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复兴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东大街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崟尧 于洁 +1 位作者 路亚南 王前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研究选取淮安市东大街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复兴问题。目前淮安市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很多发展问题,从淮安中心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街区改造和复兴建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淮安市东大街 问题 改造 复兴
下载PDF
陕西大柳塔煤矿复垦地植被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崟尧 孙虎 +2 位作者 崔徐甲 刘月星 王惠泽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8,共7页
以陕北风沙区大柳塔煤矿的复垦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与土壤采集,调查复垦地人工植被的种类与多样性,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物种分布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发现植被11科20属21种。草本植被在... 以陕北风沙区大柳塔煤矿的复垦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与土壤采集,调查复垦地人工植被的种类与多样性,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物种分布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发现植被11科20属21种。草本植被在区内占优势,其中豆科、菊科和藜科植被占种数的47.63%;草本植被以多年生为主,占调查种数的52.38%。(2)物种多样性测度表明,Simp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是草地〉灌丛〉林地;Simpon优势度指数的变化则是林地〉灌丛〉草地,说明人工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灌丛,林地最低。(3)CCA排序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和粗沙含量是制约研究区人工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此外,土壤中0-20 cm粘粉粒含量影响草本植被的分布;而40-60cm的土壤含水量对乔、灌木的分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人工植被 土壤性质 CCA 风沙区
下载PDF
运城黄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姝博 孙虎 +1 位作者 徐崟尧 高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5,共9页
基于2007-2017年5期遥感影像,运用遥感解译和景观指数方法,探究运城黄河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黄河中游河道湿地的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湿地面积在2007-2017年期间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07-2015年湿地面积... 基于2007-2017年5期遥感影像,运用遥感解译和景观指数方法,探究运城黄河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黄河中游河道湿地的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湿地面积在2007-2017年期间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07-2015年湿地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9 041.39 hm^2,2015-2017年减少5 716.08 hm^2。湿地与旱地之间转换最密切,湿地景观间(水域+沼泽+草甸)也有较大幅度的转换。景观类型的分布以河津市、万荣县、永济市及垣曲县部分种类偏多,湿地景观沿河流分布。(2)类型水平上,旱地是优势类型,湿地整体处于劣势,景观零碎。水域在湿地景观中占优势,林地、旱地景观趋于复杂,旱地、水域、林地景观集聚度偏大;景观水平上,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复杂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构趋于稳定,连通性变好。(3)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人为驱动影响,其中政策对研究区有强制性的作用。近10 a运城黄河湿地呈现增长态势,景观格局总体逐渐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类型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力 运城黄河湿地
下载PDF
基于格网的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珊 孙虎 +1 位作者 徐崟尧 孙姝博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综合选取自然环境因子(植被、地形、水域等)和社会因子(GDP、科教、住宅等),基于1 km×1 km格网,通过遥感解译和聚类分析,建立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分析其分异规律,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人...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综合选取自然环境因子(植被、地形、水域等)和社会因子(GDP、科教、住宅等),基于1 km×1 km格网,通过遥感解译和聚类分析,建立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分析其分异规律,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在空间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趋势,基本呈层状分布.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数分为5级,即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较适宜和适宜,面积比例分别为21.19%,28.58%,23.70%,21.10%,5.44%,其中,临界适宜区的面积比例与人口密度均最高.秦岭北麓因地形起伏大,为不适宜区.西安市主城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为临界适宜区.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位于西安市西北部的城郊地区.空气质量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植被指数,其中,GDP与人口密度的相关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网 人居适宜性 聚类 西安市
下载PDF
地理师范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雨静 蔡安宁 徐崟尧 《地理教学》 2015年第12期7-10,共4页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教材与考试题目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地理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者,其地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文章将地理师范生的地理能力分为识图、析图、绘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教材与考试题目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地理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者,其地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文章将地理师范生的地理能力分为识图、析图、绘图和用图四种能力,并提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和考编试讲五种分阶段培养路径,以期望提升地理师范生的地图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能力 地理师范生 分阶段训练
下载PDF
陕西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2
6
作者 高滢 孙虎 +1 位作者 徐崟尧 张世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2-1033,共12页
基于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从生态分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31个气象站点日值数据,探讨NDVI对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及其各生态区的NDVI变化均显著上升... 基于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从生态分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31个气象站点日值数据,探讨NDVI对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及其各生态区的NDVI变化均显著上升,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秦巴山地落叶与阔叶林生态区(IV)NDVI值最高为0.86,陕北北部典型草原生态区(I)NDVI值最低为0.38。(2)年际尺度上,陕西省NDVI与极端气温暖极值(暖夜日数)和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陕西省北部NDVI变化主要受极端降水的影响,南部则对极端气温的敏感度更高。(3)多年月尺度上,各生态区NDVI对极端气温冷极值(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和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和极端气温暖极值(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和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多为3个月;与极端降水指数(单日最大降水量和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的滞后时间为2个月,说明陕西省内NDVI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特征 极端气候 滞后效应 陕西省
下载PDF
黔西南石漠化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龙蓉华 孙虎 徐崟尧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33-139,共7页
为探索黔西南州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标准,基于GIS和敏感性评价模型对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多指标及单指标分析评价,并计算各土壤类型的... 为探索黔西南州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标准,基于GIS和敏感性评价模型对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多指标及单指标分析评价,并计算各土壤类型的可蚀性值以加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结果表明:1.黔西南州水土流失敏感性普遍较高,各级敏感性面积比从小到大依次为中度敏感性、轻度敏感性、高度敏感性、极敏感性和不敏感性,轻度敏感性以上的区域占州面积的83.4%,水土流失程度严重;总体呈现中心向四周逐级增加、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趋势。九个县市中晴隆县、望谟县和册亨县轻度敏感性以上的面积占各县域面积的90%以上。2.各评价指标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形起伏度、土壤类型、降雨侵蚀力、植被类型。上述研究结果旨在为黔西南州水土流失防治和进一步减缓及防治石漠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 水土流失 敏感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风沙区煤矿复垦地土壤颗粒的组成与分形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孝中 徐崟尧 王惠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风沙区煤矿复垦地土壤颗粒的组成与分形特征,为恢复和改善矿区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分形理论对陕北风沙区大柳塔煤矿复垦地3种植被类型和未复垦的裸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研... [目的]研究风沙区煤矿复垦地土壤颗粒的组成与分形特征,为恢复和改善矿区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分形理论对陕北风沙区大柳塔煤矿复垦地3种植被类型和未复垦的裸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研究区复垦地的土壤颗粒组成以细砂为主。乔木、灌木林地和裸沙地的土壤颗粒次集中于中砂,而草地的土壤颗粒次集中于极细砂。植被覆盖对土壤细粒物质含量的影响具有层次性,3种植被类型0—30cm土壤中黏、粉粒含量显著高于裸沙地。(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为1.306~2.490,均值依次为:草地(2.425)>灌木林地(2.300)>乔木林地(1.626)>裸沙地(1.550),且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形维数变化也具层次性。各深度上,草地与灌木林地的分形维数无显著差异,且皆显著高于乔木林与裸沙地。(3)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密切相关,与黏、粉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粗砂含量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柳塔煤矿复垦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差异较大,植被类型为草地或灌木对矿区土壤颗粒细化、改善环境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植被类型 复垦地 煤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