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广春 徐鹿 +3 位作者 石伟山 王聪博 胡双女 徐德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和病虫害制约着水稻的可持续性生产,迫切需要较高工作效率的施药手段来应对稻田病虫害的暴发性、重叠性、复杂性。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因作业效率高、具备复杂地形作业能力和省水省药等优势,在稻田病虫害防治过程... 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和病虫害制约着水稻的可持续性生产,迫切需要较高工作效率的施药手段来应对稻田病虫害的暴发性、重叠性、复杂性。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因作业效率高、具备复杂地形作业能力和省水省药等优势,在稻田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稻田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植保无人机自身特征因素以及施药靶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因素等综合形成的实际应用场景出发,选择与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相匹配的飞防制剂、飞防助剂以及飞防喷液量以调控喷洒农药雾滴的理化性质达到施药过程中减少农药雾滴弹跳、蒸发、润湿渗透、飘移和沉积等的特性,并结合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的施药沉积特性以及针对靶标获得的阶段性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植保无人机稻田施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同时对未来植保无人机施药单一技术重要研发趋势以及多项技术的有序结合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 病虫害防治 助剂
下载PDF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鹿 孙杨 +8 位作者 刘宝生 徐德进 徐广春 赵钧 张亚楠 张月亮 黄水金 吴顺凡 高聪芬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介导的代谢抗性,以及鱼尼丁受体基因突变介导的靶标抗性;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在抗性分子检测、抗性新基因鉴定、抗性基因调控网络和多重抗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害虫种群抗药性;利用多组学技术鉴定新抗性基因及调控网络,以探明多重抗性机制;将反向遗传学工具放射性配基结合及电生理技术深入验证抗性基因功能;需开发靶向抗性基因的dsRNA转基因作物、纳米农药及选择性新型化学杀虫剂,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双酰胺类杀虫剂 代谢抗性 靶标抗性 抗性分子机制
下载PDF
雾滴密度及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674,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μm和VMD 75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个/cm2时,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00 mg.m-2,防治效果没有显著降低。VMD 75μm的雾滴密度为140.06个/cm2,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50 mg.m-2,防治效果同样没有显著降低。相同喷液量条件下喷施相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VMD 75μm的喷头增加了雾滴密度,提高了防治效果。【结论】氯虫苯甲酰胺低用量时,雾滴密度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密切相关。雾滴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仍可保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时,可通过减小雾滴粒径,增加雾滴密度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稻纵卷叶螟 表面张力 剂量 雾滴密度 雾滴大小
下载PDF
药液表面张力与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范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药液表面张力及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4.46、34.36和34.33 mN/m。与喷洒清水对照相比,3个水稻生育期内... 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药液表面张力及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水稻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4.46、34.36和34.33 mN/m。与喷洒清水对照相比,3个水稻生育期内喷洒添加有100 mg/L TX-10的丽春红-G溶液,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分别增加了80.85%、29.80%和22.61%;弥雾机喷头下倾喷雾分别增加了50.83%、18.48%和31.07%。在相同的水稻生育期,喷洒相同表面张力的药液,弥雾机喷头下倾喷雾单株水稻上的丽春红-G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弥雾机漂移喷雾和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在稻田喷雾中,利用表面活性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和采用弥雾机施药有助于提高雾滴在水稻植株上的沉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表面张力 喷雾方法 沉积率 农药
下载PDF
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范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4-1059,共6页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的作用方式、不同龄期毒力、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吡蚜酮对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机敏漏斗蛛)的毒力及其田间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对褐飞...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的作用方式、不同龄期毒力、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吡蚜酮对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机敏漏斗蛛)的毒力及其田间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对褐飞虱不仅具有触杀作用,还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吡蚜酮对褐飞虱1龄、3龄若虫的168hLC50值分别为14.99mg·L-1、13.08mg·L-1,显著低于5龄若虫和成虫。盆栽试验发现当盆钵中保持水层时,吡蚜酮的防治效果更高。在褐飞虱低龄期、田间保持水层条件下,应用25%吡蚜酮WP制剂300g·hm-2、450g·hm-2和600g·hm-2,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吡蚜酮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安全性级别为较不安全(Ⅲ级),田间使用吡蚜酮后黑肩绿盲蝽数量减少;吡蚜酮对蜘蛛安全性级别为安全(Ⅰ级),田间使用吡蚜酮后蜘蛛数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吡蚜酮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蚜酮 作用方式 使用技术 天敌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喷雾参数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稻田喷雾农药利用率及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德进 徐广春 +4 位作者 徐鹿 王聪博 胡双女 顾中言 邱白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4-332,共9页
