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联合ALP、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3 位作者 洪江龙 鲍峻峻 陈鹤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21年7月收治住院的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等检查首...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21年7月收治住院的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等检查首诊为胆总管结石,入院拟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入院时采集人选者空腹静脉血,测定ALP、GCT水平,并在术前复查此两项指标并行EUS检查。患者经ERCP治疗明确取出结石判定为阳性胆总管结石;EUS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但ERCP未发现结石,EUS检查未发现结石,并且随访期间无胆道症状、复查影像学未发现结石均判定为自发排石。观察患者EUS、ALP和GGT结果,评估EUS、ALP和GGT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ALP和GGT检测诊断胆总管结石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0和0.756,ALP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93.3%,GGT为90.38%和62.22%,EUS为96.1%和86.7%。结论ALP、GGT检测可以预测患者可能出现排石,而EUS检查可以较准确判定自发排石,三者联合可以更好的判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的发生,避免了临床不必要的有创手术,减少了患者的身体创伤及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自发排石 超声内镜 血清碱性磷酸酶 Y-谷氨酰转移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R0C曲线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表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张巍 许建明 +1 位作者 梅俏 新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分析,以评价NAT1乙酰化代谢多态性对5氨-基水杨酸等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分析,以评价NAT1乙酰化代谢多态性对5氨-基水杨酸等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同时从140例检测标本中选择32份不同NAT1基因型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NAT1的活性检测,计算NAT1内部清除率(C lint)、酶催化反应最大速率(Vm ax)和米氏常数(Km),代谢产物测定采用HPLC方法。结果联合应用PCR-RFLP及多重PCR方法可避免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的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不同NAT1基因型。在140例检测标本中,NAT1*3,NAT1*4,NAT1*10和NAT1*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2%,49.6%,40%和2.2%。NAT1*4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和非洲人群;NAT1*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3和NAT1*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32份不同NAT1基因型中,与野生型NAT1*4*/4相比,NAT1*4*/10、NAT1*10/*10以及NAT1*10/*3酶活性属于快代谢表型(P<0.05);NAT1*11*/11和NAT1*4/*11酶活性要明显低于NAT1*4*/10、NAT1*10*/10和NAT1*10*/3(P<0.05),与NAT1*4*/3、NAT1*3/*3以及NAT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人群中的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140名汉族人外周血NAT1表型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依据酶学代谢动力学参数的不同,NAT1*10的杂合子与纯合子均属于快代谢型基因,NAT1*11及其他基因型则属于慢代谢型基因,在本次实验中未发现中间代谢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1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重症倾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张巍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有重症倾向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52例有重症倾向的DI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8),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及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监测两组...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有重症倾向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52例有重症倾向的DI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8),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及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治疗14 d和30 d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水平、消化道症状和重症肝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有重症倾向的DILI是安全有效的,早期使用可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重症肝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糖皮质激素 重症肝炎
下载PDF
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抑制小鼠结肠癌中bFGF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张巍 许建明 +1 位作者 石海 梅俏 《胃肠病学》 2011年第4期206-210,共5页
背景: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MME)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其具有产生血管抑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探讨MME对小鼠结肠癌中的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稳定... 背景: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MME)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其具有产生血管抑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探讨MME对小鼠结肠癌中的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稳定转染MME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皮下肿瘤生长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MME、bFGF表达。结果:接种CT-26细胞4周后,MME转染组小鼠皮下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MME蛋白表达。该组4周内死亡率和皮下肿瘤平均体积显著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5),肿瘤组织中的bFGF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阳性率亦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5)。两对照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ME对小鼠结肠癌中的bFGF表达以及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肿瘤血管生成 结直肠肿瘤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重症药物性肝病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张巍 许建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794-796,共3页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症状与体征 诊断 化验室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6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2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胡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PCR方法避免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NAT1基因型。