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法制节目资源的发掘和整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文谦 《声屏世界》 2010年第7期29-30,共2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经历了春蕾初绽的起步阶段和遍地开花的发展时期,一度成为各家电视台的收视保障。然而,近年来,各地的法制节目都陷入了收视低迷的围城。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 节目资源 整合 发掘 80年代 起步阶段 电视台
下载PDF
电视法制节目对公民隐私的保护
2
作者 徐文谦 《记者摇篮》 2010年第4期63-63,共1页
电视法制节目不少案例通过纪实手段报道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敏感问题,满足观众了解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愿望,很受观众欢迎。但暴露过大、侵犯到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法制节目的定位和特征决定其内容必然是人们的法律实践... 电视法制节目不少案例通过纪实手段报道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敏感问题,满足观众了解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愿望,很受观众欢迎。但暴露过大、侵犯到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法制节目的定位和特征决定其内容必然是人们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以其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电视法制节目制作者必须处理好节目中的暴露性和公民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 公民隐私权 保护 社会现实 社会问题 法律关系 法律行为 法律实践
下载PDF
LeERF1的超表达对采后番茄果实低温抗性的影响
3
作者 徐文谦 田慧琴 +1 位作者 罗云波 朱本忠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62,共5页
以转正义LeERF1、野生型、转反义LeERF1的"中蔬四号"番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转基因番茄果实与野生型番茄果实在2℃低温处理下抗冷性的差异。在2℃冷藏期间,转正义LeERF1绿熟及红熟期的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野生型和转反义LeE... 以转正义LeERF1、野生型、转反义LeERF1的"中蔬四号"番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转基因番茄果实与野生型番茄果实在2℃低温处理下抗冷性的差异。在2℃冷藏期间,转正义LeERF1绿熟及红熟期的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野生型和转反义LeERF1低,转反义LeERF1番茄果实冷害指数最高。2℃低温处理期间,转正义LeERF1绿熟及红熟期番茄果实的抗氧化酶SOD及POD活性相对较高,且游离脯氨酸含量也相对较高。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LeERF1的超表达可以增强番茄果实的对低温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冷害 抗氧化酶 脯氨酸
原文传递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实践研究--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强 李文斐 徐文谦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22,共7页
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亦是实现教育均衡的保障。广州在总结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由网络学习社区、研修社区、生活社区共同组成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并从资源建设模式、学习模... 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亦是实现教育均衡的保障。广州在总结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由网络学习社区、研修社区、生活社区共同组成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并从资源建设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以推动和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社区 远程培训模式
原文传递
电视法制节目应防止侵害公民隐私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文谦 《理论界》 CSSCI 1998年第4期31-32,共2页
电视法制节目应防止侵害公民隐私权徐文谦电视法制节目是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产生的。由于这种类型的节目涉及的大多是一些发生在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具有很强的暴露性。这种通过纪实手段所产生的暴露效... 电视法制节目应防止侵害公民隐私权徐文谦电视法制节目是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产生的。由于这种类型的节目涉及的大多是一些发生在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具有很强的暴露性。这种通过纪实手段所产生的暴露效果,由于满足了广大电视观众了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 公民隐私权 法律意识 暴露性 个人信息 制作者 权利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个人生活 个人隐私
原文传递
法制报道的隐性失实--表现、影响及规避
6
作者 徐文谦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5-65,73,共2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又是在记者认知、选择、加工基础上报道传播的.所以.对客观事实的把握与表现差异,就可能埋下与事实不一致甚至完全背离的隐患.导致“报道的事实≠客观真实”,或者在报道暗示下“理解的事实”实则偏颇。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又是在记者认知、选择、加工基础上报道传播的.所以.对客观事实的把握与表现差异,就可能埋下与事实不一致甚至完全背离的隐患.导致“报道的事实≠客观真实”,或者在报道暗示下“理解的事实”实则偏颇。上述情况都属新闻失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报道 新闻失实 客观真实 记者 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