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琼梅 徐月银 刘才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0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发热、咳嗽、喘息、腹泻呕吐、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依从性优良率及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 儿童肺炎 支原体感染 肺炎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PICC中应用预见性与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月银 叶玉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88-90,102,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PICC中应用预见性与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新生儿PICC置管的患儿总计200例,以置入PICC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以(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先入院的... 目的观察新生儿PICC中应用预见性与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新生儿PICC置管的患儿总计200例,以置入PICC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以(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先入院的10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而(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后置入的PICC的另100例新生儿采取预见性与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下的护理设置为试验组。对照两组患儿的PICC置管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与纠纷情况比较。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0%)高于对照组(78.00%),试验组非计划拔管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试验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6.00%),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5.00%),而纠纷率(0.00%)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中以预见性与精细化护理管理,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延长PICC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PICC 预见性与精细化 护理管理模式 并发症
下载PDF
早产儿372例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银娟 刘莹 徐月银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372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72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分类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送检标本616份,检出阳性标本223份,其中大肠埃希... 目的:探讨372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72例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分类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送检标本616份,检出阳性标本223份,其中大肠埃希菌50例、葡萄球菌61例、肺炎克雷伯菌34例、肺炎链球菌28例等;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98例,其次为消化道感染72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胎龄、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留置胃管、出生时发生窒息、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体重、胎龄、留置胃管是院内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PICU、出生时发生窒息、机械通气是危险因素。结论:建议临床工作者对早产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尽早恢复肠道营养,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院内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银娟 徐月银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纠正月龄3个月和6个... 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早产儿纠正月龄3个月和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及智力水平,记录两组早产儿患病率及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3个月和6个月时体重、身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患病率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大运动、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优质护理能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降低早产儿患病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优质护理 早产儿 智能发育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玉清 黄丽婷 徐月银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NICU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NICU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置管过程中使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联合心电监护仪运用盐水柱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尖端,根据监护心电Ⅱ导联特异性P波确定导管最佳位置,固定后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即置管护士根据经验及采用体表测量法估计置管长度,置管完毕固定后X线摄片确定尖端位置。比较两组患儿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使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联合心电监护仪运用盐水柱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新生儿PICC尖端能提高置管的一次性到位率,同时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 一次性到位率 并发症
下载PDF
FMEA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丽婷 叶玉清 徐月银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FMEA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行PICC导管置管的10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FMEA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感染因素,计算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RPN),选择风险最高的优先处... 目的:探讨FMEA在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行PICC导管置管的10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FMEA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感染因素,计算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RPN),选择风险最高的优先处理,并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新生儿科行PICC置管的9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RPN值、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操作规程欠缺、无菌操作不规范、置管技术不熟练、导管维护不规范的RPN值分别为237、298、285、308,均高于观察组的67、86、72、43;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FMEA模式可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新生儿 FMEA模式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