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乳腺断层重建2D图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旭 姚建莉 +3 位作者 董晓蕾 徐忠孜 许国辉 周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比,探讨数字乳腺断层重建的合成二维图像(Synthetic Mammography,SM)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FFD... 目的通过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比,探讨数字乳腺断层重建的合成二维图像(Synthetic Mammography,SM)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FFDM与SM图像,比较2组图像病变可见性评级、影像征象、BI-RADS分类及平均腺体剂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评估2组图像诊断效能。结果FFDM与SM病变可见性评级存在统计学差异,SM病变显示略优于FFDM(Z=-3.130,P=0.002);2组图像显示乳腺病变影像征象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27~0.900;FFDM与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95CI%:0.774~0.921)和0.861(95CI%:0.789~0.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7,P=0.178);FFDM与SM的平均腺体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DBT平均腺体剂量相比FDM+DBT降低约45%(3.29/6.01)。结论SM与FFDM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当,SM可替代FFDM作为二维图像与DBT联合应用于乳腺病变检查,且没有增加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 合成二维图像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2
作者 徐忠孜 曾涵江 +4 位作者 张丽芝 余建群 罗艺 陈冬冬 李学明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X线、CT、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同时具有手术病理和影像资料的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 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单纯型17例、...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X线、CT、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同时具有手术病理和影像资料的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 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单纯型17例、混合型16例。单纯型黏液癌组13例X线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清楚的结节,其余4例呈边界不清的不规则致密影(P<0.01)。所有混合型均为边界不清或毛刺状肿块(P<0.01),且簇状、沙砾样钙化多见。单纯型黏液癌组8例(80%)CT上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结节且无明显强化,所有混合型黏液癌均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病灶且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单纯型黏液癌组多数(76%)为弱回声;而所有混合型黏液癌为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单纯型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11.8%)较混合型黏液癌(50%)低(P<0.05)。结论单纯型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相比,淋巴结转移少,分期低。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癌因病理学基础不同而影像学特征不同,前者最常见为边界清楚的肿块,而边缘不规则实性占位多为混合型黏液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影像 病理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在先心病右室双出口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涵江 徐忠孜 +4 位作者 余建群 张丽芝 罗艺 陈辉 朱洪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19-1523,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SCTA)在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应用,并与超声心动图比较,讨论DSCTA诊断DORV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SCTA)在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应用,并与超声心动图比较,讨论DSCTA诊断DORV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心脏外科经手术证实的57例DORV患者的术前DSCTA表现,男性3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9.2岁。采用节段分析法观察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及位置、大动脉的相对位置关系、房室连接关系和相应冠状动脉类型,以及其他伴发心血管畸形,将DSCTA及超声心动图所见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分为室间隔缺损型11例,法洛四联症型29例,大动脉转位型17例。共发现室间隔缺损62处,平均最大径约1.8 cm。4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主干、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肺动脉相对于主动脉关系:右前者23例、右后者11例、右侧者4例、左前者4例、左后者4例、左侧者2例、前方者7例、后方者2例。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17例(29.8%)。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40例(70.2%),部分患者伴有多个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双上腔静脉7例(12.3%),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22例(38.6%),动脉导管未闭14例(24.6%),主动脉狭窄2例(3.5%),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7例(12.3%),升主动脉瘤1例(1.8%)。诊断DORV方面,DSCTA准确率与超声心动图无明显差异(P>0.05)。DSCTA与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解剖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CTA可以准确评价DORV的形态解剖学改变,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对冠状动脉显示尤佳,能为术前提供详细全面的解剖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 右室双出口 双源CT
下载PDF
