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希平:杜甫是情圣
1
作者 《巴蜀史志》编辑部 徐希平 《巴蜀史志》 2020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杜甫,几乎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诗人之一。提及他的名字,诸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诸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皆在脑海挥之不去。在人们惯有的印象中,杜甫是一位忧... 杜甫,几乎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诗人之一。提及他的名字,诸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诸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皆在脑海挥之不去。在人们惯有的印象中,杜甫是一位忧心天下、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他关注苍生、关注社会现实,听得到人民的呼声,亦始终为人民呐喊。他情感丰富,上至国家、下至百姓,近至亲人朋友、远至陌生人,他都怀有真挚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真挚感情 杜甫 情感丰富 萧萧 情圣
下载PDF
肿瘤与精准营养:未来已来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昀 徐希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5,I0003,共6页
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在人口众多,且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中国,这种趋势尤其严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已纳入国家卫生健康政策纲要与国民营养计划。肿瘤的发生、发展... 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在人口众多,且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中国,这种趋势尤其严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已纳入国家卫生健康政策纲要与国民营养计划。肿瘤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确定了营养水平是影响肿瘤预防与治疗的重要因素。精准营养是摒弃“一刀切”的营养方式,根据生活方式、饮食环境暴露、遗传学、微生物学、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等将人群分为不同的亚组,形成更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方案或营养干预策略。肿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着营养的失衡与代谢的紊乱,因此本文围绕肿瘤与营养的关系,探讨肿瘤与营养代谢组学(包括一碳代谢及其叶酸调控的代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以期在未来建立更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与精准营养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与指南,最终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和肿瘤的疾病负担,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碳代谢 肿瘤 叶酸 精准营养
下载PDF
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希平 秦献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56-59,共4页
2008年4月,中国公布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根据中国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monitoring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ongoing trial,MONICA)最新发... 2008年4月,中国公布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根据中国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monitoring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ongoing trial,MONICA)最新发表数据[1],我国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因而,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脑卒中防治策略始终是我国医学研究者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片 心血管疾病 死因调查 主要情况 脑血管病 降压药物 终点事件 心血管病 死亡原因 半胧氨酸
下载PDF
元结与杜甫关系再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希平 彭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4,共8页
杜甫与元结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作为河南同乡,共同见证、经历和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虽然目前没有更多两人直接交往的信息,但我们通过几件重大史实的考察可以发现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宝六载,参加玄宗为广求天下士而举办,通一艺之... 杜甫与元结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作为河南同乡,共同见证、经历和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虽然目前没有更多两人直接交往的信息,但我们通过几件重大史实的考察可以发现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宝六载,参加玄宗为广求天下士而举办,通一艺之考,最终却因李林甫奏"野无遗贤"而遭愚弄;杜甫读元结《舂陵行》而极力称赞;元结《大唐中兴颂》主旨及微言大义与杜甫一贯的政治态度相契合。由此可见彼此共同的遭遇和见解,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关系,堪称心心相印的知己和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元结 野无遗贤 《舂陵行》 《大唐中兴颂》
