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涛 吴钟汉 +5 位作者 王景坤 赵耀 余水生 郑嵋戈 徐春归 许新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操作要点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操作要点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为51~85岁,平均(67.85±9.49)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4例,31-A2型9例。13例患者均采用PFBN治疗。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失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3例患者随访4~9个月,平均(7.38±1.45)个月。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5 d,平均(11.38±2.10)d;手术时间72~150 min,平均(104.62±24.45)min;术中透视次数17~38次,平均(26.23±6.21)次;术中失血量25~120 mL,平均(71.54±29.61)mL;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5±0.99)个月。采用Fogagnolo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脱出、骨折愈合不良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能通过微创切口插入髓内钉主钉、拉力螺钉和横向张力螺钉,固定可靠,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仿生髓内钉 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汪学子 徐春归 +1 位作者 曹其亮 荆珏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8期5-11,共7页
目的:调查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近端骨折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2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的侧别、是否有糖尿病以及胫骨平台四柱的骨折分型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 目的:调查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近端骨折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2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的侧别、是否有糖尿病以及胫骨平台四柱的骨折分型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患者123例(女60例,男63例),发生率为42.7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前外侧柱、前外+前内侧柱、后外+后内侧柱、前外+后外侧柱以及前外+前内+后外+后内侧柱骨折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胫骨平台骨折同时伴有腓骨近端骨折的风险也增加,胫骨平台四柱的完整性与腓骨近端骨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近端骨折 四柱分类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春归 张积森 +4 位作者 许新忠 谢武昆 叶曙明 赵耀 荆珏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分为A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和B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影像学参数(... 目的探讨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分为A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和B组(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9例)。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兔防御素1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作用
4
作者 徐春归 张积森 +1 位作者 许新忠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833-3838,共6页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修复是临床重要的课题。目的:探讨改良兔防御素1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修复是临床重要的课题。目的:探讨改良兔防御素1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组、改良兔防御素1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将所有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使用可降解甲壳质生物套管套接修复神经断端,术后连续7 d以神经营养因子、改良兔防御素1以及生理盐水注射到臀肌中。结果与结论:术后6周,神经营养因子组和改良兔防御素1组大鼠的坐骨神经指数较生理盐水组高,但3组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营养因子组>兔防御素1组>生理盐水组,且改良兔防御素1组大鼠的再生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较神经营养因子组大鼠小,但相对于生理盐水组大。提示改良兔防御素1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改良兔防御素1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清理髓鞘残留、改善神经再生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类 巨噬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防御素 周围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指数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再生神经纤维直径 轴突直径 髓鞘厚度 G-ratio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四肢骨折创伤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春归 许新忠 +2 位作者 张积森 谢武昆 荆珏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3,共3页
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本科生四肢骨折创伤教学,评价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 按照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调取我科常见以及本科生外科学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骨折类型,将影像系统中获取的CT数据经过软件转换,打印出与实体大小一致的骨... 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本科生四肢骨折创伤教学,评价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 按照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调取我科常见以及本科生外科学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骨折类型,将影像系统中获取的CT数据经过软件转换,打印出与实体大小一致的骨折模型。选取2020年-2021年在我科实习的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3D打印骨折模型讲解骨折的发生机制,骨折类型,复位固定以及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习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外科学考试成绩上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在我科实习结束后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以及调查问卷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有利于医学生对骨折知识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四肢骨折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曙明 徐春归 +3 位作者 张积森 许新忠 徐又佳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21-5325,共5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均接受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复查X射线片判定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尺骨茎突愈合情况分为愈合组(n=20)和未愈合组(n=19),依据X射线片比较两组间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检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和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愈合组术后腕关节尺侧疼痛1例,未愈合组尺侧疼痛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桡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健侧(P<0.05),桡骨高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腕关节背伸、屈曲活动范围均小于健侧(P<0.0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故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可仅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尺骨茎突 骨折 内固定 腕关节 钢板
