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治疗选药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小用 马立艳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情况,运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并分析药敏结果,为分子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人工随机筛选出非重复菌株3... 目的分析我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情况,运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并分析药敏结果,为分子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人工随机筛选出非重复菌株38株MDRAb;PCR法检测耐药基因;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是否协同;琼脂稀释法检测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ICU的MDRAb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38株MDRAb对常用7类抗假单胞菌药物中的至少5类对应的抗生素(含亚胺培南)100%耐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单用相比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存在明显差异,联合用药后耐药率下降甚至出现部分敏感;PCR证实全部MDRAb基因组中OXA-23检出率为100%;仪器报告38株MDRAb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达90%以上,而K-B法阿米卡星敏感率仅为33.3%,对其中37株MDRAb运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发现仅12株阿米卡星MIC为16 mg/L,余均大于等于4 096 mg/L;K-B法检测38株MDRAb对米诺环素100%敏感,并可见阿米卡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利福平有协同作用。结论 我院亚胺培南耐药株往往表现为多重耐药,即MDRAb,ICU分离率高;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与OXA-23密切相关;MDRAb的药敏结果应结合K-B法或琼脂稀释法结果,予以确认后报告临床;舒巴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米诺环素或阿米卡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利福平等联合可考虑应用于临床MDRAb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阿米卡星 K-B法药敏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单纯血尿素氮升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小用 刁宗礼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2期2262-2264,共3页
目的明确单纯血尿素氮(BUN)升高是否为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值(eGFR)下降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单纯氮质血症患者(血清尿素氮升高,无其他肾损伤标志物异常,氮质血症组)的相关数据并长期随访(≥48个月),利用MDRD公式计算eGFR,并与... 目的明确单纯血尿素氮(BUN)升高是否为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值(eGFR)下降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单纯氮质血症患者(血清尿素氮升高,无其他肾损伤标志物异常,氮质血症组)的相关数据并长期随访(≥48个月),利用MDRD公式计算eGF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氮质血症组患者的BUN浓度(8.30±1.1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9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血清Cr浓度(87.23±8.59μmol/L vs.72.39±10.06μmol/L)以及eGFR[111.94±18.62 ml/(min·1.73 m^2)vs.111.25±14.63 ml/(min·1.73m2)]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跟踪一年后,氮质血症组的eGFR下降速度[95.39±18.52 ml/(min·1.73 m^2)]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108.17±16.99 ml/(min·1.73 m^2)],且明显低于一年前初诊发现单纯BUN升高时的结果[111.94±18.62 ml/(min·1.73 m^2),P<0.01],且这种差异在随后的跟踪过程中愈发明显。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没有其他肾脏损伤指标证据的前提下,单纯血清尿素氮升高是eGFR下降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氮 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值 肌酐 轻微肾损伤
下载PDF
2008~2011年北京市原宣武区肠道门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小用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932-933,共2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原宣武区2008~2011年4年间肠道门诊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用药,为制定肠道门诊相关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统计肠道门诊病例数据并描述性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病患男... 目的了解北京市原宣武区2008~2011年4年间肠道门诊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用药,为制定肠道门诊相关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统计肠道门诊病例数据并描述性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病患男女比例为1.006∶1,多为本市户籍成人,占总体病例81.76%,20~35岁年龄组人群占38.08%,其中25~30岁占全部人群的16.09%;就诊病例(含复诊病例)中大便性状以糊状或稀便为主,其次为水样便,分别为64.21%和27.27%,正常性状只占2.4%;肠道门诊病例"消化不良"诊断总体比率达45.99%,其次为"腹泻待查"25.02%,其他肠道疾病的诊断(28.99%);4年间"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比率分别为14.84%、12.14%、12.96%和15.44%,呈上升趋势;4年来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57%、29.43%、29.98%和23.67%,以喹诺酮类多见,其次为氨基糖甙类;口服补液盐总体使用率达80%以上,其中2009年使用率较低(73.63%);微生态制剂、黏膜保护剂总体使用率均达94%以上。结论在人群尤其20~35岁人群中普及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十分必要,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的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门诊 肠道疾病 抗生素
下载PDF
