(35.2%),其次为气虚质(19.0%)、阳虚质(15.8%)、湿热质(11.1%)、阴虚质(5.9%)、血瘀质(5.5%)、平和质(3.9%)、气郁质(3.2%)及特禀质(0.4%);复合体质者,以痰湿质为最多(62.3%),其次为血瘀质(41.7%)、气虚质(40.0%)、阳虚质(32.3%)、气郁质(27.9%)、湿热质(25.5%)、阴虚质(17.8%)及特禀质(3.2%)。不同性别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饮食肥甘厚味、吸烟、饮酒的生活习惯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体质分布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失衡关系密切。了解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对"未病先防""病后防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中医体质 平谷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化痰活血复原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0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寅平 《北京中医》 2004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复原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6 0例 ,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 ,并对有关的观察项目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复原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6 0例 ,对照组 6 0例 ,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 ,并对有关的观察项目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8.33%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化痰活血复原汤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化痰活血 急性缺血性中风 对照组 总有效率 临床观察 常规治疗 目的观 结论 复原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寅平 《北京中医》 2007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中脏腑,辨证属风火上扰、痰热内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4周后分别...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风-中脏腑,辨证属风火上扰、痰热内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志、肢体运动功能,合并症以及意识恢复、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用中医药治疗重症脑出血,可以加速意识的恢复、血肿的吸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出血 中风 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寅平 《北京中医》 1997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中医药疗法 急性期 辨证分型
下载PDF
中药药氧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增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申斌 于川 +1 位作者 徐寅平 邹忆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增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低流量氧气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药氧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增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低流量氧气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药氧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风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进行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SSTCM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治疗后SST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9%(30/39),对照组为60.0%(2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中药药氧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氧疗法 脑梗死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加味散偏汤颗粒剂治疗偏头痛肝郁血瘀型60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申斌 于川 +4 位作者 王磊 刘福奇 徐寅平 邹忆怀 王玉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偏头痛临床常见的肝郁血瘀证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列入统计115例。两组在偏头痛健康教育...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偏头痛临床常见的肝郁血瘀证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列入统计115例。两组在偏头痛健康教育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对照组服用西比灵胶囊;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1次。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天数、偏头痛积分、使用止痛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在缓解头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天数、降低偏头痛积分、减少止痛药使用上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散偏汤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47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申斌 于川 +3 位作者 王磊 刘福奇 徐寅平 邹忆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列入统计9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列入统计9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星蒌承气汤灌肠,对照组采用甘油灌肠剂灌肠。疗程均为(5±2)天,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后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7天、14天的NIHSS评分、痰热腑实证候积分、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药灌肠法可通过通腑气、化痰热缓解病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急性脑梗死 痰热腑实 中医药疗法 中风
下载PDF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10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惠杰 徐寅平 +1 位作者 顾兆一 肖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6-618,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分别采用星蒌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星蒌承气汤加减口服和开塞露灌肠进行比较研...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5例,分别采用星蒌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星蒌承气汤加减口服和开塞露灌肠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疗效并进行NIHSS评分、巴氏指数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入院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1组总有效率85.7%,对照2组总有效率68.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l)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急性期 痰热腑实证 化痰通腑法 灌肠 星蒌承气汤
下载PDF
揿针配合中药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磊 徐寅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中药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中药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NIHS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NIHSS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配合中药为主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揿针 失眠症 皮内针疗法 肝郁脾虚 中风 中风并发症 针药并用
下载PDF
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斌 于川 +2 位作者 刘福奇 徐寅平 邹忆怀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3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药氧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 目的:观察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药氧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Epworth思睡量表(ES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氧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失眠 中药药氧疗法 艾司唑仑片
下载PDF
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磊 徐寅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96-599,共4页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的同时予口服逍遥散加减方及揿针治疗。结...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的同时予口服逍遥散加减方及揿针治疗。结果治疗后睡眠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SQI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揿针 肝郁脾虚证 卒中后失眠
下载PDF
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川 申斌 徐寅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评价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组31例(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3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 目的:评价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组31例(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3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疗,体针留针30 min,头针留针6 h。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留针30 min。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张力评级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分别为7.97与5.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分别为19.5与1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级差值分别为0.3与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较好疗效,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疗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肌张力增高程度较常规针刺方法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长留针 张力平衡针法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多维立体思维诊疗模式用于恢复期中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磊 肖丁 徐寅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多维立体思维诊疗模式用于恢复期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徐寅平主任医师多维立体思维诊疗模式,中医以辨病... 目的观察多维立体思维诊疗模式用于恢复期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徐寅平主任医师多维立体思维诊疗模式,中医以辨病-辨证-辨体质为体系,加以口服中医汤药及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恢复期中风病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立体思维诊疗模式用于治疗恢复期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立体思维 诊疗模式 中风病恢复期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痰湿体质与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川 申斌 徐寅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1期201-202,共2页
单纯性肥胖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痰湿体质人群的表现主要为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在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运动习惯、脏腑失调等方面,痰湿体质与单纯性肥胖症二者有着密切关联。本文旨在对... 单纯性肥胖症是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痰湿体质人群的表现主要为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在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运动习惯、脏腑失调等方面,痰湿体质与单纯性肥胖症二者有着密切关联。本文旨在对中医痰湿型体质形成做了简单的概括,初步探讨了痰湿体质与肥胖病因病机之间的关系,拓宽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单纯性肥胖症 探讨
下载PDF
自拟颈斑消贴膏贴敷人迎穴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申斌 于川 +2 位作者 徐寅平 付晓燕 张艳华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12期88-90,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主要病因.研究发现,即使是微小的斑块逆转,也能大幅降低血管事件[1].目前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的主要策略之一,但他汀类药物会造成肌痛、横纹肌溶解、肝功能损害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主要病因.研究发现,即使是微小的斑块逆转,也能大幅降低血管事件[1].目前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是心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的主要策略之一,但他汀类药物会造成肌痛、横纹肌溶解、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1].笔者采用自拟颈斑消贴膏贴敷人迎穴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颈斑消贴膏 人迎穴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整合按摩手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25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昕煜 徐寅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整合按摩手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整合推拿手法"、现代康复训练技术、生物... 目的探讨"整合按摩手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整合推拿手法"、现代康复训练技术、生物反馈治疗技术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技术、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两个疗程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合手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疼痛 肩关节半脱位 按摩 康复 骨伤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