下载PDF
累及干骺端及肱骨干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付中国 徐春归 +3 位作者 芦浩 党育 张殿英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7-890,共4页
目的:对累及干骺端及骨折线延及肱骨干的骨折采用加长锁定钢板固定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9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9±11.5)岁,术后... 目的:对累及干骺端及骨折线延及肱骨干的骨折采用加长锁定钢板固定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9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9±11.5)岁,术后平均随访21.3个月(12~46个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活动度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延迟愈合病例。并发症:肱骨头内翻畸形愈合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术后桡神经麻痹1例,余5例无并发症。末次随访功能情况:平均VAS评分0.22分(0~1分),Constant-Murley评分(79.7±6.5)分(71~91分);平均肩关节前屈118°±20°(90°~160°),外展95°±14°(75°~120°),内旋L1。结论:骨折线累及肱骨上段干骺端及肱骨干的肱骨近端骨折因内侧皮质损伤,骨折线为纵行且累及骨干,治疗难度较大,良好的入路选择、仔细的术中操作是术后功能良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骨骺 骨干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2手术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新忠 荆珏华 +4 位作者 赵耀 徐春归 张积森 谢武昆 余水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36例;年龄为60-9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过程中的关键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36例;年龄为60-91岁,平均71.8岁;骨折AO分型:稳定型(A1.1型至A2.1型)17例,不稳定型(A2.2型至A3.3型)34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例数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8个月(3-42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时间12周,未出现锁钉的误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未出现骨折愈合延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7-92分,平均为81.6分;优19例,良26例,可6例,优良率为84%.结论:PF-NA-2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PFNA-2 老年人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斯氏针置入股骨头不同方式的生物力学分析
9
作者 许新忠 吴钟汉 +5 位作者 余水生 赵耀 徐春归 张鑫 郑嵋戈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13-1317,共5页
背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股骨颈骨折有其不同的骨折线走向特点,有着不同的治疗策略。如何在手术治疗中提高复位质量、避免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效,成为骨科学者面对的共同挑战。通过对股骨头颈部模型进行力学测试,期望获得相关数据,... 背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股骨颈骨折有其不同的骨折线走向特点,有着不同的治疗策略。如何在手术治疗中提高复位质量、避免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效,成为骨科学者面对的共同挑战。通过对股骨头颈部模型进行力学测试,期望获得相关数据,为提高复位稳定性及复位质量指明方向。目的:通过静态拉伸实验和疲劳实验得出斯氏针不同方式置入股骨头的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LW02SJA的斯氏针,规格φ3.5*300 mm,样品材质为317不锈钢,按照2个步骤进行研究。步骤一:静态拉伸实验,使用1枚或者2枚斯氏针,按照前方或者侧方打入股骨头的方式组合,共计8种方案,每一方案将斯氏针打入Sawbone股骨头相应深度,以20 mm/min的速度对斯氏针进行拔出力测试,记录拔出力值。步骤二:疲劳拉伸实验,汇总前8次实验拔出力的平均值,取2个最大拔出力的75%值分别进行疲劳拉伸测试。结果与结论:①经过静态抗拔出力测试,得出抗拔出力最佳的2种方案为方案五和方案七,其中方案五的打入方式为自前而后,皮质骨厚度为4.3 mm,松质骨厚度为25.7 mm,斯氏针数量为2枚,置入深度为股骨头2/3;方案七的打入方式为侧方大转子,皮质骨厚度为3.0 mm,松质骨厚度为26.3 mm,斯氏针数量为2枚,置入深度为股骨头2/3;②然后选用这2种方案的最大拔出力的75%分别进行至少300次疲劳循环,2种方案均能完成疲劳测试,斯氏针最稳定的打入方式为方案五,其具有较大的拔出力,在斯氏针打入股骨头复位过程中可以与股骨头相对稳定的产生牵引;③结果显示:抗拔出力实验和疲劳实验均提示打入2枚斯氏针强于1枚斯氏针,而打入2枚斯氏针的情况下自前而后方向进针优于侧方大转子进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针 股骨头 力学 股骨颈骨折 静态拉伸 疲劳拉伸 股骨模型
下载PDF
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在留学生手外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0
作者 叶曙明 徐春归 +3 位作者 张积森 许新忠 徐又佳 荆珏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4期152-154,161,共4页
目的 分析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手外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轮转的30名留学生分为两组,A组15名留学生分别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业型研究生结伴成对子... 目的 分析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手外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轮转的30名留学生分为两组,A组15名留学生分别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专业型研究生结伴成对子为“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组”,B组15名留学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留学生日常工作考核、手外伤急诊处理的理论知识考核、清创缝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及留学生对“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 A组留学生日常工作考核、清创缝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和对“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二者在手外伤急诊处理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留学生对手外伤处理的教学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师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伴互助成组式教学模式 留学生 临床实践 手外伤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及后踝骨折中的应用
11
作者 方望 詹俊锋 +5 位作者 朱楠 赵耀 徐春归 许新忠 汤健 荆珏华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及后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l例同时合并外踝和后踝骨折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踝部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6例,旋前外展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Ⅲ... 目的评价改良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及后踝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l例同时合并外踝和后踝骨折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踝部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6例,旋前外展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9例。其中16例存在内踝骨折,拉力螺钉固定内踝12例,钢板螺钉固定内踝4例。后踝及外踝骨折均采用钢板螺钉固定。下胫腓螺钉固定2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除术后2例取出下胫腓螺钉外,其他患者均没有因不适取出内固定物的情况,术后4-8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按01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中位数92分,其中优(90~100分)17例,良(80~89分)3例,可(〈80分)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能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临床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改良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理乾 徐春归 +4 位作者 李子煜 姚飞 查小伟 祁雷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1-1716,共6页