下载PDF
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希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中国国民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因素,总体疾病负担远远超过各类癌症的总和.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心脑...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中国国民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因素,总体疾病负担远远超过各类癌症的总和.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仍以每年8.7%的速率增长.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如下特征:(1)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其中脑卒中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冠心病死亡率低于多数发达国家;(2)与发达国家相反,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我国目前脑卒中发病率约25人/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人/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因此,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兼与钟来茵先生商榷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2期1-8,12,共9页
关键词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 求仙访道 道家 道教 再探讨 唐玄宗 太清宫 吴道子 杜甫研究
下载PDF
生态遗传学──概念、进展及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希平 赵京华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46,共4页
生态遗传学──概念、进展及前景徐希平,赵京华编者按:本讲座将对生态遗传学(Ecogenetics)的概念、进展和前景进行一些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增加互相了解,以便取长补短,促进我国的生态遗传学研究早日走向世界先列... 生态遗传学──概念、进展及前景徐希平,赵京华编者按:本讲座将对生态遗传学(Ecogenetics)的概念、进展和前景进行一些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增加互相了解,以便取长补短,促进我国的生态遗传学研究早日走向世界先列。本期主要内容是生态遗传学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生态遗传学 概念 进展 前景
下载PDF
唐诗中的羌笛及其所蕴含和平交融文化内涵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唐诗中的羌笛是羌汉文化交流互动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本文以两唐书等正史文献有关唐朝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民族记载与唐诗相关民族史料数据分析,说明唐代羌汉之间的特殊关系与文化认同。对《全唐诗》中羌笛运用的例证予以全面分析... 唐诗中的羌笛是羌汉文化交流互动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本文以两唐书等正史文献有关唐朝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民族记载与唐诗相关民族史料数据分析,说明唐代羌汉之间的特殊关系与文化认同。对《全唐诗》中羌笛运用的例证予以全面分析,从唐诗中羌笛概况,包括数量、羌笛曲目以及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着重对羌笛吟咏所蕴基本内涵和情绪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其羌人生活属性相伴的牧笛性质和特有音色,传达出对和平宁静的诉求与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思乡怀人的幽怨,具有较为普遍的社会意义,易于引起爱好和平而不得的人们深深共鸣。羌笛及其羌文化内涵与中华固有传统文化观念自然结合,产生一种文化上的交融互动,这是它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重要原因,羌笛也因此成为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意象,堪称促进羌汉文化融和的经典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羌笛 羌汉文学关系 羌文化内涵
下载PDF
杜甫与巴蜀民族文化及文学再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杜甫在巴蜀地区的生活时期是其创作的重要阶段,他与巴蜀民族文化的互动也是不可忽略的要素。本文从杜甫对巴蜀民族事务及文化资源的了解与关注、巴蜀地区各民族的崇杜情结、巴蜀少数民族诗人学习借鉴杜诗三个方面予以剖析,以此凸显杜甫... 杜甫在巴蜀地区的生活时期是其创作的重要阶段,他与巴蜀民族文化的互动也是不可忽略的要素。本文从杜甫对巴蜀民族事务及文化资源的了解与关注、巴蜀地区各民族的崇杜情结、巴蜀少数民族诗人学习借鉴杜诗三个方面予以剖析,以此凸显杜甫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巴蜀文化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汉语诗
