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克永 杨文鹏 +1 位作者 徐帅康 李文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92,共1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风化序列的...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层序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利用周缘野外露头和盆地钻井测井相特征,分析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的岩性、古构造及海侵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层序发育特点与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风化序列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及海侵方向转换面为二级层序界面,区域性海退面、下切冲刷面及陆上暴露面为三级层序界面;潮间带砂坪及近岸相海侵含砾砂岩顶为海侵面,最大海侵面发育灰岩、泥页岩及煤层,是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分界面;上古生界包括二级层序2个:MSQ1、MSQ2,三级层序6个:SQ1、SQ2、SQ3、SQ4、SQ5、SQ6,其中SQ1—SQ2发育水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低位体系域,SQ1为潟湖—障壁海岸沉积体系,SQ2为泥炭坪—泥坪相潮坪沉积;SQ3—SQ6发育完整的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SQ3发育区域性海退进积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SQ4早期为低位体系域下切冲蚀砂体,晚期沉积古环境由温暖湿润还原环境演变为炎热干燥的氧化环境,SQ5—SQ6早中期为氧化环境三角洲沉积,SQ6晚期为高位体系域具海侵夹层的潮坪相沉积。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盆地层序与岩相古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不整合面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辫状河心滩微观特征
2
作者 徐帅康 王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浅灰黑色泥岩。为明确陕北地区辫状河心滩砂体微观特征,利用测井相特征、辫状河心滩规模分析心滩类别、发育特征、夹层类别及夹层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灰绿色、浅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浅灰黑色泥岩。为明确陕北地区辫状河心滩砂体微观特征,利用测井相特征、辫状河心滩规模分析心滩类别、发育特征、夹层类别及夹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地区长2辫状河沉积发育纵向沙坝、横向沙坝、斜列沙坝3种类型心滩,辨析出心滩主体、滩头、滩尾、滩翼4部分;心滩内部夹层根据发育位置分为落淤层、串沟、坝间泥、道坝转换夹层4种类型,落淤层分为纵向落淤层、横向落淤层、斜列落淤层3种类型;心滩发育规模是预测落淤层分布的首要因素,对心滩位置的精准识别,结合心滩长宽比、宽厚比绘制心滩规模平面分布模型,预测井间落淤层分布特征。辫状河心滩微观特征研究是分析辫状河沉积的首要任务,心滩内部夹层发育特征是影响辫状河储层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对辫状河心滩砂体特征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构型 夹层 落淤层 宽厚比
下载PDF
对形而上学的突破: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
3
作者 徐帅康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67-71,共5页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实践的变革。整个西方哲学是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下最终走向了终结,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也完整地影响了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对完成了的“形而上... 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引起人们在各个社会领域实践的变革。整个西方哲学是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下最终走向了终结,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也完整地影响了西方整个现代化进程。对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是继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开始于费尔巴哈,最终完成于马克思。正确地理解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批判所做的努力,正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 马克思
下载PDF
定边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辫状河沉积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彬 张刚 徐帅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5-852,共8页
辫状河具河道宽而浅、弯曲指数<1.5、坡降大、易迁移、心滩发育的特点。为明确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微相、砂体连通模式和心滩分类。结果表明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识别... 辫状河具河道宽而浅、弯曲指数<1.5、坡降大、易迁移、心滩发育的特点。为明确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相分析辫状河沉积微相、砂体连通模式和心滩分类。结果表明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识别出心滩、辫流水道、串沟水道、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辫状河砂体连通模式特征主要与水流的水动力强度和河道消亡时间有关,在顺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上各有4种表现形式;心滩是辫状河沉积的主要构成单元与成藏单元,发育顺流加积、垂向加积、侧向加积等叠加方式,按照水动力强度的变化分为纵向沙坝、斜列沙坝、横向沙坝等。辫状河沉积模式研究对定边地区延安组辫状河砂体特征与构型特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同一盆地和其他盆地其他层位辫状河沉积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心滩 沉积微相 砂体连通模式