比较在不同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条件下,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的农药利用率、沉积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基部雾滴密度的差异,为建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稻田的高效施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生物染料... 比较在不同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条件下,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的农药利用率、沉积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基部雾滴密度的差异,为建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稻田的高效施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作为农药示踪剂,估测不同喷雾参数的农药利用率,并用变异系数、绝对份额比例值比较农药分布的均匀性。同时通过水敏纸收集水稻基部雾滴密度,分析不同喷雾参数下农药雾滴穿透水稻冠层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条件下喷雾,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仅为0.11 mg,与喷雾压力为0.4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的沉积量相比减少了56.00%。在水稻孕穗期,当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时进行喷雾处理,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达0.26 mg,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在水稻扬花期,不同喷雾参数间的沉积量差距减小。在合适的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57%、54.97%和55.50%。综合变异系数和绝对份额比例两个指标,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0.8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农药分布更均匀。喷雾压力对水稻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当喷雾压力低于0.8 MPa、施药液量为225~375 L/hm^2时,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均小于30个/cm^2。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稻田喷雾的农药利用率、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前期,不宜采用高压力大水量喷雾作业;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为增加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需提高喷雾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参数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稻田喷雾 农药利用率 雾滴密度 沉积分布
下载PDF
喷雾器及施液量对水稻冠层农药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1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284-4292,共9页
【目的】分析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特征,阐明农药剂量的沉积结构及空间分布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农药雾滴采集装置和水敏纸收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 【目的】分析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农药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分布特征,阐明农药剂量的沉积结构及空间分布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农药雾滴采集装置和水敏纸收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率和雾滴密度,并利用示踪剂估测农药沉积量。【结果】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45°和0°水稻叶片正面的雾滴覆盖率显著高于叶片反面。弥雾机在225、450、60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0°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均大于200个/cm2,施液量间差异显著。手动喷雾器在600、900、1 20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叶角0°和45°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均小于15个/cm2,施液量间无显著差异。相同剂量,弥雾机在450 L·hm-2施液量条件下喷雾,水稻冠层各位点上的农药沉积量最高;而手动喷雾器不同施液量条件下喷雾,水稻冠层各位点上的农药沉积量无显著差异。手动喷雾器喷雾叶片反面的农药沉积量均低于弥雾机喷雾。用15 g a.i.·hm-2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纵卷叶螟,弥雾机在施液量450 L·hm-2条件下喷雾的防治效果最高,手动喷雾器在施液量1 200 L·hm-2条件下喷雾的防治效果最差。【结论】弥雾机和手动喷雾器稻田喷雾,农药雾滴在水稻叶片正面的覆盖率均高于叶片反面。弥雾机喷雾时增加施液量,能提高水稻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手动喷雾器喷雾时增加施液量,无显著效应。与手动喷雾器相比,弥雾机喷雾显著增加了叶片反面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农药沉积量,能显著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喷雾器械 施液量 雾滴密度 雾滴覆盖率 沉积量
下载PDF
不同啶虫脒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7-1352,共6页
