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游离双链D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安仙园 袁丹丹 +1 位作者 徐忆秋 沈国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游离双链DNA(cell-free double-stranded DNA,cf-dsDNA)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招募62例PHC患者和41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对照,填写信息登记表。抽取治疗前患者和健康... 目的:探讨血浆中游离双链DNA(cell-free double-stranded DNA,cf-dsDNA)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招募62例PHC患者和41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45例健康对照,填写信息登记表。抽取治疗前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空腹血样,磁珠法提取血浆cf-dsDNA,Qubit 3.0荧光计测定cf-dsDNA浓度。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的水平。分析各组患者血浆cf-dsDNA水平的差异及血浆cf-dsDNA水平与PH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f-dsDNA对PHC的诊断效率。结果:PHC患者术前cf-dsDNA水平的中位数显著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对照(H=93.54,P<0.01)。PHC患者中,cf-dsDNA水平在年龄、性别、AFP水平、PHC类型以及肿瘤大小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cf-dsDNA水平与PHC的TNM分期之间存在等级相关(r_(s)=0.311,P=0.0139)。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相比,cf-dsDNA诊断PHC效率明显提高(AUC=0.965)。根据cf-dsDNA的临界值(>1.912 ng/μL),cf-dsDNA在PHC中的阳性率为90.32%(56/62),明显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χ^(2)=36.00,P<0.01)。结论:血浆cf-dsDNA是诊断PHC理想的非侵入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双链DNA 肿瘤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下载PDF
感染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忆秋 胡仁静 +1 位作者 万林 胡锡池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24期3373-3375,3379,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70例感染CRKP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χ~2检验等方法确定CRKP产生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 目的探讨感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70例感染CRKP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χ~2检验等方法确定CRKP产生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CRKP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重大手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入住ICU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患者(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重大手术、机械通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入住ICU是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因此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CRKP感染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原文传递
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晔 袁丹丹 +3 位作者 沈兰凤 胡仁静 徐忆秋 黄学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4,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和妇科就诊的12例子宫颈正常受试者(37~47岁),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和妇科就诊的12例子宫颈正常受试者(37~47岁),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39~48岁),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38~45岁)和3例宫颈鳞癌患者(42~43岁),填写调查问卷、行子宫颈检查,同时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子宫颈分泌物的微生态,生物信息学分析NGS结果。根据NGS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低危HPV(low-risk HPV,lrHPV)、16/18型高危HPV(high-risk HPV,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组。分析数据的韦恩图、微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相对丰度和共现性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所有受试者子宫颈分泌物共获得种属水平微生态物种909种,各组之间有重叠。在不同宫颈病变受试者中,总HPV感染率、16/18型hrHPV感染率和其他hr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HPV感染分组,16/18型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患者的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升高(U分别为39.00和43.00,P均<0.05),而各组之间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无差异(H=4.37,P=0.2136)。按子宫颈状况分组,子宫颈病变受试者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H=14.60,P=0.0022)升高,卷曲乳酸杆菌丰度下降(H=13.98,P=0.0008)。在微生态物种中,支原体、衣原体和B族链球菌具有共现性;惰性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菌和二路普氏菌具有共现性。以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作为SIL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2~0.957],卷曲乳酸杆菌和詹氏乳酸杆菌以及支原体联合诊断SIL的AUC为0.943[95%CI:0.822~0.991]。结论:子宫颈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和微生态多样性升高可能与HPV感染和子宫颈病变有关;NGS数据简化后可能有助于SIL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微生态 多样性 下一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4
作者 徐忆秋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5年第3期37-,共1页
关键词 地图 泥土气息 南码头 小动物 深棕色 傲气 伤痕 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