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庆富
周慧敏
+2 位作者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足甲襞
微循环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及己酮可可碱治疗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庆富
周慧敏
+3 位作者
王车江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593-596,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探讨血浆流变行为改变在亚健康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亚健康血浆流变行为的干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
目的通过研究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探讨血浆流变行为改变在亚健康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亚健康血浆流变行为的干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5.82±18.64岁。采用PTX氯化钠注射液0.2g(首日0.1g),每Et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BV-100型血液流变仪和BVPM.15型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治前组)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治后组)的血浆黏度、胆固醇结晶及脂质团块数量,并与健康组的检测结果对照,然后再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健康组与治前组比较:后者血浆黏度为1.66±0.45mPa-S,高于健康组的1.37±0.38mPa·S,胆固醇结晶及血浆脂质团块数量均多于健康组。治前组与治后组比较:后者血浆黏度为1.39.4-0.41mPa·S,低于治前组;胆固醇结晶及血浆脂质团块均较治前组减少。结论亚健康人存在血浆流变行为的改变,检测血浆流变行为对诊断和评估亚健康有意义。PTX能改善血浆流变性,对亚健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己酮可可碱
血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电烧伤大鼠血小板流变行为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庆富
李勇
+2 位作者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数、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60只。以左前肢近心端...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数、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60只。以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生理盐水组大鼠按2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大鼠按2×104 U/kg腹腔注射10 g/L乌司他丁。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5~7 mL,取0.05 mL制成活血涂片,观察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β-TG和PF-4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1)伤前15 min,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相近,分别为(5.9±1.2)、(5.8±1.2)、(5.9±1.3)、(5.9±1.1)个(P值均大于0.05)。伤后5 min、1 h、2 h、4 h、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57.2±16.3)、(59.1±16.9)、(60.8±20.6)、(83.6±24.9)、(83.4±30.3)个,较假伤组的(6.0±1.3)、(6.0±1.4)、(5.9±1.4)、(5.7±1.1)、(5.8±1.3)个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01);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29.6±7.4)、(31.9±10.1)、(35.0±14.2)、(43.0±13.6)、(35.2±11.1)个,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的(58.3±16.1)、(63.9±18.0)、(60.8±17.7)、(74.2±23.0)、(82.3±21.9)个(P值均小于0.001)。假伤组大鼠组内各时相点血小板聚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其余3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血小板聚集数均显著多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2)伤后2、4、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假伤组(Z值为-3.780~-3.477,P值均小于0.05)。伤后5 min、4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β-TG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Z值分别为-3.477、-3.780,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大鼠组内各时相点血清β-TG含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2、4、8 h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Z值为-3.780~-3.553,P值均小于0.05),生理盐水组大鼠伤后5 min、1 h、4 h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Z值为-3.780~-3.477,P值均小于0.05),乌司他丁组大鼠伤后1、4 h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Z值分别为-3.250、-3.780,P值均小于0.05)。(3)伤后2、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5)。伤后2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4、8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大鼠各时相点血清PF-4含量相近(P值均大于0.05);伤后2、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5);伤后1、4、8 h,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5);伤后1、2、4、8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PF-4含量与组内伤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高压电烧伤大鼠β-TG和PF-4分泌异常,血小板聚集数增多,导致微循环障碍。乌司他丁通过抑制β-TG和PF-4的分泌,减少血小板聚集数,从而减轻高压电烧伤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电
微循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因子4
β血小板球蛋白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庆富
许顺江
+3 位作者
梁利民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以及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以大鼠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以及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以大鼠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假伤组和单纯电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mL PTX注射液2 mL。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检测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5 min、1 h、2 h、4 h、8 h血清sVCAM-1含量分别为(8 502±1 158)、(11 793±3 310)、(9 960±2 146)、(9 708±1 429)、(7 292±1 386)ng/mL,均高于假伤组的(1 897±946)、(1 882±940)、(1 882±938)、(1 888±946)、(1 884±942)ng/mL和治疗组的(6 840±1 558)、(6 742±2 465)、(5 625±2 593)、(2 373±1 463)、(5 187±2 797)ng/mL(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除伤后4 h外)血清sVCAM-1含量均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2)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假伤组和治疗组(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3)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低于假伤组和治疗组(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均低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 结论高压电烧伤可提高大鼠血清sVCAM-1含量、增加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减少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PTX通过抑制sVCAM-1的分泌,减少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从而减轻高压电烧伤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电
白细胞
微循环