为探讨农药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分别以甘蓝和黄瓜叶片作为生物测定载体,比较了啶虫脒乳油(EC)、微乳剂(ME)、可溶性液剂(SL)、可溶性粉剂(SP)及可湿性粉剂(WP)等5种剂型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对植物叶片临界表面张力... 为探讨农药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分别以甘蓝和黄瓜叶片作为生物测定载体,比较了啶虫脒乳油(EC)、微乳剂(ME)、可溶性液剂(SL)、可溶性粉剂(SP)及可湿性粉剂(WP)等5种剂型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对植物叶片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药液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及叶片持液量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啶虫脒剂型间毒力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以甘蓝叶片为生物测定载体,不同啶虫脒剂型间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明显;以黄瓜叶片为生物测定载体,不同剂型间毒力差异不明显。啶虫脒SL、SP、WP在两种生物测定载体间的毒力差异大于EC和ME。甘蓝和黄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0.73 mN.m 1和57.91~63.30 mN.m 1。啶虫脒有效成分浓度大于7.81 mg.L 1时,啶虫脒EC和ME溶液表面张力即小于甘蓝和黄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有效成分浓度大于500 mg.L 1时,啶虫脒SL、SP、WP溶液的表面张力才小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ME溶液液滴接触两种植物叶片的瞬间(0 s),液滴与叶片间的接触角就明显小于90°。甘蓝叶片对低浓度的啶虫脒ME和EC溶液的持液量高于其他3种剂型,黄瓜叶片对啶虫脒各剂型溶液的持液量无明显差异。植物叶片表面性质和不同剂型溶液表面张力的差异是导致剂型间产生毒力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啶虫脒 剂型 植物种类 毒力 叶片表面性质 溶液表面张力 毒力机制
下载PDF
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稻叶上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德进 徐广春 +1 位作者 许小龙 顾中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56-2062,共7页
固定农药剂量条件下,综合分析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水稻片上沉积的影响,为稻田的农药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配置3种TEEJET喷嘴TP80050、TP8002、TP8005进行细雾... 固定农药剂量条件下,综合分析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水稻片上沉积的影响,为稻田的农药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配置3种TEEJET喷嘴TP80050、TP8002、TP8005进行细雾滴、中等雾滴及粗雾滴喷雾,分析农药在倾角为0°、15°、30°、45°、60°、75°、90°水稻叶片上的沉积量随施液量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和助剂四个因素对农药的沉积都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效应叶片倾角〉施液量〉雾滴大小〉助剂。丽春红-G在稻叶上的最大沉积量随叶片倾角值θ的增大,呈减少趋势。对于细雾滴喷嘴TP80050,丽春红-G的沉积量先随施液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施液量,沉积量减少。对中等雾滴喷嘴TP8002和粗雾滴喷嘴TP8005,施液量20~40 L时,丽春红-G沉积量即达到最大值,加大施液量则减少沉积量。不添加助剂,低施液量时丽春红-G沉积量TP8002〉TP8005〉TP80050;高施液量且叶片倾角θ〈45°时,TP80050沉积量最高;θ≥45°时,雾滴大小间无显著差异。添加助剂,低施液量时TP8002沉积量高,高施液量时TP80050沉积量高。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4个因素均能影响水稻叶片上的丽春红-G沉积,且存在互作效应。建议田间喷雾时,根据叶片形态、药液表面性质及喷嘴特性科学确定施液量及是否添加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沉积量 施液量 喷嘴 叶片倾角 助剂
下载PDF
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1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9,共11页
【目的】分析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提出稻田合理的喷雾方式,提高稻田农药利用率。【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配有空心圆锥雾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洒和配有气力式弥雾喷头的弥雾机下倾45&#... 【目的】分析喷雾方式对农药雾滴在水稻群体内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提出稻田合理的喷雾方式,提高稻田农药利用率。【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配有空心圆锥雾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叶面喷洒和配有气力式弥雾喷头的弥雾机下倾45°角喷洒指示剂丽春红-G溶液,收集并测定沉积在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点位载玻片上的雾滴指示剂丽春红-G沉积量。【结果】以不同喷雾方式施药,水稻叶片正面、背面及垂直方向不同点位的丽春红-G沉积量有显著差异。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和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丽春红-G的沉积量在水稻群体空间内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水稻分蘖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13.3%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数;52.9%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低于平均数;33.75%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高于平均数。在水稻分蘖期用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20.4%玻片上丽春红-G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数;45.4%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低于平均数;34.2%玻片上丽春红-G沉积量高于平均数。在水稻孕穗期和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分别有33.3%和28.1%的玻片上没有丽春红-G的沉积;而用弥雾机45°角下倾喷雾,没有丽春红-G沉积的玻片比例分别为13.9%和5.0%。在水稻孕穗期用手动喷雾器和弥雾机喷雾,分别只有6.4%和11.7%玻片上的沉积量接近于平均值,而在扬花期时该比例分别为7.2%和17.2%。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用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表示叶片正面的载玻片上,其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66.3%、85.1%和84.9%,其中在植株上层表示叶片正面载玻片上的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38.7%、42.2%和45.6%,在表示叶片背面和垂直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很少。弥雾机下倾45°角喷雾,在表示叶片背面和垂直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多于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但在表示叶片正面玻片上的沉积量仍占总沉积量的50.5%、50.6%和53.1%,其中植株上层表示叶片正面玻片上的沉积量占总沉积量的32.9%、27.9%和31.5%。【结论】如果以单位面积载玻片上的平均沉积量作为防治病虫害的有效剂量,那么在水稻群体内同时存在剂量浪费与剂量不足的现象。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植株上层叶片正面,沉积量占到总沉积量的1/3以上,而在叶片背面和茎秆上的沉积量很少,尤其是在植株基部叶片和茎秆上,沉积量趋向于零。采用弥雾机下倾45°角喷雾,喷雾雾滴在植株上层叶片正面的沉积量仍超过总沉积量的1/4,但在施药量低于手动喷雾器压顶喷雾条件下,各层叶片背面和茎秆上的沉积量都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叶面喷雾,说明弥雾机下倾45°喷洒,农药雾滴能够进入植株中下层,在叶片背面及茎秆上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喷雾方式 沉积分布
