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道德选择视角的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1
作者 徐步霄 桂恒 《商场现代化》 2013年第20期75-78,共4页
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强调经济主体总是追求其目标价值的最大化,且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可以是利己或利他的。据此,本文从道德选择视角,建立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模型,将参与者行为动机的利己或利他程度表示为一个极性百分... 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强调经济主体总是追求其目标价值的最大化,且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可以是利己或利他的。据此,本文从道德选择视角,建立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模型,将参与者行为动机的利己或利他程度表示为一个极性百分数,以使其具有较宽泛的选择域,然后探讨了不同极性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相应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将该模型应用于企业经理激励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鉴于经理需求特征、极性类型和风险态度的综合性激励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人 道德选择 极性 道德风险 激励机制
下载PDF
人格研究中的“能动”与“共生”及其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潘哲 郭永玉 +1 位作者 徐步霄 杨沈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能动意为个体通过权力、控制等方式追求自身的独立;共生意为个体通过关爱、交流等方式追求融入集体。能动与共生是一种人格分类系统,能够对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领域进行有效划分。对于能动与共生在不同的人格领域中是何种关系,以往的... 能动意为个体通过权力、控制等方式追求自身的独立;共生意为个体通过关爱、交流等方式追求融入集体。能动与共生是一种人格分类系统,能够对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领域进行有效划分。对于能动与共生在不同的人格领域中是何种关系,以往的理论和研究存有分歧:在特质领域中正交关系受到了较多支持,在动机领域中存在着对立与不完全对立的分歧,在价值观领域中存在着对立与正交的分歧。分歧的可能原因包括研究者对于概念界定的差异、不同人格领域的独特属性以及领域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对于这两者的含义及关系的影响,考察这一分类系统在中国文化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 共生 人格分类系统 特质 动机 价值观
下载PDF
阴谋论的心理学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白洁 郭永玉 +1 位作者 徐步霄 杨沈龙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511,共7页
阴谋论最初非心理学术语,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者的视野。在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下,阴谋论被视为个体对将重大事件解释为有组织的密谋行动这类说法的接受与相信。研究者开发了阴谋论的测量工具,包括具体和一般层面的阴... 阴谋论最初非心理学术语,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者的视野。在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下,阴谋论被视为个体对将重大事件解释为有组织的密谋行动这类说法的接受与相信。研究者开发了阴谋论的测量工具,包括具体和一般层面的阴谋论问卷。对于阴谋论影响因素的探讨发现阴谋论与随和性、开放性、直觉思维、秩序需求等人格、认知、动机因素密切相关。且大量研究还探讨了阴谋论的影响后效,发现其会对个体在政治、健康、环保等层面的行为产生影响。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阴谋论的实验研究;且应逐步在国内开展研究,以探讨中国人阴谋论倾向的特殊成因;最后应积极探索阴谋论的干预策略,这将会给培养国民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谋论 大五人格 直觉思维 秩序需求
下载PDF
心理贫困:概念、表现及其干预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小勇 徐步霄 +1 位作者 杨沈龙 郭永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4-1229,共6页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阶层 心理贫困 社会认知倾向 稀缺心态
下载PDF
再分配偏向的心理机制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洁 徐步霄 +1 位作者 杨沈龙 郭永玉 《应用心理学》 2023年第3期268-279,共12页
再分配偏向是指人们对再分配的支持或倾向程度。其心理机制,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三种理论视角。自利动机视角认为个体的再分配偏向受到经济自利动机的驱动。公平认知视角认为个体的再分配偏向受到公平认知或信念... 再分配偏向是指人们对再分配的支持或倾向程度。其心理机制,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三种理论视角。自利动机视角认为个体的再分配偏向受到经济自利动机的驱动。公平认知视角认为个体的再分配偏向受到公平认知或信念的影响。社会抽样视角认为社会抽样偏差也会影响再分配偏向。未来可以进行不同视角的整合、探索其他心理机制、关注政治行为后效,并更多发挥再分配偏向研究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配偏向 经济自利 公平认知 社会抽样
下载PDF
集体自恋:群际冲突的催化剂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步霄 白洁 +1 位作者 李晔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08-2124,共17页
集体自恋是将自恋延伸到群体水平的一个经典构念,目前被界定为对于“自身所属群体是卓越的并值得优待,却未充分被他者承认”的信念。现有研究发现它对群际敌对性有较强解释力,因为集体自恋者对内群体形象、地位或身份所受威胁高度敏感,... 集体自恋是将自恋延伸到群体水平的一个经典构念,目前被界定为对于“自身所属群体是卓越的并值得优待,却未充分被他者承认”的信念。现有研究发现它对群际敌对性有较强解释力,因为集体自恋者对内群体形象、地位或身份所受威胁高度敏感,容易高估威胁和怀疑外群体,而缺乏自我价值感及控制感是集体自恋的重要根源。鉴于现有研究一般都预设了集体自恋的脆弱性和消极性,而集体自恋的属性不必然如此,未来研究应在充分厘清集体自恋内涵及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其消极与积极后效,揭示其多元成因及干预方法,并推进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自恋 群体自恋 集体自尊 群体认同 群际冲突
下载PDF
达者何以兼济天下:高阶层再分配偏向的心理机制及谦卑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白洁 杨沈龙 +1 位作者 徐步霄 郭永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1-1172,共12页
一些欧美研究发现高阶层者与低阶层者相比再分配偏向更低,但是这一结论尚缺少跨文化一致性的证据,而且对于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探讨也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3个子研究分别来关注我国民众再分配偏向的阶层差异及其心理... 一些欧美研究发现高阶层者与低阶层者相比再分配偏向更低,但是这一结论尚缺少跨文化一致性的证据,而且对于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探讨也相对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3个子研究分别来关注我国民众再分配偏向的阶层差异及其心理机制,并探讨可能的干预策略。结果发现:(1)与西方社会的情形相似,在中国社会高阶层者的再分配偏向也显著低于低阶层者;(2)社会阶层对再分配偏向的影响,部分是通过贫富差距归因倾向起作用的:与低阶层者相比,高阶层者更倾向于将贫富差距归因于能力、努力、志向或抱负等个体内部因素,进而再分配偏向更低;(3)通过启动高阶层者谦卑的心态,能够降低其贫富差距内归因倾向,进而提升其再分配偏向。此结果验证了社会阶层不平等维持模型的重要观点,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再分配、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等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治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贫富差距归因倾向 再分配偏向 谦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