下载PDF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杜甫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4期52-58,共7页
关键词 方东树 述略 杜甫 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史 理论著作 学术价值 文学家 学者 桐城
下载PDF
谢思炜教授《杜甫集校注》简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作为飘扬在中国历史天空中的一面精神旗帜,杜甫影响早已跨越时空,享誉海内外,杜诗研究也早已跨越了文学领域,长盛不衰。仅注释而言,在宋代就有了“千家注杜”之说。自宋元迄于明清,注家蜂起,版本众多,尤其在南宋和明末清初之际... 作为飘扬在中国历史天空中的一面精神旗帜,杜甫影响早已跨越时空,享誉海内外,杜诗研究也早已跨越了文学领域,长盛不衰。仅注释而言,在宋代就有了“千家注杜”之说。自宋元迄于明清,注家蜂起,版本众多,尤其在南宋和明末清初之际,学界公认的注杜名家和版本不胜枚举。这一方面为研读杜诗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简评 校注 教授 中国历史 文学领域 明末清初 杜诗
下载PDF
杜甫的蜀道书写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希平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112-119,共8页
诗圣杜甫与巴蜀地区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杜甫有关蜀道的认识包括进入蜀地之前对蜀道的想象,759年由陇右入蜀走完蜀道全程的实地考察,以及在蜀中生活期间避乱往返于梓州、阆州间对川北蜀道的深度体验,在此基础上的文学书写,既有全面把握... 诗圣杜甫与巴蜀地区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杜甫有关蜀道的认识包括进入蜀地之前对蜀道的想象,759年由陇右入蜀走完蜀道全程的实地考察,以及在蜀中生活期间避乱往返于梓州、阆州间对川北蜀道的深度体验,在此基础上的文学书写,既有全面把握,又突出特色和重点,融入浓郁的地域文化元素,将蜀道文化区域内古老的交通栈道、码头文化、渔猎文化、商业文化、歌舞音乐艺术等进行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保留了极为珍贵的文化史料,是中华各区域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相互影响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蜀道 巴蜀文化
下载PDF
杜甫、黄庭坚与中国大雅文化论——写在杜甫诞生1300周年及四川丹棱大雅堂重建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4期38-47,共10页
本文从四川丹楼大雅堂兴建缘起及黄庭坚命名含义之部析入手,探讨中国大雅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深刻影响,由评判文学成就优劣的标准,逐渐演化为中国文化精神层面之主流意识。在此基础上,详细梳理历代对大雅文化的不懈追求,杜诗作为最集中的... 本文从四川丹楼大雅堂兴建缘起及黄庭坚命名含义之部析入手,探讨中国大雅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深刻影响,由评判文学成就优劣的标准,逐渐演化为中国文化精神层面之主流意识。在此基础上,详细梳理历代对大雅文化的不懈追求,杜诗作为最集中的体现表达与传承弘扬成为大雅文化的典范,进而剖析黄庭坚对杜甫两川虁峡诗之特别推尊与大雅堂之文化价值,揭示大雅堂重建与当代大雅文化家园建设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酬夔峡诗 黄庭坚 丹棱大雅堂 大雅文化 巴蜀文化
下载PDF
再拜杜鹃少陵翁,遗芳賸馥大雅堂——从高丽诗人李穑的一首诗作看杜诗与巴蜀文化之海外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希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高丽末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李穑撰有许多关于杜甫的诗作。其中一首诗中有关杜甫和黄庭坚的评价,涉及到杜甫确立杜鹃再拜意象内涵与黄庭坚传承之关系、四川丹棱大雅堂的兴建等相关问题,足以见出巴蜀文化当时在高丽的影响,其中... 高丽末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李穑撰有许多关于杜甫的诗作。其中一首诗中有关杜甫和黄庭坚的评价,涉及到杜甫确立杜鹃再拜意象内涵与黄庭坚传承之关系、四川丹棱大雅堂的兴建等相关问题,足以见出巴蜀文化当时在高丽的影响,其中所述之"大雅堂"是较早的海外文献记载,对于了解其传播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穑 黄庭坚 杜甫 杜鹃 大雅堂
下载PDF
杜甫对古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影响(上)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2期23-28,共6页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学杜成为中国文学传统,历代学杜诗而著名者,不胜枚举,这其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其中一部分诗人不仅以学杜而闻名,有的还对杜诗学的发展深入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学杜成为中国文学传统,历代学杜诗而著名者,不胜枚举,这其中也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其中一部分诗人不仅以学杜而闻名,有的还对杜诗学的发展深入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更多的则从各方面表现出受其影响。过去有学者对相关领域曾作过个案分析研究,但缺乏系统探讨,因此本文对这种影响予以系统梳理,以促进学术界深入认识,进一步了解杜甫精神内涵及其对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及各族文化交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少数民族诗人 接受和影响
下载PDF
杜甫对古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影响(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3期85-93,共9页