在140名检测标本中,NAT1* 3,NAT1* 4,NAT1* 10和NAT1* 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 .2%、49. 6%、40%和2 2%。NAT1* 4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人群;而NAT1* 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 3和NAT1* 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结论 PCR RFLP+多重PCR方法检测NAT1基因型特异性高;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检测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 多重PCR技术 NAT1 PCR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型分布 发生率 检测方法 分型研究 等位基因 相互干扰 检测标本 发生频率
下载PDF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对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孝文 鲍峻峻 +5 位作者 胡翠 丁浩 徐张巍 刘晓昌 梅俏 许建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预防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6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鼻胆管分为ENBD组(试验组)...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预防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6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鼻胆管分为ENBD组(试验组)371例和非ENBD组(对照组)189例,观察术后3、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1%(30/371)和13.7%(51/371),显著低于对照组13.8%(26/189)(χ2=4.47,P=0.034)和21.2%(40/189)(χ2=5.06,P=0.024)。试验组患者术后3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15.34±304.00)U/L、(199.38±273.32)U/L,显著低于对照组(283.28±261.76)U/L、(257.05±199.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57,P均=0.01)。结论 ENBD可有效预防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引流术
下载PDF
胆总管远端狭窄超声内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鸿晔 韦亚蓉 +6 位作者 李会会 丁浩 洪江龙 孟海轮 徐张巍 鲍峻峻 梅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32-263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的超声内镜(EUS)特征,为EUS评估胆总管远端狭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20年3月行EUS检查的175例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的超声内镜(EUS)特征,为EUS评估胆总管远端狭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20年3月行EUS检查的175例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EUS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总结胆总管远端狭窄的EUS特征。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75例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中,良性胆总管远端狭窄85例(85/175,48.57%),恶性胆总管远端狭窄90例(90/175,51.43%)。在恶性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患者中,EUS显示狭窄长度高于良性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14.1±3.0)mm vs(7.9±3.0)mm,t=13.358,P<0.001],同时EUS发现恶性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的管腔低回声占位(57.8%vs 34.1%,χ^(2)=9.843,P=0.002)、周围淋巴结肿大(26.7%vs 12.9%,χ^(2)=5.147,P=0.023)及胰管扩张(51.1%vs 28.2%,χ^(2)=9.532,P=0.002)等特征性改变发生率高于良性胆总管远端狭窄患者。EUS和MRCP两者联合诊断良性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敏感性为70.6%,诊断恶性胆总管远端狭窄的敏感性为92.2%。结论胆总管远端狭窄具有如较长狭窄、低回声、周围淋巴结肿大及胰管扩张等EUS图像特征,有助于临床中胆总管远端狭窄的鉴别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疾病特征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影响Caco-2细胞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成云 丁少桢 +4 位作者 杨青 刘晓昌 徐张巍 梅俏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Caco-2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aco-2结肠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cy处理组(10、20、50μmol/L)、Hcy+不同抑制剂处理组(ERK抑制剂PD98059、MLCK抑制剂ML-7、P38MAPK抑制剂SB203580、Ca2+/Calmodu...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Caco-2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Caco-2结肠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cy处理组(10、20、50μmol/L)、Hcy+不同抑制剂处理组(ERK抑制剂PD98059、MLCK抑制剂ML-7、P38MAPK抑制剂SB203580、Ca2+/Calmodulin抑制剂KN62、Rho抑制剂Y27632及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通过检测跨上皮电流阻抗(TEER)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跨膜转运量评估Caco-2细胞模型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aco-2细胞中MEK、ERK、MLCK、p-ERK、p-MLCK、ZO-1、Occludin、Claudin-1及Claudin-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使用50μmol/L Hcy预处理的Caco-2细胞通透性改变速率最快。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降低,MEK、ERK、MLCK、p-ERK、p-MLCK、Claudin-2蛋白表达升高。与Hcy处理组相比,使用ML-7及PD98059处理Caco-2细胞,可减弱Hcy预处理引起的Caco-2细胞通透性增加,降低MEK、ERK、MLCK、p-ERK、p-MLCK、Claudin-2蛋白表达,提高Claudin-1、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结论 Hcy可能通过MEK-ERK-MLCK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紧密连接(TJ)相关蛋白表达,影响Caco-2细胞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通透性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紧密连接
下载PDF