阿米卡星双圈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小用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Ab)K-B法药敏试验阿米卡星出现的双圈现象,结合不同药敏试验方法和药敏结果探讨其治疗选药。方法全部37株非重复Ab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做仪器法药敏;通过K-B法再对阿米卡星单独做纸片法...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Ab)K-B法药敏试验阿米卡星出现的双圈现象,结合不同药敏试验方法和药敏结果探讨其治疗选药。方法全部37株非重复Ab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做仪器法药敏;通过K-B法再对阿米卡星单独做纸片法药敏试验,并对出现双圈现象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传代诱导;琼脂稀释法检测阿米卡星对出现双圈和耐药现象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全部37株Ab被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认并报告为对阿米卡星敏感;K-B法21株阿米卡星周围显示双圈表型、12株敏感、4株耐药;诱导7 h左右开始出现双圈现象,至第6代抑菌圈完全消失;琼脂稀释法得出出现双圈和耐药现象的菌株MIC值≥4 096 mg/L,个别菌株高达8 192 mg/L,均达到耐药标准。结论仪器法药敏缺乏药物选择灵活性,应仔细阅读操作说明,药敏试验结果应参考K-B法并进行修正,以免误导临床;阿米卡星K-B法产生双圈现象应报告阿米卡星耐药;双圈现象可经传代诱导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阿米卡星 K-B法药敏 双圈耐药
下载PDF
2007~2013年某医院肠道疾病诊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小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7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分析2007~2013年7年间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病例,为加强肠道门诊相关疾病的防控以及规范诊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该医院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统计病例信息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肠道门诊病患多为本市户籍成人,占总病例数80.8%以... 目的分析2007~2013年7年间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病例,为加强肠道门诊相关疾病的防控以及规范诊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该医院肠道门诊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统计病例信息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肠道门诊病患多为本市户籍成人,占总病例数80.8%以上,其次为本市常住外埠人口,占总病例数的10.78%;就诊病例标本以糊状或稀便为主,其次为水样便,分别为53.84%和23.47%,正常性状只占1.54%;肠道门诊病例诊断以"消化不良"、"腹泻待查""感染性腹泻""菌痢"为主,其他可见"胃肠功能紊乱"、"上呼吸道感染"、"阿米巴痢疾",其中2007~2010年期间以"消化不良"为最高,2011~2013年"腹泻待查"比率最高;2007~2011期间病患总数逐年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2012、2013年共计检出3例可疑霍乱弧菌;该院肠道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20.66%,其次为氨基糖甙类2.85%、头孢菌素类2.14%;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口服补液盐(ORS)总体使用率达94%以上,其中最近两年使用率达99.05%,此外,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率均达94.28%以上。结论肠道疾病的标本性状具有多样性,实验室应注意结合临床,加以鉴别;临床诊疗需进一步规范,尤其疾病诊断应紧密联系实验室,尽早明确病因,从而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门诊 肠道疾病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感染病例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小用 苏建荣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8-751,共4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室菌库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及其相关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8年2至8月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38株多重耐药饱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结果;PCR法检测随机筛选出的非重复38株MDRAb耐药基因... 目的分析微生物室菌库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及其相关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8年2至8月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38株多重耐药饱曼不动杆菌及其药敏结果;PCR法检测随机筛选出的非重复38株MDRAb耐药基因,核查其中37株MDRAb所属患者病历资料,另1株因病历资料被借出无法统计。结果ICU的MDRAb耐药率最高,其中对常用抗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头孢类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以及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100%(37/37)耐药;舒巴坦联合B内酰胺酶抑制剂比B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更具敏感性;PCR证实全部MDRAb基因组中均携带OXA-23及OXA一51;病历提示MDRAb感染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中70—79岁所占比重最大,达46%,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接受创伤性操作以及多种抗生素治疗,预后不良。结论ICU的MDRAb耐药率高,治疗具体病患的同时应防范暴发流行;本地区MDRAb耐药机制与OXA-23密切相关;对于临床MDRAb感染患者联合用药治疗很有必要,其中舒巴坦起重要作用;老年且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尤其注意提高其免疫力、减少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不动杆菌感染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分析及部分基因型检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小用 许淑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77株IRAb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及药∞敏,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等部分纸片同时运用K-B法,PCR检测部分耐药...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77株IRAb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及药∞敏,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等部分纸片同时运用K-B法,PCR检测部分耐药基因。结果77株IRAb均为多药耐药株(MDRAb);仪器微量稀释法77株IRAb阿米卡星耐药率为7.79%,随机挑选39株K-B法却提示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7.56%;米诺环素100.00%敏感;OXA-23于39株IRAb中检出率为100.00%,5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氏不动杆菌未检出,OXA-51检出率为100.00%;全部菌株中均未检出OXA-24、VIM以及IMP基因。