己酮可可碱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血小板相关因子及血小板聚集数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庆富
高志娟
+5 位作者
张紫薇
赵学刚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张晶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6-43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80只清洁级8~10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烧伤组、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每组70只。假伤组大鼠不通电致假伤...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80只清洁级8~10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烧伤组、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每组70只。假伤组大鼠不通电致假伤;其余3组大鼠给予输出电压2 kV、电流强度(1.92±0.24)A持续通电3 s,造成电流入口左前肢、电流出口右后肢各1 cm×1 cm大小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与单纯电烧伤组大鼠伤后不予处理;伤后2 min及1、2、3、4、5、6 d,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 mL/kg、血必净6 mL/kg。记录实验过程中大鼠的存活情况。伤前15 min及伤后1 h、8 h、24 h、48 h、72 h、7 d,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大鼠经心脏直视采血5 mL后处死。取0.05 mL血液制成活血涂片,采用多项投影显微镜于400倍视野下计数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离心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法检验。结果假伤组和单纯电烧伤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均存活,电烧伤+盐水组大鼠于伤后6 d死亡1只,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于伤后5、6 d各死亡1只。各组大鼠伤前15 min各指标水平相近。3组电烧伤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均高于或多于假伤组,前3个指标于伤后8 h达峰值;单纯电烧伤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48 h达峰值,电烧伤+盐水组和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72 h达峰值。其中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PDGF含量于伤后48、72 h及7 d[分别为(12.8±4.0)、(11.6±4.4)、(11.0±3.6)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0.4±2.0)、(10.4±2.5)、(9.8±3.3)ng/mL]接近(P>0.05),血清TPO含量于伤后24、72 h及7 d[分别为(200±52)、(192±36)、(193±32)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82±30)、(184±41)、(183±33)ng/mL]接近(P>0.05)。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普遍低于或少于电烧伤+盐水组和单纯电烧伤组。结论大鼠高压电烧伤后应用血必净治疗可降低血清中PDGF、TPO、PAF含量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改善血小板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电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必净
原文传递
题名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庆富
周慧敏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0629)
文摘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关键词
亚健康
足甲襞
微循环
银杏叶提取物
Keywords
sub-health
foot nailfold
microcirculation
ginkgo leaves extract
分类号
R331.35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及己酮可可碱治疗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庆富
周慧敏
王车江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593-596,F0002,共5页
文摘
目的通过研究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探讨血浆流变行为改变在亚健康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亚健康血浆流变行为的干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5.82±18.64岁。采用PTX氯化钠注射液0.2g(首日0.1g),每Et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BV-100型血液流变仪和BVPM.15型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治前组)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治后组)的血浆黏度、胆固醇结晶及脂质团块数量,并与健康组的检测结果对照,然后再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健康组与治前组比较:后者血浆黏度为1.66±0.45mPa-S,高于健康组的1.37±0.38mPa·S,胆固醇结晶及血浆脂质团块数量均多于健康组。治前组与治后组比较:后者血浆黏度为1.39.4-0.41mPa·S,低于治前组;胆固醇结晶及血浆脂质团块均较治前组减少。结论亚健康人存在血浆流变行为的改变,检测血浆流变行为对诊断和评估亚健康有意义。PTX能改善血浆流变性,对亚健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亚健康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己酮可可碱
血浆
Keywords
sub-health
hemorheology
microcirculation
pentoxifylline
plasma
分类号
R331.35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电烧伤大鼠血小板流变行为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庆富
李勇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河北省烧伤救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4-749,共6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H2016206575)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4967724D)
河北省省级重大医学科研课题(zd2013080)
文摘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数、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60只。以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生理盐水组大鼠按2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大鼠按2×104 U/kg腹腔注射10 g/L乌司他丁。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5~7 mL,取0.05 mL制成活血涂片,观察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β-TG和PF-4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1)伤前15 min,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相近,分别为(5.9±1.2)、(5.8±1.2)、(5.9±1.3)、(5.9±1.1)个(P值均大于0.05)。伤后5 min、1 h、2 h、4 h、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57.2±16.3)、(59.1±16.9)、(60.8±20.6)、(83.6±24.9)、(83.4±30.3)个,较假伤组的(6.0±1.3)、(6.0±1.4)、(5.9±1.4)、(5.7±1.1)、(5.8±1.3)个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01);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29.6±7.4)、(31.9±10.1)、(35.0±14.2)、(43.0±13.6)、(35.2±11.1)个,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的(58.3±16.1)、(63.9±18.0)、(60.8±17.7)、(74.2±23.0)、(82.3±21.9)个(P值均小于0.001)。假伤组大鼠组内各时相点血小板聚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其余3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血小板聚集数均显著多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2)伤后2、4、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假伤组(Z值为-3.780~-3.477,P值均小于0.05)。伤后5 min、4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β-TG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Z值分别为-3.477、-3.780,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大鼠组内各时相点血清β-TG含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2、4、8 h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Z值为-3.780~-3.553,P值均小于0.05),生理盐水组大鼠伤后5 min、1 h、4 h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Z值为-3.780~-3.477,P值均小于0.05),乌司他丁组大鼠伤后1、4 h血清β-TG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Z值分别为-3.250、-3.780,P值均小于0.05)。(3)伤后2、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5)。伤后2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伤后4、8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大鼠各时相点血清PF-4含量相近(P值均大于0.05);伤后2、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5);伤后1、4、8 h,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PF-4含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5);伤后1、2、4、8 h,乌司他丁组大鼠血清PF-4含量与组内伤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高压电烧伤大鼠β-TG和PF-4分泌异常,血小板聚集数增多,导致微循环障碍。乌司他丁通过抑制β-TG和PF-4的分泌,减少血小板聚集数,从而减轻高压电烧伤微循环障碍。