下载PDF
杀虫剂18种单剂和10种复配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活性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3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石伟山 范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6-290,共5页
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和灰飞虱对1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种稻田后期常用复配剂在2种飞虱间的增效作用及毒力差异。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噻虫嗪杀虫剂对2种飞虱的毒力较高,LC50值为0.11~... 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和灰飞虱对1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种稻田后期常用复配剂在2种飞虱间的增效作用及毒力差异。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噻虫嗪杀虫剂对2种飞虱的毒力较高,LC50值为0.11~1.51mg/L;供试的吡虫啉和噻嗪酮系列复配剂对褐飞虱都有增效或相加作用,但相同配比下吡虫啉与仲丁威、噻嗪酮与毒死蜱、噻嗪酮与混灭威、噻嗪酮与甲萘威、噻嗪酮与速灭威复配,对灰飞虱表现为拮抗作用;10个复配组合对灰飞虱的毒力均低于或显著低于褐飞虱。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褐飞虱和灰飞虱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褐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增效作用 化学防治
下载PDF
10种杀虫剂对南京地区Q型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德进 季英华 +3 位作者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79-82,92,共5页
在室内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南京地区Q型烟粉虱的毒力,为生产上科学选择杀虫剂品种提供依据。根据烟粉虱的虫态和虫龄分别设计毒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0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和印楝素对烟粉虱成虫、若虫毒... 在室内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南京地区Q型烟粉虱的毒力,为生产上科学选择杀虫剂品种提供依据。根据烟粉虱的虫态和虫龄分别设计毒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0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和印楝素对烟粉虱成虫、若虫毒力较高,测定的杀虫剂品种中仅印楝素和噻虫啉对烟粉虱卵表现出较好的杀伤作用;在南京地区防治烟粉虱时应选用敏感性高的抗生素类杀虫剂,交替使用新烟碱类农药,并配合使用对烟粉虱卵高效的杀虫剂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杀虫剂 毒力 生物型
下载PDF
毒死蜱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德进 金旻琦 +2 位作者 顾中言 许小龙 徐广春 《现代农药》 CAS 2007年第2期6-9,21,共5页
毒死蜱是高效、中毒、广谱类有机磷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害虫及其它农业害虫防治。概述了毒死蜱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毒死蜱系列药剂在水稻上登记情况及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毒死蜱在稻田生境中降... 毒死蜱是高效、中毒、广谱类有机磷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害虫及其它农业害虫防治。概述了毒死蜱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毒死蜱系列药剂在水稻上登记情况及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毒死蜱在稻田生境中降解残留、使用安全性及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水稻 防治效果 降解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德进 常燕 +2 位作者 万晓泳 张宏 祝树德 《现代农药》 CAS 2005年第4期25-29,33,共6页
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3.00mg/L和6.00mg/L印楝素溶液处理稻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分别为67.91%和77.65%,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3.00mg/... 系统研究了印楝素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拒食、内吸、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3.00mg/L和6.00mg/L印楝素溶液处理稻茎,对褐飞虱的拒食率分别为67.91%和77.65%,拒食中浓度AFC50为0.6126mg/L。3.00mg/L的印楝素溶液经根内吸传导12h和24h后,褐飞虱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63%和88.47%,LC50值分别为1.4028mg/L和1.1115mg/L。印楝素经根内吸传导的速度较快,3.00mg/L和1.50mg/L浓度下,LT50值分别为4.1812h和23.0409h。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褐飞虱若虫的体重和蜜露分泌量都显著降低,1.00mg/L处理后3d、7d,体重减轻比率分别为52.49%和48.08%,蜜露分泌量减少比率分别为58.01%和62.60%。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褐飞虱 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德进 徐广春 +3 位作者 徐鹿 王聪博 胡双女 魏利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4-137,共4页
蜗牛是蔬菜田常见有害生物,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气候因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给菜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蔬菜田中常见的蜗牛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特点,归纳总结目前防治蜗牛的主要技术... 蜗牛是蔬菜田常见有害生物,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气候因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田蜗牛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给菜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蔬菜田中常见的蜗牛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特点,归纳总结目前防治蜗牛的主要技术及农药登记情况,并展望未来蜗牛防控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蔬菜田蜗牛的科学防治及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牛 种类 生物学特性 防治对策 发生危害特点 农药登记情况