特异性Kv1.3阻滞剂调节巨噬细胞自噬在抗结肠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咏玉 方晨 +5 位作者 丁少祯 刘晓昌 徐张巍 胡静 许建明 梅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 探讨特异性Kv1.3阻滞剂PAP-1抗DSS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AP-1对照组、DSS模型组、DSS+PAP-1组。5% DSS制备结肠炎模型,PAP-1(3 μg·g -1 ,每天3次,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进行DAI评... 目的 探讨特异性Kv1.3阻滞剂PAP-1抗DSS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AP-1对照组、DSS模型组、DSS+PAP-1组。5% DSS制备结肠炎模型,PAP-1(3 μg·g -1 ,每天3次,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进行DAI评分;实验结束行结肠HE染色评分,结肠组织匀浆检测MPO活性及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巨噬细胞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结构;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和巨噬细胞iNOS、IL-1β及自噬相关标志物表达。结果 PAP-1减少DSS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降低DAI及结肠HI评分( P <0.05);PAP-1降低结肠MPO活性及促炎因子水平( P <0.05)。PAP-1降低结肠F4/80表达,使腹腔巨噬细胞及脾巨噬细胞内自噬泡增多;同时,PAP-1降低结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巨噬细胞iNOS、IL-1β及p62表达,升高LC3-Ⅱ及Beclin-1表达( P <0.05)。结论 PAP-1可能通过减少结肠炎小鼠巨噬细胞自噬受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结肠炎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1 Kv1.3 DSS 结肠炎 自噬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分析
11
作者 祁琴琴 鲍峻峻 +5 位作者 徐张巍 许晓勇 刘晓昌 李素文 梅俏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肝硬化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入院治疗的119例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1匹配选取119例肝硬化无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硬化病因、肝功能、门脉高压...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肝硬化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入院治疗的119例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1匹配选取119例肝硬化无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硬化病因、肝功能、门脉高压症、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主要病因是胆汁淤积,肝功能损伤明显,门脉高压症中脾亢发生率更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无胆管结石的肝硬化患者.结论分析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管结石 并发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张巍 李杨 许建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依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适应现象病例32例。按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继续用药情况,分为持续用药和停药后再用...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依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适应现象病例32例。按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继续用药情况,分为持续用药和停药后再用药两组,依据生物化学指标和临床症状对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探讨适应患者肝损伤类型、肝损伤与用药间的时间关系。计数资料用3,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f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在3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住院病例中,持续用药者21例,停药后再用药者11例。32例适应患者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潜伏期为(16.59±3.05)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11.34±5.97)d。21例持续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7.05±13.71)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20±5.92)d;11例停药后再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6.46±12.09)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91±6.20)d。30例适应患者肝损伤程度为1级,2例患者肝损伤程度为2级。结论抗结核药物肝脏适应.I生变化的特点是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暂时陛升高,需要认识这种适应现象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适应性
原文传递
^(13)-C呼气试验检测肝功能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张巍 许建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4年第5期234-237,共4页
关键词 ^13C-呼气试验 底物 肝脏功能
原文传递
小鼠结肠癌中巨噬细胞金属弹力蛋白酶对血管抑素生成和肿瘤血管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徐张巍 许建明 +3 位作者 石海 梅俏 鲍峻峻 沈玉先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 在小鼠模型体内探讨巨噬细胞金属弹力蛋白酶(macrophage metalloelastase,MME)分解纤溶酶原生成有生物学功能的血管抑素的途径,及其对肿瘤生长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MME.给90只小鼠分别皮下... 目的 在小鼠模型体内探讨巨噬细胞金属弹力蛋白酶(macrophage metalloelastase,MME)分解纤溶酶原生成有生物学功能的血管抑素的途径,及其对肿瘤生长和微血管密度(MVD)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MME.给90只小鼠分别皮下接种稳定转染pEGFP-C1-MME(MME转染组)、空质粒pEGFP-C1(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未转染组)的CT-26细胞,每组30只.应用放射性碘标纤溶酶原及其示踪技术分析体内血管抑素的生成情况.结果 各组肿瘤标本进行SDS-PAGE电泳,在MME转染组电泳胶中,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和38×103的区域放射性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值均为0.00).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三组均检测出35×103和38×103片段表达,通过灰度扫描分析发现上述2个片断在MME转染组表达强度为9.32±1.52和5.61±2.24,明显高于空质粒组(2.47±0.23和0.67±0.12,P值均为0.00)和未转染组(1.21±0.69和0.86±0.44,P值均为0.00).MME转染组MVD平均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荧光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值均为0.00).MME转染组小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小于空质粒组和未转染组(P值均为0.00).结论 MME是与血管抑素生成密切相关的间质金属蛋白酶,同时具有抑制结肠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巨噬细胞 血管抑制素类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评价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建明 徐张巍 胡祥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1-453,共3页