双源CT对大动脉转位冠状动脉评估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涵江 徐忠孜 +2 位作者 张丽芝 粟丽 余建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76-1882,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患者术前冠状动脉解剖及相关畸形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时行双源CT...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患者术前冠状动脉解剖及相关畸形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时行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大动脉转位患者43例(TGA组),根据TGA组年龄分布纳入该院经DSCT诊断为心脏形态和结构正常者4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大动脉转位类型、主动脉与肺动脉的空间关系、冠状动脉及相关畸形,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DSCT和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TTE)诊断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准确率。分析比较TGA组和对照组冠状动脉走行、冠状动脉开口与主动脉瓣距离和冠脉角。结果 TGA组有34例(79%)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AL)或右前(AR)。12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2/43,28%),其中1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例冠状动脉起始部狭窄。完全性TGA最常见的冠脉类型为prR;pl ACx,而矫正性TGA为arR;p ACx。TGA组左冠脉角和左、右冠脉至主动脉瓣距离均较对照组大(P <0. 01),而右冠脉角较对照组小(P <0. 01)。DSCT和TTE的大血管异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43/43)、76. 7%(33/43),冠状动脉解剖结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 7%(42/43)、62. 8%(27/43),显示DSCT在心外畸形方面明显优于TTE。结论 DSCT能客观、准确显示大动脉转位患者的冠状动脉解剖特征,对术前冠状动脉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3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显像X线特征的关系:基于BI-RADS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旭 徐忠孜 +3 位作者 廖雪芮 曹英 任静 周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X线征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乳腺癌患者的DBT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组(n=90)、HER2阳性组(n=20)...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X线征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乳腺癌患者的DBT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组(n=90)、HER2阳性组(n=20)及三阴性组(n=33)。以第5版ACR乳腺X摄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定义的影像征象为标准,比较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DBT征象。结果HER2+、三阴性组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水平高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分子亚型表现为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不对称致密及结构扭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组、三阴性组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肿块发生率(50.0%、59.3%)高于HR+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HR+组、HER2+组表现为分叶征的发生率(93.8%、95%)高于三阴性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R+组表现为毛刺征的发生率(72.3%)高于HER2+、三阴性组(2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ER2+组表现为细线分支状钙化及线/段样分布特征发生率高于HR+、三阴性组(P<0.001)。HER2+组、三阴性组周围腺体结构扭曲、小梁增厚发生率高于HR+组(P<0.05)。结论乳腺癌分子亚型与DBT影像征象有一定关系,认识这些征象有利于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 乳腺癌 分子亚型
下载PDF
乳腺癌X线征象与ER、PR、HER-2、Ki-67表达及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廖雪芮 许国辉 +4 位作者 任静 周鹏 徐忠孜 梁旭 曹英 《西部医学》 2022年第7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26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26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乳腺癌X线征象与ER、PR、HER-2、Ki-67表达及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肿块征、分叶征HER-2多为阴性(P=0.01、P=0.04);钙化征HER-2多为阴性、Ki-67多>14%(均P<0.01);毛刺征ER和PR多为阳性、Ki-67多>14%(P<0.01、P=0.02、P<0.01);凹陷征、病灶≥2cm的Ki-67多>14%(P=0.03、P=0.02)。肿块伴或不伴钙化、结构扭曲HER-2阴性多见,单纯钙化HER-2过表达相对多见,肿块伴或不伴钙化、单纯钙化、结构扭曲均是Ki-67>14%多见(均P<0.01)。钙化征Luminal B1型、HER-2过表达型多见,毛刺征Luminal B1型、Luminal A型多见(均P<0.01)。单纯肿块Luminal A型、Luminal B1型多见,肿块伴钙化Luminal B1型多见,单纯钙化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1型多见,而TNBC型最少,结构扭曲Luminal A型、TNBC型相对多见(P<0.01)。结论 乳腺癌X线征象可以为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和分子亚型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征象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子亚型
下载PDF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忠孜 余建群 +3 位作者 李学明 陈冬冬 罗艺 彭礼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7,311,共7页
对比双源CT(DSCT)和超声心动图(TTE)对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的价值,以探讨DSCT诊断APVC的优势。回顾性研究行DSCT检查的APVC 31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6例,术前均行DSCT和TTE检查;而未行手术治疗15例,其中行TTE检查10例。统计分... 对比双源CT(DSCT)和超声心动图(TTE)对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的价值,以探讨DSCT诊断APVC的优势。回顾性研究行DSCT检查的APVC 31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6例,术前均行DSCT和TTE检查;而未行手术治疗15例,其中行TTE检查10例。统计分析异常静脉的数量、引流的解剖部位和途径,以及合并畸形。其中手术病例,还与手术结果对照。手术病例16例中,诊断异常肺静脉数量及引流部位与途径,DSCT的准确率分别为98%(49/50)、93.8%(15/16)、TTE准确率分别为80%(40/50)、56.3%(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畸形,DSCT和TTE的准确率分别为89.1%(41/46)、78.3%(3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手术病例15例,DSCT诊断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但TTE诊断率仅40%(4/10)。