关键词
烧伤
电
微循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因子4
β血小板球蛋白
乌司他丁
Keywords
Burns, electric
Microcirculation
Platelet aggregation
Platelet factor 4
β-thromboglobulin
Ulinastatin
分类号
R647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庆富
许顺江
梁利民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206080)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4967724D)
河北省省级重大医学科研课题(zd2013080)
文摘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以及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以大鼠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假伤组和单纯电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mL PTX注射液2 mL。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检测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5 min、1 h、2 h、4 h、8 h血清sVCAM-1含量分别为(8 502±1 158)、(11 793±3 310)、(9 960±2 146)、(9 708±1 429)、(7 292±1 386)ng/mL,均高于假伤组的(1 897±946)、(1 882±940)、(1 882±938)、(1 888±946)、(1 884±942)ng/mL和治疗组的(6 840±1 558)、(6 742±2 465)、(5 625±2 593)、(2 373±1 463)、(5 187±2 797)ng/mL(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除伤后4 h外)血清sVCAM-1含量均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2)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假伤组和治疗组(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3)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低于假伤组和治疗组(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均低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 结论高压电烧伤可提高大鼠血清sVCAM-1含量、增加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减少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PTX通过抑制sVCAM-1的分泌,减少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从而减轻高压电烧伤微循环障碍。
关键词
烧伤
电
白细胞
微循环
己酮可可碱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Keywords
Burns, electric
Leukocyte
Microcirculation
Pentoxifylline
Soluble 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分类号
R647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血小板相关因子及血小板聚集数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7
5
作者
张庆富
高志娟
张紫薇
赵学刚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张晶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6-4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560)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H2016206575)。
文摘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80只清洁级8~10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烧伤组、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每组70只。假伤组大鼠不通电致假伤;其余3组大鼠给予输出电压2 kV、电流强度(1.92±0.24)A持续通电3 s,造成电流入口左前肢、电流出口右后肢各1 cm×1 cm大小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与单纯电烧伤组大鼠伤后不予处理;伤后2 min及1、2、3、4、5、6 d,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 mL/kg、血必净6 mL/kg。记录实验过程中大鼠的存活情况。伤前15 min及伤后1 h、8 h、24 h、48 h、72 h、7 d,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大鼠经心脏直视采血5 mL后处死。取0.05 mL血液制成活血涂片,采用多项投影显微镜于400倍视野下计数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离心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法检验。结果假伤组和单纯电烧伤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均存活,电烧伤+盐水组大鼠于伤后6 d死亡1只,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于伤后5、6 d各死亡1只。各组大鼠伤前15 min各指标水平相近。3组电烧伤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均高于或多于假伤组,前3个指标于伤后8 h达峰值;单纯电烧伤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48 h达峰值,电烧伤+盐水组和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72 h达峰值。其中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PDGF含量于伤后48、72 h及7 d[分别为(12.8±4.0)、(11.6±4.4)、(11.0±3.6)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0.4±2.0)、(10.4±2.5)、(9.8±3.3)ng/mL]接近(P>0.05),血清TPO含量于伤后24、72 h及7 d[分别为(200±52)、(192±36)、(193±32)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82±30)、(184±41)、(183±33)ng/mL]接近(P>0.05)。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普遍低于或少于电烧伤+盐水组和单纯电烧伤组。结论大鼠高压电烧伤后应用血必净治疗可降低血清中PDGF、TPO、PAF含量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改善血小板流变性。
关键词
烧伤
电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必净
Keywords
Burns,electric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Thrombopoietin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Xuebijing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19+.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张庆富
周慧敏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及己酮可可碱治疗作用
张庆富
周慧敏
王车江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压电烧伤大鼠血小板流变行为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
张庆富
李勇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原文传递
4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张庆富
许顺江
梁利民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原文传递
5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血小板相关因子及血小板聚集数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
张庆富
高志娟
张紫薇
赵学刚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张晶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