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件中国古代青铜错金(银)器表面锈蚀产物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来五
王勇
+3 位作者
杨成达
朱奕凡
黄桥
秦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7-1460,共4页
错金银是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表面的一种贵金属镶嵌装饰技法,目前对这一技艺的研究比较少,更不深入,与其曾经崇高的地位极不相称。目前认知的青铜错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先铸造出青铜器本体,再在青铜器表面錾刻出或预先已铸出图...
错金银是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表面的一种贵金属镶嵌装饰技法,目前对这一技艺的研究比较少,更不深入,与其曾经崇高的地位极不相称。目前认知的青铜错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先铸造出青铜器本体,再在青铜器表面錾刻出或预先已铸出图案或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打制好的金银丝片,最后打磨抛光,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手段对战国晚期和汉代的两件错金银青铜器本体、表面镶嵌的金丝(片)及锈蚀产物进行了成分及物相分析。两件青铜错金(银)器青铜本体Cu,Sn,Pb合金组成分别为:85.10%,10.31%,3.84%和90.15%,7.68%,1.86%,合金成分及配比都是中国古代青铜常见的。铜盏表面镶嵌金片的成分Au:70.38%和75.28%,Ag:27.51%和22.50%,相当于17~18 K金,虎形器表面镶嵌金饰的成分Au:85.16%,88.06%和90.24%,Ag:13.37%,10.18%和8.11%,相当于20~22 K金。青铜器常见的锈蚀物是各种含Cu,Sn和Pb的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或硫酸盐及铜的氯化物,及石英、碳酸钙、氧化铁等来自土壤的污染物,而所分析的两件错金(银)青铜器锈蚀物中除常见的锈蚀产物外,还发现了在普通青铜器锈蚀物中罕见的铜硝石Cu2(NO3)(OH)3,CuI等矿物。另外,青铜浇铸模拟实验发现,在未锈蚀前,所分析的错金(银)器本体合金颜色与金饰镶嵌物之间的色差不明显,达不到突出贵金属镶嵌物装饰的效果。据此,再结合特殊的锈蚀产物,提出了古代青铜错金银工艺中是否存在金属染色技术环节的设想,希望引起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金银工艺
青铜
X射线荧光光谱
X射线衍射
着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泥型烘焙温度的理论分析及浇注模拟试验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成达
徐来五
+2 位作者
董子俊
董亚巍
秦颍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1,共4页
泥型焙烧是青铜器浇注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最后浇注的成败及铸件的质量。有关古代泥型的焙烧温度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文中从泥料可能的矿物组成、焙烧的目的及青铜器模拟浇注实验等方面讨论了古代泥型焙烧的下限温度、上限温度等...
泥型焙烧是青铜器浇注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最后浇注的成败及铸件的质量。有关古代泥型的焙烧温度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文中从泥料可能的矿物组成、焙烧的目的及青铜器模拟浇注实验等方面讨论了古代泥型焙烧的下限温度、上限温度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泥型焙烧温度的下限应不低于所含有的粘土矿物脱去结构水的温度。而只要不变形,或在合范时能经过处理校正,泥型即使“陶化”了也可用来浇注。青铜浇注时的温度在1100℃左右,如果泥型中含有较多在此温度内分解产生气体的其它矿物(如碳酸盐类),这些矿物的分解温度也是焙烧温度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泥范
焙烧温度
矿物组成
发气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件中国古代青铜错金(银)器表面锈蚀产物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来五
王勇
杨成达
朱奕凡
黄桥
秦颍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苏州市职业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7-1460,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22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ISKYG2017D)资助。
文摘
错金银是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表面的一种贵金属镶嵌装饰技法,目前对这一技艺的研究比较少,更不深入,与其曾经崇高的地位极不相称。目前认知的青铜错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先铸造出青铜器本体,再在青铜器表面錾刻出或预先已铸出图案或铭文所需的凹槽,然后嵌入打制好的金银丝片,最后打磨抛光,达到突出图案和铭文的装饰效果。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手段对战国晚期和汉代的两件错金银青铜器本体、表面镶嵌的金丝(片)及锈蚀产物进行了成分及物相分析。两件青铜错金(银)器青铜本体Cu,Sn,Pb合金组成分别为:85.10%,10.31%,3.84%和90.15%,7.68%,1.86%,合金成分及配比都是中国古代青铜常见的。铜盏表面镶嵌金片的成分Au:70.38%和75.28%,Ag:27.51%和22.50%,相当于17~18 K金,虎形器表面镶嵌金饰的成分Au:85.16%,88.06%和90.24%,Ag:13.37%,10.18%和8.11%,相当于20~22 K金。青铜器常见的锈蚀物是各种含Cu,Sn和Pb的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或硫酸盐及铜的氯化物,及石英、碳酸钙、氧化铁等来自土壤的污染物,而所分析的两件错金(银)青铜器锈蚀物中除常见的锈蚀产物外,还发现了在普通青铜器锈蚀物中罕见的铜硝石Cu2(NO3)(OH)3,CuI等矿物。另外,青铜浇铸模拟实验发现,在未锈蚀前,所分析的错金(银)器本体合金颜色与金饰镶嵌物之间的色差不明显,达不到突出贵金属镶嵌物装饰的效果。据此,再结合特殊的锈蚀产物,提出了古代青铜错金银工艺中是否存在金属染色技术环节的设想,希望引起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
错金银工艺
青铜
X射线荧光光谱
X射线衍射
着色
Keywords
Gold or silver inlaid craft
Bronze
X-ray diffraction
X-ray fluorescence
Dye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泥型烘焙温度的理论分析及浇注模拟试验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成达
徐来五
董子俊
董亚巍
秦颍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陕西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工艺研究所
出处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1,共4页
文摘
泥型焙烧是青铜器浇注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最后浇注的成败及铸件的质量。有关古代泥型的焙烧温度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文中从泥料可能的矿物组成、焙烧的目的及青铜器模拟浇注实验等方面讨论了古代泥型焙烧的下限温度、上限温度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泥型焙烧温度的下限应不低于所含有的粘土矿物脱去结构水的温度。而只要不变形,或在合范时能经过处理校正,泥型即使“陶化”了也可用来浇注。青铜浇注时的温度在1100℃左右,如果泥型中含有较多在此温度内分解产生气体的其它矿物(如碳酸盐类),这些矿物的分解温度也是焙烧温度的重要考量。
关键词
青铜器
泥范
焙烧温度
矿物组成
发气性
Keywords
bronze
clay mol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mineral composition
gas evolution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件中国古代青铜错金(银)器表面锈蚀产物的光谱分析
徐来五
王勇
杨成达
朱奕凡
黄桥
秦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泥型烘焙温度的理论分析及浇注模拟试验
杨成达
徐来五
董子俊
董亚巍
秦颍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