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技术在提高风力涡轮机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长梅 李慧东 徐林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8期193-196,共4页
该文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风力涡轮机性能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创建风力涡轮机的虚拟模型,并实时更新其状态和数据,以实现对风力涡轮机性能的准确评估和预测。该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孪生... 该文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风力涡轮机性能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创建风力涡轮机的虚拟模型,并实时更新其状态和数据,以实现对风力涡轮机性能的准确评估和预测。该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风力涡轮机设计、运行、维护中的具体应用,探讨该技术如何提高风力涡轮机的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并通过预测性维护来提高风力涡轮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风力涡轮机 性能评估 预测性维护 运行效率
下载PDF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林东 张福春 +6 位作者 高玮 郭丽君 张永珍 牛杰 王贵松 崔鸣 韩江丽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6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并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与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的关系。方法 AMI合并CS患93例,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住院...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并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与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的关系。方法 AMI合并CS患93例,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及IRA开通时间。结果 PCI组住院死亡40例(75.0%),对照组为48例(81.0%),两组相比,P>0.05。PCI组IRA开通时间<6 h患者和≥6 h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4.55%(6/11)及85.71%(36/42),IRA开通时间<6 h患者的病死率较低(P<0.01)。结论早期行PCI可缩短AMI合并CS患者发病至IRA开通时间,降低PCI治疗AMI合并CS患者近期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林东 刘连友 +6 位作者 张凯 周湘忠 王贵荣 石俊 李欣荣 刘红艳 李耀琳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 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 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首发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并成功...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 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 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首发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并成功,其中60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60例行静脉溶拴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PCI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溶栓组(0%VS32.4%,P<0.05),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溶栓组[(56.48±5.79)%VS(49.76±5.41)%,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溶栓组(7.84dVS10.40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 CI能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artery,IRA),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林东 刘连友 +1 位作者 周湘忠 张凯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9期923-925,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qd,步长脑心通2粒tid,两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运动试验结果及心电图。结果治疗2周后并随访1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每天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率总有效率(92.50%和73.75%),优于对照组(68.57和54.29%)(P<0.05),治疗组运动平板试验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步长脑心通 心肌缺血 运动试验
下载PDF
心室电风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林东 刘连友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519-522,共4页
交感风暴.也有称室速风暴和ICD风暴或心室电风暴或儿茶酚胺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2004年已有人提出这个概念。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 交感风暴.也有称室速风暴和ICD风暴或心室电风暴或儿茶酚胺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2004年已有人提出这个概念。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给“室速风暴”和“ICD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交感风暴临床发病凶险,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多见个案报道。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交感风暴的特点、定义、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发生机制、治疗策略做一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 风暴 进展
下载PDF
介入诊疗冠心病在二级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凯 刘连友 +1 位作者 周湘忠 徐林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44-145,共2页
介入诊疗技术已成为当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二级医院应用介入诊疗技术是可行的,在开展阶段应与上级医院合作,聘请资深的介入专家作为指导以弥补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对每一例患者都应进行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在... 介入诊疗技术已成为当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二级医院应用介入诊疗技术是可行的,在开展阶段应与上级医院合作,聘请资深的介入专家作为指导以弥补技术和经验上的不足,对每一例患者都应进行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在选择性介入治疗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对于高危患者应转诊上级医院以降低手术风险。现将我院收治的通过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诊疗 冠状动脉疾病 二级医院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树武 王玉平 +1 位作者 徐林东 魏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9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栓弹力图(TEG)以及凝血功能检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9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栓弹力图(TEG)以及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TEG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及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差异。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3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成形时间(K),MA后30min振幅减少百分率(LY3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较值(INR);水平均值逐渐下降,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描记图最大幅度(MA),凝血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SAP组、UAP组、AMI组三组患者TEG图高凝图形分别为0.0%,33.3%,50.0%,AMI组患者高凝图形发生率明显多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正常组(9.2%)比较,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低下组(20.0%)患者3个月内缺血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有助于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抗血小板用药,对降低缺血心脏事件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泰必利治疗焦虑症及随访研究
8
作者 陈厚礼 徐林东 张言基 《医药导报》 CAS 1994年第2期69-70,共2页
泰必利(Tiapride)为一种新型神经精神安定剂,治疗运动障碍、各种痛疼、老年性精神病、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等已被公认,但治疗焦虑性神经症国内报道甚少。我们按照CCMD—2 54:55:0的标准,严格选择了已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4例病人进行了... 泰必利(Tiapride)为一种新型神经精神安定剂,治疗运动障碍、各种痛疼、老年性精神病、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等已被公认,但治疗焦虑性神经症国内报道甚少。我们按照CCMD—2 54:55:0的标准,严格选择了已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4例病人进行了治疗研究。 1 病例介绍 例1 男,26岁,农民,独生子,娇生惯养,胆小怕事,办事不果断。初中2年级时,因考试紧张,担心害怕,焦虑不安,随后又与母发生口角,致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头胀眼花,烦躁失眠,伴多汗,食欲不振,乏力心慌。4年来曾多次到县、市、省、部队10余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炎”待排。先后服用安定、多虑平、奋乃静、普荼洛尔、肌苷、中药均未见好转。1987年春症状更加严重,产生轻生念头。同年10月5日首次来我院就诊,其父报告病史;查体:意识清,衣着正,满面汗水,表情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要求治疗迫切,自知力存在,躯体除心率120次/min外,余无异常,脑电图正常。诊断为焦虑症。给予泰必利治疗,开始300mg/d,2周后复查,症状好转,再将泰必利增至450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必利 焦虑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以太网和组态的工业雷管自动化监控系统
9
作者 李慧东 徐林东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9年第10期60-61,64,共3页
分析了工业雷管生产工艺过程,设计实现了基于以太网和力控组态软件的雷管自动化生产监控系统。利用以太网通讯实现了雷管生产的手动/自动控制、生产工序实时画面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动态显示和报警功能。该系统界面简洁、功能完善,有... 分析了工业雷管生产工艺过程,设计实现了基于以太网和力控组态软件的雷管自动化生产监控系统。利用以太网通讯实现了雷管生产的手动/自动控制、生产工序实时画面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动态显示和报警功能。该系统界面简洁、功能完善,有效地满足了雷管生产的需求,提高了自动化和标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态软件 监控 以太网通信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林东 刘连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A04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冠心病分叉病变不同处理方法疗效研究
11
作者 徐林东 刘连友 +1 位作者 周湘忠 张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5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入选66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且<2.5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入选66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且<2.5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主支置入支架、分支血管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组)和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未处理组(未处理组)。观察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于术后6~12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时,虽然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球囊扩张组优于未处理组,但两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架置入后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采取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并没有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与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12
作者 刘连友 徐林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评价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树武 张凯 徐林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88例,依据血栓抽吸适应证及禁忌证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 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88例,依据血栓抽吸适应证及禁忌证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6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ST段下降情况、血管再通及慢血流/无复流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ST段下降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形成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抽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