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经济性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庚许 邹红 +2 位作者 黄江 谢鎏晖 汤建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比较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经济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速效救心丸组40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40例,分别给予速效救心丸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治... 目的比较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经济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速效救心丸组40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40例,分别给予速效救心丸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成本。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速效救心丸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患者治疗后的Hcy、hs-CRP、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患者治疗后的Hcy、hs-CRP、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低于速效救心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的总成本为404.95元,略高于速效救心丸组的394.96元,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济性无明显差异,但复方丹参滴丸的效果更佳,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优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救心丸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心绞痛 经济性
下载PDF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庚许 邓优 汤建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5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4例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分为交感风暴组(94例)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90例),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两组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交感风...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4例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分为交感风暴组(94例)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90例),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两组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交感风暴组中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中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交感风暴组:胺碘酮组治疗效果、心律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胺碘酮组治疗效果、心律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风暴组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相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心律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对不同心律失常类型均有确切疗效,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心律平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庚许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923-924,共2页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d,...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5mg/d,1次/d,观察组另加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200mg/次,1次/d,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硝酸甘油用量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地奥心血康 苯磺酸氨氯地平
下载PDF
难治性心力衰竭并中重度低钠血症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4 位作者 汤建武 黎志勇 黄江 谢鎏晖 荣惠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低钠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的患者62例,在常规治疗(洋地黄、ACEI或ARB、利尿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限水并补充3%氯化钠;对照组限水,但...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低钠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难治性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的患者62例,在常规治疗(洋地黄、ACEI或ARB、利尿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限水并补充3%氯化钠;对照组限水,但不补充氯化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钠浓度的变化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血钠浓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改善两组也有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并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在治疗心衰的同时适量补充钠盐,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为患者提供了进一步治疗和改善远期预后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利尿剂
下载PDF
坎地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1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4 位作者 李惠 谢鎏晖 黄春平 黄江 汤建武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与胺碘酮联用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36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8)和胺碘酮+坎地沙坦组(Ⅱ组,n=68),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与胺碘酮联用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36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8)和胺碘酮+坎地沙坦组(Ⅱ组,n=68),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9%,与Ⅱ组(9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1.2%,65.2%,60.6%,Ⅱ组分别为88.1%,86.6%,82.1%,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I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坎地沙坦与胺碘酮联用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坎地沙坦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87例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庚许 冯春萍 +5 位作者 雷自强 李焕生 颜国平 向萍 蔡剑铃 钟俊亮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庚许 冯春萍 +5 位作者 雷自强 李焕生 颜国平 向萍 蔡剑铃 钟俊亮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评价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共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87例,内科保守治疗85例。治疗4周后行疗效的比较,6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 目的评价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共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87例,内科保守治疗85例。治疗4周后行疗效的比较,6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判。结果微创组87例中急性期存活72例,有效率为90.3%,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2%;对照组死亡52例,病死率61.2%。微创术组ADLⅠ29例,ADLⅡ23例,ADLⅢ12例,ADLⅣ6例,ADLⅤ0例,恢复期死亡2例;对照组ADLⅠ3例,ADLⅡ8例,ADLⅢ11例,ADLⅣ6例,ADLⅤ1例,恢复期死亡4例。结论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非梗死性异常Q波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庚许 赖运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4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异常Q波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庚许 邹红 +3 位作者 黄江 谢鎏晖 汤建武 荣惠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5期19-21,共3页
近年来,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患者产生心律失常症状的因素较多,患者结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应进行相应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临... 近年来,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患者产生心律失常症状的因素较多,患者结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并发心律失常。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应进行相应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促进患者病情快速痊愈,从根本上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因此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在掌握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严格遵循相关治疗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加大对患者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本文主要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 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45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1 位作者 肖文杰 黄春平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初始以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mg/min静脉维持6h,6h以后0.5mg/min。结果44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初始以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必要时重复1~2个初始量,继以1mg/min静脉维持6h,6h以后0.5mg/min。结果44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除3例注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静脉炎外,未见低血压,心功能恶化以及致严重心律失常等副作用。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快速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VT)
