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阳春 余世明 +5 位作者 黄少华 長谷川幸治 関泰輔 詹科 徐掭发 盛璞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ERAO)治疗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再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THA术的24例DDH患者。... 【目的】回顾性分析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ERAO)治疗后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再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THA术的24例DDH患者。这些患者均曾应用ERAO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或间隔102~269(197.9±51.48)个月后,再次进行THA术。24例患者(25髋),其中男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4岁,其中3例取下股骨头进行大块骨移植,塑形与髋臼上缘匹配后,进行松质骨螺钉固定,7例予以少量小碎骨打压植骨。术后严格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则通过拍摄术前与术后骨盆前后位,患髋正侧位,观察假体位置、Sharp角等以及有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2~145(93.7±24.38)个月。术后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THA术前(52.1±9.3)分提高至(85.5±6.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ERAO术前sharp角为47~58(54.4±3.7)°,ERAO改善为(44.9±2.8)°(P〈0.05),到THA术前sharp角平均为(45.8±2.3)°,术后为(32.5±3.1)°,与THA术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结论】ERAO大大矫正了DDH患者髋臼畸形程度,增大了股骨头的覆盖面并纠正了异常的受力模式,延缓了股骨头坏死及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对其再次行THA术,术中大多无需骨块移植,术后康复时间短,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ERAO)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下载PDF
VSD联合逆行比目鱼肌内侧肌瓣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慢性胫骨骨髓炎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掭发 胡俊勇 +5 位作者 余世明 刘建华 李占春 曾宪尚 张阳春 詹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比目鱼肌肌瓣逆行转移在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慢性胫骨骨髓炎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共9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慢性骨髓炎病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3-47岁,平均34.2岁。皮...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比目鱼肌肌瓣逆行转移在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慢性胫骨骨髓炎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共9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慢性骨髓炎病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3-47岁,平均34.2岁。皮肤缺损、骨外露均为小腿中下段前侧,面积4 cm×3 cm-10 cm×6 cm,病程3-36个月,本组病例均行VSD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移位修复术,并二期取对侧大腿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采取门诊复查X线和完成相关量化的调查表来进行随访。结果本组9例患者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27.3个月,肌瓣及植皮均成活,小腿的外形均满意,无并发症,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Kofoed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8.9%,其中背伸大于10°的8例,跖屈大于30°的7例,旋后大于30°的7例,旋前大于20°的7例,负重时外翻小于5°的6例,负重时内翻小于3°的7例。结论VSD联合比目鱼肌肌瓣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比目鱼肌肌瓣 胫骨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在首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掭发 詹科 +5 位作者 胡俊勇 刘建华 余世明 李占春 李亍 宋洁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首次人工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选取62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表面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已停用抗血小板药...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首次人工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选取62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表面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已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周,排除对氨甲环酸禁忌及严重内科疾病未控制等患者。按随机数表分配患者为氨甲环酸注射组和0.9%氯化钠注射组。氨甲环酸注射组在缝合关节囊时将1 g氨甲环酸稀释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组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计算两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总红细胞丢失量,记录输血量及输血例数、下肢瘀斑面积及静脉血栓发生的例数;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关节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组间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重复测量的相关指标。结果氨甲环酸注射组、0.9%氯化钠注射组两组总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384±61)ml和(492±7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P<0.05),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226±24)ml和(268±2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8,P<0.05),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168±48)ml和(223±6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2,P<0.05);输血量分别为(175±20)ml和(306±2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5);两组输血例数分别为14和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5);两组术后下肢瘀斑面积分别为(4.9±1.1)%和(10.1±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肺栓塞或下肢血栓。结论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输血量、减小术后下肢瘀斑的面积,并且没有增加TKA术后血栓或栓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失血 手术 瘀斑
原文传递
单髁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掭发 付志厚 +6 位作者 刘建华 胡俊勇 余世明 李占春 曾宪尚 张阳春 詹科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行单髁关节置换术的161例患者(共182膝),其中男41例,女12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3.4岁;体重58.3~73.9 kg,平均体重65.1...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术(UKA)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运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行单髁关节置换术的161例患者(共182膝),其中男41例,女12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3.4岁;体重58.3~73.9 kg,平均体重65.1 kg。术前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双下肢全长正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测量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等指标对膝关节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其中141例(共160膝)患者获得良好随访,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发生衬垫脱位;1例股骨髁假体松动并衬垫脱位;1例股骨髁假体位置异常,术后反复出现关节绞锁,后行切开探查调整股骨髁假体后恢复正常。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2年。KSS评分术前为(60.5±2.7)分,术后为(93.1±1.1)分,手术前后的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为(6.7±1.1)分,术后为(2.6±0.9)分,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屈曲度术前平均(100.3±2.6)°,术后平均(127.5±3.2)°,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上,UKA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随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假体 疗效
原文传递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掭发 詹科 +2 位作者 谢燕花 胡俊勇 刘建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并与非老年患者(<80岁)比较疗效,分析和探讨PFNA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股骨转子间骨折共186...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8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并与非老年患者(<80岁)比较疗效,分析和探讨PFNA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股骨转子间骨折共186例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骨科并行PFNA治疗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其中排除8例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及手术依从性差等。8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80岁以下为非老年组,收集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等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2.6,均为P<0.05);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9、1.2,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期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05)。两组随访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P>0.05)。结论尽管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但是通过加强护理、控制手术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 髓内
原文传递
Quadrant通道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掭发 付志厚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系统辅助下和传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差别。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2月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Quadrant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Quadrant通道和传统方法行相同单侧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系统辅助下和传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差别。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2月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Quadrant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Quadrant通道和传统方法行相同单侧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切口长短、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及近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Quadrant组皮肤切口小,术后腰背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较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是一种损伤小及并发症少的方法,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传统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