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固定补片对降低TAPP术后慢性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华 徐旻博 彭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对降低成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后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TAPP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疝补片的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roGrip自固定补片组(治疗组,121例)和聚丙烯补片+疝钉枪固定...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对降低成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后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TAPP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疝补片的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roGrip自固定补片组(治疗组,121例)和聚丙烯补片+疝钉枪固定组(对照组,104例)。治疗组使用ProGrip自固定补片平铺覆盖整个肌耻骨孔,免固定;对照组使用轻型大网孔聚丙烯补片平铺覆盖整个肌耻骨孔,使用疝钉枪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血清肿、复发情况及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血清肿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0±0.1)、(1.2±0.6)、(0.3±0.4)、(0.2±0.3)、(0.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0.6)、(1.8±0.7)、(1.1±0.4)、(0.8±0.7)、(0.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APP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自固定补片 腹腔镜 慢性疼痛
下载PDF
高血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旻博 林昆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的357例死亡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同时总结患者高血压分级分布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高血压病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的357例死亡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同时总结患者高血压分级分布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大呈现增长趋势,且死亡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男性(59.38%)多于女性患者(40.62%)。血压90~99/140~159 mm Hg患者28例(7.84%);血压100~109/160~179 mm Hg患者88例(24.56%);血压≥110/180 mm Hg患者241例(67.51%)。死亡原因有恶性肿瘤(40.62%)、循环系统疾病(38.66%)、呼吸系统疾病(8.68%)、消化系统疾病(4.20%)、泌尿系统疾病(2.80%)及其他(5.04%)。结论高血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为此,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住院患者 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旻博 周婷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管理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管理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评估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利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水平分别为(6.21±1.32)mmol/L、(8.24±2.38)mmol/L、(6.07±1.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9±1.92)mmol/L、(11.55±2.72)mmol/L、(7.32±1.76)%,TG水平为(50.18±5.1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91±4.4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饮食控制、适当锻炼、服药依从性、定期检查、不良习惯改善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35%、95.35%、97.67%、97.67%、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79.07%、86.05%、86.05%、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5.42±5.68)分、(69.47±7.59)分、(50.18±5.10)分、(60.40±6.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9±5.02)分、(64.84±6.76)分、(47.91±4.41)分、(54.8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应用于社区糖尿病知信行干预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管理 动机行为 社区 生活质量 知信行 血糖
下载PDF
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因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旻博 周婷 常新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9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分析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因流行病学特征,为深圳市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数据,比较该市户籍居民每年肿瘤死亡人数、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及不同年龄段主要恶性肿瘤... 目的分析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因流行病学特征,为深圳市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数据,比较该市户籍居民每年肿瘤死亡人数、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及不同年龄段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结果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每年因肿瘤死亡总人数中,男性死亡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死亡人数;2007年时,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率只有35.83/10万,而2016年时,死亡率达到95.52/10万,死亡率在10年间增长了近3倍;主要恶性肿瘤中,肺癌、胃癌、肝癌和结肠癌的死亡人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死亡率排名也较靠前,分别为:肺癌(32.43%)、胃癌(19.31%)、肝癌(18.06%)和结直肠癌(15.76%);在各类恶性肿瘤中,除白血病和脑癌外,其他类别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白血病和脑癌主要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较快的3种肿瘤分别:肺癌、肝癌和胃癌,肺癌由0上升到326.73/10万,肝癌由0上升到106.36/10万,胃癌由0上升到121.87%/10万,45岁以上为恶性肿瘤死亡高发段。结论深圳市户籍居民肿瘤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排名前三的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随年龄增长死亡率也逐渐升高,认为可能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老龄化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 死亡率
下载PDF
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率动态分析
5
作者 徐旻博 周婷 常新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8期180-183,共4页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率动态。方法 收集昆山市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60825例死亡人口资料,对居民的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在0~20岁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5~70岁...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率动态。方法 收集昆山市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60825例死亡人口资料,对居民的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在0~20岁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5~70岁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0岁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加快。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伤害作为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的前三位死因,占据死因构成比的60%以上, 2007~2015年诊断不明死因别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7~2016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伤害是迫切需要预防的主要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户籍居民 死亡率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梅毒早期预警指标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娉 彭海珍 +3 位作者 李宏 徐旻博 刘庭惠 卢振环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和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模型在梅毒早期预警指标上的研究,并进行了合理的验证分析。方法首先收集348例梅毒病例资料,一期38例,二期43例,隐形梅毒267例,其中一期38例中... 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和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模型在梅毒早期预警指标上的研究,并进行了合理的验证分析。方法首先收集348例梅毒病例资料,一期38例,二期43例,隐形梅毒267例,其中一期38例中:男24例,女14例;二期43例中:男23例,女20例;隐形病例中:男88例,女179例。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预警指标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量。最后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模型,对梅毒早期预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正确率(96.27%,94.35%)、敏感度(0.986,0.912)、约登指数(0.857,0.843)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0.994、0.967)均高于决策树模型。梅毒早期预警指标重要性依次为:男性:最近是否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最近是否与临时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与同性发生肛交行为。女性性工作者:场所档次偏低、文化程度偏低、艾滋病知识匮乏。结论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决策树算法模型,可作为梅毒的公共预防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预防 BP神经网络模型 决策树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