因此,与TTE对比,DSCT在准确、全面诊断APVC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示APVC患者术前应常规行DS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异位引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辉 余建群 +3 位作者 徐忠孜 曾涵江 罗艺 陈冬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华西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术前行MD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MEC51例患者,结合组织病理所见观察及评价其MDCT表现。结果51例患者MDCT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MEC)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华西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术前行MD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MEC51例患者,结合组织病理所见观察及评价其MDCT表现。结果51例患者MDCT表现:(1)部位:中央型44例,周围型7例;气管颈段4例,主支气管7例,叶支气管2l例,段支气管12例,肺段以下支气管7例。(2)大小及形态:病灶直径10~83mm,平均(38±6.5)mm。31例病灶的最长径与支气管长径平行,25例病灶与近心端支气管管腔呈钝角;(3)密度、强化及内部结构特征:平扫病灶呈欠均匀低~中等密度。灶内点状钙化28例,空洞4例,坏死3例。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CT增强值为41—77HU,平均(54±3.1)HU;轻中度不均匀强化38例,CT增强值6~36HU,平均(22.6±2.4)HU;(4)病灶周围:25例灶周见“空气新月征”。结论MEC多为中央型,多位于叶或段支气管腔内。瘤内钙化较其他肺癌多见。病灶大多欠均匀低~中等密度,增强可轻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最长径与支气管长径平行,灶周伴“空气新月征”及气道阻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粘液表皮样 癌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原文传递
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罗艺 余建群 +2 位作者 陈冬冬 徐忠孜 曾涵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1223,共5页
为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本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2月本院9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资料。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 为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本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2月本院9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资料。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其相关参数,统计分析其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发现(1)DWI: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较良性肿瘤的低(P<0.05)。将ADC值<1.2×10-3 mm2/s的病例诊断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70.3%。(2)DCE-MRI:恶性肿瘤的早期强化率(EER)明显高于良性(P<0.05),强化达峰时间(Tpeak)及最大强化率(SImax)则低于良性(P<0.05)。TIC类型:恶性肿瘤多表现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表现为Ⅰ型曲线(P<0.05)。动态增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70.3%。(3)ADC值联合TIC类型诊断良恶性肿瘤,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78.4%。乳腺良恶性肿瘤的DWI及DCI-MRI各具特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艺 余建群 +2 位作者 徐忠孜 曾涵江 陈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6-134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方法,在评价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集在我院经核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术前行NAC的患者71例,在...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方法,在评价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集在我院经核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术前行NAC的患者71例,在NAC前后各阶段行DWI磁共振检查,分别采用平均ADC值法及低ADC值法测量组织ADC值。NAC后按Miller&Payne病理反应性分级标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与非组织学显著反应(NMHR)组。结果显示,NAC前、第2周期后、全程结束后,两种ADC测量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0.749和0.895。自NAC第2周期结束后,两种方法测量的MHR组及NMHR组ADC值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平均ADC值法,MHR组与NMHR组间ADC值变化率于第2周期结束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低ADC值法显示第2周期结束时MHR组ADC变化率明显高于NMHR组(P〈0.05)。DWI可对NAC后乳腺癌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进行评估,而低ADC值法比平均ADC值法能更早地通过ADC值及其变化率对化疗疗效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改变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涵江 张笑 +6 位作者 徐忠孜 黄子星 张丽芝 陈冬冬 罗艺 李学明 余建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900-90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及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例CD及13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 目的对比分析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及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例CD及13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MS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结果 MSCT征象对比结果显示:①CD以肠管均匀增厚为主;ITB以不均匀增厚为主(Ρ<0.05)。②CD以肠腔不规则狭窄为主;ITB以肠腔同轴狭窄为主(Ρ<0.05)。③ITB较CD更易出现肠周淋巴结增大和强化,系膜血管增多、迂曲(Ρ<0.05)。CD与ITB均可表现出腹痛、腹泻、发热、贫血、便血、消瘦;实验室检查中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白蛋白降低以及肠道并发症;其中CD便血更多见,肠结核更常合并肺结核(Ρ<0.05)。