背景: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即时修复,但其对于延迟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是否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只大鼠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低频脉... 背景: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即时修复,但其对于延迟修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是否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只大鼠构建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及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30只大鼠构建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的模型大鼠在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并行延迟修复后予以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仅进行坐骨神经离断及延迟修复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离断。结果与结论:与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组相比,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指数修正因子明显上升,Westernblot结果显示坐骨神经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坐骨神经中的细胞再生数量增多。提示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延迟修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磁场 延迟修复 周围神经 神经离断 神经再生 功能恢复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免疫组化 组织构建 电磁场 坐骨神经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股骨颈系统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许新忠 常菁 +5 位作者 余水生 赵耀 徐春归 张积森 谢武昆 荆珏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颈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新忠 徐春归 +5 位作者 高哲辰 张积森 赵耀 余水生 叶曙明 荆珏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比较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4例远端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徒手复位组和斯氏针辅助复位组(简称斯氏针复位组)。徒... 目的比较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4例远端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徒手复位组和斯氏针辅助复位组(简称斯氏针复位组)。徒手复位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7.5±9.2)岁(范围,21~59岁);骨折AO/OTA分型:32-A型16例,32-B型7例,32-C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9±6.2)d。斯氏针复位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6.4±9.8)岁(范围,18~55岁);骨折AO/OTA分型:32-A型19例,32-B型7例,32-C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2±6.4)d。比较两组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斯氏针复位组(94.81±17.71)ml,徒手复位组(142.78±29.76)ml;骨折复位时间,斯氏针复位组(5.02±1.69)min,徒手复位组(14.19±2.50)min;复位时透视次数,斯氏针复位组(5.01±1.51)次,徒手复位组(12.56±2.01)次;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9,4.02,5.47;均P<0.05)。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4个月(范围,12~51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斯氏针复位组愈合时间(5.99±0.97)个月,徒手复位组(7.01±1.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247)。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徒手复位组术前(23.7±4.1)分,术后1、2、3、6、12个月分别为(61.3±4.5)分、(70.2±4.2)分、(78.9±5.9)分、(87.9±4.6)分、(93.1±5.8)分;斯氏针复位组术前(22.5±3.8)分,术后1、2、3、6、12个月分别为(62.2±5.1)分、(69.1±4.7)分、(79.2±4.3)分、(88.6±5.3)分、(92.3±6.1)分;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3,0.689,0.908,0.212,0.519,0.494,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42,815.52,均P<0.001)。术后斯氏针复位组未发生进针点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斯氏针辅助与徒手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远端股骨干骨折术后均可获得优良疗效,但斯氏针辅助复位较徒手复位的复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是更为安全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难复性胫骨干骨折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新忠 赵耀 +5 位作者 张积森 徐春归 叶曙明 谢武昆 余水生 荆珏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提出难复性胫骨干骨折的概念,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术中需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21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2l^66岁,平均3... 目的提出难复性胫骨干骨折的概念,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术中需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21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2l^66岁,平均34.9岁;左侧15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首先闭合复位,通过牵引折叠旋转等手法,反复多次不能顺利复位、插入导针,改为局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收集患者的X线片和CT资料并分析其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归纳难复位性胫骨干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形式有4种:单一节段胫骨型,即胫骨干单一节段骨折,腓骨完整;多段型,即胫骨骨折为多段;交锁型,常见于短螺旋形及短斜形骨折,远、近骨折端形成交锁;嵌顿型,即骨折间隙有骨块的阻挡。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Kofoed评分标准踝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1例患者中,单一节段胫骨型2例,多段型4例,交锁型13例,嵌顿型2例。21例患者术后获7~50个月(平均22.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5~16个月(平均7.3个月)。术后膝前疼痛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骨髓炎、浅表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或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和Kofoed踝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90.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难复性胫骨干骨折概念可在术前提示避免反复多次复位、减少局部骨折断端血供破坏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关节 踝关节 影像学 难复性
原文传递