刘大杰论马祖常“其诗才力富健,颇多关怀民间疾苦、反映现实生活之作”,并认为其《踏水车行》等有自居易新乐府的精神㈣,如其《石田山居》:“无麦夫何极,吾忧陇亩空。岂能驱盗贼,得忍鬻儿童?荼蓼充肠熟,樵苏救口穷。无端县小吏... 刘大杰论马祖常“其诗才力富健,颇多关怀民间疾苦、反映现实生活之作”,并认为其《踏水车行》等有自居易新乐府的精神㈣,如其《石田山居》:“无麦夫何极,吾忧陇亩空。岂能驱盗贼,得忍鬻儿童?荼蓼充肠熟,樵苏救口穷。无端县小吏,招役到疲癃。”所谓疲癃,即年老多病者,《汉书·高帝纪》:“年老疲癃勿遣”,而此处却指无端征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诗人 古代 杜甫 现实生活 马祖常 刘大杰 新乐府
下载PDF
《马戴诗注》若干人名考补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希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年第3期18-21,共4页
马戴,字虞臣,唐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其诗清丽劲峭,被誉为晚唐之冠,但诗集却不易寻。近年由杨军、戈春源整理的《马戴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唐诗小集》第二辑),使马戴诗集有了第一个注本,为深入研究这位晚唐诗... 马戴,字虞臣,唐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其诗清丽劲峭,被誉为晚唐之冠,但诗集却不易寻。近年由杨军、戈春源整理的《马戴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唐诗小集》第二辑),使马戴诗集有了第一个注本,为深入研究这位晚唐诗人打下良好基础。两位先生治学谨严,用力甚勤,有关名物典章、地理沿革考证精当,注释简切。所断马戴里贯更是独创新见,令人钦服。但正如任何事物都难以十全十美一样,该书也有一些疏漏,尤其存在于人名注释方面,这一方面主要是资料缺乏等缘故,而也有一些是疏于稽察所致。因诗中人名是了解其交游和创作背景的第一手资料,不容忽视,故笔者在研究姚贾诗派(马戴与之有密切关系)时,对《马戴诗注》失注之若干人名作了考察,或许能为其起一点补苴拾遗之功,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一、田使君 《马戴诗注》(以下简称《诗注》)25页载《送田使君牧蔡州》一诗,注云:“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州郡长官的尊称。田使君,事迹未详。” 案:田使君,田群也,乃元和时名将田弘正之子。检《新唐书》卷148《田弘正传》:“子群,会昌中历蔡州刺史。”可知其曾牧蔡也。其入与马戴及诗友如姚合、无可等早有交往。元和末姚合曾为田弘正魏博节度使府从事。大和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补 校书郎 姚合 大和 会昌 使君 王龟 蔡州 节度使 新罗王
下载PDF
物我交融 关爱生命——羌族作者张善云科普旅游散文简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希平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8,共5页
张善云勤于笔耕,创作丰富,科普文学成绩突出。其作品多以九寨沟为题材,看似旅游指南,实则为语言清新、风格独特的科普或游记性散文。含蕴丰富、充满诗情画意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融知识性、趣味性、叙事抒情以及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 张善云勤于笔耕,创作丰富,科普文学成绩突出。其作品多以九寨沟为题材,看似旅游指南,实则为语言清新、风格独特的科普或游记性散文。含蕴丰富、充满诗情画意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融知识性、趣味性、叙事抒情以及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具有陶冶性灵、自觉增强环境保护和关爱生命意识的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羌族作者 张善云 科普散文 游记
下载PDF
生态遗传学(四)——发展前景与调查设计
19
作者 徐希平 牛天华 王滨燕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7-191,共5页
生态遗传学(四)——发展前景与调查设计徐希平1,2,3牛天华1王滨燕1,3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遗传学在最近的十年里取得了重大突破。反向遗传学(reversegenetics)概念(图1)的建立,精细的人类遗... 生态遗传学(四)——发展前景与调查设计徐希平1,2,3牛天华1王滨燕1,3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遗传学在最近的十年里取得了重大突破。反向遗传学(reversegenetics)概念(图1)的建立,精细的人类遗传、转译和物理图谱的日趋完善,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生态遗传学 发展前景 调查 设计
下载PDF
秉承使命 薪火相传——《杜甫研究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琐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希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4期27-29,共3页
《杜甫研究学刊》创办以来,刊登了数千篇杜甫研究文章,奠定了在杜甫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学刊》团结了一大批国内外研杜的著名学者和作者,培养了一批茁壮成长的学术新人,为杜诗学学科建设和中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杜甫研究学刊》创办以来,刊登了数千篇杜甫研究文章,奠定了在杜甫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学刊》团结了一大批国内外研杜的著名学者和作者,培养了一批茁壮成长的学术新人,为杜诗学学科建设和中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笔者仅以点滴琐记,从一个侧面反映《学刊》几代学人秉承使命、薪火相传的历程,表达一位读者、作者和受益者的谢忱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研究学刊》 杜甫精神 中华文化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