结论 CD和肠结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MSCT表现二者各有一定特点,综合分析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结核 多层螺旋CT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乳腺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涵江 徐忠孜 +3 位作者 余建群 张丽芝 罗艺 黄子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46-95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与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确定其不同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达到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指导治疗的目的。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X射线影像...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X射线表现与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确定其不同特征及其病理组织学基础,达到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指导治疗的目的。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X射线影像学资料,观察其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17例,交界性8例,恶性3例。X射线摄片显示瘤体26例,另外2例仅显示单侧乳腺非对称致密影,其中23例均归为BI-RADS 4类或4类以上。肿瘤直径约2.8~10.2 cm。以3 cm为界,肿瘤直径≥3 cm者与<3 cm者相比,出现良性与非良性叶状肿瘤(交界性及恶性)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良性和非良性叶状肿瘤的分叶状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Ρ>0.05),然而非良性叶状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模糊肿块(Ρ<0.05)。2例良性叶状肿瘤见异常血管,1例良性叶状肿瘤见钙化,良性叶状肿瘤(8/17)和非良性叶状肿瘤(2/11)出现"透明晕"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一些典型X射线表现结合临床改变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良性与非良性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该病的确认及组织学分型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乳腺X射线摄影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双源CT在单心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艺 余建群 +3 位作者 李学明 陈冬冬 徐忠孜 彭礼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8-512,共5页
探讨单心室的双源CT(DSCT)特征及DSCT对单心室患者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2009年-2011年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例单心室患者的DS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及心导管结果对照。结果发现:(1)按照Anderson分型方法,14例单心室患者中,左心室型7例(5... 探讨单心室的双源CT(DSCT)特征及DSCT对单心室患者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2009年-2011年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例单心室患者的DS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及心导管结果对照。结果发现:(1)按照Anderson分型方法,14例单心室患者中,左心室型7例(50.0%),右心室型3例(21.4%),未定心室型4例(28.6%)。(2)合并畸形:肺动脉狭窄11例(78.6%),双侧上腔静脉6例(42.9%),房间隔缺损5例(35.7%),共同房室瓣5例(35.7%),单心房4例(28.6%),大动脉转位3例(21.4%),内脏反位3例(21.4%),心房异构2例(14.3%),右位心2例(14.3%),右位主动脉弓2(14.3%),心耳并置1例(7.1%),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7.1%),无脾综合征1例(7.1%),动脉导管未闭1例(7.1%)。(3)左心室型的附属心腔多位于主心腔的前方,占5例(71.4%);而右心室型的附属心腔均位于主心腔的后方,占3例(100%)。(4)主、肺动脉以共同起于主心室多见,占8例(57.1%);主动脉瓣多位于肺动脉瓣的右侧,占9例(64.3%)。(5)其中10例单心室分型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达100%。DSCT对单心室诊断分型的准确率高,对主、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病变也可很好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单心室 双源CT
原文传递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及磁共振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与病理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忠孜 李学明 +5 位作者 何韧 董晓蕾 周鹏 任静 张芳 许国辉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2年第6期506-513,共8页
目的: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FFDM)、平扫及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对术前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及与病理测... 目的: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FFDM)、平扫及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对术前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及与病理测量肿瘤大小的一致性,以探讨其术前评估肿瘤及大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女性乳腺癌患者84例,经病理证实病灶总数目91枚,术前均行FFDM、DBT及MRI检查。由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分别记录癌灶位置、数目及其最大径,比较各项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使用Bland-Altman相关分析评估FFDM、DBT、平扫MRI、增强MRI测量肿瘤最大径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平扫、增强MRI和DBT的诊断灵敏度接近(97.80%~100%),FFDM灵敏度最低(87.91%);平扫MRI特异度最高(100%),其次为DBT和FFDM(均为66.67%),增强MRI特异度最低(33.33%),FFDM、DBT、增强MRI和平扫MRI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检查均检出的病灶80枚,两位医师测量的肿瘤大小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ICC=0.81~0.94),其中增强MRI、平扫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最高,其次为DBT,而FFDM最低。平扫MRI所测肿瘤最大径较病理测量值略偏小,增强MRI测量值略偏大,而DBT、FFDM测量值偏小。病灶越大,影像和病理测量值差异越大。结论:DBT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能力优于FFDM,在乳腺癌术前分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平扫和增强MRI评估乳腺肿瘤大小与病理一致性近似,平扫MRI能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造影剂相关风险,提高术前应用乳腺MRI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