下载PDF
浅湖细粒沉积特征及砂体叠加样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孟选刚 徐帅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7-315,共9页
浅湖细粒沉积发育独特的砂体接触样式和沉积特征。通过测井曲线、岩心及野外露头,结合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厚度及岩电组合等特征对浅湖细粒沉积体进行研究,分析砂体接触样式及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陕北地区上三叠统浅湖细粒沉积主... 浅湖细粒沉积发育独特的砂体接触样式和沉积特征。通过测井曲线、岩心及野外露头,结合沉积韵律、沉积旋回、沉积厚度及岩电组合等特征对浅湖细粒沉积体进行研究,分析砂体接触样式及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陕北地区上三叠统浅湖细粒沉积主要为长石砂岩,分选性差,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变形层理及水平层理。浅湖细粒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水下天然堤等沉积微相;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河道摆动程度及古气候等因素使得单砂体呈现不同的砂体接触样式,识别出截切式接触样式、天然堤接触样式、分流间湾接触样式等。陕北地区浅湖细粒沉积反映水动力条件减弱,同时物源供应碎屑能力相对较弱,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厚度相对较薄,垂向上与浅湖泥岩呈互层,或被浅湖泥岩包围的透镜状薄层砂岩,纵向上水下沉积和水上沉积交替出现,为浅湖细粒沉积体主要空间结构。陕北地区上三叠统浅湖细粒砂体接触样式和沉积模式研究不仅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湖相细粒砂体及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浅湖沉积 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生成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6
作者 徐帅康 钟志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1-36,共6页
以“世界历史”为开端,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展开中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意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是在“世界历史”的定向中--以资本为绝对权力的历史逻辑--被裹挟进世界历史的潮流;但中国道路的历史性... 以“世界历史”为开端,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展开中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意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是在“世界历史”的定向中--以资本为绝对权力的历史逻辑--被裹挟进世界历史的潮流;但中国道路的历史性选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关联,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获得了一种有别于资本逻辑的历史定向,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两种历史定向的历史性生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后起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破除了资本主义文明现代化的“普世”神话,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谱系,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为解决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历史性生成 世界历史 世界意义
下载PDF
渭河盆地固市凹陷新近系沉积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克永 徐帅康 +1 位作者 李文厚 马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4-1146,共13页
针对渭河盆地新近系沉积古环境恢复问题,以渭河盆地固市凹陷荔参1井岩芯资料为例,结合周缘野外露头特征,利用孢粉、介形虫等古生物化石和古盐度、风化指数、B/Ga比、Sr/Ba比、Fe/Mn比、Th/U比、氧化还原条件指标及钴含量推算古水深等地... 针对渭河盆地新近系沉积古环境恢复问题,以渭河盆地固市凹陷荔参1井岩芯资料为例,结合周缘野外露头特征,利用孢粉、介形虫等古生物化石和古盐度、风化指数、B/Ga比、Sr/Ba比、Fe/Mn比、Th/U比、氧化还原条件指标及钴含量推算古水深等地球化学方法,恢复渭河盆地新近系沉积古环境。结果表明:渭河盆地新近系孢粉由中新统高陵群阔叶林、灞河组疏林草原向上新统游河组森林草原植被演变,含浪游土星介、显著真星介等古生物化石,为暖湿转为冷干的半干旱气候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新近系古盐度平均值0.65‰、风化指数平均值64.51,B/Ga比值平均2.44、Sr/Ba比值平均0.65,Fe/Mn值平均56.3、Th/U值平均4.36,氧化还原条件指标平均值0.82,钴含量推算最大古水深范围4.16~19.42 m,平均最大古水深13.01 m,认为渭河盆地新近系为中等程度风化陆相淡水—半咸水沉积环境。研究为渭河盆地新近系沉积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渭河盆地其他层位及其他盆地沉积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微量元素 古盐度 最大古水深 新近系 渭河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