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6
1
作者 徐柏翠 潘竟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8-196,共9页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术类聚集于京津冀与冀鲁豫、长三角、粤闽沿海、湘鄂贵地区;传统手工艺类聚集在长三角、陕晋交界、京津冀地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聚集在长三角及黄河下游地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多分布于东南沿海。(3)从批次来看,前两期非遗项目较多;后期更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非遗项目的开发。(4)非遗项目的两个分布高核区分别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5)非遗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聚居、经济较发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传统手工艺 仪式与节庆 空间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 被引量:36
2
作者 潘竟虎 徐柏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362,共10页
中国不同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国尺度下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布局国家公园体系意义重大。以中国13类3 41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运用点格局分析、样方分析、K函数、热点聚... 中国不同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国尺度下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布局国家公园体系意义重大。以中国13类3 41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运用点格局分析、样方分析、K函数、热点聚类、基尼系数和分布均匀度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测算了保护地的可达时间。结果发现: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呈凝聚分布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热点区分布在100°E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可达性高的区域。保护地的平均可达时间为60.05 min,全国70.76%的面积保护地可达时间在60 min以内。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布局和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结构 可达性 国家公园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中国潜在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竟虎 徐柏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1012,共12页
在对1980年以来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计算中国的潜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和潜在NDVI数据对中国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中国潜在NDVI和潜在NPP... 在对1980年以来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计算中国的潜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和潜在NDVI数据对中国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中国潜在NDVI和潜在NPP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低值多分布在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高值多出现在低、中山平原区;400 mm等降水量线是潜在NDVI和潜在NPP高值与低值的分界线;全国潜在NDVI和潜在NPP的平均值分别为0.396和319.31 g C·m-2;夏季潜在NPP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春季,冬季最小;依据潜在NPP与2015年现实NPP的差异,可将中国植被恢复区划分为西部高潜力区、北部低潜力区和南部非潜力区3部分;潜在NDVI和潜在NPP的空间模拟可以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分离,量化了外界压力下真实的生态状况和潜在生态状况的差异,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恢复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NPP 潜在NDVI 潜在植被 分类回归树 CASA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柏翠 潘竟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12期2047-2068,共22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structures of 3418 national protected areas(NPAs)grouped into 13 types using G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including point patterns,Ripley’s K function,hotspot clustering,quadrat analy...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structures of 3418 national protected areas(NPAs)grouped into 13 types using G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including point patterns,Ripley’s K function,hotspot clustering,quadrat analysis,and Gini coefficient.Spatial accessibility was calculated for all NPAs from matrix raster data using cost weighted distance on the Arc GIS platform.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NNI of NPAs is 0.515,Gini is 0.073,all of which indicates distribution was shown to be a spatially dependent agglomeration,and more balanced in the provinces.The national key parks and the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scenic spots had present the strongest aggregation,with NNI of 0.563 and 0.561 respectively,and K index indicates reducing aggregation when distance exceeds 600 km.(2)The national forest parks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22.87% of all NPAs,and the world biosphere reserves the least of 0.77%.The number of NPAs in Shandong with 240 had been the largest one in all the provinces,while Tianjin had the least number including 9 NPAs.(3)There is only one hot spot in the first-class zone,5 in the second-class zones,and 51 in the third-class zones,which indicates NPAs are also aggregated at microscopic scales.(4)The hotspot NPA region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s,east of 100°E.High density of NPAs were generally in flat,water-rich,broad-leaved forest dominated plains and low mountain areas,with fertile soil,pleasant weather,long cultural history,and high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5)Average NPA accessible time is 60.05 min,with 70.76%regions being within 60 min,and the furthest was 777 min.The distribution of accessibil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raffic lines.Interdepartmental protectionism has meant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developed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standards,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cted areas spatial structure ACCESSIBILITY national PARK syste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服务流的石羊河流域水供给服务关键区域识别
5
作者 徐柏翠 潘竟虎 孙旭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79-3387,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键区识别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精准高效施策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在探究2005、2010、2015和2020年水供给服务的供给与使用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水供给服务流模型模拟得到水供给...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键区识别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精准高效施策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在探究2005、2010、2015和2020年水供给服务的供给与使用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水供给服务流模型模拟得到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情况,利用ZONATION模型识别出2020年石羊河流域水供给服务关键区域。结果表明:2005—2020年,石羊河流域水供给服务的供给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与逐步衰退的总体趋势,水资源使用呈现出耕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导的空间格局和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流域每年有约10.8%的区域在得到上游水资源补给后需水缺口得以回补。2020年,石羊河流域水供给服务关键区域总面积为14455 km^(2)。我们建议应从供给-流转-消耗的角度,有针对性地修复和提升关键区域保水、促流和节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供给服务流 关键区域 ZONATION模型 水资源管理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