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一旦对亚胺培南耐药即可表现对其他多药耐药;仪器法阿米卡星药敏结果存在偏差,应参考K-B法;鲍氏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与OXA-23密切相关,OXA-51可能为鲍氏不动杆菌天然携带;米诺环素可考虑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小用 许淑珍 闫东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调查自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10株鲍氏不动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采用REP-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10株菌株表现出多药耐药,仅... 目的调查自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10株鲍氏不动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采用REP-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10株菌株表现出多药耐药,仅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91.3%,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高水平耐药,分别为100.00%、97.83%、91.30%;REP-PCR提示部分菌株表现出100.00%同源。结论调查的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株(MDR-ABA),同一克隆株可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同源性 耐药
原文传递
误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黑热病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小用 吴林 +1 位作者 李岩 苏建荣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青海人,主因“反复发热10月余,伴畏寒、寒战”入院治疗,体温波动于38—40℃之间,患者10个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于当地县医院抗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7个月前再次发热,当地医院仍给予抗炎并好转,5个月...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青海人,主因“反复发热10月余,伴畏寒、寒战”入院治疗,体温波动于38—40℃之间,患者10个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于当地县医院抗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7个月前再次发热,当地医院仍给予抗炎并好转,5个月前再度无规律发热,转入当地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黑热病 反复发热 误诊 抗炎治疗 县医院 体温波动 住院治疗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宇 孙士欣 +6 位作者 苏建荣 于保荣 朱晓华 张艳华 侯悦 徐小用 孙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581-358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感染高影响力论文,了解国内医院感染的研究现状。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以"医院感染"为关键词的全部文献,分别对被引用>30次和下载>100次的论文就论文数量、作者、作者单位、载文期刊和发表时间等...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感染高影响力论文,了解国内医院感染的研究现状。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以"医院感染"为关键词的全部文献,分别对被引用>30次和下载>100次的论文就论文数量、作者、作者单位、载文期刊和发表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参照汤森路透公司和ESI提出的标准,计算出被引用>40次或下载>307次的医院感染论文为高影响力论文。结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10多个单位是我国医院感染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任南等10多名作者是我国医院感染研究的核心作者,《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医院感染研究的核心期刊和最好的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高影响力论文 计量学研究 评价与分析
原文传递
噬血细胞形态在感染相关HLH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11
作者 陈佳宁 李岩 +3 位作者 金爽 徐小用 吴林 车轶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9,共9页
目的研究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IAHLH)患者骨髓涂片噬血细胞(HPC)形态不同, 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细胞因子水平、疾病预后是否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初治IA... 目的研究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IAHLH)患者骨髓涂片噬血细胞(HPC)形态不同, 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细胞因子水平、疾病预后是否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初治IAHLH共24例, 选择非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感染性疾病20例为对照组。IAHLH组年龄(34±13)岁, 男17例(71%), 女7例(29%);非HLH组年龄(43±16)岁, 男14例(70%), 女6例(30%)。复检初诊骨髓涂片, 将HPC分为不吞噬有核细胞的HPC-1型和吞噬有核细胞的HPC-2型。比较IAHLH组和非HLH组、骨髓有HPC和无HPC、骨髓仅见HPC-1和骨髓可见HPC-2的患者确诊后1年内病死率、HLH-2004诊断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8、干扰素(IFN)-γ水平的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热、肝大和脾大阳性率、病死率在IAHLH组依次为100%(24/24)、63%(15/24)、92%(22/24)、46%(11/24), 非HLH组依次为55%(11/20)、0(0/20)、25%(5/20)、0(0/20),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骨髓有无HPC、HPC是否吞噬有核细胞的IAHLH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可见HPC-2和骨髓仅见HPC-1的IAHLH患者的IFN-γ水平分别为400(246, 532)、146(38, 180)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高于后者[P=0.02, 95%CI 233(75.8~397)], 其他细胞因子和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C是否吞噬有核细胞, IAHLH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死率无差异, 但巨噬细胞激活因子IFN-γ水平有差异, HPC吞噬有核细胞者其IFN-γ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骨髓穿刺 细胞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