目的评价10年间对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诊断正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和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围绕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关系、停药后肝损伤恢复时间过程及排除非药物性相关因素,对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关联性评价... 目的评价10年间对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诊断正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和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围绕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关系、停药后肝损伤恢复时间过程及排除非药物性相关因素,对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关联性评价。结果在10年间住院的1127例急性肝损伤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112例(10%)。其中,60例(53.6%)不符合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关系,20例(17.9%)不符合停药后肝脏生化指标恢复的时间过程,有其他可疑病因者34例(37.5%)。综合分析认为,药物相关性肝损伤26例(23.2%),药物不相关性肝损伤25例(22.3%),未能确定病因的肝损伤61例(54.5%)。结论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有助于肯定或排除药物性肝损伤,但仍有半数以上病例为疑似状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关联性 肝毒性 鉴别诊断 肝功能
原文传递
内镜下病灶面积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磊 王志化 +5 位作者 付忠谦 方鹏程 凌凯 许建明 孔德润 徐张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096,共6页
内镜下病灶大小的测量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如何解决内镜下病灶的桶形畸变,并且进行病灶面积计算机视觉测量数字化是本研究重点。本研究基于原有胃镜系统,以获取病灶准确物理面积为最终目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校正胃... 内镜下病灶大小的测量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如何解决内镜下病灶的桶形畸变,并且进行病灶面积计算机视觉测量数字化是本研究重点。本研究基于原有胃镜系统,以获取病灶准确物理面积为最终目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校正胃镜镜头桶形畸变,计算其面积,借助于Qt库,开发出胃镜图像处理软件Endoscope Assistant(EAS)。体外试验显示其良好的准确性,并应用该软件对45例患者的胃溃疡面积进行测量,并与传统测量方法比较,证明该技术可以安全简便并准确地测量病灶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面积测量 桶形畸变 软件处理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孝文 鲍峻峻 +5 位作者 胡翠 丁浩 徐张巍 刘晓昌 梅俏 许建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10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进行ERCP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双氯芬酸...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进行ERCP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双氯芬酸钠75mg,观测两组患者术后3h、24h淀粉酶水平和胰腺炎发生率。各组测定3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h、24h血清中脂氧素A4、消退素E1和D1的水平。结果双氯芬酸钠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双氯芬酸钠组术后3h、24h淀粉酶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氯芬酸钠组术后脂氧素A4、消退素E1和消退素D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与对照组术后同时段比较,脂氧素A4、消退素E1和D1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脂氧素A4及消退素E1和D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双氯芬酸 脂氧素 消退素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翠 赵孝文 +5 位作者 鲍峻峻 丁浩 徐张巍 刘晓昌 梅俏 许建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3-264,共2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为1%~ 10% ,高危患者发生率可达30% .因此,预防PEP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预防PEP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为1%~ 10% ,高危患者发生率可达30% .因此,预防PEP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预防PEP的临床疗效.Elmunzer等和Dai等的荟萃分析亦证实NSAIDs能降低PEP发生率.NSAIDs是通过促进NSAID激活基因(NSAID activated gene,NAG-1)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近年有研究证实,双氯芬酸钠同样具有预防PEP发生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双氯芬酸钠防治PEP,观察患者血清NAG-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术后胰腺炎 预防 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NSAIDS 非甾体类抗炎药 高危患者
原文传递
内镜下病灶面积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化 张磊 +5 位作者 傅忠谦 方鹏程 许建明 孔德润 徐张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内镜下病灶大小的测量对于科研及临床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准确的病灶大小测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使用内镜下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内镜下溃疡面积的测量,获得了准确,客观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 视觉测量 病灶面积 计算机 内镜 临床应用 图像分析法 临床实践 病灶大小
原文传递
吲哚美辛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微粒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鸿晔 王迪迪 +4 位作者 洪江龙 丁浩 徐张巍 鲍峻峻 梅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10期840-844,共5页
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剂100 mg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患者的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 PMPs)水平的影响。采用随... 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剂100 mg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患者的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 PMPs)水平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191例患者分为吲哚美辛组(n=96)与对照组(n=95), 吲哚美辛组ERCP术前吲哚美辛栓剂100 mg纳肛, 对照组采用等质量安慰剂纳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h与术后24 h的血液标本的PMPs水平, 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液标本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吲哚美辛组PEP发生率为5.21%(5/96), 对照组PEP发生率为13.68%(13/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吲哚美辛组术前PMPs水平(1 910.01个/μL)略低于对照组(2 351.87个/μL, P>0.05);吲哚美辛组术后3 h和24 h的PMPs水平(1 671.47个/μL, 862.74个/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MPs水平(2 443.75个/μL, 2 536.76个/μL, P均<0.05)。患者血浆中IL-1、IL-6和TNF-α水平出现相同趋势的改变。吲哚美辛降低PEP的发生率, 可能与减少PMPs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吲哚美辛 血小板微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