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葡萄糖醛酸酶(GUS)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果 叶海军 +3 位作者 徐至开 李文涛 徐承雷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7-1061,共5页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结石的形成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PIS发病机制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PIS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葡萄糖醛酸酶 病理过程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江 候宇 +2 位作者 蔡晓蓓 徐承雷 易根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能否较其他非手术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及其个体化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脏寡转移局部治疗的74例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能否较其他非手术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及其个体化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脏寡转移局部治疗的74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模式分为手术组(n=39)和非手术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中位无瘤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手术组39例患者中开腹23例,腹腔镜16例;术式为单纯限制性肝段/亚段切除11例,联合小病灶楔形切除21例,联合射频消融7例;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出血1例,胆瘘1例,胸腔积液3例。非手术组35例中治疗方式包括超声或CT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8例,TACE 5例,RFA 9例,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3例;TACE术后肝脓肿1例,RFA术后气胸1例。全部病例治疗后30 d后无死亡。手术组与非手术组DFS和OS分别为38(95%CI:31.3~44.9)个月、64(95%CI:57.6~70.1)个月和27(95%CI:19.9~34.0)个月、43(95%CI:36.2~50.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72、11.685,P值分别为0.014、0.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41.0%与82.8%、14.3%。结论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较非手术局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患者的预后。手术模式依据病灶特点个体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承雷 宋振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T1DM),很大程度上与先天免疫缺陷有关,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根治糖尿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功能。迄... 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T1DM),很大程度上与先天免疫缺陷有关,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根治糖尿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功能。迄今为止,MSCs不论在体外诱导分化产生产胰岛素细胞(IPCs),还是动物试验,均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但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本文介绍MSCs体外衍生为IPCs,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在实验动物模型以及在人体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诱导分化 产胰岛素细胞
下载PDF
胆道菌群导致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任江平 邱锦飞 +3 位作者 邹杨 蔡晓蓓 徐承雷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7-482,共6页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致石菌群”。本文对PIS发病机理中致石菌群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探讨,以期为PIS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菌群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5
作者 辜习卯 叶海军 +2 位作者 徐承雷 林杼颖 李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6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③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8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7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6 g/L西维来司钠1 m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结果①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A值):5.23±2.02比116.67±23.06,MUC5AC(A值):5.40±3.09比23.81±7.09,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比0.93±0.15,均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比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比1.75±0.10,均P<0.05〕。结论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钠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黏蛋白5AC 肝内胆管结石
原文传递
局限性肝段切除联合剜除或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江 王雪峰 +2 位作者 蔡晓蓓 徐承雷 刘斌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局限性肝段切除(LSR)联合剜除和/或射频消融应用于异时性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局部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2... 目的:探讨局限性肝段切除(LSR)联合剜除和/或射频消融应用于异时性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局部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多发肝转移可切除或转化后可切除的患者资料,实施LSR联合剜除和/或射频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9~76岁,ECOG评分0~1分。原发为结肠癌37例(右半18例、左半16例、横结肠3例),直肠癌5例。初始可切除39例,经TACE+射频+全身化疗转化后可切除3例。术后残肝剩余量均≥50%,LSR联合浅表小转移灶剜除21例,联合射频消融4例,同时联合剜除及射频消融17例。手术时间(232.5±147.8)min,失血量(304.2±151.4)ml。切除病灶121个,最大病灶直径(4.5±1.2)cm,切缘据肿瘤均≥1 mm阴性者37例(88%)。术后总并发症率12%(5/42),所有患者均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9个月,1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和45%。结论:LSR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肝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同时联合小病灶剜除或射频消融是一个既可最大限度保留有效肝实质又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个体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 结直肠癌/外科学 肝段切除 肝切除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旁分泌作用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志刚 钱道海 +5 位作者 华杰 龚健 魏咯 林升平 徐承雷 宋振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0-190,共1页
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能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修复组织损伤,我们通过经体外培养扩增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分泌作用 体外培养扩增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