下载PDF
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优 徐庚许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02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比索洛尔组(A组)和吲达帕胺+比索洛尔组(B组),观察血压、超...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02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比索洛尔组(A组)和吲达帕胺+比索洛尔组(B组),观察血压、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功能参数、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治疗12个月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2)A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后壁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质量及质量指数均下降(P<0.05)。(3)A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峰减速度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P<0.05),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加比索洛尔治疗12个月后,可使其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坎地沙坦 比索洛尔 心室重构 心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志勇 蔡剑玲 +5 位作者 徐庚许 何月英 黄英德 叶朝阳 黄春平 汤建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6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Coronary arteriography)的患者180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5/75 mm Hg[1],分为两...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与夜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抽取我院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Coronary arteriography)的患者180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5/75 mm Hg[1],分为两组,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 Hg)和对照组(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 Hg)。根据CAG检查结果,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率、血管支数及其狭窄积分。结果夜间高血压患者较夜间血压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明显增加,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加。结论夜间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且与夜间高血压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夜间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心血管参数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鎏晖 邓优 +2 位作者 蔡剑玲 徐庚许 何月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6期382-383,共2页
目的:分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心血管参数变化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80例纳入标准的临床疑诊肺栓塞病例,对这些病例全部进行CTPA检查,其中32例为非肺栓塞,将该组患者设定为WPE组,另外48例为肺动脉栓塞组,... 目的:分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心血管参数变化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80例纳入标准的临床疑诊肺栓塞病例,对这些病例全部进行CTPA检查,其中32例为非肺栓塞,将该组患者设定为WPE组,另外48例为肺动脉栓塞组,根据其临床诊断划分为严重栓塞组和非严重栓塞组,其中,严重栓塞组有26名患者,简称SPE组,非严重栓塞22名患者,简称NSPE组。对于SPE组采用溶栓进行治疗,NSPE组则采用抗凝治疗,持续治疗2周以后利用CTPA进行复查。以CTPA作为肺栓塞的诊断依据,对3组患者心血管参数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肺栓塞组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参数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WPE组、SPE组与NSPE组治疗前后的各心血管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PA可以有效的反映预后和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血管造影 急性肺栓塞 心血管参数
下载PDF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后迟发心脏骤停2次并复苏成功1例
14
作者 冯春萍 徐庚许 +1 位作者 周丛斌 王刚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564-565,共2页
介入诊疗技术是微创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随之增多,在穿刺过程中,术中及术后拔除血管鞘时,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现象,
关键词 介入治疗后 心脏骤停 周围血管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介入诊疗技术 复苏 迟发 微创医学
下载PDF
梗死前心绞痛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谢鎏晖 彭琛 +2 位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何月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5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对患者预后是否有影响。方法将未能及时行急诊再灌注治疗且后期因各种原因未能行择期PCI或CABG术的122例AMI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在未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对患者预后是否有影响。方法将未能及时行急诊再灌注治疗且后期因各种原因未能行择期PCI或CABG术的122例AMI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比较两组QRS积分、心肌酶学峰值、LVEF及起病1个月内病死率情况。结果 A组QRS积分、心肌酶学峰值及起病1个月内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5),但A组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以对心梗患者心肌产生保护作用,从而在其后发生AMI时能减轻心肌损伤,对其预后有益。通过询问AMI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对判断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前心绞痛 血运重建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横纹肌溶解症2例
16
作者 黎志勇 徐庚许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1 病例介绍例 1,男,67岁。因胸闷胸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lOd于2010年6月23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患者于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胸前区疼痛.以胸骨中段为甚。呈紧缩感,与活动无关。近lOd来,发作次数较前频繁,且持续时间较前长,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辛伐他汀 发热
下载PDF
氯丙嗪致巨大倒置T波和QT间期显著延长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庚许 雷自强 肖文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巨大倒置T波 QT间期 氯丙嗪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击复律后并发脑栓塞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庚许 蔡剑玲 黄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1-741,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农民,主因反复发作心悸3年余,再发并持续3d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心悸,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h,突发突止,自行缓解。此次于3d前劳动时突发心悸,呈持续性,感胸闷不适,无气急、胸痛和...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农民,主因反复发作心悸3年余,再发并持续3d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患者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心悸,每次持续数分钟至1h,突发突止,自行缓解。此次于3d前劳动时突发心悸,呈持续性,感胸闷不适,无气急、胸痛和晕厥,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给予心律平、异搏定、胺碘酮等治疗,患者未复律。既往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入院时体检:BP 86/64 mmHg(1 mmHg=0.133kPa),P182次/min,R25次/min,全身皮肤湿冷,两肺未闻及哕音,心率18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PS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脑栓塞
原文传递
脑钠肽水平正常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春平 蔡剑玲 +1 位作者 徐庚许 李松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4期285-286,共2页
脑钠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的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慢性... 脑钠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的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慢性重度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不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水平正常的重度心衰患者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脑钠肽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原文传递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0
作者 肖文杰 蔡剑玲 徐庚许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硐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5例心功能Ⅱ~Ⅲ级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及改善心律失常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 目的观察胺碘硐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5例心功能Ⅱ~Ⅲ级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及改善心律失常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然后200mg/d维持,观察终点为心功能改善情况、室性心律失常恶化、心脏猝死,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X线胸片、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8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治疗组为2.9%,对照组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硐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