下载PDF
印楝质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德进 祝树德 +1 位作者 张宏 万晓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5,共3页
印楝制剂能防治多种水稻病虫害,并对稻田天敌安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印楝制剂对水稻病虫害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印楝制剂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印楝质生物农药在我国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印楝制剂 水稻病虫害 生物活性 无公害
下载PDF
茶蚕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德进 陈锦绣 +1 位作者 章东方 邓余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文献记载,安徽茶蚕一年发生二代;根据我们田间观察,每年发生三代。1992年,作者在室内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该虫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完成累代饲养茶蚕三个世代。
关键词 茶蚕 发生规律 茶叶 害虫
下载PDF
印楝制剂对水稻病虫害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德进 常燕 祝树德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81-484,共4页
印楝制剂对多种水稻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并对稻田天敌安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印楝制剂对水稻病虫害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简单介绍了印楝制剂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并初步探讨了印楝质生物农药在我国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印楝制剂 水稻病虫害 生物活性 无公害
下载PDF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德进 徐广春 +4 位作者 徐鹿 王聪博 胡双女 顾中言 邱白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共7页
从专利技术角度分析国内外有关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的研究现状,明确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研究领域热点及发展趋势。利用IncoPat专利数据检索平台工具,从申请地域、申请人、专利类型及法律状态、申请年度、专利技术构成等多个层面对农药雾滴行... 从专利技术角度分析国内外有关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的研究现状,明确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研究领域热点及发展趋势。利用IncoPat专利数据检索平台工具,从申请地域、申请人、专利类型及法律状态、申请年度、专利技术构成等多个层面对农药雾滴行为调控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日本以及我国是申请量排名前3的国家,其中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占有绝对优势,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43%。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的申请人分别为江苏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药雾滴行为调控技术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A01M7、A01N25、B05B1等技术类型,分别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33.62%、24.57%、11.88%。雾滴沉积测量技术、基于图像和可视化分析的雾滴扩散分布测量装置和方法、农药喷雾雾滴性能检测方法、雾滴碰撞试验装置和方法类专利年申请量呈现连续的增加趋势,正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兴热点。农药雾滴行为调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和我国国内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偏向于理论方法研究,在产品创制及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雾滴 行为 调控 专利信息 IncoPat
下载PDF
稻田茎叶喷雾农药沉积分布均匀性统计指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德进 徐广春 +4 位作者 徐鹿 王聪博 胡双女 顾中言 邱白晶 《现代农药》 CAS 2021年第5期38-44,共7页
采用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度指标,分析并描述稻田农药沉积分布均匀性统计指标间的差异,为建立稻田农药喷雾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利用生物染料进行农药示踪,以水稻植株作为农药沉积量收集载体,收集手动喷雾器、弥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 采用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测度指标,分析并描述稻田农药沉积分布均匀性统计指标间的差异,为建立稻田农药喷雾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利用生物染料进行农药示踪,以水稻植株作为农药沉积量收集载体,收集手动喷雾器、弥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的茎叶喷雾后水稻植株上的示踪剂沉积量,分析各组数据的变异系数、极差系数、绝对份额比例、分位点比率、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泰尔指数及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统计指标评间的关联度。对9个试验处理获得的19个统计指标值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分别与其他14、13个指标在P<0.05水平上显著相关。阿特金森指数A(0.5)、A(1)、A(2)均与其他13个指标显著相关。绝对份额比例中I^(5)_(1th)、I^(5)2th、I^(5)_(5th)分别与其他13、12、13个指标显著相关,但I^(5)_(3th)、I^(5)4th仅与其他4、0个指标显著相关。分位点比例中,PR_(90th/20th)与其他12个指标显著相关。极差系数仅仅与其他8个指标显著相关。泰尔指数、均值偏差指数除互相显著相关外,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综合比较不同指标的测定结果及各统计指标间的关联度,笔者建议以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绝对份额比例、分位点比率等5个统计指标,判断不同喷雾器械的稻田农药沉积分布均匀性统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药沉积 分布 均匀性 统计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