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分析哲学史两个教条的批判
- 1
-
-
作者
徐弢(译)
-
机构
洪堡大学哲学系
阿伯丁大学神学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
文摘
分析哲学史的两个教条,一是相信在通过给出理由提供对一个哲学主张的论证与通过讲述一些因果故事提供对其起源的解释之间存在根本的分裂;二是相信理性重构主义,即相信基于某些基本假设,任何哲学家的观点都能被重构成一个理性的体系。类比蒯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并结合新康德主义可以论证这两个教条都是没有根据的。第一个教条的论证是成问题的,因为既不能通过任何起源性的解释来论证它,又不能在不乞题情况下论证它,任何这样的论证都会导致循环,分析哲学史学家只能通过历史事实作出判断。第二个教条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任何理性的重构都需要准确理解哲学家或文本所说的内容,即任何理性重构不能不考虑历史理解问题。抛弃两个教条的结果有二:一是模糊哲学和哲学史之间假定的界限,二是转向解释学。通过批判分析哲学史的两个教条,我们最终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分析哲学史的观念。
-
关键词
分析哲学史
两个教条
罗素
莱布尼茨
康德
-
分类号
B08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规则与私人性:关于《哲学研究》中202节的评论
- 2
-
-
作者
尼克拉斯·保罗·赞威尔
徐弢(译)
-
机构
英国赫尔大学哲学系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湖北大学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德国哲学》
2017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6BZX07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通过质疑语言和规则之间存在强力联系的假定,该文认为我们从维特根斯坦关于遵守规则的讨论中并不能得出标准的解读观点,即认为私人语言是不可能的。该文从区分语言和规则以及私人规则和公共规则之间的不同角度,为私人语言和私自遵守规则行为的存在作了辩护。该文指出,我们并不是通过遵守规则而理解语言,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202节中说个体间的公共的规则不可能私自地遵守或许是对的,但是如果存在私人规则的话,那么这些规则当然可以被人们私自地遵守。我们的推理过程和实际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私人规则。该文得出结论认为,私人规则的遵守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不同于公共规则的遵守而已。维特根斯坦需要在一种特殊的限定的公共意义上来使用"规则"。
-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遵守规则
私人语言
私自地
公共规则
-
Keywords
Ludwig Wittgenstein
Following Rule
Private Language
Privately
Public Rules
-
分类号
B561.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什么是哲学?
- 3
-
-
作者
沃夫冈·肯策勒
徐弢(译)
贺腾(校)
-
机构
德国耶拿大学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德国哲学》
2021年第1期197-210,243,共15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项目批准号:16BZX07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作者试图辨析“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从历史考察以及系统追问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的不同内涵,指出两种研究哲学方式之间可以互补。我们应该从“回忆和语言的正确使用”角度正确地理解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就是为了特定的目的采集回忆”的观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通过考查日常语言的非术语化的使用,从而澄清哲学问题的含义,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哲学的任务并不在于寻找新的知识和扩展我们的知识,而在于考查已经现存的表述和概括知识的语句。如果一个提问总是被识破为无意义的话,那么,也就没必要追问其可能的真或假。在这种意义上,追问意义比追问真理更加根本和重要。主张哲学就是回忆语言的正确使用的哲学观点,不仅在哲学史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而且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近代哲学家如笛卡尔、莱布尼茨甚至康德;作者论述了我们需要接受维特根斯坦的这一哲学观的理由,并且深入地阐述了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理论的理论的内在根据。最后,作者指出,在哲学中经常是追问比回答更加重要,而这最终似乎变成了对于语词用法的回忆。
-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
语言使用
-
Keywords
Wittgenstein
Philosophie
Verwendung der Sprache
-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康德与维特根斯坦:常识,治疗与批判哲学
- 4
-
-
作者
K.莫塞尔
徐弢(译)
-
机构
美国戴顿大学哲学系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德国哲学》
2013年第1期200-224,共25页
-
文摘
康德关于经验可能性的普遍与必然条件的绝对主义的论断,应放在其批判哲学目标的更宽泛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可以看到,在相关的语境中,康德的论断相当大程度上并非如传统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非常有害的。康德强调他对于"常识"的深深敬重,就哲学能够提供什么,或至少重要的是,在哲学不能提供什么方面,康德与维特根斯坦所持的目标惊人地相似。
-
关键词
康德
常识
形而上学的谦逊
维特根斯坦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阅读为何会成为一道难题
- 5
-
-
作者
徐弢(译)
李思凡(译)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21年第7期4-7,共4页
-
文摘
弗兰克·富里迪不仅是当代西方颇具影响力的文化评论家之一,更是当代英美学术界颇负盛名的社会历史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兴趣广泛,而其中成果最丰硕的则是他对阅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社会学研究。弗兰克·富里迪于2015年出版的力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堪称西方阅读理论研究方面的里程碑式著作。
-
关键词
兴趣广泛
社会学研究
颇负盛名
意义和影响
苏格拉底
弗兰克
阅读
影响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分析哲学史两个教条的批判
- 6
-
-
作者
徐弢(译)
-
机构
洪堡大学哲学系
-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8期153-153,共1页
-
文摘
分析哲学史的两个教条,一是相信在通过给出理由提供对一个哲学主张的论证与通过讲述一些因果故事提供对其起源的解释之间存在根本的分裂;二是相信理性重构主义,即相信基于某些基本假设,任何哲学家的观点都能被重构成一个理性的体系。类比前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并结合新康德主义可以论证这两个教条都是没有根据的。抛弃两个教条的结果有二:一是模糊哲学和哲学史之间假定的界限;二是转向解释学。
-
关键词
理性重构
新康德主义
哲学主张
哲学史
解释学
经验论
基本假设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