超声定位克氏针辅助复位治疗难复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新忠 荆珏华 +6 位作者 张积森 徐春归 赵耀 叶曙明 方望 余水生 徐又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克氏针辅助复位治疗难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1例难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60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摔伤7例,坠落伤5例。骨折按G...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克氏针辅助复位治疗难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1例难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60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摔伤7例,坠落伤5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4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先将患者置于牵引手术床,患肢牵引闭合复位,3次难以复位者,超声定位股动静脉、股神经在髋部的体表走行并标记,后将2枚克氏针置于股动脉、股神经的体表标记线上,透视下明确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与股骨头的位置关系。术后常规复查克氏针进钉部位,常规检查股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和股前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功能。根据Garden指数评价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达到满意复位。术中未发生股动静脉、股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超声检查未见一例局部血肿形成患者,术后股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功能正常,股前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浅感觉正常。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Garden指数评价,14例达到I级复位,7例达到Ⅱ级复位。Harris评分:优14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5%。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给予全髋关节置换,余未见螺钉移位或内固定松动。结论超声定位克氏针辅助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设备简单,可重复性强,安全有效,可减少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股骨颈骨折 复位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4—2010年非机动车驾乘人员交通伤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玖旭 安帅 +8 位作者 陈博 徐春归 黎庆钿 殷晓峰 寇玉辉 张培训 王天兵 张进军 姜保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非机动车辆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病案室2004—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患者资料,分析交通伤亡人群和发生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类型、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结果... 目的分析北京市非机动车辆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病案室2004—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患者资料,分析交通伤亡人群和发生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类型、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结果(1)2004—2010年经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非机动车交通伤且患者记录相对完整者5198例,年龄18~59岁。(2)事故类型以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为主(3635例);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是导致伤者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23例,82%)。(3)白2004年至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发生数量呈增加趋势,1d中的事故高发时段为8:00—11:00。(4)常见损伤部位为下肢(1961例),其次为颅脑损伤(1550例)和多发伤(980例)。结论非机动车驾乘人员是交通伤中脆弱的一方,应加强道路安全的宣传,实现交通高峰时段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流行驶,佩戴安全头盔和护具,以减少非机动车驾乘人员的交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交通 流行病学 非机动车
原文传递
改良开口置入弹性髓内针固定腓骨骨折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新忠 张积森 +5 位作者 赵耀 徐春归 叶曙明 余水生 荆珏华 徐又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开口置入弹性髓内针固定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5月12例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开口置入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先采用定位导针即直径1.0 mm的克氏针定位,进针方向正位自外踝尖进... [目的]探讨改良开口置入弹性髓内针固定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5月12例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开口置入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先采用定位导针即直径1.0 mm的克氏针定位,进针方向正位自外踝尖进针,和腓骨长轴有10°~15°外翻角,侧位位于腓骨髓腔中心的延长线上,进针深度一般2 cm;然后使用直径2.8 mm的空心钻打通腓骨远端髓腔,深度也是2cm,再选取直径2.5~3 mm弹性髓内针,沿腓骨通道置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3~27个月随访,平均(16.35±1.24)个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移位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90.15±5.36)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8例,良4例。[结论]改良开口置入弹性髓内针固定腓骨中下段骨折,操作更加精准,避免改锥开口出现偏差时引起腓骨尖部空洞以及偏内对腓骨关节面的破坏。尤其适合腓骨多段骨折及小腿外侧软组织损伤不允许钢板固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骨折 内固定 弹性髓内针 改良开口
原文传递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耀 许新忠 +4 位作者 程文丹 郭灰灰 余水生 徐春归 荆珏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1—2021-01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1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采用Garden指数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1—2021-01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1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采用Garden指数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65~200 min,平均105.8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30 mL,平均73.6 mL。根据Garden指数评定标准,11例骨折解剖复位。1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6~1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4(3~6)个月。2例术后出现股骨颈短缩,短缩长度<3 mm,患者未出现跛行步态及明显不适症状。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其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北京市城区道路交通伤“120”急救反应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博 安帅 +7 位作者 邓玖旭 徐春归 黎庆钿 殷晓峰 寇玉辉 张培训 王天兵 姜保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城六区道路交通伤“120”急救反应特点,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城六区2010年道路交通伤患者病历,对各城区交通伤例数、急救反应时间和急救派车距离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城六区道路交通伤“120”急救反应特点,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城六区2010年道路交通伤患者病历,对各城区交通伤例数、急救反应时间和急救派车距离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回顾性分析。结果道路交通伤发生率西城区最高(5.19例/万人),石景山区最低(1.25例/万人);道路交通伤发生率与人口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0,P〈0.01);道路交通伤发生例数白天(2000例)明显多于夜间(1107例)(P〈0.01),其中,丰台区和东城区上下班时多发(呈“M”型),朝阳区在20:00~23:00时出现二次增加;道路交通伤“120”急救反应时间最长为丰台区(15.1min),最短为朝阳区(12.0rain)和石景山区(12.1min);道路交通伤“120”急救派车距离最远为朝阳区(5.6km),最近为石景山区(4.3km)。结论北京市城六区道路交通伤发生具有区域分布和时间分布特点,各城区“120”站点急救反应存在差异,应进一步优化急救站点设置,提高“120”院前急救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交通 急救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